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定位与异质元素
罗智成
诗人、作家、媒体工作者
文化创意产业透过价值创造的方式为产品加值,为谁创造?创造什么价值? 这个题目牵涉到target group(目标客群)和自我定位。例如金门要发展文化观光,我就会先问:设定的目标群是大陆观光客还是台湾观光客?因为会来金门旅游的这两个族群,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会非常不一样。能掌握不同属性、不同族群的生活风格差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才能准确抓住消费者的心。
因此准确的自我定位将会是金门发展成败的关键:我的地理位置给了我怎样的先天制约?我和台湾、厦门的关系,特别是商业旅游的关系,怎样最理想?我真正的优势或劣势为何?我手上有哪些资源?要去换哪些更需要的资源?金门的下一张名片,头衔将怎么写:战地博物馆?野鸟天堂?乐活专业岛?海东生活特区?还是饮酒文化岛?
金门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我至少还有一个建议:凡是老的、旧的、有时间性的东西,都要先保留下来。因为这个时代里,所有的东西都能快速生产,只有时间不行,老东西没有替代性,一旦没有就永远没有了。
金门对我而言是一个文创事业的宝库,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然而,保存金门现有的资源就足够了吗?我的答案是远远不够。本质上,观光的目的是在体验、寻找“异质元素”,所谓“新”的元素,不能没有新鲜的体验、新奇的感受或超出预期的感动。面对越来越见多识广的旅客,这是高难度的挑战。“新”不一定要破坏旧元素,而是整合、增添新旧元素来创造理想情境,让人有机会用新的观点来看旧的事物,或是在旧的东西里活出新的生活态度,以满足旅者千里迢迢而来的期待。如何赋予金门新的生命,让金门活出新的life style,有别于其他城市,我想还需要更多文化创意的想象。
用海洋天赋流转海岛生机
廖鸿基
海洋作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创会董事长
从金门地名中常出现的几个字,“澳”、“屿”、“埔”、“头”、“湖”,不难知觉,金门是座水域环抱的海岛。所有的生物都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海水褓抱的海岛,水岸上的所有一切,自然而然,都将与大海无法分割。但是,和台湾各地相当相似的现象,大多数的我们并不自觉自己是海岛之民,也并不直觉自己和海的必然关系。
聚落文化、战地史迹、生态赏鸟,是金门三项主要观光资产。这三项资产的形成,无论源自于避难、侵袭或迁徙,其延伸的意义在于,海岛面对大海,形势自然开放,这累积形成的文化,尽是跨岛的、跨海的,无一不与海洋密切相关。
海岛面向或背向海洋发展,将呈现完全不同的格局。尽管金门许多海岸已发展成为著名的滨海游憩景点,但海岛最大的天赋,海洋资源,那能够疏通血脉、流转海岛生机的海洋天赋,仍未充分运用。
小岛规模,加以金门简单纯朴的体质,都非常适合发展安静的、非机械式的海上活动。譬如帆船、独木舟、风浪板等等。金门群岛的规模,也非常适合举办帆船或独木舟绕岛活动——海上看金门,或跨岛、越海等航行活动。
变与不变中的共同记忆
郭强生
东华大学英美语文学系、创作与英语文学研究所专任教授
文化不只是衣食住行而已,文化应该有更大的前瞻功能与使命。
在金门,郑成功、八二三、洋楼、古厝、八三一、风狮爷、蒋介石、邓丽君、新台币、人民币……都被当成走过的岁月完整保存,没有哪一段是改朝换代后被当成受害的创疤。海盗来过、荷兰人来过、日本人来过;书香进士、移民富商、驻军师旅、观光游客,或从此地出发又回返,或打这里路过曾驻足,构成了一种奇特的流动性。
这种流动性与历史的完整感并不冲突,难怪这里的居民开口总是:“我们金门人……”然而语气中没有文化的排他,反而有一种踏实的纯真。
是的,他们的确可以骄傲地自称“金门人”,这个身份是他们挺过战乱烽火、从一个贫穷离岛到今天“小三通”后的富庶县市,一步一步赢得的。
论历史的动荡、战火的洗礼,金门原本应该是千疮百孔、奄奄一息的,台湾遭遇过的它一样也没躲过,甚至还更加惨烈。但,也许是那样辽阔的海洋,或者因为那样坚实的花岗岩地形,这座小岛竟有一种仿佛在古代传说中才有的武士气质,有文有武,亦刚亦柔。将兵刃插入石中,蹲踞天涯一角,看海上潮涌浮沉,世事起落,带着一种沧桑的眼神,维持着不变的守候姿势。金门原来也是很古典温柔的。
金门人会说,他们讲的是闽南语,不是台语。与他们相处久了之后,我得说他们真正了解母语的定义。闽南二字有面对历史脉络的坦然,也有文化多元的自在。
大家都在谈论文化创意产业,但文化创意究竟是什么?用文化来把庸俗的商品包装一下吗?借用世界知名品牌的模式来营销我们的什么?我们有什么?我们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中重新认识自己了吗?看到自己文化的下一个世纪了吗?被自己感动了吗?
