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西凉马超》研讨会发言摘要

来源 :飞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_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著名评论家):
   《西凉马超》的创作,一定程度上将《三国演义》中一个引而不张的英雄形象有力的确定了下来、塑造了出来。除此之外,马超是一位类似于民族史诗性的英雄人物,将其事迹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以及历史内涵书写出来,这对甘肃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中,作家试图通过有限的正史资料,加之流传在西部地区的民间传说、民间小曲等资源,对此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做了一次很有意义的创作尝试。不仅如此,这部小说对挖掘西凉历史、梳理当下甘肃乃至西部的历史脉络和文化传承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让读者重新了解西部大地上鲜活的文化传统,这对我们了解甘肃以及西部的那段历史,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西凉在三国历史中,对整个汉代,特别是在东汉历史中,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在中国历史上,整个西凉始终是我们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焦点,重要方向。我们搞一带一路,但实际上我们对西凉和一带一路的了解还不够,现在好了,我们通过《西凉马超》来了解古代的丝绸之路,了解他的历史脉络,他的历史文化传承,还有在历史文化传承中对于中国文化的促进意义等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西凉马超》小说的创作,不仅让我们认识到了、感受到了马超这个英雄的所作所为,还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西凉,就是今天的西部。我们通过这部小说看到和感受到了,历史上的西凉至今还在西部大地上活着,还依然有生命力。不仅如此,我们还对其文化传统,及地理、山川、风俗、人物等也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西凉马超》的书写和出版有两个特定环境,一个是古代的西凉府或者是凉州,第二个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时代。古代的特定环境,《西凉马超》里描写的够多,在这里我不展开了。我们就说说今天的新时代。在当前整个中国新的发展路径中,我们来探讨一带一路,探讨西部开发,对我们西部的历史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将一带一路放在我们古代传统的文化中,传统的视野中,比如西部文化,比如凉州词等等。
   吴义勤(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著名评论家):
   历史长篇小说《西凉马超》,不仅接续了英雄叙事的传统,还在某种意义上复活和呈现了传统小说叙事的魅力。《西凉马超》可读性很强,传统小说的叙事方法运用娴熟,在整体风格上,近似于古代传奇小说。作家非常密集地设置了矛盾冲突,通过将人物置身于尖锐的矛盾之中,来塑造人物形象,彰显人物的精神意涵。而这种密集的矛盾冲突也成为了推动小說叙事的重要动力,使得小说的节奏非常明快,引人入胜。小说在人物的形象勾勒和内涵设置上,主要采用最简单的二元对立的模式,忠奸善恶、爱恨情仇都态度鲜明而处置果断,马超的忠勇、耿鄙的毒辣、一空大师的宽容、赵青宽的阴险,都一目了然,忠奸对峙、善恶交锋干脆利落,丝毫没有拖泥带水,这种形象和内涵上的简明扼要,也在一定意义上强化了人物形象的棱角和符号特征,使得人物形象辨识度鲜明,过目难忘。
   就主题层面而言,《西凉马超》对于马超这一智勇双全、善良正义的英雄人物的塑造显然是小说最重要的主线。尽管马超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但作家从历史史实出发,以母子遇难、解民倒悬、握手言和、金繁马庄、马踏飞燕等几个精彩故事为依托,以丰沛的想象力对其生活细节和心理情感进行了大胆合理的想象和虚构,从而刻绘了一个形象鲜明又内涵丰富的传奇英雄。相较于历史人物不可避免的符号化与脸谱化,小说中所呈现的英雄马超无疑是更为丰富和立体的。
