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舞台监督职业定位、剧场、舞台工人及舞台管理教育现状的分析,对舞台监督职业的规范化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舞台监督;规范化;职业定位;职业教育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9.05.008
近年来,随着中国演艺事业的兴盛繁荣,舞台监督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不仅对舞台监督的需求量增大,而且对从业者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中国演艺行业发展情况看,舞台监督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舞台监督职业本身以及新人培养的规范化、专业化,已成为当下业内无法回避的问题。
舞台监督作为舞台的管理者,与剧场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范围有所不同,多由演出院团方人员担任,其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并贯穿演出始末,可谓举足轻重。他们承担着剧组内外不同性质的工作,不仅负责管理舞美制作、演出制作、人员协调、运营策划,还要将各部门的工作统合、联系起来,使之成为高效有序的整体,让整个演出流程变得顺畅,保证演出质量。
1舞台监督职业规范化的影响因索
舞台监督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演出的效果,但舞台监督职业的规范化却不仅仅只涉及从业者本身。根据舞台监督的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笔者认为,影响其规范化的因素主要有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
1.1内在因素
舞台监督自身的专业素质是影响其规范化的最重要因素,而专业素质的培养除了长期的一线实践,也与职业化教育程度有密切关系。
舞台监督涉及的舞台艺术门类多,使其成为门槛相对较高的职业,工作内容具有多面性、综合性的特点。作为管理者,舞台监督要深谙舞台艺术的各个学科,包括灯光、舞美、道具、服装等,还要掌握科学的舞台管理方法,因此,应系统地建立艺术教育和舞台管理教育体系。通过系统的学习,舞台监督可以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培养与人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与各部门人员合作并解决舞臺上出现的问题,提升管理效率,减少失误。
1.2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既涉及舞台监督的职业地位,又与剧场条件和舞台工人的素质密切相关,它们对舞台监督职业的规范化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1)舞台监督的职业地位
舞台监督的职业地位更多取决于行业内的认知和评价,其形成有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而受重视程度和相应的经济收入,则成为体现舞台监督职业地位的外在标志。
舞台监督在行业内的受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工作范围的划定及与其他部门人员的职责分工,而明确的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是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其正规化、专业化的重要保障。
舞台监督承担着繁杂而重要的工作,与其职业价值相匹配的经济收入不仅让从业者获得职业尊严,更可以使其能力和才华得到施展与认可,反之则会削弱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甚至导致人员流失,进而影响舞台监督整体的人才储备。可以说,人员匮乏及不稳定性,会对剧目的演出效果和长远的行业建设均产生不利,也会大大限制舞台监督职业的发展,成为其专业化、规范化的制约因素。
(2)剧场条件
剧场条件主要指剧场的物质条件。剧场作为承载演出的场所,其物质条件对演出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剧场条件是否能够达到演出要求,如果不能达到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都是舞台监督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剧场的条件好坏、规范与否,会直接影响舞台监督的工作,不规范的剧场建设会给舞台监督带来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3)舞台工人素质
