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氨酸对热应激处理的奶牛原代小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来源 :畜牧兽医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63427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旨在研究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热应激奶牛原代小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究精氨酸对热应激奶牛小肠上皮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首先以体外培养的奶牛原代小肠上皮细胞为模型,分为对照组(Con组,37℃)、试验组[42℃培养6h后,更换成无精氨酸培养基(HS组)或者不同浓度(2、4、6、8、10 mmol·L-1)精氨酸的培养基在37℃培养12 h],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筛选出精氨酸最佳修复浓度.然后采用生长状态良好的奶牛原代小肠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Con组,37℃培养)、热应激组(HS组,42℃培养6h后37℃培养12 h)、6 mmol·L-1精氨酸组(6 mmol·L-1 L-Arg组,42℃培养6h后更换6 mmol·L-1精氨酸培养基37℃培养12 h),DAPI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微板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Bcl-2相关X蛋白(Bax)以及B淋巴细胞瘤-2(Bcl-2)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来研究精氨酸对热应激奶牛小肠上皮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2~6 mmol·L-1范围内,与HS组相比,添加L-Arg可提高热应激小肠上皮细胞的活性,其中浓度为6 mmol·L-1时活力最高(P<0.05).故选用6 mmol·L-1作为后续试验中L-Arg组的试验浓度.与Con组相比,HS组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染色质浓缩,LDH的漏出量显著升高(P<0.05),S期细胞比率显著减低(P<0.05);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9、Caspase-3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抑凋亡基因Bcl-2的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热应激促进了奶牛小肠上皮细胞的凋亡.与HS组相比,添加6 mmol·L-1 L-Arg后的奶牛小肠上皮细胞染色质浓缩减少,LDH漏出量显著降低(P<0.05),S期细胞比率显著升高(P<0.05);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3、Caspase-9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抑凋亡基因Bcl 2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6 mmol·L-1精氨酸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热应激奶牛小肠上皮细胞增殖,减少细胞的凋亡,缓解热应激对奶牛小肠上皮细胞的损伤.
其他文献
旨在研究小鼠不同组织中miR-148a-3p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miR-148a-3p基因相关网络,进一步阐明其在机体中的作用.本研究以6周龄雄性C57BL/6 J小鼠胃、肺、脾、皮肤、肝、心和肾7个组织为研究材料,每组3个重复,进行3次平行试验.利用qRT-PCR技术比较小鼠不同组织中miR-148a-3p的表达水平.在miBase上对miR-148a-3p在不同物种间的保守性进行分析,并通过Promoter Scan和TRANSFAC预测其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利用TargetSca
随着交通便利与市场化杂交利用,我国地方鸡遗传资源面临血液混杂、品种来源和品种间的遗传关系不清晰的问题.为了给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对位于中国大巴山脉和乌蒙山区的6个地方鸡群体(每个群体公、母各10只)共118个个体进行了简化基因组GBS测序,分析了核酸多态性(Pi)、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遗传分化(Fst)、遗传距离(DR)和基因流(Nm)等指标.研究发现,岩水鸡黑羽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He
旨在对几个中国地方猪品种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并筛选与中国地方猪产仔数相关的基因组选择信号及候选基因.本研究下载了6个中国地方品种猪共计102头个体的Illumina PorcineSNP60芯片数据,构建了包括19头迪庆藏猪、16头明光小耳猪、16头五指山猪在内的低产仔数组和包括11头姜曲海猪、20头蓝塘猪、20头梅山猪在内的高产仔数组,经质控和基因型填充后,使用软件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主成分分析、连锁不平衡衰减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进化树构建和选择信号分析,并对受选择位点进行基因定位和功能富集分析.对
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生理阶段边鸡卵巢转录表达谱,旨在找出与卵泡发育相关的基因并进行验证,以揭示边鸡就巢性强的遗传机制.构建代表不同生理期即70日龄(70 d,卵巢发育期)、165日龄(165 d,开产期)、220日龄(220 d,产蛋高峰期)和330日龄(330 d,就巢期)的边鸡卵巢基因表达谱,用转录组表达定量(RSEM)法对不同生理阶段边鸡卵巢基因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基因差异表达、GO和KEGG分析筛选出与卵泡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并应用实时定量PCR法对其表达进行验证.通过转录表达谱分析,共鉴定出1
为了寻找快大型肉鸭和优质小体型肉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构建不同品种肉鸭胸肌气味轮廓,探究品种对肉风味的影响.本试验以9周龄北京鸭、连城白鸭、野鸭胸肌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检测,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寻找各品种鸭胸肌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寻找3个品种肉鸭胸肌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同时结合电子鼻进行检测.通过SPME-GC-MS技术共检测出104种物质,这些化合物主要为醛类、醇类、酮类和呋喃类物质.北
旨在对广灵县优种驴场保种群体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构建分子系谱,并对其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本研究采集保种群成年、体况良好的广灵驴(体重350~400 kg)颈静脉血10 mL(n=107),其中公驴13份,母驴94份,抗凝处理后提取全血DNA.采用12个微卫星标记进行荧光PCR扩增后,用ABI3730测序仪进行分型.分型结果采用Cervus 2.0和Pedigraph 2.4软件构建分子系谱,同时采用STRUCTURE2.3和Fstat软件计算群体遗传参数,采用R语言的hclust函数绘制7头公驴及其后代的
本试验旨在制备牦牛早孕因子(early pregnancy factor,EPF)多克隆抗体,为牦牛妊娠早期高效快速诊断技术研究奠定基础.采用RT-PCR方法,从牦牛胎盘和卵巢组织中提取RNA,反转录为模板后进行EPF基因扩增,并将其克隆到改造后的载体pET28-His10-Sumo上,构建pET28-His10-Sumo-EPF重组质粒,经PCR和测序鉴定后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至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并优化表达条件,使用His标签镍柱纯化重组EPF蛋白并免疫小鼠制备抗体.结
旨在从奶牛乳腺组织中分离原代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s)并传代培养后探究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从屠宰场采集健康泌乳奶牛乳腺并采用改进的酶消化法从乳腺中分离得到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以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同时,研究第3、第6和第9代乳腺上皮细胞的生长曲线、群体倍增时间和冻存复苏活力,检测不同代次细胞分泌乳蛋白、乳脂、乳糖的功能及泌乳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表明,所分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纯度较好,细胞生长呈现S型
本试验旨在探究褪黑素(melatonin,MT)对牦牛黄体细胞生长、抗氧化性及功能的影响.本试验以健康牦牛二代黄体细胞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浓度MT(0(Control组)、25、125、250、500 pg·mL-1)对牦牛黄体细胞生长和功能的影响.通过CCK-8法检测黄体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采用qRT-PCR检测增殖相关基因PCNA,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FAS,抗氧化相关基因SOD1、SOD2、GPX1和CAT以及孕酮合成相关基因HSD3β、STAR和CYP11A1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
旨在探究miR-495-3p对山羊卵巢颗粒细胞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选取健康的3~4月龄大足黑山羊母羊,收集卵巢颗粒细胞,利用miR-495-3p模拟物(mimics)和抑制物(inhibitor)构建过表达和抑制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ELISA分析颗粒细胞的雌二醇(E2)和孕酮(P4)分泌,采用qRT-R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增殖、周期及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显示,miR-495-3p显著促进卵巢颗粒细胞凋亡(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