想一些点子不难,难的是如何深化。究竟该如何掌握住文化中的变与不变?
来到金门,我被它的变与不变感动了。它不需要文化的包装,它的浑然自信有一种疗愈功能,反倒是“台湾人”或许可以来此学习到,如何记忆。
故事,是文化的外衣
冯翊纲
“相声瓦舍”创办人暨艺术总监
一个地方,固然有她来自天然的原始能量,但是,之所以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参访之地,还是因为人为因素。自然与文化,是两个议题,有的时候可以交互穿插,天造地设的奇景与沧海桑田的故事结合得很好;但有时候,明明该谈一个地区因人事而生的文化,却故意隐讳,转移焦点,在主轴之外“拈花惹草”,莫怪观光能量消退得很快。
以我的家乡左营为例。高雄市与高雄商港,是从左营要塞的能量涟漪扩散出去的,这块土地之所以三百年来始终聚着一大帮人,都是为了军事的缘故。但当人们迫不及待铲平眷村房舍的时候,有想到这些都是因人而生的文化吗?
当住得起花园洋房的时候,谁要挤在眷村里?当太平和谐降临,谁还怀念战地政务?我非常能理解金门人不堪回首的岁月。然而,同为热爱金门甜美空气,想要一来再来的我,恳请金门人同意以“战地文化风貌”展现家园,也许不必正儿八经地解说,也可以调侃,我看见金门的小铺子里,卖很可爱的风狮爷公仔,已经起步,还差一点点:金门人要允许风狮爷更像哆啦A梦,要创出专属的故事。
胡琏是人,李光前是人,风狮爷庇佑的是人;贡糖、肉干、高粱酒,都是为人而造的;邓丽君总共只来过金门两次,人们却津津乐道,因为在这之中,都有故事,故事,便是文化的外衣。
以做电视的心情营运金门
杨宪宏
台湾中央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
我曾经到各地考察,发现一个现象:后进优势。为什么有的城市会从“落后”变成“先进”?因为整个世界的发展史,向来都是“后来居上”,这是必然,不是偶然。
除了掌握后进优势,还要让科技与自己要表达的在地创意结合,也就是要学会“说故事”。这是一个说故事的时代,我们看到全世界最大的动画制作公司Pixar,产值超过很多国家,富可敌国,凭的是什么?就是说故事。
资讯发展到一个程度之后,所有人都会变成媒体人,不再需要别人为我们讲故事,自己可以替自己讲故事。金门有很多故事,从1950年代到今天就已经快讲不完了,更何况有1500年可以讲。
我建议,金门就要以做电视台的心情,去营运金门,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电视台要做的节目,从这个角度去想要做什么,创意产业就会出现。
把金门最美的地方分享给全世界,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某种程度把自己变成facebook、youtube,重新整合金门的人文与自然资源,让自己成为最大的内容生产者,让每一个角落都变成故事,召唤所有与金门有心灵上交流的朋友,来到这个地方。
电影与观光的协奏曲
黄朝亮
节目制作人、电影导演