基层舞台工人是舞台呈现的实践者。虽然他们做的都是基础性工作,但其工作质量与效率将大大影响后续的排练演出,因此,舞台工人的规范化对减轻舞台监督的工作负担,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演出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最常见的系绳结为例,布景的组装和幕布的悬挂都要靠绳结固定,动辄要系上或解开几百个绳结,但很多时候系的并非统一、结实、易解的绳结,有些工人甚至会打死结。又如,在悬挂电脑灯具时,一般要求按照统一的方向安装,即以所有电脑灯灯尾线同向为标准,而且许多工人用完工具随手乱扔。这些细节上的不足都需要舞台监督或其助理进行提醒监管,增加了舞台监督的工作量,无疑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拖延整体进度。
2舞台监督职业规范化现状
2.1舞台监督职业教育现状
舞台监督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性与专业性并举,才能真正做到规范化,两者缺一不可。目前,中国舞台监督的中流砥柱多是中年,并且多由行业内转职而来,之前或为演员,或在灯光、舞美、舞台机械、设备租赁等部门任职多年,虽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在专业理论和管理策略方面是其弱势,但因丰富的工作经验,仍可以胜任舞台监督工作。而对年轻的舞台监督而言,由于资历浅,实践少,再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显然不足以胜任。
笔者认为,中国舞台监督的规范化水平与发达国家比尚存在差距,舞台管理方向的专业教育于近几年才受到重视,开始设立相关专业,且都归于“艺术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这两个学科内。
以中国戏剧影视类几所前沿院校为例,上海戏剧学院于2015年开设“艺术管理”专业,是全国第一个实施全一本招生的艺术管理专业,其特点是不强调艺术特长,而是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专业设置分为三个方向:(1)“演艺策划与制作管理”,着重表演艺术内容的创意策划与生产经营;(2)“剧院管理与演艺经纪”,侧重艺术场馆与市场经营、作品传播与艺术家服务;(3)“舞台管理(国际课程)”,采取国际剧场管理标准,培养剧目与场馆的舞台监督和技术管理人才。
中国戏曲学院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于2叭6年获批,主要培养在项目管理、演出制作、推广营销、创意策划等方面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剧院管理、演艺项目运营、艺术教育与受众拓展、文化经纪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管理系与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将于2019年开设“艺术管理(剧院管理)”专业本科班。
截至目前,中国舞台管理专业的硕士点、博士点几乎没有。社会上实践经验丰富的舞台监督又很少去任教,导致舞台管理专业基本没有本专业的教师任教。如此便形成了一个互为因果的怪圈,因此,亟待加速学科建设。
2.2舞台监督职业地位现状
在当前的演出具体工作中,舞台监督并没有完全体现出职业地位的重要。
首先,长久以来形成的固有认知使得舞台监督的职责范围不明确,职业定位模糊,导致地位与其职责不符。中国以前并不存在舞台监督这一职位,自戏班时代开始,便是艺术与管理不分家,戏班里的总管事不仅要负责艺术的指导,也要负责演出和人员的管理,即便后来随着舞台的复杂化和戏班规模的扩大,人员职责发生了细分,管理也并未从艺术中独立出来,产生专职的高级管理人员”。受此影响,“导演中心制”深入人心,尽管现今的管理工作都划分给了舞台监督,但导演与舞台监督的工作内容实际上很难区分,诸如召集排练、制定时间表、人员协调、演出执行等工作,大多还是习惯由导演来完成,舞台监督的职业地位因此受到忽视。
第二,舞台监督的工作范围广泛又灵活多变,受院团的传统体制、组织结构、规模大小、人员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工作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导致了舞台监督职业定位上的模糊。比如,在许多演出中,灯光、舞美的cue点都由灯光师或舞美人员直接负责,舞台监督只需在开场时说一句“起光”或“起音乐”就可以了,这种现象极为普遍,许多人潜意识中甚至认为,与其把喊cue的任务交给舞台监督,不如直接让灯光师或舞美人员来做更专业、更放心。这也造成了舞台监督看似工作面很广,但又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的现状。
第三,舞台监督的经济收入与其付出不成正比。舞台监督其实相当辛苦,通宵熬夜、数月无休是常有的事,但收入与其付出并不匹配,岗位的重要没有在经济层面体现出来,这在客观上导致舞台监督从业人员留存率很低,使原本就稀缺的人才资源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一定规模的从业人员和相对稳定的从业队伍,则是职业规范化不可或缺的基础。