   从精神面向上看,小说中的马超至少有三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精神向度:其一是智勇双全的武者英雄。正是通过几次重要战役的描写,骁勇善战的马超成了人人知晓的少年军首领,成了无数少女倾心的西凉勇士,成了西部人心中神话式的守护神。其二是感情专注的痴情英雄。设置了多个女性角色,使马超落入了情感的桃花林中,但马超并非“难过美人关”的普通英雄,而是一个对感情专注专一的痴情英雄,他对央馨儿的一片深情贯穿始终,令人动容。其三是心怀万民的救世英雄。在其杀伐征战的一生中,民众一直是他要爱护和保护的对象,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危难,是他不断征战的出发点,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赋予其英雄形象以更深厚的内涵和更耀眼的光环。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小说中的英雄不是简单的“高大上”的英雄,而是血肉丰满并寄寓了作家诸多精神理想的英雄。
   梁鸿鹰(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文艺报》总编辑、著名评论家):
   《西凉马超》所全方位展现的西部辽远瑰丽、雄浑苍凉,与大时代风起云涌相呼应,马超母子骊靬遇难,东西大滩为争夺草原进行械斗,以及卧底金繁马庄和马踏飞燕等精彩事件,着重反映了西部地区历史变迁、民族融合的过程,通过具体人物的爱恨情仇,把流传于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段民间传奇,书写为一部维护民族团结、建设美好家园的英雄史诗。不仅如此,他还很好地把中国历史进程中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民族的、宗教的,以及社会交流碰撞、冲突融合加以淋漓尽致的反映,突出了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中心思想,弘扬了西部人自强不息、惩恶扬善、互助友爱的精神,有助于增强家国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西凉马超》中彰显的西部文化是多元的,是包容开放的,与此同时,小说中的西部又是坚毅、沉稳、乐观、成熟的。英雄业绩和西部苍劲山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西部文化景观。从写法上来看,这部小说不仅接续了中国小说英雄叙事的传统,还在某种意义上复活和呈现了传统小说叙事的魅力,具有近似于古代传奇小说的风范,可读性很强。作家善于将人物置身于密集的尖锐的矛盾之中来刻画其性格,彰显其精神意涵,叙事动力充沛,节奏明快,引人入胜,为当代历史题材小说创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刘琼(《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主任、著名评论家):
   在《西凉马超》里,真正涉及三国之争,只有第六章《将军归来》。而之前五章才是重点,把历史、传说和演义中关于马超语焉不详的地方充分地展开,同时充分展示了河西走廊的民族人文景观和奇异的地域特色。小说《西凉马超》最大的特点是用小说的笔法,写出了一代名将和传奇英雄马超的成长史。从成长这个角度,这部小说兼有传记意识,借由文学的笔法,努力还原马超这个英雄的原生性、曲折性、丰富性、传奇性。小说的独到之处是,在许多创作已经忽视或没有兴趣塑造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之时,它努力写活了以马超为主的一批西凉时代的人物,写出了命运感,把传说中的英雄马超还原成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人,写出了马超身上的英雄气。《西凉马超》写到儿女情长,还写出了这个人物身上的悲剧感和苍凉感,在重新唤醒西凉历史的同时,用创作唤醒了西部美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视野的西部美学,从风格呈现、题材选择、语言表达、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主张,充分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豪放沧凉气质。马超身上的“沧海一声笑”,就是典型的西部英雄气质。    付秀莹(《长篇小说选刊》主编、著名评论家):
   读《西凉马超》,时序已经往深秋里去了。煌煌五十万字,宽阔,厚重,苍凉,辽远。历史与现实,英雄与时势,江山与社稷,传奇与史诗。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这一把十年磨砺的宝剑,在深秋的夜里,发出凛然却又迷人的寒光。
   《西凉马超》洋溢着刚健昂扬之气,在强烈的命运感的背后,奔腾涌动着无限生机。任凭岁月流徙,而西部大地亘古如新,万物生长。在《西凉马超》里,作家重新还原了鲜活的历史现场,英雄人物和小民百姓,金戈铁马与儿女柔情,善与恶,忠与奸,正与邪,是与非,如同一场大戏徐徐拉开帷幕,诸多戏中人粉墨登场,历史的锣鼓铿锵激烈,现实的水袖漫天飞扬。隔着重重光阴,世代更迭,时间流逝,而当戏中人血溅疆场的时刻,泪水飞迸的时刻,我们却总能真切地感受到那滚烫的温度。