我是电影界的新人,《夏天协奏曲》是我第一部电影,全片除了三个镜头在台北拍摄,其他全部在金门取景。
我在电影里使用两个主要的意象:夫妻鱼与夏日精灵,都是金门当地的传说。首先谈到夫妻鱼,也就是鲎,渔民抓到鲎通常是两只一起,因为这种鱼总是一公一母形影不离,代表着夫妻长相厮守,生死相随。另一个是被称为“夏日精灵”的栗喉蜂虎,长得非常可爱,像绿色鹦鹉,其实它是一种夏候鸟,每年飞来金门一次,这种鸟恰好符合金门某些人文特性。
如何在观影的同时,不着痕迹地推销金门之美呢?关键在于,置入性行销一定要在不知不觉之中,而且必须跟剧情相关。例如我以爱情来包装金门高粱酒,巧妙地藉由酒厂上班的酿酒师傅阿辉伯之口说出:“谈恋爱就像喝高粱,辣辣烧烧香香,放越久越顺……”
其次,不行销大家已知的东西,而要行销大家不知道或者不太了解的事物。以取景来说,我没有去拍大家熟悉的地方,电影呈现出来的金门,可能是连金门当地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因为我的目标是,拍出在地人都不知道的美,金门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行销不要只说优点,也可以谈缺点,只要包装得好,就会被接受。
阅读·金门
浯洲问礼:金门家庙文化景观
作者:金门县文化局
出版社:金门县文化局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故事说金门(附CD)
作者:许维民/文刘伯乐/图
出版社:幼狮文化
出版日期:2008年1月
金门绘本:祝福的酒
图、文:陈盈帆
出版社:联经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金门
作者:张芸
出版社:莫克文化
出版日期:2004年6月
古迹·历史·金门人
作者:卓克华
出版社:兰台网路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罗智成
诗人、作家、媒体工作者
文化创意产业透过价值创造的方式为产品加值,为谁创造?创造什么价值? 这个题目牵涉到target group(目标客群)和自我定位。例如金门要发展文化观光,我就会先问:设定的目标群是大陆观光客还是台湾观光客?因为会来金门旅游的这两个族群,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会非常不一样。能掌握不同属性、不同族群的生活风格差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才能准确抓住消费者的心。
因此准确的自我定位将会是金门发展成败的关键:我的地理位置给了我怎样的先天制约?我和台湾、厦门的关系,特别是商业旅游的关系,怎样最理想?我真正的优势或劣势为何?我手上有哪些资源?要去换哪些更需要的资源?金门的下一张名片,头衔将怎么写:战地博物馆?野鸟天堂?乐活专业岛?海东生活特区?还是饮酒文化岛?