2.3剧场现状
剧场的建筑规格或舞台规格对剧组的设备使用、装台、演出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剧场和舞台环境能大幅度减少舞台监督的协调管理工作。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陆续新建和改造剧院三百余家,全国剧院总数更是达到了两千多家,耗资十亿以上的大型多功能剧院有近五十家,总体的建设质量、科技含量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够满足各种演出的需求。但与此同时,中国剧场的利用率却普遍不高,地方中小剧场的使用率甚至不足50%,全年演出场次低于50场,许多剧院平时只作为会议厅使用。可见,中国剧院的建设并非受市场驱动,而是出于城市建设的需要。不少经济发展缓慢的市县,并未新建剧场,原有剧场也没有进行改造,造成了新旧剧场在条件上存在较大差异。
老剧场或翻修后的老剧场受原有建筑条件、资金预算的限制,容易出现以下两方面问题:
(1)台口尺寸、主舞台宽度、进深及侧舞台尺寸偏小,对于现在许多以16m~18m开口,20m~23m进深,26m~30m宽度制作的大型剧目布景、舞台结构来说,不足以完整呈现其舞美效果;
(2)舞台机械设备条件较差,如吊杆的数量少、间距小、载重低、速度慢,定位不准确等,导致剧目不得不根据剧场情况,对演出布景、设备进行取舍,从而影响演出效果。
在地方政府响应文化部政策积极引进优秀剧目的情况下,剧场条件的差异对剧目巡演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尤其是多地巡演的剧目,经常会出现前一场能够装上的布景,下一场却无法安装的情况,致使不是所有场次都能呈现相同的完整效果,期间舞台监督不仅需要与剧院方面协调,还要与导演调整演出计划和效果取舍。
2.4舞台工人现状
在前期准备和排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节省演出成本,尤其是巡演、异地演出,通常只会携少数几个熟悉剧目有经验的工人随行,配合舞台监督指挥当地舞台工人的工作。一台演出,根据规模大小,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他们通常负责装台和拆台,包括搬运布景和灯具、协助组装、拆卸舞美布景和舞台机械、接线(灯光系统)等。这些工人大多为熟人介绍,属自由职业者,也很少受过舞台方面的技術培训,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日薪大致200元及以下,因雇佣成本低,在巡演、异地演出中很受欢迎。然而,雇佣这种未受过专业舞台培训的人员,易在装台、拆台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虽然都是细节性的小问题,且是个体人员行为不规范,但会导致整体效率的低下,无形中给舞台监督的工作增加额外的负担。
3思考和建议
针对中国舞台监督的职业现状,应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尽快使其走上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对此,笔者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3.1加速舞台监督专业化教育
专业化教育涉及专业课程的开设和专业队伍的建设。
(1)高校的舞台管理专业除开设必须的专业课程外,还应增设与音乐相关的课程,因为除话剧之外,剧目大多以音乐贯穿整场演出,歌剧、音乐剧和芭蕾舞剧更是如此,音乐对情感主线与演员表演有着直接的影响。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于舞台监督而言不仅必要,而且也是必须的。在这方面,国内外存在较大差距,国外院团的专业舞台监督大多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演出中通常能够依据总谱来指挥调度,布景和灯光cue点的切换极为准确;而国内只有极少数院团的舞台监督可以做到这一点,剧组有时不得不临时聘请音乐专业人士兼任舞台监督。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音乐课程的设置是非常必要的。
(2)专业队伍的建设,是舞台监督规范化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而在高校配备有实力的师资力量,成为关键环节。
