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yuantu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最重要的焦点。要由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学生自主的“我要学”、“我能学”,并且让学生乐于学习,让学习过程不再是痛苦的事情;应该像“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学会创新。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组织能力等要求较高,因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何能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轻松深入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呢?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地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激情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能力出发,去创造性地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在生活中离不开地理,地理对我们的终身发展大有作用,学生自然就会兴趣盎然。如高中课本必修一的第一单元中,要教授学生许多抽象的地理知识,一下子把刚上高一、地理知识薄弱的学生难住了,同时也浇灭了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为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其实,在进行第一单元的授课时,把抽象复杂的地理现象与日常生活中一些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有时候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一艘由上海开往旧金山的轮船上,游客连续两次看见太阳上中天的时间间隔是:
  A、一个太阳日;B、大于一个太阳日;C、小于一个太阳日;D、恒星日
  对于这个经典例题,我是这样启发引导学生的:同学们,去金都百货坐过电梯吧?下面我们来做个小学数学题(一下子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了)。你站在电梯上,由一楼到二楼,有三种做法:
  第一种:你站在电梯上不动,由电梯把你带上二楼,所用时间为t1。
  第二种:你站在电梯上,往上上,与电梯的运动方向一致,所用时间为t2。
  第三种:你站在电梯上,往下下,与电梯的运动方向相反,所用时间为t3。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三个时间的大小关系。学生很快得出了答案:t3>t1>t2。
  有个调皮的学生还说:“老师,如果我下电梯的速度比电梯本身的速度快,我还上不去了呢!”我马上趁热打铁:“这位同学说的对极了!同学们,你们想一下,如果把电梯运动看作是地球运动,你就是那艘轮船,当轮船停泊在港口不动时,连续两次看见太阳上中天的时间间隔是一个太阳日,是不是和坐电梯的第一种情况类似?那么,同学们,看一下这个题目,正确答案应该是哪个?”学生们迅速做出了正确答案,并且自己总结出了结论。这样设计让地理生活化,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离不开地理知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学生就有兴趣学。
  二、由易到难,逐渐推进,让学生不时有成功的体验,并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不同阶段的学生因生活体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差异很大,每个学生的起点各不相同,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所有学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时,要由易到难、分层推进,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提高。例如,在学习了“亚洲”的自然地理后,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让学生具备如何去分析一个大洲或地区的自然环境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设计了两个探究性问题:(1)通过阅读地图,说出该大洲位于什么带?经纬度位置大体是多少?与哪些海洋相邻?该大洲的地势有何特征?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些?(2)该大洲的西部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气候有何差异?为什么?北美洲冬季时为什么多暴风雪?与地形有何关系?北美洲的水能资源分布在哪里?与地形有何关系?北美洲面积最大的自然带是什么?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一般都可完成;而第二个问题有一定难度,这样可使少数能力较强的同学有探究的深度。探究性问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去设计,要分层次、有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收获,学有所得。
  三、精心准备探究问题,开拓学生的地理视角,给学生创设探究的空间
  探究性学习要求在课前精心准备,包括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教师要充分论证、研究,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整合,做到条理清晰;要备学生、备课堂,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必要的思考空间;教师要学会等待,应该把主要的精力用于指导、启发学生;要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出发,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
  例如在“黄河”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一系列探究性问题:黄河下游为什么多次决口改道?为什么会形成地上河?泥沙来源于哪里?黄土高原为什么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什么?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治理黄河、减轻危害?黄河的入海口为什么缺乏优良港湾?设计这样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空间,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大学科意识,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优势互补,为地理教学添光加彩
  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它包罗万象,涉及范围广,知识面宽。作为地理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从综合性、地域性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探究问题,不拘泥于教材讲解的文学知识、历史事件等,而是去探究事物深层次的内在关联。例如,在学习港澳与珠三角 “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时,我设计了一个拓展性问题:“随着珠三角经济的迅猛发展,为什么会出现民工荒?”让学生分组探讨,最后学生得出了两个结论:(1)珠三角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对工人的技能要求提高了;(2)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可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减少,珠三角已经逐渐丧失了丰富的土地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了。面对学生的表现,我欣喜无比,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展现给我们无限的潜能。探究性学习并不是一个学科独自进行,应该是各个学科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了解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教学进度、动向,这样在设计探究性问题时,才能使学生的探究有深度、有广度,让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全方位提高。
