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舞蹈(组诗)

来源 :广州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e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的舞蹈
  和母亲一起洗澡
  就是为了给她搓搓身子
  母亲的身体
  依然光滑
  让我心生羡慕
  她背对着我
  每次搓澡时她都习惯这样
  可能是羞涩
  但我还是不小心
  轻轻碰到她的乳房
  没有乳汁的
  一生都没有生产过乳汁的
  那对乳房
  我搓动的时候就会
  轻轻地舞蹈
  水龙头
  水龙头可能坏了吧
  总是滴滴答答地漏水
  它现在的诉说
  明显和它平时的语言不一样
  让我难过的是
  去年以来我年迈的母亲
  说话也开始断断续续的
  以前她看楼下的马路看夕阳
  现在她专注于
  那些嘀嗒的水,她说
  器物也和人一样
  用过几年之后
  它就老了
  灰尘
  柜子顶上有很多灰尘
  柜子顶上
  那些灰尘安安静静地
  待了好长时间
  它们似乎已经是这个家里的一部分
  它们本身
  像一段往事
  盖住过去的日子
  人世间
  每天都希望自己过得好一些
  因为想念的人不多了
  思念是最痛苦的一件事
  思念就是一面镜子
  能照见的人
  越少越好
  这人世间
  彼此伤害的事
  都将成为往事
  能被伤害到的
  都是足够深情的人
  告别
  向西,去往西边的路上
  是我一个人
  我和自己说了一路的话
  那样显得
  并不是很孤单
  向东,是更加陌生的地方
  邻座是个陌生的女人
  披着长发
  她说,我们说了一路的话
  两个陌生的人
  都像和熟悉的自己告别
  江水多么美
  不打算过江,就只在江边走走
  或者站一会儿
  感觉江风吹拂
  江水那么美
  每一次过江的人
  都会在茫茫的江面上
  停留那么几秒钟
  假如突然掉进水里
  有的是故意
  有的真是意外
  中秋月
  我抬头看了好几次
  也没发现有月亮
  我想把废旧的东西放在楼下的
  储物间,开锁间又抬头望月
  可是什么都没有
  期待的圆月
  在这个中秋又没有出现
  等待的人也没有出现
  和月亮照耀大地
  没什么不一样
  我们终究
  都没有照亮彼此
  秋深了
  秋深了,是不是冬天快要来了
  这一年,累于奔波之苦
  是不是该结束了
  昨天去父亲的坟前
  给他烧纸钱
  心里和他说了几句话
  他在地下
  上面的风吹草动
  是不是他都知道
  那些离他最近
  日夜陪着他的草
  就要枯了
  他知不知道
  看得见的悲伤
  选择在秋天里爬山
  就是选择和自己抗争
  漫山遍野都是秋天的浓雾
  漫山遍野都是哀伤
  每年的秋天看到这些
  我就想逃离
  即使翻过一座山也好
  那些看得見的悲伤
  就在身后盘旋
  桔子罐头
  那时候多好啊
  每次生病都可以吃到桔子罐头
  尤其是嗓子疼的时候
  吃了父亲买来的桔子罐头
  比药效果好多了
  那时候多好啊
  一年四季都可以生病了
  安安静静地躲在被窝里
  等着父亲去买
  桔子罐头
  责任编辑:梁智强
其他文献
喝完粥,吃了药,母亲重新回到床上。时间是早晨六点半。  从半敞的白色烤漆门里,我看见母亲面向墙壁,侧身躺在床的左边。床右边空出来的一大块,堆放着她的尿布、印花上衣和抓痒爬。平板放在离她眼睛不到两尺的地方,正在播放电视剧《夏家三千金》——这是现在唯一能长久抓住母亲的东西,她已经看了无数遍,每次看,都像是第一次。母亲恨夏友善,恨孙小菁,恨钟浩天寡居的妈妈,只要这三个女人在剧集里欺负杨真真,母亲就咬牙切
期刊
南方小镇多马林这个地名带有让人好奇的异国风情。虽然它既没有马,也没有林。在作者西维笔下,它更因为多山的缘故,宁静,甚而静寂。而在一个父亲是乡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孩童视角的叙述里,从她闪闪发亮并好奇的眼睛里,她看到的更多是一个个乡村教师生活的剪影(是的,“老师”这个词是全文最高频名词,共出现300次;其次是“爸爸”,出现159次)。那么为什么作者要选择这样一个名字呢?是想传递一种遥远感,以及因为这时空遥