中国许多资深的现役舞台监督,在职业生涯中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舞台管理教育,而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并经大量工作实践成长起来,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并不擅长教学。因此,许多学校都聘用有海外留学经历的舞台监督,或直接聘请国外舞台监督,并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解决师资问题。这虽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但并非长久之计,要想改变现状,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在现有资深舞台监督中挖掘教学人才。对有任教意愿者进行短期的教师培训,保证其获得足够的专业学科和教育教学知识技能,然后补充到高校教学队伍中来,让教师的培养制度更加多元化、开放化。舞台监督专业的实践性较高,单靠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出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并不能完全满足专业教育的需求,聘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人士任教,可以与精通教学理论的硕士生、博士生形成互补,使师资队伍更加完善。
第二,尽快完善舞台监督专业的教育体系。应在短时间内建立、完备本科一硕士一博士的培养机制,在为市场输送更多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能够为教育教学提供师资。
3.2明确舞台监督职业定位
国外的舞台监督职业,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实际工作,都有制度化、系统化的体系,舞台监督有哪些工作环节、具体做什么、怎么做都十分明确,有基础的舞台监督文案工作表供学生参照。虽然工作内容会根据剧目种类、剧团情况、个人习惯的不同,在执行时略有差别,但舞台监督的职责定位依旧是明确而固定的,这正是需要借鉴的地方。
但实际上,舞台监督能真正做的工作却不足其职责的三分之一。当务之急是在教学和实际工作中,将舞台监督的工作方法和职责定位明确化、固定化、制度化,确立相应的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使舞台监督充分发挥其作用,也才会受到重视,经济收入才有可能市场化,体现出其价值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并壮大舞台监督队伍,避免人才流失,让更多精彩的演出呈现在舞台上。
3.3剧场建设实用化、等级化
要使剧场建设更加规范化,笔者认为也应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应从实用的角度建造剧场,加强舞台管理体系与剧场建筑体系的联系。在剧场建造初期,舞台管理团队要参与剧场的技术参数的把控,确保其满足实际演出需要。
其次,实行剧场分级制度。根据剧场设施条件的好坏,对其进行评级,比如,将各类剧场划分为5个级别,条件越好级别越高,所能承接的剧目规模也就越大。不同级别的剧场承接相应级别的演出,保证剧场条件契合演出要求。此外,在剧场建制很难统一的情况下,剧场方应提供详细的配置参数、图纸等信息,便于舞台监督工作的实施,这样就节省了许多剧目进场后的技术协调问题,从而减少管理成本,减轻舞台监督的工作负担。
3.4对舞台工人进行职业培训
开设关于舞台工人的分级职业培训。例如,初级培训,进行基础舞台技能培训,使工人可以完成装台、拆台过程中的基础作业,最重要的是保证细节上不出问题;高级培训包括相应的技术培训,使工人能够完成包括配接、调试设备在内的工作。此外,对接受培训并考核通过的人员,颁发国家统一的行业准入许可证,并在招收工人时以此为标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舞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效降低装台、排练、演出期间的安全事故,受过培训的工人还能获得更高的工资待遇,可谓双赢。
国外已有对舞台工人进行技能培训的专业机构,如“娱乐技术员认证计划”(ETCP)。这是一个包揽整个行业的计划,汇集了众多的行业组织、企业和个人,来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严格评估。參与机构包括:电影和电视制作人联盟(AMPTP),加拿大戏剧技术研究所(CITT),InfoComm International,国际戏剧舞台雇员联盟(IATSE),美国剧院和制片人联盟,主题娱乐协会(TEA)和美国戏剧技术研究所(USITT)等,可谓阵容强大,分量十足。其资格认证分类也十分全面,包括舞台工人(Rigger-Arena)、剧场职员(Rigger-Theatre)、娱乐电工技师(EntertainmentElectrician)、便携式配电技术员(Portable PowerDistribution Technician)等。
此外,还可建立“舞台工人协会”,将这些舞台工人纳入一个正规组织当中,并在各省市设立分会。这样做,一是能够保证人员的专业水平,二是合理、及时进行人员调度,规范化管理,避免劳务纠纷。
4结语
舞台监督职业的规范化需要诸多方面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一方面,从实际工作和制度层面严格规范舞台监督的职业定位,让舞台监督能够真正在其位谋其事;积极推进剧场的等级化,使剧场条件与演出需求相匹配;实施培训机制,保证人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快速提升舞台监督自身的综合素养。尽管目前在诸多方面尚不完善,相信随着规范化的推进,一定会为中国演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助力。
