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港珠澳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橋,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港珠澳大桥对闫禹和张颖来说,有着特殊意义。从恋爱、结婚到生下“大桥宝宝”,这对“85后”夫妻把热血青春挥洒在了港珠澳大桥上。2019年4月,闫禹家庭进入“2019广东十大最美家庭”候选名单。闫禹说:“港珠澳大桥有千千万万颗螺丝钉,我们这个小家庭,就是其中一颗螺丝钉,永远坚毅稳固!”
美丽的邂逅
在闫禹的人生中,有两次美丽的“相遇”,一次是和妻子张颖的邂逅,另一次就是和港珠澳大桥的结缘。
闫禹和张颖初次见面时,还是大四学生。2008年夏天,正在天津大学读书的闫禹偶遇以前的初中女同学,女同学和她的小伙伴正在逛街。“她叫张颖,我的大学同学。”女同学旁的张颖对闫禹报以礼貌的微笑。
这个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女生真好看,闫禹的心像被什么触碰了一下,脑海总不自觉地出现张颖的笑脸。
几天后,初中女同学联系闫禹:“我觉得你和张颖挺般配的,要不我牵个线,你们相处下?”
就这样,闫禹和张颖走到了一起。多年后,闫禹打趣问:“当初第一次见面后,是你看上我了吧?让我同学来‘说媒’,哈哈。”“谁看上你了,不是你主动找人牵线的吗?”张颖笑着“反击”。
当年谁先“心动”仍是个谜,但这并不妨碍两人的感情。同是1985年生,同是天津人,让闫禹和张颖有着说不完的话。美好的爱情给学业增添了无限动力,闫禹在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同时,还完成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学习。
2008年8月大学毕业,闫禹进入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张颖则进入天津一家外资通讯企业。对于未来,闫禹满是憧憬:“我们以后在天津安个小家,你当‘煮饭婆’待在家里,我来养你。”
张颖知道闫禹了解自己,她喜欢“相夫教子”的传统生活,但她还是“抗议”道:“我是‘煮饭婆’,那你是‘饭桶’吗?”
“有你这样的‘煮饭婆’,我就是天下最幸福的‘饭桶’。”
那时候,闫禹怎么也没想到,他将来工作的重心并不在天津,而在2000多公里外的广东珠海。
2009年要动工建设的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大桥前期的部分图纸设计工作,由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完成,大桥工程部希望对方借调一个人到珠海具体落实技术工作。经过筛选,闫禹被认为是去珠海最合适的人选。
男友突然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工作,张颖很不舍。但她知道,闫禹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能参与到港珠澳大桥这么伟大的工程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机会。
女友的支持让闫禹很感动。离开天津前,他特意买了电影票,陪张颖看文艺片。不喜欢看文艺片的闫禹,看着电影睡着了。直到电影散场,闫禹才被张颖拍醒。“这么快就放完了?”张颖假装生气:“说是陪我看电影,自己却睡着了,还睡得这么‘理直气壮’。”闫禹揽住女友的肩:“你陪我看足球赛,不也睡着了吗?还流口水呢,我都不好意思戳穿你。”
两人打打闹闹地走出电影院,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没有动人心魄的誓言,爱情如润物细无声般,在两个年轻人的心中继续生长。
因为一座桥,爱上一个城
2009年4月,闫禹正式加入港珠澳大桥建设团队,成为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办的一名工程师。总工办是大桥项目的技术核心部门,负责全长29.6公里的大桥主体工程设计、科研管理,其技术管理工作贯穿大桥建设全过程。工作的同时,闫禹还读完了华南理工大学的工程硕士。
忙碌的工作之余,闫禹饱受异地恋的相思之苦。“我都瘦了好几斤,眼睛更小了。”电话里,闫禹向女友“诉苦”。张颖哭笑不得:“这么小的眼睛看港珠澳大桥,恐怕不够用吧?” “那你来珠海呀,陪我一起看。”闫禹笑着说。
2011年,异地恋的两人在天津举办了婚礼,安置了一个温暖的小家。婚后,两人不得不继续面对一个问题:分居两地。双方父母为此伤脑筋:“借调期能不能缩短?早点回天津。”
就在这时候,张颖的一个决定化解了这个难题。原来,自从闫禹加入港珠澳大桥的工程团队后,她经常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恰巧,她看到港珠澳大桥的工程部在招人,便辞掉了天津的工作,应聘进入工程部,成为一名质检员。