金门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我至少还有一个建议:凡是老的、旧的、有时间性的东西,都要先保留下来。因为这个时代里,所有的东西都能快速生产,只有时间不行,老东西没有替代性,一旦没有就永远没有了。
金门对我而言是一个文创事业的宝库,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然而,保存金门现有的资源就足够了吗?我的答案是远远不够。本质上,观光的目的是在体验、寻找“异质元素”,所谓“新”的元素,不能没有新鲜的体验、新奇的感受或超出预期的感动。面对越来越见多识广的旅客,这是高难度的挑战。“新”不一定要破坏旧元素,而是整合、增添新旧元素来创造理想情境,让人有机会用新的观点来看旧的事物,或是在旧的东西里活出新的生活态度,以满足旅者千里迢迢而来的期待。如何赋予金门新的生命,让金门活出新的life style,有别于其他城市,我想还需要更多文化创意的想象。
用海洋天赋流转海岛生机
廖鸿基
海洋作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创会董事长
从金门地名中常出现的几个字,“澳”、“屿”、“埔”、“头”、“湖”,不难知觉,金门是座水域环抱的海岛。所有的生物都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海水褓抱的海岛,水岸上的所有一切,自然而然,都将与大海无法分割。但是,和台湾各地相当相似的现象,大多数的我们并不自觉自己是海岛之民,也并不直觉自己和海的必然关系。
聚落文化、战地史迹、生态赏鸟,是金门三项主要观光资产。这三项资产的形成,无论源自于避难、侵袭或迁徙,其延伸的意义在于,海岛面对大海,形势自然开放,这累积形成的文化,尽是跨岛的、跨海的,无一不与海洋密切相关。
海岛面向或背向海洋发展,将呈现完全不同的格局。尽管金门许多海岸已发展成为著名的滨海游憩景点,但海岛最大的天赋,海洋资源,那能够疏通血脉、流转海岛生机的海洋天赋,仍未充分运用。
小岛规模,加以金门简单纯朴的体质,都非常适合发展安静的、非机械式的海上活动。譬如帆船、独木舟、风浪板等等。金门群岛的规模,也非常适合举办帆船或独木舟绕岛活动——海上看金门,或跨岛、越海等航行活动。
变与不变中的共同记忆
郭强生
东华大学英美语文学系、创作与英语文学研究所专任教授
文化不只是衣食住行而已,文化应该有更大的前瞻功能与使命。
在金门,郑成功、八二三、洋楼、古厝、八三一、风狮爷、蒋介石、邓丽君、新台币、人民币……都被当成走过的岁月完整保存,没有哪一段是改朝换代后被当成受害的创疤。海盗来过、荷兰人来过、日本人来过;书香进士、移民富商、驻军师旅、观光游客,或从此地出发又回返,或打这里路过曾驻足,构成了一种奇特的流动性。
这种流动性与历史的完整感并不冲突,难怪这里的居民开口总是:“我们金门人……”然而语气中没有文化的排他,反而有一种踏实的纯真。
是的,他们的确可以骄傲地自称“金门人”,这个身份是他们挺过战乱烽火、从一个贫穷离岛到今天“小三通”后的富庶县市,一步一步赢得的。
论历史的动荡、战火的洗礼,金门原本应该是千疮百孔、奄奄一息的,台湾遭遇过的它一样也没躲过,甚至还更加惨烈。但,也许是那样辽阔的海洋,或者因为那样坚实的花岗岩地形,这座小岛竟有一种仿佛在古代传说中才有的武士气质,有文有武,亦刚亦柔。将兵刃插入石中,蹲踞天涯一角,看海上潮涌浮沉,世事起落,带着一种沧桑的眼神,维持着不变的守候姿势。金门原来也是很古典温柔的。
金门人会说,他们讲的是闽南语,不是台语。与他们相处久了之后,我得说他们真正了解母语的定义。闽南二字有面对历史脉络的坦然,也有文化多元的自在。
大家都在谈论文化创意产业,但文化创意究竟是什么?用文化来把庸俗的商品包装一下吗?借用世界知名品牌的模式来营销我们的什么?我们有什么?我们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中重新认识自己了吗?看到自己文化的下一个世纪了吗?被自己感动了吗?
想一些点子不难,难的是如何深化。究竟该如何掌握住文化中的变与不变?
来到金门,我被它的变与不变感动了。它不需要文化的包装,它的浑然自信有一种疗愈功能,反倒是“台湾人”或许可以来此学习到,如何记忆。
故事,是文化的外衣
冯翊纲
“相声瓦舍”创办人暨艺术总监
一个地方,固然有她来自天然的原始能量,但是,之所以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参访之地,还是因为人为因素。自然与文化,是两个议题,有的时候可以交互穿插,天造地设的奇景与沧海桑田的故事结合得很好;但有时候,明明该谈一个地区因人事而生的文化,却故意隐讳,转移焦点,在主轴之外“拈花惹草”,莫怪观光能量消退得很快。
以我的家乡左营为例。高雄市与高雄商港,是从左营要塞的能量涟漪扩散出去的,这块土地之所以三百年来始终聚着一大帮人,都是为了军事的缘故。但当人们迫不及待铲平眷村房舍的时候,有想到这些都是因人而生的文化吗?