[关键词]舞台监督;规范化;职业定位;职业教育
文章编号:10.3969/j.issn.1674-8239.2019.05.008
近年来,随着中国演艺事业的兴盛繁荣,舞台监督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不仅对舞台监督的需求量增大,而且对从业者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中国演艺行业发展情况看,舞台监督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舞台监督职业本身以及新人培养的规范化、专业化,已成为当下业内无法回避的问题。
舞台监督作为舞台的管理者,与剧场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范围有所不同,多由演出院团方人员担任,其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并贯穿演出始末,可谓举足轻重。他们承担着剧组内外不同性质的工作,不仅负责管理舞美制作、演出制作、人员协调、运营策划,还要将各部门的工作统合、联系起来,使之成为高效有序的整体,让整个演出流程变得顺畅,保证演出质量。
1舞台监督职业规范化的影响因索
舞台监督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演出的效果,但舞台监督职业的规范化却不仅仅只涉及从业者本身。根据舞台监督的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笔者认为,影响其规范化的因素主要有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
1.1内在因素
舞台监督自身的专业素质是影响其规范化的最重要因素,而专业素质的培养除了长期的一线实践,也与职业化教育程度有密切关系。
舞台监督涉及的舞台艺术门类多,使其成为门槛相对较高的职业,工作内容具有多面性、综合性的特点。作为管理者,舞台监督要深谙舞台艺术的各个学科,包括灯光、舞美、道具、服装等,还要掌握科学的舞台管理方法,因此,应系统地建立艺术教育和舞台管理教育体系。通过系统的学习,舞台监督可以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培养与人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与各部门人员合作并解决舞臺上出现的问题,提升管理效率,减少失误。
1.2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既涉及舞台监督的职业地位,又与剧场条件和舞台工人的素质密切相关,它们对舞台监督职业的规范化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1)舞台监督的职业地位
舞台监督的职业地位更多取决于行业内的认知和评价,其形成有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原因,而受重视程度和相应的经济收入,则成为体现舞台监督职业地位的外在标志。
舞台监督在行业内的受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工作范围的划定及与其他部门人员的职责分工,而明确的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是影响因素之一,也是其正规化、专业化的重要保障。
舞台监督承担着繁杂而重要的工作,与其职业价值相匹配的经济收入不仅让从业者获得职业尊严,更可以使其能力和才华得到施展与认可,反之则会削弱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甚至导致人员流失,进而影响舞台监督整体的人才储备。可以说,人员匮乏及不稳定性,会对剧目的演出效果和长远的行业建设均产生不利,也会大大限制舞台监督职业的发展,成为其专业化、规范化的制约因素。
(2)剧场条件
剧场条件主要指剧场的物质条件。剧场作为承载演出的场所,其物质条件对演出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剧场条件是否能够达到演出要求,如果不能达到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都是舞台监督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剧场的条件好坏、规范与否,会直接影响舞台监督的工作,不规范的剧场建设会给舞台监督带来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3)舞台工人素质
