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光璀璨的大牌球星小时候的故事你知道吗?温文尔雅的费天王小时候是个爱耍泼的野小孩;“活宝”德约科维奇儿时经常在科索沃战争的爆炸声中训练;莎拉波娃九岁时跟父亲怀揣着几百美金赴美逐梦;小威则11岁时就击败过罗迪克……他们的成长道路不尽相同,但都取得了职业生涯的成功。
莎拉波娃——最励志
年幼的玛利亚跟父亲怀揣着几百美元,义无返顾地踏上了美利坚的土地,启动父女二人追逐网球梦想的旅程。刚刚九岁的她和父亲奔赴闻名遐迩的尼克-波利泰利网球学校,几经波折,最后通过帮助和借贷,在那里开始了自己的网球人生。由于签证限制跟资金上的窘迫,玛利亚的母亲伊莲娜并没有跟他们一同前往美国。对于一个尚处在需要母爱呵护跟引导的年纪的小女孩来说,跟母亲相隔千里之遥,这无疑是她心头的一块阴郁之疤。孤独,枯燥、疲累,严厉父亲的呵斥……一切的负面能量都被年少的玛利亚转换为她在球场上更为刻苦的训练。她知道自己没有后路可退,家中的一切积蓄已倾注在她的身上。她只有不停地在网球场上挥洒汗水,拼命击打飞速袭来的网球,才有可能在这个网球精英层出不穷之地立足。作为最好的反馈礼物,她的网球技艺进步神速。在十岁出头时玛利亚已经可以轻易地击败同年龄段的男孩子。——2011年5月号《黑天鹅》
德约科维奇——最乐观
苦难的日子能磨砺人的品格。就在耳边还不时的响起炸弹爆炸声的时候,12岁的德约科维奇仍旧选择在室外练习网球。“小德当时心里非常地害怕,他还是个孩子,”小德的父亲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把恐惧表现出来,现在,他已经什么都不怕了。”科索沃战争摧毁了前南斯拉夫大量的基础设施,网球场也不能幸免。一时间,贝尔格莱德打网球的人越来越少,专业的网球装备也难以买到,小德的训练得不到保障。为此,小德的父亲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年少的儿子独自送到位于德国慕尼黑的尼古拉·佩里奇网球学院深造,家里其他人——包括小德的两个弟弟,则继续留在贝尔格莱德。——2011年3月号《德约科维奇:贝尔格莱德红星》
费德勒——最撒泼
在费德勒只有三岁的时候,老爸罗伯特就将他带上了网球场。而费德勒也证明了自己的确有网球“慧根”。四岁时他已经能和比他大很多的孩子连续打上二三十个回合了。但在对待老爸罗伯特的问题上,费德勒却是一直表现得不那么乖巧。他那暴躁的脾气总是惹得罗伯特非常生气。在球场上,骄傲自大的秉性更是让他不屑听从任何人的指导,输了就耍泼,不顺就摔拍,嘴巴里总是骂骂咧咧地说个没完。不过话说回来,费德勒还真有点西毒欧阳锋的潜质,经过了几年的自我非主流奋斗后,他还真就领悟了“九阴真经”。其他孩子需要几周训练的技术,费德勒总能两三下就掌握。学校里的教练自然看不上他的那套“野路子”,但在心里也不得不承认这孩子真是块打网球的料。——2011年2月号《瑞士出了个费德勒》
纳达尔——最乖巧
纳达尔3岁开始打网球,叔叔托尼就此看到了纳达尔的潜力,并开始一步步培养纳达尔,后来还成了纳达尔的教练。纳达尔天生是个右撇子,直到现在吃饭、写字用的还是右手。当初,因为托尼一句话——“拉法,如果你用左手打球,会赢得更多的胜利”,纳达尔就听话地变成了左手执拍。托尼为了教育纳达尔生气不能挥拍子,又吓唬纳达尔说,“如果你摔拍子,我就不教你打网球了”,纳达尔果然乖乖地一个拍子也不敢摔了。——2011年4月号《纯粹如你》
阿加西——最悲惨
“早点儿击球”,父亲喊道,“该死的,安德烈,早点儿击球!追着球,追着球!”
