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环境影响评价对防治环境污染的有效性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dayede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防止环境污染的一个关键的环节,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建设项目和规划项目中,在环境影响评价立项之前对项目进行环境方面的评价,看是否存在环境污染,然后根据这个评价来确定项目工程能否继续实施和进行建设。我国有关环境评价的法律是比较健全的,但是有些地方政府在执行上存在许多问题,这样就导致了我国的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愈演愈烈。由环境影响评价引起的环境诉讼目前在我国国内还不多见,所以对该案进行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诉讼
  
  一、《环境评价法》的制定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法律上的制度保障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并于2003年开始实施。此部法律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更是一部被立法者称为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的法律。
  环境评价是人类的生产或生活行为(包括立法、规划和开发建设活动等)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环境质量现状检测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模式计算、类比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措施的技术方法。{1}具体来说,环境评价是当一个规划或建设项目在计划前,先进行环境评价,分析这个规划或建设项目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污染到什么程度,是否有防止措施等。根据此分析来判断这个项目是可行还是不可行。环境影响评价一旦被法律所确立,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和申报程序,就成为有约束力的管理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舶来品,20世纪60年代首先发端于欧美,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国从外国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20世纪70年代。197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其中第六条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充分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拟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其中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各项有害物质的排放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标准。” 从此,标志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确立。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则更加完善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扩展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得到最新的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确立,阻止了很多污染项目上马。但是我国的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环境污染仍然十分严重。所以,制定环境评价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靠有关环境执法部门坚决地贯彻落实。本文将从一起环境诉讼案件,试图透析基层环保部门对环境评价法的理解和执行。
  二、从一例环境保护案例看《环境评价法》的实施
  S区环保局在去年年底批准了一个外资企业W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致使W企业的污染项目开工生产,而该企业生产塑胶产品,喷涂和印刷作业产生大量的含苯、甲苯、二甲苯等毒气和废水,这些毒气和废水污染环境并伤害人的健康,会使人生白血病等。原告认为S区环保局批准W公司的环评文件是违法的,于是对S区环保局提起了行政诉讼。该案的两个关键的诉讼要点是:
  1.S区环保局在实体上违反了《环境评价法》的相关规定
  W公司位于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内,其应当遵守《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等规定,而被告对于W公司的环评审查亦应当遵循上述规定。
  《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条例细则》第十二条规定:“在污染物实际排放总量低于允许排放总量且水质达到水源保护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地区,各区、县可适当发展一些污染少的项目,但不得新建石棉制品、土硫磺、电镀、制革、造纸制浆、土炼焦、漂染、炼油、有色金属冶炼、土磷肥和染料之类小化工等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不得建设油类和危险品作业码头以及拆船厂。新建项目增加的排污量,必须控制在本地区允许的排污总量指标之内。”{2}根据该规定,在污染物实际排放总量高于允许排放总量或者水质不达标的地区,不允许发展任何污染项目,哪怕是污染较小的项目。
  即使T大学编制的《环境评价报告表》中所述“只要建设单位认真做好污染防治的各项工作,第三人的建设项目对周边环境质量影响较小”成立,S环保局亦有职责审查W公司所在的地区是否属于“污染物实际排放总量低于允许排放总量且水质达到水源保护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地区”。但是,S环保局在一审、二审中均未提供这方面的依据。
  S环保局在答辩状中也称是依据《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条例细则》第十二条批准了W公司的建设项目。但被告对第十二条的引用是断章取义,只说“各区、县可适当发展一些污染少的项目”,而将:“在污染物实际排放总量低于允许排放总量且水质达到水源保护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地区”这一前提故意不用。
  原告在二审中向法庭提供了公证书,证明W公司所在地区2007年的水质仅为五类,根本不符合《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条例》第六条要求的二级水质。原告提供的证据说明根据《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条例细则》第十二条规定第三人W公司所在地区不允许发展有污染项目,被告做出同意的审批意见是错误的。但是,二审判决对原告提供的证据、法庭的辩论却置若罔闻,甚至不予评价。所以原告认为原判决有违公正。
  2.S区环保局在程序上违反了《环境评价法》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评价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法律规定的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该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的《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规定: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
  早在1992年,国务院的《关于加强外商投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通知》就指出“外资建设项目在办理企业设立申请之前,必须向有审批权限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规模、产品方案、工艺、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措施等有关材料,并根据其要求办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手续。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外资建设项目,经贸部门或政府授权的其他审批机关不予办理企业设立的批准手续”。
  本案W公司是外资企业,而外资企业的建设项目是需要国家审批或核准的,也就是说W公司的建设项目必须在向S区政府(实际审批的是S区外资委)提交可行性报告前或项目报告书前向环保局提交环评文件的审批,然后凭着被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向外资委提交可行性报告及其他文件请求批准。但S区外资委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等法律、法规中“不得”、“必须”的强制性规定,在没有环保局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况下批准W公司的项目投入建设。S区外资委违法的批准文件显然是不合法的(这是批准文件,不是S环保局说的立项文件),被告竟然拿这种不合法的文件作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显然是错误的。
  S区环保局作为一个专门审批环评的部门,理应知道外资企业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自己在答辩状中也称“在可行性阶段审批环评文件”。外资企业的可行性报告必须在取得批准证书之前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对此有明确规定,而被告竟称S区政府的批准文件是立项文件,这是有意混淆事实,无视相关法律。知道S区外资委违反程序了自己再来违反,这样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根本无合法性可言。
  由此可知W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应当在项目审批部门批准之前完成。显然,S区外资委出具的批准文件违反了法定的程序,该文件不能成为被告的合法证据。
  三、从上述案例看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保护的有效性
  改革开放之初,全国人大即颁布实施《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新建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此后,有关征收排污费,海洋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水土保持方面的法律法规渐次涌现。但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时代中,具有强势惯性的粗放型增长和低层次竞争主导了经济发展模式,众多环保条文近乎形同虚设,飞速积累的国民财富中隐藏着巨大的生态与环境亏空和危险。
  更加令人忧虑的是,经济发展的中国,也同时进入了环境污染事件高发期,前几年相继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广东北江镉污染、无锡太湖水污染等严重事件正一次次地将生态安全的危机暴露于世人眼前。
  面对事关百姓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子孙后代未来的生态危局,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应该将生态环保放在与经济发展同样的战略高度。这是党和人民的共识。但在某些政府官员面前,环境评价和环境保护只是走过场,在他们的眼里,自己在位的政绩是最重要的。还有某些法院的法官,对老百姓提起的环境诉讼尤其是环境行政诉讼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没有做好准备。所以,环境评价和环境行政诉讼在我国还是任重道远。
  