基层舞台工人是舞台呈现的实践者。虽然他们做的都是基础性工作,但其工作质量与效率将大大影响后续的排练演出,因此,舞台工人的规范化对减轻舞台监督的工作负担,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演出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最常见的系绳结为例,布景的组装和幕布的悬挂都要靠绳结固定,动辄要系上或解开几百个绳结,但很多时候系的并非统一、结实、易解的绳结,有些工人甚至会打死结。又如,在悬挂电脑灯具时,一般要求按照统一的方向安装,即以所有电脑灯灯尾线同向为标准,而且许多工人用完工具随手乱扔。这些细节上的不足都需要舞台监督或其助理进行提醒监管,增加了舞台监督的工作量,无疑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拖延整体进度。
2舞台监督职业规范化现状
2.1舞台监督职业教育现状
舞台监督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性与专业性并举,才能真正做到规范化,两者缺一不可。目前,中国舞台监督的中流砥柱多是中年,并且多由行业内转职而来,之前或为演员,或在灯光、舞美、舞台机械、设备租赁等部门任职多年,虽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在专业理论和管理策略方面是其弱势,但因丰富的工作经验,仍可以胜任舞台监督工作。而对年轻的舞台监督而言,由于资历浅,实践少,再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显然不足以胜任。
笔者认为,中国舞台监督的规范化水平与发达国家比尚存在差距,舞台管理方向的专业教育于近几年才受到重视,开始设立相关专业,且都归于“艺术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这两个学科内。
以中国戏剧影视类几所前沿院校为例,上海戏剧学院于2015年开设“艺术管理”专业,是全国第一个实施全一本招生的艺术管理专业,其特点是不强调艺术特长,而是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专业设置分为三个方向:(1)“演艺策划与制作管理”,着重表演艺术内容的创意策划与生产经营;(2)“剧院管理与演艺经纪”,侧重艺术场馆与市场经营、作品传播与艺术家服务;(3)“舞台管理(国际课程)”,采取国际剧场管理标准,培养剧目与场馆的舞台监督和技术管理人才。
中国戏曲学院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于2叭6年获批,主要培养在项目管理、演出制作、推广营销、创意策划等方面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能够独立从事剧院管理、演艺项目运营、艺术教育与受众拓展、文化经纪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管理系与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将于2019年开设“艺术管理(剧院管理)”专业本科班。
截至目前,中国舞台管理专业的硕士点、博士点几乎没有。社会上实践经验丰富的舞台监督又很少去任教,导致舞台管理专业基本没有本专业的教师任教。如此便形成了一个互为因果的怪圈,因此,亟待加速学科建设。
2.2舞台监督职业地位现状
在当前的演出具体工作中,舞台监督并没有完全体现出职业地位的重要。
首先,长久以来形成的固有认知使得舞台监督的职责范围不明确,职业定位模糊,导致地位与其职责不符。中国以前并不存在舞台监督这一职位,自戏班时代开始,便是艺术与管理不分家,戏班里的总管事不仅要负责艺术的指导,也要负责演出和人员的管理,即便后来随着舞台的复杂化和戏班规模的扩大,人员职责发生了细分,管理也并未从艺术中独立出来,产生专职的高级管理人员”。受此影响,“导演中心制”深入人心,尽管现今的管理工作都划分给了舞台监督,但导演与舞台监督的工作内容实际上很难区分,诸如召集排练、制定时间表、人员协调、演出执行等工作,大多还是习惯由导演来完成,舞台监督的职业地位因此受到忽视。
第二,舞台监督的工作范围广泛又灵活多变,受院团的传统体制、组织结构、规模大小、人员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工作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导致了舞台监督职业定位上的模糊。比如,在许多演出中,灯光、舞美的cue点都由灯光师或舞美人员直接负责,舞台监督只需在开场时说一句“起光”或“起音乐”就可以了,这种现象极为普遍,许多人潜意识中甚至认为,与其把喊cue的任务交给舞台监督,不如直接让灯光师或舞美人员来做更专业、更放心。这也造成了舞台监督看似工作面很广,但又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的现状。
第三,舞台监督的经济收入与其付出不成正比。舞台监督其实相当辛苦,通宵熬夜、数月无休是常有的事,但收入与其付出并不匹配,岗位的重要没有在经济层面体现出来,这在客观上导致舞台监督从业人员留存率很低,使原本就稀缺的人才资源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一定规模的从业人员和相对稳定的从业队伍,则是职业规范化不可或缺的基础。
2.3剧场现状