期刊
替父亲拾骨  我首先担心多雨的天气  午后的阳光像地火,往往招来阵雨  如果是暴雨,他们将无法开挖  三个工人都是平政镇北河村人氏  赤膊单肩扛金缸的才是师傅,姓窦  1986年出生,家里有两个孩子  谈到工钱时,他羞涩地憨笑  “每人三百  红包不算”  另两个工人也很壮实  他们管窦师傅叫哥  山高路险,窦师傅滑倒了两次  却总能将金缸稳稳固定在肩头上  汗水浸泡着他的眼睛  那么长的路,他只
期刊
十年时间,钟小麦长高了,壮实了,微微驼背的习惯没改。他穿一身制服,西服式翻领,硬挺的肩章,到得最晚,说是刚送完信赶过来。那身制服比军装颜色深,和警察制服一样挺拔,穿在钟小麦身上,让他有了脱胎换骨的味道。那是孔莉自初中毕业后,第一次见到钟小麦。  来了三十多位同学,孔莉和钟小麦没坐一桌。熟稔的感觉乍然而生,是在钟小麦过来敬酒的那一刻。  “白孔雀,你现在成白衣天使啦,可敬可敬。”周围的同学顿时炸开了
期刊
黄莹瘦成了黄莺,门一开,秦丽张开怀抱想抱住这只黄莺,和预想的热烈像南极和北极的方向差,连彼此的脸还没有看清楚,黄莺接住的是秦丽的拉杆箱,她惊慌地飞走了。有人在呼喊她:“谁尿在我床边上?没擦干净。擦干净,黄莹……”  下午两点半,秦丽准时回到了银城。奶奶在睡梦中抓乱了自己的头发,像顶着无数错综的旋转楼梯。她坐在床上,婴儿一般,停住她的呼喊,空空地瞪着突然出现在卧室门口的秦丽。今天的午睡,她早醒了半个
期刊
春:召唤  那一天,天气预报说有雷阵雨,然而,我们没有看到雨,只有清爽的空气和灿烂的阳光,在去往怀宁的路上,在查湾春天的上空。这对于专程拜访海子父母的我们来说,仿佛是一种幸福的存在和召唤。  其实,这种召唤很早以前就已存在,在1998年一个刚刚成年的诗歌爱好者的心中潜滋暗长,直到现在才变为现实,而这中间又是怎样漫长的酝酿?去往怀宁的路很平坦,我不知道十六年前的道路是何模样,16年前的海子是否也是沿
期刊
我梦见早上,很早的早上。说太阳还没有出来,但住在院子里的人都起来了。大家从家里出来,聚集在院子里。这是一个大院子,有十几栋楼,就是我住的小区。小区里住着许多当地各界的知名人士,另外有一些我的同学,还有一些普通居民。不管是谁,大家都在这个早上起了个大早。  大家共同起早,却也没有人来组织,是个群体自发行为——所有人都要去前面不远处山坡上采集榆树叶子。也没有人把这件事说出来,但是却人人知道。说是榆树叶
期刊
一  “你不回家吗?”王峰从上铺下來时,随口问道。常书卿正坐在书桌前,把几本习题册摞好,“还没想好。”王峰过来拍拍他的肩头,低声说:“去网吧,最近校外面新开了一家,有优惠!”常书卿摇摇头:“不想去。”王峰“嘁”的一声:“没意思,不管你了!”说着,出门到楼道尽头的卫生间去了。寝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其他六个室友都回了家,隔壁有人在唱歌:“啊—哩—啊—”夹杂搓衣服的刮擦声,常书卿听出那是同班同学卢俊的歌声
期刊
小时候,我以为自己有两个妈妈:一个是我妈妈,另一个是春雨妈妈。再长大一点,七八岁时,我才知道,春雨妈妈并不是我妈妈,而是妈妈的妹妹,我姨。因為每年春假妈妈都要去邻市的中心医院进修,而我被寄放在姨家,就以为春天会有春天的妈妈。  “咏怡”是姨的名字,而我只知道叫她春雨。  “‘怡’字不会写没关系啦,看那个。”姨指着屋檐下啪嗒啪嗒掉下来的雨滴,对我说。  “雨、雨。”五岁的我说。  “对啦。”  印象
期刊
马哈富兹  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穆斯林作家有两位,埃及作家马哈富兹和土耳其作家帕慕克。这两位作家,马哈富兹我极喜欢,帕慕克则是读了许多遍,终于觉得与我无缘。我的一个老师,回族,文艺鉴赏方面,颇有见解,力荐我读帕慕克,我推荐他读马哈富兹。结果我们发现,至少在这一次互相推荐中,我们都觉得对方长着和自己很不一样的眼睛。文艺欣赏方面的眼光之不同,有时候简直悬殊到让人吃惊,比如马哈富兹,就读不来福克纳,而且愿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