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生命智慧与经营哲学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ying1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盛和夫先生的书在中国已经出版了很多,我们需要对稻盛哲学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如果你了解稻盛哲学的本质和形成过程,你就会明白,人人都是稻盛和夫。在中国,已经掀起了学习稻盛和夫的浪潮,而我认为,要以稻盛哲学的缘起之法,形成中国企业自己的哲学,这才是我们学习稻盛的出发点和归宿。
  
  什么是稻盛哲学?
  稻盛先生曾为我的著作《答案永远在现场》作序,我认为,在近一千字的序言中,他把自己的思想基本说明白了——所有的东西都在现场这个基础上,一个纬度是稻盛哲学、文化、心智,一个纬度是阿米巴经营体系。
  可以把稻盛哲学的总体架构比喻成一座房子,地基是“在现场”,两根柱子是稻盛哲学和阿米巴经营。我认为,我在里面做了一个小小的工作,即要让公司的每一个员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不断地改善。在这个过程中,按稻盛先生的说法,就是能形成心性的极大的提升。
  什么是稻盛哲学?如果把这个问题提给稻盛本人,根据我对他的体悟和了解,他可能会这么回答:稻盛哲学就是当一个人碰到困难和问题时,他的解决办法。比如说,我从27岁创业,我是搞技术的,既不懂金融也不懂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我碰到过很多看起来不可能克服的难题,我当时就一门心思地把问题解决了。在这个过程中,心理的压力是很大的。在解决问题后,我就把这个过程及时地记录下来,例如,在心理上是如何调整的,然后就让员工在第二天晨读,在这个过程中,又对其进行修改。在这个反反复复的过程中,稻盛哲学就形成了。
  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所有的稻盛和夫的书,并不是稻盛和夫今天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回首往事,然后去想这个事是如何处理的,那个事怎么处理错了。他是边干、边记录、边修订,然后把以前写的东西整合起来。正是如此,在阅读他的书时,我们都会感到亲切,有一种在场感。可以说,稻盛哲学的缘起就是从实践的地图上克服问题的一种心理过程。
  
  人人都是稻盛和夫
  在稻盛和夫经营企业和创建两家世界500强的过程中,他醒悟了一个很大的道理。我认为,如果中国企业家和高管能对这个道理有些许体会,就可以解决很多难题。稻盛和夫取得了很辉煌的成绩,他后来反思,对于公司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是高管?是技术设备?是强大的资本?都不是。最重要的是,在一线岗位上,有没有负责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员工。因此,我认为,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稻盛的理论,有可能是“人人都是稻盛和夫”。哪怕你级别再低,哪怕你刚参加工作,你也可能是经营者,也可能是稻盛和夫,而不是只有那些管理人员才是。中国企业有一个怪象,高管往往以为员工是愚蠢的,而没有认识到员工都是充满智慧的。
  我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不是做别的,而是唤醒一线员工的生命感和价值感,然后激发他们去创造。如果中国企业家和高管,在学习稻盛和夫的过程中,能够领悟到这一点,可能就不会“头疼”了,员工也会很开心。
  很多人都在探讨稻盛和夫拯救日航的奇迹。在我的著作《垂直攀登:稻盛和夫的生命智慧与经营哲学》中,我总结了14点。但我发现,稻盛和夫在拯救日航时,就是在打造一个 “活力场”——只要你进入其中,就会极大的专注,追求工作中的极致。
  那么,如何去打造这个 “活力场”?我在书中有一些总结,有哲学的统一,体系制度的建设,有一整套唤醒员工生命感和价值感的方法,还要有稻盛和夫这种摸底灌顶的方式——他要激发每个人的能力。在三个月内,和三万多名员工握手,并询问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的“信”,稻盛和夫建立的气场是一个充满信任(自信、被信、互信)的一个场。如果你的企业也有这么一个场,还有什么做不好的?在这一点上,中国很多企业家往往会比较纠结,感觉那是日本文化,在中国价值紊乱的社会背景下,很难做到。但我不这么看,关键还是你自己,作为当家人,你信不信你自己的这颗心。自信不疑人,疑人不自信,你自己整天都在猜疑,想让你的高管,你的员工不猜疑,可能吗?因此,用简单一句话概括,稻盛和夫拯救日航,就是构建一个活泼泼的“活力场”,让每个员工去极大的专注,不断地创造新的业绩。
  