剧场的建筑规格或舞台规格对剧组的设备使用、装台、演出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剧场和舞台环境能大幅度减少舞台监督的协调管理工作。
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陆续新建和改造剧院三百余家,全国剧院总数更是达到了两千多家,耗资十亿以上的大型多功能剧院有近五十家,总体的建设质量、科技含量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能够满足各种演出的需求。但与此同时,中国剧场的利用率却普遍不高,地方中小剧场的使用率甚至不足50%,全年演出场次低于50场,许多剧院平时只作为会议厅使用。可见,中国剧院的建设并非受市场驱动,而是出于城市建设的需要。不少经济发展缓慢的市县,并未新建剧场,原有剧场也没有进行改造,造成了新旧剧场在条件上存在较大差异。
老剧场或翻修后的老剧场受原有建筑条件、资金预算的限制,容易出现以下两方面问题:
(1)台口尺寸、主舞台宽度、进深及侧舞台尺寸偏小,对于现在许多以16m~18m开口,20m~23m进深,26m~30m宽度制作的大型剧目布景、舞台结构来说,不足以完整呈现其舞美效果;
(2)舞台机械设备条件较差,如吊杆的数量少、间距小、载重低、速度慢,定位不准确等,导致剧目不得不根据剧场情况,对演出布景、设备进行取舍,从而影响演出效果。
在地方政府响应文化部政策积极引进优秀剧目的情况下,剧场条件的差异对剧目巡演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尤其是多地巡演的剧目,经常会出现前一场能够装上的布景,下一场却无法安装的情况,致使不是所有场次都能呈现相同的完整效果,期间舞台监督不仅需要与剧院方面协调,还要与导演调整演出计划和效果取舍。
2.4舞台工人现状
在前期准备和排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节省演出成本,尤其是巡演、异地演出,通常只会携少数几个熟悉剧目有经验的工人随行,配合舞台监督指挥当地舞台工人的工作。一台演出,根据规模大小,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他们通常负责装台和拆台,包括搬运布景和灯具、协助组装、拆卸舞美布景和舞台机械、接线(灯光系统)等。这些工人大多为熟人介绍,属自由职业者,也很少受过舞台方面的技術培训,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日薪大致200元及以下,因雇佣成本低,在巡演、异地演出中很受欢迎。然而,雇佣这种未受过专业舞台培训的人员,易在装台、拆台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虽然都是细节性的小问题,且是个体人员行为不规范,但会导致整体效率的低下,无形中给舞台监督的工作增加额外的负担。
3思考和建议
针对中国舞台监督的职业现状,应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尽快使其走上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对此,笔者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3.1加速舞台监督专业化教育
专业化教育涉及专业课程的开设和专业队伍的建设。
(1)高校的舞台管理专业除开设必须的专业课程外,还应增设与音乐相关的课程,因为除话剧之外,剧目大多以音乐贯穿整场演出,歌剧、音乐剧和芭蕾舞剧更是如此,音乐对情感主线与演员表演有着直接的影响。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于舞台监督而言不仅必要,而且也是必须的。在这方面,国内外存在较大差距,国外院团的专业舞台监督大多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演出中通常能够依据总谱来指挥调度,布景和灯光cue点的切换极为准确;而国内只有极少数院团的舞台监督可以做到这一点,剧组有时不得不临时聘请音乐专业人士兼任舞台监督。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音乐课程的设置是非常必要的。
(2)专业队伍的建设,是舞台监督规范化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而在高校配备有实力的师资力量,成为关键环节。
中国许多资深的现役舞台监督,在职业生涯中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舞台管理教育,而是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并经大量工作实践成长起来,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并不擅长教学。因此,许多学校都聘用有海外留学经历的舞台监督,或直接聘请国外舞台监督,并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解决师资问题。