   马超,这个威名赫赫的英雄人物,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三国故事中不过是寥寥几笔,只依稀看见英雄的骨骼,令人仰视,却不得亲近。在这部书里,他却是浓墨重彩的主角。筋骨饱满,血气丰沛。西凉马超,这是我们的理想人物。光芒耀眼,顶天立地。仪表堂堂,武功盖世,重情重义,侠骨柔肠。《西凉马超》仿佛是一束强光,照亮了当代文学人物画廊,令我们重新看见久远的传统的光芒。或许,生活中从来不缺乏英雄,我们只是缺乏发现英雄的眼睛。
   这是一部西部的民间传奇,这是一部英雄的慷慨悲歌。作家以文学的方式进入历史,曲径通幽,寻找到了通往现实的秘密小路。
   施战军(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人民文学》主编、著名评论家):
   从《西凉马超》这本书的价值来说,有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就是这本书塑造历史英雄的路径通畅,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传统里面英雄的形象,是我们中国人精神的依托,人们从英雄身上获得某种力量和安慰,这可能就是优秀传统文化里面最可宝贵的一部分。這部小说从马超身上看到了中国英雄的另一种鲜活的精神,普世的价值,从他的血气、他的智慧、他的仁义,对生民立命的追求,为家国天下万世太平的情怀,都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中国人所需要的英雄形象。
   第二个方面就是,英雄与地方。西部,西北,西凉,尤其是西凉这个地方,它是一个文化综合汇聚之地,马超这个形象是特别鲜明的,书中能够展现这一点,所以,他是一个有本源的英雄。就地方的文化传承价值功能、历史考据的功夫做的非常足,民间传说利用的很有效,地方风俗文化及民歌等元素利用也很充分。小说中有一个最动人的场景,就是马超躺在天马湖边,嘴里衔着一朵野花。这些地方特征和地方风情在小说里起到了一个点缀作用,使得马超这个英雄和西凉这个地方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这个英雄也就做实了,这一点很重要。
   第三个方面就是英雄的个性。在塑造比较坏的人物时,没有像其它小说那样比较惨烈,坏透顶,解恨的方式。当然也写报仇,更多的是写马超的成长过程,这是一条人物线。另外一条线是爱情线,央馨儿,阿离,这两个主要人物,还有特色人物如种雅等,和这些人物交互过程中,英雄的个性一点点塑造出来,让人物自然的呈现出来。这些人物足够让马超形象清晰起来,与这些人物交往中,他的性格里头忠勇、智谋等等英雄的个性就自然而然的展现了出来。
   第四个方面就是英雄与重塑。这部书很会讲故事、很吸引人,在叙事过程中,抓到了几个关键问题。过去看小说《三国演义》时,马超这个人物没有交代清楚,可这部小说真的说清楚了,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家国情怀,英雄的血性,《西凉马超》写清楚了,这一点很关键。再就是英雄的独特性也交代清楚了,马超就是马超,跟别的英雄肯定不一样。这部小说的价值观很正,当代价值展现的非常好。马超这样的英雄,其内心最单纯的本质塑造也是非常成功的。所以,从总体看,《西凉马超》是今天难得的一部大作品。
   白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著名评论家):
   《西凉马超》这部长篇小说,我读后有两个最直观的感想,一个是忠实于历史,它的大的事件,包括整个故事、情节,一般讲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在历史上有案可寻,这一点做的比较好。小说,或者历史小说、传记小说,很多都是有虚构的,而这本书大的情节都是忠实于历史。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史料少,作者花很多时间研究历史,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想象加工成故事,所以作品行云流水很好看。要说和原有的形象比,这部作品我有两点印象深刻:第一个是确实写出了马超的身世和家室,写的很透,笔墨很多。写出了马腾,以及马援,祖上父辈在西凉的沿革,这一点写的非常清楚;同时,他是在个人矛盾冲突中写人物,我们在史书上或者戏曲中看到的马超是成熟的形象,而这部书却以许多不被人熟知的事件和故事,告诉我们英雄是怎样成长的。
   第二点是马超的儿女情长,这是我们所不大熟知、不大了解的。我们都知道马超的骁勇善战,但马超的爱情故事我们不甚了解。在这部作品中,如种娅、馨儿、阿离、耿玉蓉,不管其最后的结局如何,都是在追求马超,而马超是重情重义,柔情似水的男人,这个很超乎我们的意料。英雄还有这样丰富的情感经历,这是我印象最深的。这两点和我们印象中的马超很不一样,但又在情理之中。所以我说,《西凉马超》这部小说,是近年来长篇历史小说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作品。
  (文字整理 杨成梅)
其他文献
