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见证我们的爱情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314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橋,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港珠澳大桥对闫禹和张颖来说,有着特殊意义。从恋爱、结婚到生下“大桥宝宝”,这对“85后”夫妻把热血青春挥洒在了港珠澳大桥上。2019年4月,闫禹家庭进入“2019广东十大最美家庭”候选名单。闫禹说:“港珠澳大桥有千千万万颗螺丝钉,我们这个小家庭,就是其中一颗螺丝钉,永远坚毅稳固!”
  美丽的邂逅
   在闫禹的人生中,有两次美丽的“相遇”,一次是和妻子张颖的邂逅,另一次就是和港珠澳大桥的结缘。
   闫禹和张颖初次见面时,还是大四学生。2008年夏天,正在天津大学读书的闫禹偶遇以前的初中女同学,女同学和她的小伙伴正在逛街。“她叫张颖,我的大学同学。”女同学旁的张颖对闫禹报以礼貌的微笑。
   这个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女生真好看,闫禹的心像被什么触碰了一下,脑海总不自觉地出现张颖的笑脸。
   几天后,初中女同学联系闫禹:“我觉得你和张颖挺般配的,要不我牵个线,你们相处下?”
   就这样,闫禹和张颖走到了一起。多年后,闫禹打趣问:“当初第一次见面后,是你看上我了吧?让我同学来‘说媒’,哈哈。”“谁看上你了,不是你主动找人牵线的吗?”张颖笑着“反击”。
   当年谁先“心动”仍是个谜,但这并不妨碍两人的感情。同是1985年生,同是天津人,让闫禹和张颖有着说不完的话。美好的爱情给学业增添了无限动力,闫禹在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同时,还完成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学习。
   2008年8月大学毕业,闫禹进入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张颖则进入天津一家外资通讯企业。对于未来,闫禹满是憧憬:“我们以后在天津安个小家,你当‘煮饭婆’待在家里,我来养你。”
   张颖知道闫禹了解自己,她喜欢“相夫教子”的传统生活,但她还是“抗议”道:“我是‘煮饭婆’,那你是‘饭桶’吗?”
   “有你这样的‘煮饭婆’,我就是天下最幸福的‘饭桶’。”
   那时候,闫禹怎么也没想到,他将来工作的重心并不在天津,而在2000多公里外的广东珠海。
   2009年要动工建设的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大桥前期的部分图纸设计工作,由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完成,大桥工程部希望对方借调一个人到珠海具体落实技术工作。经过筛选,闫禹被认为是去珠海最合适的人选。
   男友突然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工作,张颖很不舍。但她知道,闫禹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能参与到港珠澳大桥这么伟大的工程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机会。
   女友的支持让闫禹很感动。离开天津前,他特意买了电影票,陪张颖看文艺片。不喜欢看文艺片的闫禹,看着电影睡着了。直到电影散场,闫禹才被张颖拍醒。“这么快就放完了?”张颖假装生气:“说是陪我看电影,自己却睡着了,还睡得这么‘理直气壮’。”闫禹揽住女友的肩:“你陪我看足球赛,不也睡着了吗?还流口水呢,我都不好意思戳穿你。”
   两人打打闹闹地走出电影院,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没有动人心魄的誓言,爱情如润物细无声般,在两个年轻人的心中继续生长。