这虽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但并非长久之计,要想改变现状,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在现有资深舞台监督中挖掘教学人才。对有任教意愿者进行短期的教师培训,保证其获得足够的专业学科和教育教学知识技能,然后补充到高校教学队伍中来,让教师的培养制度更加多元化、开放化。舞台监督专业的实践性较高,单靠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出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并不能完全满足专业教育的需求,聘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人士任教,可以与精通教学理论的硕士生、博士生形成互补,使师资队伍更加完善。
第二,尽快完善舞台监督专业的教育体系。应在短时间内建立、完备本科一硕士一博士的培养机制,在为市场输送更多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能够为教育教学提供师资。
3.2明确舞台监督职业定位
国外的舞台监督职业,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实际工作,都有制度化、系统化的体系,舞台监督有哪些工作环节、具体做什么、怎么做都十分明确,有基础的舞台监督文案工作表供学生参照。虽然工作内容会根据剧目种类、剧团情况、个人习惯的不同,在执行时略有差别,但舞台监督的职责定位依旧是明确而固定的,这正是需要借鉴的地方。
但实际上,舞台监督能真正做的工作却不足其职责的三分之一。当务之急是在教学和实际工作中,将舞台监督的工作方法和职责定位明确化、固定化、制度化,确立相应的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使舞台监督充分发挥其作用,也才会受到重视,经济收入才有可能市场化,体现出其价值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并壮大舞台监督队伍,避免人才流失,让更多精彩的演出呈现在舞台上。
3.3剧场建设实用化、等级化
要使剧场建设更加规范化,笔者认为也应从两方面着手。
首先,应从实用的角度建造剧场,加强舞台管理体系与剧场建筑体系的联系。在剧场建造初期,舞台管理团队要参与剧场的技术参数的把控,确保其满足实际演出需要。
其次,实行剧场分级制度。根据剧场设施条件的好坏,对其进行评级,比如,将各类剧场划分为5个级别,条件越好级别越高,所能承接的剧目规模也就越大。不同级别的剧场承接相应级别的演出,保证剧场条件契合演出要求。此外,在剧场建制很难统一的情况下,剧场方应提供详细的配置参数、图纸等信息,便于舞台监督工作的实施,这样就节省了许多剧目进场后的技术协调问题,从而减少管理成本,减轻舞台监督的工作负担。
3.4对舞台工人进行职业培训
开设关于舞台工人的分级职业培训。例如,初级培训,进行基础舞台技能培训,使工人可以完成装台、拆台过程中的基础作业,最重要的是保证细节上不出问题;高级培训包括相应的技术培训,使工人能够完成包括配接、调试设备在内的工作。此外,对接受培训并考核通过的人员,颁发国家统一的行业准入许可证,并在招收工人时以此为标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舞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效降低装台、排练、演出期间的安全事故,受过培训的工人还能获得更高的工资待遇,可谓双赢。
国外已有对舞台工人进行技能培训的专业机构,如“娱乐技术员认证计划”(ETCP)。这是一个包揽整个行业的计划,汇集了众多的行业组织、企业和个人,来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严格评估。參与机构包括:电影和电视制作人联盟(AMPTP),加拿大戏剧技术研究所(CITT),InfoComm International,国际戏剧舞台雇员联盟(IATSE),美国剧院和制片人联盟,主题娱乐协会(TEA)和美国戏剧技术研究所(USITT)等,可谓阵容强大,分量十足。其资格认证分类也十分全面,包括舞台工人(Rigger-Arena)、剧场职员(Rigger-Theatre)、娱乐电工技师(EntertainmentElectrician)、便携式配电技术员(Portable PowerDistribution Technician)等。
此外,还可建立“舞台工人协会”,将这些舞台工人纳入一个正规组织当中,并在各省市设立分会。这样做,一是能够保证人员的专业水平,二是合理、及时进行人员调度,规范化管理,避免劳务纠纷。
4结语
舞台监督职业的规范化需要诸多方面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一方面,从实际工作和制度层面严格规范舞台监督的职业定位,让舞台监督能够真正在其位谋其事;积极推进剧场的等级化,使剧场条件与演出需求相匹配;实施培训机制,保证人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快速提升舞台监督自身的综合素养。尽管目前在诸多方面尚不完善,相信随着规范化的推进,一定会为中国演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