  以稻盛哲学的缘起之法,形成中国企业自己的哲学
  在今年的3月16日,稻盛和夫发布了一条微博。他说很多人老是问我为什么成功。我给他们反复说,他们也不信。你要再我问,我还是要这么说,就那么一个点——作为人,何谓正确。他说,不是作为京瓷公司,何谓正确;不是作为企业主,何谓正确;也不是作为我是经营之圣,何谓正确;而是作为人,何谓正确。因为是“作为人,何谓正确”,就有了普遍的价值,就可以跟员工哲学共有。
  如果把稻盛哲学说成是这个样子,如果说稻盛哲学的缘起之法无非是及时地记下来,是在和员工长时间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那么,中国企业有没有哲学?中国企业在“冰封时代”开始搞企业,一系列的难题是稻盛和夫还没有碰到过的。这些难题一个一个都解决了,中国企业发展到现在,是一大堆人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如果把解决这些问题的心法、过程、事件记录下来,再提炼出来给八零后、九零后,甚至将来的两千后来传承,同样是“稻盛哲学”。
  但很多中国企业人和中国企业家没有意识到,哲学就在他的身边,反过来去外求,外求的结果就是会形成很多智障。比如,有些人在传播稻盛哲学时,往往把稻盛和夫说成神,我们要有虔诚的心理,要一句顶一万句。但是,只是学稻盛哲学的文句是没有用的,必须要结合企业的问题和实践来学。
  之前,一个企业家告诉我,他买了五万块钱的稻盛和夫的《活法》,要发给员工看,改变他们的工作态度。我说大错特错,你以为员工工作态度的转变,是看了一本书就可以了?不是,他会拿着稻盛和夫的书,360度地照你,看你是不是洗脑的,光说不练。反了,稻盛哲学不是用这种方式让人去学的。首先,要看企业家自己有没有这种生命状态,要以身作则地来传承。
  总之,我认为,要以稻盛哲学的缘起之法,形成中国企业自己的哲学,这才是我们学习稻盛的出发点和归宿。
  本文由本刊编辑江涛采访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其他文献
乔布斯的传记在太平洋的彼岸大卖了300万册。为什么一位企业家会如此让人怀念?  网上开玩笑说只有美国那种鼓励创新的环境才能产生乔布斯,如果乔布斯生在中国,大概会当选青年创业楷模,然后接待一批又一批的政府官员考察,被推举为全国人大代表,有出版社怂恿他出传记,到处讲成功学,时不时还当选一些“共和国脊梁奖”,最后会转型做房地产,死后一个礼拜就被人忘记。  这是玩笑,但却质疑着国内企业家的所作所为。当然,
期刊
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从改革开放开始,只用了15年左右的时间,就基本上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进入了过剩经济时代。社会化大生产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使很多行业开始从初级竞争逐步走向垄断竞争。但是随着中产阶级的大量涌现和充分竞争的买方市场形成,纵横交错的小众化市场开始出现,用不了多久中国就会进入市场经济的下一阶段:丰饶经济时代。此时无论是市场营销理念还是操作方法都与过剩经济时代完全不同。 
期刊
Internet的迅猛发展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和网络经济时代,对企业发展和个人生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基于Internet的虚拟企业不再需要传统物理环境下企业所需的实体投资,企业与顾客、供应商等建立起更为直接的联系,电子商务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个性化推荐。  由于供应链和物流的发展,在电子商务的虚拟环境下,商家在网上所能提供的商
期刊
受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向来重视自已的面子与形象,在商业文明盛行的今天,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成了中国人挣面子和标榜自己为“人上人”的重要工具。消费者经过知名品牌广告长期和强力的洗脑以及品牌“偶像化”的熏陶,已经形成了较为普遍的品牌崇拜的现象。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一个不支持个性张扬的社会,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也导致了中国人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反应,比较注重公共场合下自身行为举止的
期刊
近日,《财富》(中文版)正式公布了2012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并由财富中文网(www.FORTUNEChina.com)第一时间独家在线发布。经过长期调查与观察给出了这份具有分量的榜单,这也是是《财富》中文版第二次推出该榜。今年的上榜者:京东商城CEO刘强东(37岁)荣登榜首,盛大集团董事长兼CEO陈天桥(38岁),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兼CEO江南春(38岁)分列亚军、季军宝座
期刊
清华EMBA十周年 “支撑企业成长的力量”论坛于2012年5月19日在北京清华大学伟伦楼国际报告厅隆重举行。300位清华EMBA校友、学子们和多家媒体精英济济一堂,共同关注清华EMBA的发展,探讨支撑企业成长的力量。  此次论坛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教育中心主办,清华EMBA媒体同学会承办。学界、商界、媒体界等多方人士就企业的成长与学习、企业的成长与创新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清华大学经济管
期刊
根据贝恩公司在过去10年间对12个发达和新兴经济体中超过2,000家公司的最新研究,创造价值持续超越资本成本的企业几乎(95%)都是各自核心业务领域内的市场领导者,调研对象中仅有十分之一(242家)的公司是持续价值创造型企业。该研究也进一步说明,市场领导者能够实现良性增长循环。  贝恩预计就业率很难在未来几年恢复到经济危机前的水平,而全球三分之二的行业目前仍处于风雨飘摇中,因此即便是最好的公司也难
期刊
团队建设很重要,不管什么版本的组织行为学,都会花比较大的篇幅介绍团队问题。在中国现实管理实践中,虽然很多时候没有使用团队这个名称,大凡做管理工作的人都面临着圈子、班子、兄弟伙、中心组等团队建设方面的问题。  多年主讲组织行为学、领导艺术、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笔者发现主流的教材基本上都是在介绍不同的西方管理学流派对团队的解读。然而,西方管理理论主张的一些观点解释不了中国现实中的公司治理结构、高管团队
期刊
新奥创建于1989 年,曾长期侧重于单纯的城市燃气分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市场竞争压力增大,20年间,新奥以主动的战略转型,完成了由单纯的城市燃气分销到多品类清洁能源的制造与分销的角色转换,而今日,新奥引以为傲的已然是为客户提供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在新奥“轻资产”的能源服务之路越走越宽的背后,推动其迅速前进的动力之源是前瞻的战略眼光和不断完善的高效管理体系。企业竞争,说到底是人
期刊
联想集团一年内扭亏靠的是什么?  2008年年底,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联想集团08/09财年第三季度爆出了亏损9400多万美元的纪录;当年第四季度,亏损面进一步扩大,当年亏损2.26亿美元,创下联想历史上最高亏损纪录。2009年2月5日,联想集团宣布柳传志重新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元庆接替威廉?阿梅里奥重新担任CEO,并进行了一系列管理层调整。“老帅复出”,要想把联想这艘有着数万职工、产品与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