  五、让学生学会倾听,培养积极合作的精神,取长补短,形成凝聚力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强调尊重张扬学生的个性。张扬个性但不能忽视合作交流,一个综合的实践活动不是一两个学生能够单枪匹马完成的,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共享。例如为了讲授《城市功能分区》这一节,我提前两周布置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对招远市的功能分区进行调查分析。他们要解决的问题是:(1)招远的几大商场在市区的什么位置?为什么?那里的房子售价或租价大约多少?(2)招远的工厂主要在市区的什么位置?考虑风向和河流流向及噪音等因素,它们是否都合理?房价高还是低?(3)招远的住宅区在什么位置?为什么?(4)这三个功能分区哪个占地面积最大?哪个最小?哪里土地利用率最高?哪里交通线路最密集?(5)这三个功能分区能截然分清吗?招远有专门的行政区和文化区吗?学生的兴趣很高,积极参与了这次探究活动。虽然花费了几周的时间,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成果被全校宣传时,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然后在课堂上小结时,我在黑板上画出了招远市的示意图,大家都能指出各部分功能区的位置、作用、特点,并且还向我提了许多问题:(1)为什么商场附近和工厂附近也有住宅楼?能不能叫住宅区? (2)住宅区里楼房价格怎么不一样?(3)有的工厂区位不合理,污染挺重,为什么不立即拆迁啊?(4)招远这样的小城市怎么还有文化区?(注意:它名叫文化区,本质是住宅区哦。)经过我们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泼有趣,本节的重难点迎刃而解,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提高,还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情感,树立了科学的价值观。
其他文献
数学直觉思维的表现形式是以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基础,通过观察、联想、类比、归纳、猜测之后对所研究的数学问题作出一种比较迅速的直接的综合判断,它不受固定的逻辑约束,以潜逻辑的形式进行。加强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对克服思维的单向性、提高思维品质是有利的。鉴于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笔者特提出了以下培养策略,以抛砖引玉。     一、注重整体洞察,培养学生的整体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不同
期刊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们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老师必须在“有感情”上下功夫,要达到这个目的,笔者作过一些尝试。  一、如何流利地朗读课文  首先,学生在读课文时,要做到气息平稳流畅,要减去他们的思想压力,要引导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小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看着文字章字一字地唱读,老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告诉学生他们在生活中同样的一句话不是“这样唱着说的”,平常在生活中“这样说话”是
期刊
在长期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我们的数学课堂该怎么做?  一、创造机会,还学生的主体地位  1、平等、合作、交流。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
期刊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借助图形的形象、直观研究数学问题,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简洁的解题方法,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本文就“数形结合”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了一个简单的探讨。  一、运用数形结合进行函数教学  在函数教学中,函数及其图像为数形结合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函数的图像是从“形”的角度反映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利用图像的直观性有助于题意的理解、性质的讨论、思路的探求和
期刊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能否深入学习的信号和象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参与度,同时激发他们对事物的洞察力和领悟力,因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巧妙引入,是激发兴趣的关键  对新课而言,如何引入显得极为重要。若平铺直叙,不起波澜,势必让学生兴味索然、不思进取。所以,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种新的课程理念不断形成。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更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因此促进了数学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结构,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形成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的人,因而琢磨课堂是必需的。但这种琢磨,不应局限在教材、课堂和教师,还应注重对教育对象的了解和尊重,课堂应是活的。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中,教师是设计者,而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教师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对一堂数学课而言,备教材是必需的,而备学生是前提。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提倡新型的“备课观”和“上课观”。   一
期刊
施行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后,新教材将融进近代、现代数学内容,精简整合传统高中数学内容,与现行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将会增多,教材明显变厚,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将大为提高,而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还将比现在减少。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的能力,体
期刊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易贴近学生的实际,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都有积极的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才能增强高中政治教学的实效呢?   一、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兴趣   针对现在的高中生所具有的好动、善疑、形象思维能力较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