现在他正催逼着我,直接>中我的耳朵大喊着。击中“大龙”(发球机)朝我发射的每一个球还并不够,父亲想让我比“大龙”更有力,更迅速,他想让我打败“大龙”,这使我惊慌失措。我对自己说你打不败“大龙”的,你怎么能打败一个从不停歇的对手呢?仔细想想,“大龙”与父亲非常相像,只是父亲比“大龙”还要可怕——至少“大龙”是矗立在我面前的,在我视线所及的地方,而父亲则一直待在我的背后,我几乎看不到他,只能听到他不停地在我耳边叫喊,无论白天还是黑夜。
“用力击球”,父亲喊道,“再用力!现在反手击球,反手击球!”我的胳膊似乎已经不是我的了。我想问,爸爸,还要练多久?但是我没有问。他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尽可能用力地击球,然后更加用力点儿。——2010年10月号《阿加西自传连载一:我和大龙》
大小威——最强悍
姐妹俩在里克·麦基网球学校每周训练六天,每天六小时。除了进行有关网球的日常训练,她们还练习跆拳道和橄榄球以增强力量和反应速度。在网球学校里,两人与2003年的美网冠军罗迪克相识并成为朋友。塞蕾娜回忆说,她11岁时认识了安迪,有天两人相约打一场练习赛,塞蕾娜胜出。不过两人在比分上有了点分歧,塞蕾娜坚信比分是6-1而安迪则认为是6-4,之后安迪邀请塞蕾娜重新赛一场,塞蕾娜则笑而不应。——2011年5月号《百万美元宝贝》
莎拉波娃——最励志
年幼的玛利亚跟父亲怀揣着几百美元,义无返顾地踏上了美利坚的土地,启动父女二人追逐网球梦想的旅程。刚刚九岁的她和父亲奔赴闻名遐迩的尼克-波利泰利网球学校,几经波折,最后通过帮助和借贷,在那里开始了自己的网球人生。由于签证限制跟资金上的窘迫,玛利亚的母亲伊莲娜并没有跟他们一同前往美国。对于一个尚处在需要母爱呵护跟引导的年纪的小女孩来说,跟母亲相隔千里之遥,这无疑是她心头的一块阴郁之疤。孤独,枯燥、疲累,严厉父亲的呵斥……一切的负面能量都被年少的玛利亚转换为她在球场上更为刻苦的训练。她知道自己没有后路可退,家中的一切积蓄已倾注在她的身上。她只有不停地在网球场上挥洒汗水,拼命击打飞速袭来的网球,才有可能在这个网球精英层出不穷之地立足。作为最好的反馈礼物,她的网球技艺进步神速。在十岁出头时玛利亚已经可以轻易地击败同年龄段的男孩子。——2011年5月号《黑天鹅》
德约科维奇——最乐观
苦难的日子能磨砺人的品格。就在耳边还不时的响起炸弹爆炸声的时候,12岁的德约科维奇仍旧选择在室外练习网球。“小德当时心里非常地害怕,他还是个孩子,”小德的父亲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把恐惧表现出来,现在,他已经什么都不怕了。”科索沃战争摧毁了前南斯拉夫大量的基础设施,网球场也不能幸免。一时间,贝尔格莱德打网球的人越来越少,专业的网球装备也难以买到,小德的训练得不到保障。为此,小德的父亲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年少的儿子独自送到位于德国慕尼黑的尼古拉·佩里奇网球学院深造,家里其他人——包括小德的两个弟弟,则继续留在贝尔格莱德。——2011年3月号《德约科维奇:贝尔格莱德红星》
费德勒——最撒泼
在费德勒只有三岁的时候,老爸罗伯特就将他带上了网球场。而费德勒也证明了自己的确有网球“慧根”。四岁时他已经能和比他大很多的孩子连续打上二三十个回合了。但在对待老爸罗伯特的问题上,费德勒却是一直表现得不那么乖巧。他那暴躁的脾气总是惹得罗伯特非常生气。在球场上,骄傲自大的秉性更是让他不屑听从任何人的指导,输了就耍泼,不顺就摔拍,嘴巴里总是骂骂咧咧地说个没完。不过话说回来,费德勒还真有点西毒欧阳锋的潜质,经过了几年的自我非主流奋斗后,他还真就领悟了“九阴真经”。其他孩子需要几周训练的技术,费德勒总能两三下就掌握。学校里的教练自然看不上他的那套“野路子”,但在心里也不得不承认这孩子真是块打网球的料。——2011年2月号《瑞士出了个费德勒》
纳达尔——最乖巧
纳达尔3岁开始打网球,叔叔托尼就此看到了纳达尔的潜力,并开始一步步培养纳达尔,后来还成了纳达尔的教练。纳达尔天生是个右撇子,直到现在吃饭、写字用的还是右手。当初,因为托尼一句话——“拉法,如果你用左手打球,会赢得更多的胜利”,纳达尔就听话地变成了左手执拍。托尼为了教育纳达尔生气不能挥拍子,又吓唬纳达尔说,“如果你摔拍子,我就不教你打网球了”,纳达尔果然乖乖地一个拍子也不敢摔了。——2011年4月号《纯粹如你》
阿加西——最悲惨
“早点儿击球”,父亲喊道,“该死的,安德烈,早点儿击球!追着球,追着球!”
现在他正催逼着我,直接>中我的耳朵大喊着。击中“大龙”(发球机)朝我发射的每一个球还并不够,父亲想让我比“大龙”更有力,更迅速,他想让我打败“大龙”,这使我惊慌失措。我对自己说你打不败“大龙”的,你怎么能打败一个从不停歇的对手呢?仔细想想,“大龙”与父亲非常相像,只是父亲比“大龙”还要可怕——至少“大龙”是矗立在我面前的,在我视线所及的地方,而父亲则一直待在我的背后,我几乎看不到他,只能听到他不停地在我耳边叫喊,无论白天还是黑夜。
“用力击球”,父亲喊道,“再用力!现在反手击球,反手击球!”我的胳膊似乎已经不是我的了。我想问,爸爸,还要练多久?但是我没有问。他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尽可能用力地击球,然后更加用力点儿。——2010年10月号《阿加西自传连载一:我和大龙》
大小威——最强悍
姐妹俩在里克·麦基网球学校每周训练六天,每天六小时。除了进行有关网球的日常训练,她们还练习跆拳道和橄榄球以增强力量和反应速度。在网球学校里,两人与2003年的美网冠军罗迪克相识并成为朋友。塞蕾娜回忆说,她11岁时认识了安迪,有天两人相约打一场练习赛,塞蕾娜胜出。不过两人在比分上有了点分歧,塞蕾娜坚信比分是6-1而安迪则认为是6-4,之后安迪邀请塞蕾娜重新赛一场,塞蕾娜则笑而不应。——2011年5月号《百万美元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