当住得起花园洋房的时候,谁要挤在眷村里?当太平和谐降临,谁还怀念战地政务?我非常能理解金门人不堪回首的岁月。然而,同为热爱金门甜美空气,想要一来再来的我,恳请金门人同意以“战地文化风貌”展现家园,也许不必正儿八经地解说,也可以调侃,我看见金门的小铺子里,卖很可爱的风狮爷公仔,已经起步,还差一点点:金门人要允许风狮爷更像哆啦A梦,要创出专属的故事。
胡琏是人,李光前是人,风狮爷庇佑的是人;贡糖、肉干、高粱酒,都是为人而造的;邓丽君总共只来过金门两次,人们却津津乐道,因为在这之中,都有故事,故事,便是文化的外衣。
以做电视的心情营运金门
杨宪宏
台湾中央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
我曾经到各地考察,发现一个现象:后进优势。为什么有的城市会从“落后”变成“先进”?因为整个世界的发展史,向来都是“后来居上”,这是必然,不是偶然。
除了掌握后进优势,还要让科技与自己要表达的在地创意结合,也就是要学会“说故事”。这是一个说故事的时代,我们看到全世界最大的动画制作公司Pixar,产值超过很多国家,富可敌国,凭的是什么?就是说故事。
资讯发展到一个程度之后,所有人都会变成媒体人,不再需要别人为我们讲故事,自己可以替自己讲故事。金门有很多故事,从1950年代到今天就已经快讲不完了,更何况有1500年可以讲。
我建议,金门就要以做电视台的心情,去营运金门,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电视台要做的节目,从这个角度去想要做什么,创意产业就会出现。
把金门最美的地方分享给全世界,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某种程度把自己变成facebook、youtube,重新整合金门的人文与自然资源,让自己成为最大的内容生产者,让每一个角落都变成故事,召唤所有与金门有心灵上交流的朋友,来到这个地方。
电影与观光的协奏曲
黄朝亮
节目制作人、电影导演
我是电影界的新人,《夏天协奏曲》是我第一部电影,全片除了三个镜头在台北拍摄,其他全部在金门取景。
我在电影里使用两个主要的意象:夫妻鱼与夏日精灵,都是金门当地的传说。首先谈到夫妻鱼,也就是鲎,渔民抓到鲎通常是两只一起,因为这种鱼总是一公一母形影不离,代表着夫妻长相厮守,生死相随。另一个是被称为“夏日精灵”的栗喉蜂虎,长得非常可爱,像绿色鹦鹉,其实它是一种夏候鸟,每年飞来金门一次,这种鸟恰好符合金门某些人文特性。
如何在观影的同时,不着痕迹地推销金门之美呢?关键在于,置入性行销一定要在不知不觉之中,而且必须跟剧情相关。例如我以爱情来包装金门高粱酒,巧妙地藉由酒厂上班的酿酒师傅阿辉伯之口说出:“谈恋爱就像喝高粱,辣辣烧烧香香,放越久越顺……”
其次,不行销大家已知的东西,而要行销大家不知道或者不太了解的事物。以取景来说,我没有去拍大家熟悉的地方,电影呈现出来的金门,可能是连金门当地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因为我的目标是,拍出在地人都不知道的美,金门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行销不要只说优点,也可以谈缺点,只要包装得好,就会被接受。
阅读·金门
浯洲问礼:金门家庙文化景观
作者:金门县文化局
出版社:金门县文化局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故事说金门(附CD)
作者:许维民/文刘伯乐/图
出版社:幼狮文化
出版日期:2008年1月
金门绘本:祝福的酒
图、文:陈盈帆
出版社:联经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金门
作者:张芸
出版社:莫克文化
出版日期:2004年6月
古迹·历史·金门人
作者:卓克华
出版社:兰台网路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