“你为我付出太多了。”闫禹非常感动。两人在珠海租了房,算是安了个临时的家。出租房离张颖的工作地比较远,每天早上,看着妻子匆匆跑出去赶公交车,闫禹满眼心疼。
两人的一日三餐,几乎都是在单位食堂解决的,因为工作忙,他们没有固定的双休。但只要能赶到一块休息,他们就逛街吃饭看电影,享受下二人世界。
过日子难免磕磕碰碰,闫禹和张颖也不例外。张颖的爱整洁和闫禹的“粗线条”产生了矛盾。只要一有空,张颖就会忙着擦地、洗衣服,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闫禹不喜欢干家务,还坚持己见:“干这些活又累又浪费时间,倒不如看书看电视,既轻松又舒服。”张颖忍不住一脸“嫌弃”:“你不打扫,我也不打扫,咱家就是猪窝。”
在繁忙的工作和简单的生活中,闫禹和张颖不知不觉爱上了珠海这座城市。“以前总觉得是借调过来的,总要回天津,但我现在很喜欢待在这里。”闫禹的话,张颖也很赞同。
两人对这个城市有了归属感,开始梦想着在珠海买房、生孩子,在珠海安个真正的家。
最浪漫的事是见证大桥奇迹
2016年,张颖怀孕了。临近生产,闫禹把妻子送回天津老家,由父母照顾。他们的女儿出生后,他们为她取名闫睿祺,“睿”是聪明有智慧,“祺”寓意运气,他们期望女儿用智慧化解生活难题,一生顺风顺水。
自从有了女儿,闫禹深深感受到了一个男人的担当和责任。他每天都会给妻子打电话。坐月子期间的张颖,脾气难免有些暴躁,有时听到电话里妻子的语气不好,闫禹便会耐心劝慰。“你可是一名美妈了,不能生气哦,生气就不漂亮了,女儿会不喜欢你的。”
2018年,闫禹遇到了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9月15日,16级台风“山竹”袭击大桥。大桥是否能扛得住台风,直接关系到一个多月后能否顺利通车。全世界的眼睛都盯着这座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大桥,确保大桥顺利通车,任务重大。
闫禹作为相关负责人,肩负起统计汇报大桥1200个监测点数据的任务,这些数据是判断大桥在“山竹”过后能否顺利通车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山竹”来临前,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启动一级响应,闫禹天天和同事一起去施工现场检查1200个检测点的运作情况。有一次,现场突然停电,他和两个同事被困在3平方米的升降机里,吊在150多米高的上空,他们心里打鼓,真怕升降机突然掉落……所幸,最后有惊无险。
这些危险,闫禹从没对妻子说起过。直到“山竹”过境,大桥安然无恙,他才向妻子报喜。“听说你们那里刮台风了,我很担心你!”张颖急切地说。闫禹激动地说:“你听新闻了吗?桥上瞬时最大风速55m/s,索力、位移、震动监测都在设计范围内,大桥安全。这数据,是我检测的!”
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献给大桥,闫禹无悔而骄傲。但他深知,安心舒适的家才是自己奋斗努力的源泉。他一直保存着张颖给他发的一条微信:“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见证港珠澳大桥的诞生。”编辑/纤手暖
美丽的邂逅
在闫禹的人生中,有两次美丽的“相遇”,一次是和妻子张颖的邂逅,另一次就是和港珠澳大桥的结缘。
闫禹和张颖初次见面时,还是大四学生。2008年夏天,正在天津大学读书的闫禹偶遇以前的初中女同学,女同学和她的小伙伴正在逛街。“她叫张颖,我的大学同学。”女同学旁的张颖对闫禹报以礼貌的微笑。
这个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女生真好看,闫禹的心像被什么触碰了一下,脑海总不自觉地出现张颖的笑脸。
几天后,初中女同学联系闫禹:“我觉得你和张颖挺般配的,要不我牵个线,你们相处下?”
就这样,闫禹和张颖走到了一起。多年后,闫禹打趣问:“当初第一次见面后,是你看上我了吧?让我同学来‘说媒’,哈哈。”“谁看上你了,不是你主动找人牵线的吗?”张颖笑着“反击”。
当年谁先“心动”仍是个谜,但这并不妨碍两人的感情。同是1985年生,同是天津人,让闫禹和张颖有着说不完的话。美好的爱情给学业增添了无限动力,闫禹在读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的同时,还完成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学习。
2008年8月大学毕业,闫禹进入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张颖则进入天津一家外资通讯企业。对于未来,闫禹满是憧憬:“我们以后在天津安个小家,你当‘煮饭婆’待在家里,我来养你。”
张颖知道闫禹了解自己,她喜欢“相夫教子”的传统生活,但她还是“抗议”道:“我是‘煮饭婆’,那你是‘饭桶’吗?”
