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田径运动是一项基础性体育项目,它的普及、发展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田径教学。随着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日益重视,大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与创新逐步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不再适用,而分层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的田径课成绩。因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分层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田径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大学体育;田径教学;分层教学模式;具体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对大学生身体素质越来越重视,这对大学体育田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传统的大学体育田径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技术性和竞技性,教学方法较为教条,教学内容“一刀切”,不考虑学生实际的身体条件,不适用于学生的个体发展。由此可见,大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宗旨,它在大学体育田径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过去盲目教学的现状,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1 分层教学模式的内涵及优点
分层教学模式是“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践行,它是以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及潜力倾向为基础,将学生分组实施分层教学,进而实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这一种教学模式有着以下优势:第一,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将集体教学和小组教学结合了起来,有效解决了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差异之间的矛盾;第二,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对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第三,利于增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终身锻炼习惯的形成有着很大的裨益;第四,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2 分层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田径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大学体育田径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首要工作就是了解学生实际的身体素质状况,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采用相关的身体素质测试方法和测定技术,便于掌握真实的数据。比如,测试学生的短跑、耐久跑、跳跃、投掷等能力,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做出准确评价,并记录数据,做好分层教学的基础性工作。
2.2对学生进行分组,适时进行组别调整
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特长,以及学生的意愿,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并在过程中定期评价学生的能力倾向等,再考虑学生意愿,对组别进行适当调整,让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能力相符,这对学生发展有很多的积极作用。比如,把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是身体素质相对优秀的一组,B组是身体素质正常水平的一组,C组是身体素质较差的一组。具体到不同的田径项目训练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特长进行调整。比如,B组的学生短跑能力较高,在短跑训练中就可以把这位学生调到A组。这样分组既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短跑能力的增强。
2.3实行分层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进行分层教学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小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A组采用探究性教学法,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我探究与学习;对B组采用系统性教学法,让学生先示范动作要领,然后教师给予指正;对C组采用亲身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动作要领,学生跟着做,教师再指正。此外,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小组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在400m短跑训练中,A组男生要求在1min以内跑完,女生要求在1.5min以內拍完,B组、C组则依次延长时间。
2.4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由于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情况不同,他们的田径成绩必然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要进行分层考核评价。为保证评价结果公正合理,应设置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即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标准,这样一来既可以对全体学生的训练结果有个区别性评价,检验每一位学生对田径运动项目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增强不同层次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3 结束语
总之,在大学体育田径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坚定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宗旨,践行了“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利于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田径运动能力的提高,让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增强。但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要重视教学方案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实施,遵守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这是关乎于分层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田径教学中应用效果的重要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乔诚,许建生.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6(15):56-57.
[2]宋若飞.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3,04(18):54-56.
[3]胡小武.浅谈大学体育中的分层次教学[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07(15):25-26.
关键词:大学体育;田径教学;分层教学模式;具体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对大学生身体素质越来越重视,这对大学体育田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传统的大学体育田径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技术性和竞技性,教学方法较为教条,教学内容“一刀切”,不考虑学生实际的身体条件,不适用于学生的个体发展。由此可见,大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宗旨,它在大学体育田径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过去盲目教学的现状,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1 分层教学模式的内涵及优点
分层教学模式是“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践行,它是以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及潜力倾向为基础,将学生分组实施分层教学,进而实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这一种教学模式有着以下优势:第一,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将集体教学和小组教学结合了起来,有效解决了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差异之间的矛盾;第二,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对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第三,利于增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终身锻炼习惯的形成有着很大的裨益;第四,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2 分层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田径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大学体育田径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首要工作就是了解学生实际的身体素质状况,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采用相关的身体素质测试方法和测定技术,便于掌握真实的数据。比如,测试学生的短跑、耐久跑、跳跃、投掷等能力,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做出准确评价,并记录数据,做好分层教学的基础性工作。
2.2对学生进行分组,适时进行组别调整
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特长,以及学生的意愿,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并在过程中定期评价学生的能力倾向等,再考虑学生意愿,对组别进行适当调整,让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能力相符,这对学生发展有很多的积极作用。比如,把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是身体素质相对优秀的一组,B组是身体素质正常水平的一组,C组是身体素质较差的一组。具体到不同的田径项目训练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特长进行调整。比如,B组的学生短跑能力较高,在短跑训练中就可以把这位学生调到A组。这样分组既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短跑能力的增强。
2.3实行分层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进行分层教学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小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A组采用探究性教学法,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我探究与学习;对B组采用系统性教学法,让学生先示范动作要领,然后教师给予指正;对C组采用亲身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动作要领,学生跟着做,教师再指正。此外,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小组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在400m短跑训练中,A组男生要求在1min以内跑完,女生要求在1.5min以內拍完,B组、C组则依次延长时间。
2.4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
由于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情况不同,他们的田径成绩必然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要进行分层考核评价。为保证评价结果公正合理,应设置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即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标准,这样一来既可以对全体学生的训练结果有个区别性评价,检验每一位学生对田径运动项目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增强不同层次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3 结束语
总之,在大学体育田径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坚定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宗旨,践行了“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利于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田径运动能力的提高,让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所增强。但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仍然要重视教学方案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实施,遵守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这是关乎于分层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田径教学中应用效果的重要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乔诚,许建生.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06(15):56-57.
[2]宋若飞.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3,04(18):54-56.
[3]胡小武.浅谈大学体育中的分层次教学[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07(1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