《大河谣——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纪实》是由甘肃省委宣传部重点图书项目资助、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长达五十多万字的报告文学。作者阎世德历时四年多、采访二百余人、用丰富详实的资料和庄严虔敬的书写姿态真实地再现了这一跨世纪大型水利工程。   景泰、古浪、民勤深受干旱之苦,当地百姓对水的祈盼渐渐沉淀为一种信仰,在长久匍匐于自然秩序之下的百姓看来,引黄提灌工程着实是一个挑战自然造物法则的梦。但从开始构筑这
期刊
杨光祖的文学批评向来以锋利被人称道。他的学养之深厚,思想之锐利,见识之独到,都不断叫人击节赞叹。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文艺生态中,他的批评往往会让人想到卡夫卡所说的给人当头棒喝的“冰斧”般的文字。——他有一种坚执地使用“锐器”的癖好,惯于在坚硬处使用“坚硬”的力量,横刀立马,金石铮铮,而忧心如焚。   对于文学批评,杨光祖有着求道、求真、求信的热情,始终坚守文学之所“是”,尽管这“是”往往是
期刊
我和万物站在一起(外二首)  刘 莉  站在河岸,远望  当河水像一柄闪光的弯刀  被黄昏徐徐插入暮色之时  一群鸟儿突然从头顶飞过  它们鸣叫着向远方飞去  为我撕碎了寂静之幕  我感到,在我的存在之中  万物都在尽力地表达着什么  我的双眼感觉到蓝天深邃的宁静  树木静立时那种挺拔的姿态  此刻,我脑子里涌现的思绪  好像阳光下迎春花开放的气息  令我血液沸腾  我和这个世界所有的生灵一起  
期刊
张掖吟草八章  张掖钟鼓楼   一览岿然立,雄奇镇八荒。河山供啸傲,人物任评章。驰誉闻遐迩,迎宾阅海桑。长廊金锁钥,葆此好风光。  登张掖万寿木塔   拾级凭谁引?环城万绿阴。翻空闻燕语,瞰野喜龙吟。遗址群堆黑,扬名共比金。登临亲指顾,抚景散尘襟。  盛夏初至肃南县城,遥望祁连山,青松耸立,雪峰隐然,感赋   当窗骋吟目,悠静抱群峦。山列苍松劲,云遮玉臂寒。高天镶雪线,仙女著冰纨。尤数红缨美,风情
期刊
2018年11月,南方传媒集团和广东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了張弛历时七年精心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战马之歌》(上、下册),这部近50万字的煌煌巨著,以战马为切入点,形象地讲述了红军西路军骑兵师远征河西走廊的光辉事迹,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凭借深厚的艺术功力和对河西大地独特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和近现代革命斗争伟大经历的细致把握,充分展现了1936年发生在千里河西走廊西路军西征的悲壮历史,再现了徐向前、李先念
期刊
你  你的骨骼要很重很重  比铁沉 比山沉  比时间 沉  我要 很轻  很轻  我才觉得 我  是你的  桃花签  请你勒勒马缰 快一点  勒勒马缰 慢点  我桃红衣衫  只要春风一诺 便浩浩荡荡  开满你十万封疆之土  盲人姑娘写诗了  天黑了 路白了  哪盏灯 还在等一个盲人  从青石上趟过  风息了 缘生了  哪张脸逆光向上 托起  梵高的金黄  夜深了 梦浅了  哪把刀刻过的白桦林  张
期刊
喜 欢  喜欢,孤鸟鸣于树巅,一块石头  蹲踞于水边,被月亮敲响  一个女人,站在树下,她来回踱步,焦急地等待  或者,在雪域之地  与久别的恋人相遇  喜欢,狮吼,一群母狮的钟爱  让它在广阔的稀树草原悠闲地踱步  喜欢在百无聊赖中遇到知己  喜欢,在月下遇到吹箫的人  喜欢,把一句话说无数遍  而受听者总是喜形于色  采棉女  在去敦煌的路上  我见过一大片一大片棉花  它们都很低矮  但它们
期刊
下塘街夜饮  临河,便有倒影为证  灯火是你的,阑珊是我的  今夜,有水空流,有花虚度  有光穿过扇形的桥洞  窗外,贪心的月亮是旧时的  月下故乡,是照不出影子的青石路  白梅飘香的巷子,有人侧身让过自己  一缕小风,叫我再次弯腰捡起过去  载酒的船最后一次离开码头  那个人,注定在这条河的下游  太浦河  时光,从上游一船一船运来  与沙石一同卸在沿岸的码头  我所憧憬和依重的生活  就像下游
期刊
土长城  一个人行走的身后,是一年只长一季的麦田  半晌就能晾干的长裙  一个人怀抱着过去,戴墨镜,坐空调车  转向窗外才发现,荒漠与戈壁,比大海更澎湃  从未有过爱情如此  岩石,风,汉家天下,还有秦时明月一路追随  一棵植物出了嘉峪关,就不再受控于陈年往事  就有了一望无际的孤独与自由  向祁连山的雪低头  带我走出心中荒漠的  不是天意,也不止泪水  这条路,有太多的隐密与真相,期待解读  
期刊
泡桐树  八岁那年,我从后山  移下一棵泡桐树  栽在屋后,叔正好来  说:泡桐空心,成不了材  我卯足劲儿浇水、施肥、整枝  看着它慢慢高过屋顶  还是被风刮断了  在我十五岁时  叔将它锯成小段  晒干,堆在墙角  空着心,我们都没说破  我二十,看着叔被推进铁炉  像根空心泡桐柴火  炉火从两个侧面喷涌而出  我通过小方孔就那么看着  火焰燃尽,然后黯沉  骨架雪白完整  我用铁锤轻敲,碾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