“有你这样的‘煮饭婆’,我就是天下最幸福的‘饭桶’。”
那时候,闫禹怎么也没想到,他将来工作的重心并不在天津,而在2000多公里外的广东珠海。
2009年要动工建设的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大桥前期的部分图纸设计工作,由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完成,大桥工程部希望对方借调一个人到珠海具体落实技术工作。经过筛选,闫禹被认为是去珠海最合适的人选。
男友突然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工作,张颖很不舍。但她知道,闫禹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能参与到港珠澳大桥这么伟大的工程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机会。
女友的支持让闫禹很感动。离开天津前,他特意买了电影票,陪张颖看文艺片。不喜欢看文艺片的闫禹,看着电影睡着了。直到电影散场,闫禹才被张颖拍醒。“这么快就放完了?”张颖假装生气:“说是陪我看电影,自己却睡着了,还睡得这么‘理直气壮’。”闫禹揽住女友的肩:“你陪我看足球赛,不也睡着了吗?还流口水呢,我都不好意思戳穿你。”
两人打打闹闹地走出电影院,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没有动人心魄的誓言,爱情如润物细无声般,在两个年轻人的心中继续生长。
因为一座桥,爱上一个城
2009年4月,闫禹正式加入港珠澳大桥建设团队,成为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办的一名工程师。总工办是大桥项目的技术核心部门,负责全长29.6公里的大桥主体工程设计、科研管理,其技术管理工作贯穿大桥建设全过程。工作的同时,闫禹还读完了华南理工大学的工程硕士。
忙碌的工作之余,闫禹饱受异地恋的相思之苦。“我都瘦了好几斤,眼睛更小了。”电话里,闫禹向女友“诉苦”。张颖哭笑不得:“这么小的眼睛看港珠澳大桥,恐怕不够用吧?” “那你来珠海呀,陪我一起看。”闫禹笑着说。
2011年,异地恋的两人在天津举办了婚礼,安置了一个温暖的小家。婚后,两人不得不继续面对一个问题:分居两地。双方父母为此伤脑筋:“借调期能不能缩短?早点回天津。”
就在这时候,张颖的一个决定化解了这个难题。原来,自从闫禹加入港珠澳大桥的工程团队后,她经常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恰巧,她看到港珠澳大桥的工程部在招人,便辞掉了天津的工作,应聘进入工程部,成为一名质检员。
“你为我付出太多了。”闫禹非常感动。两人在珠海租了房,算是安了个临时的家。出租房离张颖的工作地比较远,每天早上,看着妻子匆匆跑出去赶公交车,闫禹满眼心疼。
两人的一日三餐,几乎都是在单位食堂解决的,因为工作忙,他们没有固定的双休。但只要能赶到一块休息,他们就逛街吃饭看电影,享受下二人世界。
过日子难免磕磕碰碰,闫禹和张颖也不例外。张颖的爱整洁和闫禹的“粗线条”产生了矛盾。只要一有空,张颖就会忙着擦地、洗衣服,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闫禹不喜欢干家务,还坚持己见:“干这些活又累又浪费时间,倒不如看书看电视,既轻松又舒服。”张颖忍不住一脸“嫌弃”:“你不打扫,我也不打扫,咱家就是猪窝。”
在繁忙的工作和简单的生活中,闫禹和张颖不知不觉爱上了珠海这座城市。“以前总觉得是借调过来的,总要回天津,但我现在很喜欢待在这里。”闫禹的话,张颖也很赞同。
两人对这个城市有了归属感,开始梦想着在珠海买房、生孩子,在珠海安个真正的家。
最浪漫的事是见证大桥奇迹
2016年,张颖怀孕了。临近生产,闫禹把妻子送回天津老家,由父母照顾。他们的女儿出生后,他们为她取名闫睿祺,“睿”是聪明有智慧,“祺”寓意运气,他们期望女儿用智慧化解生活难题,一生顺风顺水。
自从有了女儿,闫禹深深感受到了一个男人的担当和责任。他每天都会给妻子打电话。坐月子期间的张颖,脾气难免有些暴躁,有时听到电话里妻子的语气不好,闫禹便会耐心劝慰。“你可是一名美妈了,不能生气哦,生气就不漂亮了,女儿会不喜欢你的。”
2018年,闫禹遇到了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9月15日,16级台风“山竹”袭击大桥。大桥是否能扛得住台风,直接关系到一个多月后能否顺利通车。全世界的眼睛都盯着这座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大桥,确保大桥顺利通车,任务重大。
闫禹作为相关负责人,肩负起统计汇报大桥1200个监测点数据的任务,这些数据是判断大桥在“山竹”过后能否顺利通车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山竹”来临前,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启动一级响应,闫禹天天和同事一起去施工现场检查1200个检测点的运作情况。有一次,现场突然停电,他和两个同事被困在3平方米的升降机里,吊在150多米高的上空,他们心里打鼓,真怕升降机突然掉落……所幸,最后有惊无险。
这些危险,闫禹从没对妻子说起过。直到“山竹”过境,大桥安然无恙,他才向妻子报喜。“听说你们那里刮台风了,我很担心你!”张颖急切地说。闫禹激动地说:“你听新闻了吗?桥上瞬时最大风速55m/s,索力、位移、震动监测都在设计范围内,大桥安全。这数据,是我检测的!”
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献给大桥,闫禹无悔而骄傲。但他深知,安心舒适的家才是自己奋斗努力的源泉。他一直保存着张颖给他发的一条微信:“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见证港珠澳大桥的诞生。”编辑/纤手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