  [注释]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M].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上海市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条例细则[EB/OL].www.shanghai.gov.cn.
  
  [参考文献]
  [1]汪劲.环境正义:丧钟为谁而鸣[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刘红明,自然之友会员,研究方向:环境法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手机的普及,特别是各种智能机,微博、微信、手机支付、定位服务、云服务等应用功能使得信息获取与发布更加便捷,手机安全隐患问题也日益突出。文章由3·15晚会曝光安卓事件出发,分析了国外相关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结合我国个人手机信息保护现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手机信息;个人信息权;保护措施  在互联网时代,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重要。手机从最初打电话或发短信的通讯工具向着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兴盛繁杂的房屋交易市场,房屋买卖居间合同纠纷屡见不鲜,成为民众关心的一大问题,并成为司法审判中的一个难点。2011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中的上海中原物业顾问有限公司诉陶德华居间合同纠纷一案,给了司法者和大众一个关于房产居间合同纠纷可以参考的对象。文章即是针对此案例的一次简要分析,从案例中引出争议的焦点:1.案例中所涉及的合同的法律性质和该合同中格式条款的效力;2
期刊
[摘 要]现场勘查工作是案件侦查的基础工作,也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现场勘查工作量大、技术性要求高。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对现场勘查提取物证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目前现场勘查工作中关于勘查主体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为诉讼活动提供服务,提高侦查破案的效率。  [关键词]现场勘查;主体;现状和完善  一、刑事诉讼现场勘查中勘查主体存在的问题  (一)现场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检察机关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更要立足于社会稳定,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减少社会对抗,切实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适用检调对接机制是新时期对检察机关提出的要求,是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司法手段。文章通过对玉林市检察机关2010年以来适用检调对接机制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检调对接;刑事和解;民事申诉  所谓的检调对接机制是指是指检察
期刊
[摘要]“优朋普乐诉TCL案”是我国首例电视机制造商因涉及影视内容侵权被诉的案件。由于涉及当今三网融合背景下最热门的互联网电视和多家家电制造及网络服务巨头而备受关注。在此,笔者拟从版权侵权理论、现行法—般规定入手,对互联网电视制造商的版权责任问题进行深入探析,以期对互联网电视产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互联网电视;间接侵权;索尼规则;引诱侵权    2010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
期刊
[摘要]近来,涉及民营企业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量激增。民营企业民间借贷所引发的法律风险亟待引起重视。民营企业借贷纠纷案件往往标的额巨大、涉案当事人众多,且事实认定困难。要解决这些问题,需更社会各方的努力,法院应加强案件的审理和宣传工作。立法部门应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对民间借贷的规范,而金融部门则应进一步拓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关键词]民营企业;民间借贷;乐清    乐清是温州经济模式的发祥
期刊
[摘要]农村精英的流动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趋势。其回流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本文运用社会生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于样本村进行政治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三个方面的分析。对农村精英回流现象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精英;回流;新农村建设    农村精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归纳,但其重要性却是各界的共识。因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差别,农村精英由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流动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正
期刊
从1月2日晚开始,华北地区强降雪。为做好雪天应急工作,公安部连发4份通知紧急部署,指导督促相关地区公安机关做好保安全、保畅通工作。   1月4日,是节后第一个工作日。记者来到公安部指挥中心,通过视频调度会了解华北各地城市道路通行情况。   调度有方   京津城市交通平稳有序   视频调度会一天两次,电话调度会两小时一次   下午3时,公安部指挥中心,视频调度会议开始,公安部交管局副局长刘钊与华北5
期刊
[摘要]本文考察了中国法学教育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对比了中国和日本法学教育状况,同时对中日两个国家法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影响给予客观历史定位。文章针对学术界探讨的法学教育作了一定的概括并提出解决的建设性方法。提出中国社会的发展给中国法学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简析了中国法学教育当前的历史使命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法学教育;发展趋势;改革    中国近代的法学教育是于19世纪末资本主义扩张世界化时引进
期刊
[摘要]党的十七大确立了科学发展的重大决策,确保科学发展的途径是将这一决策制度化、法律化。发展欠科学的内因在于剩余权冲突,信托责任的缺失激发了剩余权冲突,可以用严厉的经济法治来落实信托责任制,缓和剩余权冲突,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剩余权冲突;信托责任;经济法;经济法治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是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