  因为一座桥,爱上一个城
   2009年4月,闫禹正式加入港珠澳大桥建设团队,成为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办的一名工程师。总工办是大桥项目的技术核心部门,负责全长29.6公里的大桥主体工程设计、科研管理,其技术管理工作贯穿大桥建设全过程。工作的同时,闫禹还读完了华南理工大学的工程硕士。
   忙碌的工作之余,闫禹饱受异地恋的相思之苦。“我都瘦了好几斤,眼睛更小了。”电话里,闫禹向女友“诉苦”。张颖哭笑不得:“这么小的眼睛看港珠澳大桥,恐怕不够用吧?” “那你来珠海呀,陪我一起看。”闫禹笑着说。
   2011年,异地恋的两人在天津举办了婚礼,安置了一个温暖的小家。婚后,两人不得不继续面对一个问题:分居两地。双方父母为此伤脑筋:“借调期能不能缩短?早点回天津。”
   就在这时候,张颖的一个决定化解了这个难题。原来,自从闫禹加入港珠澳大桥的工程团队后,她经常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恰巧,她看到港珠澳大桥的工程部在招人,便辞掉了天津的工作,应聘进入工程部,成为一名质检员。
   “你为我付出太多了。”闫禹非常感动。两人在珠海租了房,算是安了个临时的家。出租房离张颖的工作地比较远,每天早上,看着妻子匆匆跑出去赶公交车,闫禹满眼心疼。
   两人的一日三餐,几乎都是在单位食堂解决的,因为工作忙,他们没有固定的双休。但只要能赶到一块休息,他们就逛街吃饭看电影,享受下二人世界。
   过日子难免磕磕碰碰,闫禹和张颖也不例外。张颖的爱整洁和闫禹的“粗线条”产生了矛盾。只要一有空,张颖就会忙着擦地、洗衣服,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闫禹不喜欢干家务,还坚持己见:“干这些活又累又浪费时间,倒不如看书看电视,既轻松又舒服。”张颖忍不住一脸“嫌弃”:“你不打扫,我也不打扫,咱家就是猪窝。”
   在繁忙的工作和简单的生活中,闫禹和张颖不知不觉爱上了珠海这座城市。“以前总觉得是借调过来的,总要回天津,但我现在很喜欢待在这里。”闫禹的话,张颖也很赞同。
   两人对这个城市有了归属感,开始梦想着在珠海买房、生孩子,在珠海安个真正的家。
  最浪漫的事是见证大桥奇迹
   2016年,张颖怀孕了。临近生产,闫禹把妻子送回天津老家,由父母照顾。他们的女儿出生后,他们为她取名闫睿祺,“睿”是聪明有智慧,“祺”寓意运气,他们期望女儿用智慧化解生活难题,一生顺风顺水。
   自从有了女儿,闫禹深深感受到了一个男人的担当和责任。他每天都会给妻子打电话。坐月子期间的张颖,脾气难免有些暴躁,有时听到电话里妻子的语气不好,闫禹便会耐心劝慰。“你可是一名美妈了,不能生气哦,生气就不漂亮了,女儿会不喜欢你的。”
   2018年,闫禹遇到了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9月15日,16级台风“山竹”袭击大桥。大桥是否能扛得住台风,直接关系到一个多月后能否顺利通车。全世界的眼睛都盯着这座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大桥,确保大桥顺利通车,任务重大。
   闫禹作为相关负责人,肩负起统计汇报大桥1200个监测点数据的任务,这些数据是判断大桥在“山竹”过后能否顺利通车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山竹”来临前,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启动一级响应,闫禹天天和同事一起去施工现场检查1200个检测点的运作情况。有一次,现场突然停电,他和两个同事被困在3平方米的升降机里,吊在150多米高的上空,他们心里打鼓,真怕升降机突然掉落……所幸,最后有惊无险。
   这些危险,闫禹从没对妻子说起过。直到“山竹”过境,大桥安然无恙,他才向妻子报喜。“听说你们那里刮台风了,我很担心你!”张颖急切地说。闫禹激动地说:“你听新闻了吗?桥上瞬时最大风速55m/s,索力、位移、震动监测都在设计范围内,大桥安全。这数据,是我检测的!”
