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的。”由此可见,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反观我县幼儿园,游戏是基本活动吗?答案是“否”。那什么是基本活动呢?答案是“上课”。
如何才能让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的活动呢?芮城县自2013年作为山西省的《指南》实验县开始,在课程游戏化的道路上经过5年的不断探索实践,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室内、室外自主性游戏活动蓬勃开展,幼儿正在游戏中快乐健康成长。
下面我用四个“改变”来阐述我县在课程游戏化方面的探索。
一、改变“小学化”的一日活动时间安排
《指南》颁布以前,我县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时间安排基本上同小学一样,每天以上课为主,幼儿没有自由游戏的时间。
针对这种状况,教育局对全县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天由教师主导发起的集体教学活动不超过1次(托班、小班可以不安排集体教学),户外游戏活动不少于2小时,室内区域游戏时间不少于1.5小时。全县幼儿园根据教育局的要求,以建立稳定、有规律的一日生活,满足幼儿自主活动需要为原则,分年龄段自主安排本园的作息时间表。
这一改变,首先在一日活动安排上给予了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保障。
二、改变“小学化”的课桌椅摆放方式
《指南》颁布以前,幼儿园教室内桌椅以排排坐的形式摆放,仅有的几个玩具柜靠墙放在教室的后边。玩具柜里放着几小筐教师让玩时,幼儿才能玩的雪花片等插塑类玩具。全县幼儿园的教室里没有一个活动区域、没有一块搭建积木。
针对这种现状,教育局对全县幼儿园提出了改变室内活动空间环境的要求。
1.创设自由游戏的区域活动环境
合理灵活地规划活动室空间,创设娃娃家、积木区、美工区、玩具区、图书区等五大基本活动区域,区域之间相互贯通,允许幼儿自由串区,且桌椅进区域。可以利用走廊及楼梯空间创设木工区、表演区等比较喧闹的区域。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专门创设生活体验室、积木游戏室、科学探究室、美工游戏室、表演游戏室等专门的区域游戏室。
2.投放丰富多样的低结构游戏材料
在游戏材料投放上,我们给全县教师提供了每个区角的材料清单,使材料投放更有目的性。比如,娃娃家要投放小宝宝、婴儿床、衣服、奶瓶等与娃娃相关的游戏材料,厨房投放锅碗瓢盆等材料,还有高跟鞋、警服、白大褂等与职业扮演相关的服装。积木区材料投放要以单元积木为主,还可以投放瓶罐、盒子、人偶、动物玩偶、植物玩偶等激发游戏意图的材料。在材料标识上,教师要用实物、照片、简笔画、拓图、文字等内容在材料柜上为材料做明确的标识,便于幼儿发现材料、使用材料和归还材料。
活动室空间的变化,为幼儿游戏提供了物质条件。在幼儿游戏时,允许幼儿自主选择区域、自主选择材料、自主选择伙伴进行游戏。
这个改变让全县教师充分体会和认识到了幼儿园课程和小学课程的不同特点,以及环境和空间在幼儿学习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改变户外活动以运动游戏为主的现状
《指南》颁布以前,全县幼儿园户外活动在类型上比较单一,以锻炼幼儿大肌肉动作的运动游戏为主。户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也以教师组织的集体游戏为主,没有幼儿的自主游戏。
针对这种现状,我县要求全縣幼儿园在户外环境创设上除运动区外,还要创设探究类的沙水区、大型户外搭建区、表达表现的美劳区以及表演游戏区等多种活动区域。
在户外各区的材料投放上,我县要求教师要投放来自大自然和生活中废旧物品的低结构和非结构材料,以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求。
比如,在运动区投放大量的沙包、跳绳、皮筋、轮胎、铁环等材料,以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在美劳区,投放大量的瓶罐、废旧鞋子、椅子以及贴有瓷砖的大块涂鸦墙面,让幼儿自由涂画,充分表达表现。在建构区,投放大量的纸箱、奶粉桶、PVC管、木梯、大型搭建积木等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搭建、构造,充分体验建构游戏的乐趣。在沙水区,投放大量的锅、碗、瓢、盆、铲子、筛子以及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工具材料等,让幼儿充分体验玩沙玩水的乐趣。
这个改变使幼儿在户外体验到了多种多样游戏的快乐,真正把游戏还给了幼儿。
四、改变教师在游戏中角色的定位
《指南》颁布以前,全县幼儿园教师没有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教师观,教师在游戏中高控幼儿,幼儿玩的全是教师导演的、主题框架下的“假游戏”,而没有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玩的“真游戏”。
针对这种现状,我县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多种培训形式来转变全县教师的观念。并要求在幼儿游戏时,教师要静静地观察,除有安全隐患外不要随意介入。教师撤出了幼儿游戏的过程,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幼儿游戏。行动的结果是教师发现了“了不起的幼儿”,产生的效应是教师儿童观的彻底改变。
儿童观决定幼儿园课程的起点。所以在我县,教师的角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递者,而是给幼儿学习提供“支架”的人。游戏前,教师是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游戏材料的人;游戏中,教师是观察儿童游戏,用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支持幼儿完成游戏的人;游戏后,教师是和幼儿一起交流游戏经验、分享游戏成功体验的人。
这个改变彻底转变了全县教师的教师观和游戏观,真正把游戏的权利还给了幼儿,也使全县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成为“真游戏”。
保障幼儿自由游戏的时间、保障幼儿自由游戏的空间和材料、教师放手让幼儿游戏,这只是我县在课程游戏化道路上迈出的一小步。下一步,我县将尝试对生活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非游戏活动”的游戏化进行探究,尝试将幼儿园课程从关注文本教材转向关注幼儿经验和需求,努力实现幼儿园课程能游戏化,努力实现幼儿园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如何才能让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的活动呢?芮城县自2013年作为山西省的《指南》实验县开始,在课程游戏化的道路上经过5年的不断探索实践,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室内、室外自主性游戏活动蓬勃开展,幼儿正在游戏中快乐健康成长。
下面我用四个“改变”来阐述我县在课程游戏化方面的探索。
一、改变“小学化”的一日活动时间安排
《指南》颁布以前,我县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时间安排基本上同小学一样,每天以上课为主,幼儿没有自由游戏的时间。
针对这种状况,教育局对全县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天由教师主导发起的集体教学活动不超过1次(托班、小班可以不安排集体教学),户外游戏活动不少于2小时,室内区域游戏时间不少于1.5小时。全县幼儿园根据教育局的要求,以建立稳定、有规律的一日生活,满足幼儿自主活动需要为原则,分年龄段自主安排本园的作息时间表。
这一改变,首先在一日活动安排上给予了幼儿自主游戏的时间保障。
二、改变“小学化”的课桌椅摆放方式
《指南》颁布以前,幼儿园教室内桌椅以排排坐的形式摆放,仅有的几个玩具柜靠墙放在教室的后边。玩具柜里放着几小筐教师让玩时,幼儿才能玩的雪花片等插塑类玩具。全县幼儿园的教室里没有一个活动区域、没有一块搭建积木。
针对这种现状,教育局对全县幼儿园提出了改变室内活动空间环境的要求。
1.创设自由游戏的区域活动环境
合理灵活地规划活动室空间,创设娃娃家、积木区、美工区、玩具区、图书区等五大基本活动区域,区域之间相互贯通,允许幼儿自由串区,且桌椅进区域。可以利用走廊及楼梯空间创设木工区、表演区等比较喧闹的区域。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专门创设生活体验室、积木游戏室、科学探究室、美工游戏室、表演游戏室等专门的区域游戏室。
2.投放丰富多样的低结构游戏材料
在游戏材料投放上,我们给全县教师提供了每个区角的材料清单,使材料投放更有目的性。比如,娃娃家要投放小宝宝、婴儿床、衣服、奶瓶等与娃娃相关的游戏材料,厨房投放锅碗瓢盆等材料,还有高跟鞋、警服、白大褂等与职业扮演相关的服装。积木区材料投放要以单元积木为主,还可以投放瓶罐、盒子、人偶、动物玩偶、植物玩偶等激发游戏意图的材料。在材料标识上,教师要用实物、照片、简笔画、拓图、文字等内容在材料柜上为材料做明确的标识,便于幼儿发现材料、使用材料和归还材料。
活动室空间的变化,为幼儿游戏提供了物质条件。在幼儿游戏时,允许幼儿自主选择区域、自主选择材料、自主选择伙伴进行游戏。
这个改变让全县教师充分体会和认识到了幼儿园课程和小学课程的不同特点,以及环境和空间在幼儿学习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改变户外活动以运动游戏为主的现状
《指南》颁布以前,全县幼儿园户外活动在类型上比较单一,以锻炼幼儿大肌肉动作的运动游戏为主。户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也以教师组织的集体游戏为主,没有幼儿的自主游戏。
针对这种现状,我县要求全縣幼儿园在户外环境创设上除运动区外,还要创设探究类的沙水区、大型户外搭建区、表达表现的美劳区以及表演游戏区等多种活动区域。
在户外各区的材料投放上,我县要求教师要投放来自大自然和生活中废旧物品的低结构和非结构材料,以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求。
比如,在运动区投放大量的沙包、跳绳、皮筋、轮胎、铁环等材料,以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在美劳区,投放大量的瓶罐、废旧鞋子、椅子以及贴有瓷砖的大块涂鸦墙面,让幼儿自由涂画,充分表达表现。在建构区,投放大量的纸箱、奶粉桶、PVC管、木梯、大型搭建积木等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搭建、构造,充分体验建构游戏的乐趣。在沙水区,投放大量的锅、碗、瓢、盆、铲子、筛子以及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工具材料等,让幼儿充分体验玩沙玩水的乐趣。
这个改变使幼儿在户外体验到了多种多样游戏的快乐,真正把游戏还给了幼儿。
四、改变教师在游戏中角色的定位
《指南》颁布以前,全县幼儿园教师没有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教师观,教师在游戏中高控幼儿,幼儿玩的全是教师导演的、主题框架下的“假游戏”,而没有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玩的“真游戏”。
针对这种现状,我县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多种培训形式来转变全县教师的观念。并要求在幼儿游戏时,教师要静静地观察,除有安全隐患外不要随意介入。教师撤出了幼儿游戏的过程,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幼儿游戏。行动的结果是教师发现了“了不起的幼儿”,产生的效应是教师儿童观的彻底改变。
儿童观决定幼儿园课程的起点。所以在我县,教师的角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递者,而是给幼儿学习提供“支架”的人。游戏前,教师是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游戏材料的人;游戏中,教师是观察儿童游戏,用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支持幼儿完成游戏的人;游戏后,教师是和幼儿一起交流游戏经验、分享游戏成功体验的人。
这个改变彻底转变了全县教师的教师观和游戏观,真正把游戏的权利还给了幼儿,也使全县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成为“真游戏”。
保障幼儿自由游戏的时间、保障幼儿自由游戏的空间和材料、教师放手让幼儿游戏,这只是我县在课程游戏化道路上迈出的一小步。下一步,我县将尝试对生活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非游戏活动”的游戏化进行探究,尝试将幼儿园课程从关注文本教材转向关注幼儿经验和需求,努力实现幼儿园课程能游戏化,努力实现幼儿园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