   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献给大桥,闫禹无悔而骄傲。但他深知,安心舒适的家才是自己奋斗努力的源泉。他一直保存着张颖给他发的一条微信:“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见证港珠澳大桥的诞生。”编辑/纤手暖
其他文献
父母随哥哥定居国外后因病去世,哥哥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通知身在国内的弟弟。弟弟认为哥哥的行为导致他没能参加父母的葬礼,给他造成了精神损害,要求哥哥书面赔礼道歉并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那么,这笔赔偿金该不该支付呢?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就审结了这样一起人格权纠纷案件。   小祥与小庆是两兄弟,20多年前,父母随哥哥小祥出国,定居澳大利亚。2013年3月,兄弟俩的父亲在澳大利亚因病去世。母亲对小祥
期刊
2019年11月8日,我们将迎来第20个记者节。这是一个不放假的节日,绝大多数的记者,这一天与平常没什么两样,或是行色匆匆于采访途中,或是奋笔疾书于案牍之前,把新闻做好,就是记者们庆祝节日的最好方式。   他们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发挥着社会雷达的作用,在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面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他们引导社会舆论,疏导大众情绪,傳递正确观念和意见,维护社会秩序;他们服务政府和社会,传播科学、文化
期刊
华盛顿国家新闻大厦1108室——《中国日报》华盛顿办公室里,一台笔记本电脑还没来得及关机,没有看完的报纸还摊在桌面上,同事赠送的生日礼物才刚刚打开。办公室的主人,却再也回不到这里了。   2011年8月4日中午,《中国日报》总编辑助理、驻美国首席记者黎星离开办公室,应邀和40多名来自上海的MBA学生一起座谈。见到来自《中国日报》的资深记者,中国学生十分兴奋,熱情地簇拥在黎星周围交谈。大约2点20分
期刊
拍摄《渡江》,与“渔家姑娘”闪恋   陈龙1976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戏。他20岁出道演戏,不久就和马伊琍、保剑锋主演了《真空爱情记录》,之后又主演了多部热播剧。他在《少年杨家将》中饰演杨五郎,演技毫不输给同剧组的胡歌、彭于晏、袁弘。然而十年过去,这些人都成了当红小生,他的事业依然不温不火。   事业没有起色,几段感情也无疾而终,那段时光对陈龙真是不堪回首。然而章龄之的出现,却改变了一切。201
期刊
业界称她为全球脱壳机械制造专家,13年来,她带领研发团队用1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46项实用新型专利,打破行业壁垒,打造了国内外唯一专业从事粮谷油料除杂、脱壳、分选成套设备研发设计和制造的企业,链接起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从业企业。   在今年8月29日进行的第五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中,她被授予“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她叫张之一,是辽
期刊
【案情摘要】   2016年4月19日,张某和刘某与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预售)》,购买其公司开发建设的商品房一套作为婚房,建筑面积为140.29平方米,总价款1064100元(壹佰零陆万肆仟壹佰元整)。   谁知,到了合同约定的交房期限,开发商仍然不能交房,并且明确告知当年不能交付商品房了。张某和刘某二人一下傻眼,这意味着婚礼不能如期举行,而且是否能在第二年的“十一”完成装修
期刊
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外交官,中共地下党“红色特工”,苏德战场唯一的中国女记者;她是《人民日报》驻海外记者,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精通俄、英、法、日、匈牙利语和拉丁语;她作为中国外交史、新闻史上的一位传奇女性,更被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发表于《俄罗斯报》的署名文章《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中高度称赞过——她,就是胡济邦。   年輕时的胡济邦风姿绰约、仪态万方。用当今时髦的话说,是美女外交官、美女记者。但
期刊
它出生时,怕光、怕湿、怕热,弱不禁风,很多人都说“放弃”吧,但倔强的侯雪梅带着它闯过了一道道关卡。终于,这个名叫艾普拉唑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让中国人都为之骄傲的新药。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侯雪梅,坚守“做让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的理念,带领团队历时十余年,研发出中国消化领域第一个专利新药艾普拉唑,打破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新药研发的空白。   作为教授,她严谨认真而努力,作为妻子和母
期刊
突遇变故,“海漂”女孩如坠冰窟   1988年出生的张海林,来自河南新乡市农村,大学毕业后一直漂泊在上海工作,生活。和无数闯荡的年轻人一样,她平时被忙碌的媒体工作以及快节奏的生活压得自顾不暇,刚毕业那几年只知埋头打拼,甚至很少主动打电话与父母谈心。   2015年初,母亲因脑出血住进了医院的ICU病房,张海林带着所有积蓄返回家乡,在医院里煎熬了整整五天五夜,母亲才脱离危险。但因工作繁忙,来不及留下
期刊
22岁的沈阳女孩王天月,在画家父亲王飞的熏陶下热爱画画,但高考前父母双双患癌,打破了她五彩斑斓的梦想,父母虚弱的身体、巨大的经济负担让她几近崩溃。身染重病的父亲洞悉女儿的精神状态后,鼓励女儿在病房中重拾画笔素描他最后的岁月。通过画父亲的“抗癌日记”,王天月读懂了深沉的父爱,走出阴霾卖画筹医疗费,告诉父亲她会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坎坷。  父母先后患癌,女儿情无可依   王天月,1997年出生在辽宁沈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