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重林,
云南师宗人。
中国茶业新复兴计划项目召集人。
著有《茶叶秘密》《茶叶战争》、《茶与酒,两生花》等。
他,以字为生。在物中找寻书写的意义,所谓的茶界,不过是他所涉猎研究的一个部分,更多的时间他用于物质观念史的研究。他,年纪轻轻便著作等身,从最初的书写到今天,他研习汉语语境下的物质与人的精神关系。如他所说“我做物质观念史研究,需要许多物质,但一旦物质被抽空,就真的只有观念在。在哪里?在大脑与文字里。”于是《郎骑竹马来》、《茶叶战争》、《茶叶秘密》等系列著作一本接一本持续热销……
个人口述史:
1998
我98年来云南上大学,走的路线非常有意思,我从师宗来,当时在菊花村,看到了昆明许多的变化。我从拓东路过来,那一带当时云集了昆明最高的大楼,是为了准备99世博会,我印象很深,像世博大厦那一条路过来,拓东体育馆也是配套,那一路都是昆明最集中的高楼大厦,十几年前应该是昆明最好的区域,像东风东路那一带,有很宽敞,其实那种感觉很奇怪。像我这种从农村出来上大学的人一下就感到进城了,我后来转到其他地方就发现:昆明其他地方没有那么高的高楼,那时候做1路公交车到菊花村下车,沿途看到的景观都是高楼,但是越往城里面走高楼越少,就进入到文化核心区,翠湖那一带。
我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给我的第一印象,我上次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昆明的尘封经历》,再一次回顾了这种经历,文章发表在博客里面。99年世博会第一次感受到云南的植物拥有量,第一次开博览会就是一个大事情,第一次看到了云南植物的规模,世博会把我们原来熟悉的植物王国的分量一下凸显出来,我就跑到世博园区看,这些大活动给在这里求学的我造成了书写植物的愿望,我后面所有的经历都和这个有关,做旅游书。
2002
我大学毕业之后去了北京,但是我发现北京不是自己所想象的,与我的希望相差甚远,我当时写过一篇文章,跟嘉恒风格很类似,叫《我们内心有个深渊》。
人成长中总会有一些你比较想去的地方,所谓的梦想之都,其实我上高中的时候没有想去北京,我想去江南,因为从小比较喜欢读武侠小说,江南印象、烟雨江南的印象,就想跑哪些地方读书。
其实我们最早的江南情结应该是来源于武侠小说。武侠小说塑造了一个“梦“,一个让你游走江湖的梦,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侠客也是这种,一群行走江湖的人,我原来讲过,我想写过一本书叫《仗剑走天涯》,都是一些很侠气的梦。
从03年作为一个界限,我第一次上茶山,熟悉茶叶。我第一次熟悉意识,我从前面开始就觉得不离开云南了,找主要的书写题材,很多没有人写过的东西,当时写的人很少,茶叶、意识、还有很多东西。那是我和郑子语一起,到现在还是一直写茶叶,一直创办《普洱》杂志,后来一起写《玉出云南》,他现在一直做玉石公司,在腾冲卖玉,其实他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完全因为爱好改变生活方式。
2005
05年的时候我加入了一个研究所,带着一帮朋友,也认识了很多人,当时叫云游文化旅游研究所。做了很多书,我们写红河、写版纳。在那之前我出了一本书叫《天下普洱》,这本书影响我接近十年,改变了我很多路径,虽然出过很多书,但是在旅游书的市场里面收获不多,但是后来的一段时间我集中在茶叶,当时茶叶当旅游产品来做,我认为茶叶是旅游产品中很重要的一环,当时我算是旅游书的专家,写了茶、咖啡、写了玉石,云南一系列的东西。
这些东西当时只是做是一个旅游产品,但是后来他单独变成一个极大的产业,增值比较快,云南现象升温,旅游拉动其他的产业,云南现象值得总结的就是生活方式和产业规模,没有产业就支撑不了这种方式。
我第一次去西北的时候很震撼,她们的茶碗很宝贵,他们很珍惜,我到哈拉图古城,到了一家喝完茶之后,人家马上拿出文房四宝喊你写字,好惭愧我不会写,但是人家觉得爱喝茶的人就应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然后就看了人家收藏的一些字画。
你从一个小角度来看茶叶对她们的影响,我在微博上发过一些西北的熬茶大锅,长两米六,深两米六,非常大的锅现在都还在,像大茶坊,规模让你很震惊,他是佛教的发源地黄教主圣地,每个地方都有大锅,是寺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现在在做的研究就是茶叶的边疆,我们的领土不丢失,茶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009
当时受福柯的影响,他有一本书叫《支持考古学》,我就觉得可以写个《爱情考古学》,回顾一下我们的爱情,在09年出版,通过物质来看他的精神变化,爱情也是这样的,茶马古道也是这样子的,我写兵器,十八般武器,都是透过物质看到他的精神的演变,这是我一直的兴趣所在,我昨晚还在修订我写的一篇谈剑的文章,当时晚报发了四个整版,那时我在奥运会期间写的,一气呵成,写的是奥运会期间得到的一个金牌,我就回顾了一下“剑”的精神,从欧冶子造剑,到太史公整个剑刻的过程,这是小时候的武侠情结,有一天晚上和朋友聊天时谈到“英雄无泪”,所以第二天我就写了稿子,我的才能就是看书看得极快,而且看完之后马上可以复述。
2010
最近三年每次搞茶马古道,就各地跑。我四月份去了厦门,六月份又去,八月份还要去。北京邀请我比较多,这几年去的比较少,他的茶文化氛围不浓,所以我去的比较少,我今年去了三次南昌,下半年还要去。明年我要去国外宣传茶文化,我周边的朋友都到处去宣传茶,韩国、日本等,我以前做旅游去的地方不如我做茶去的地方多,我发现茶是一个很重要的符号,你找的点越小越专注,你获得的东西越多。
我今年想把我写过的东西出一本书,跟茶没有关系,但是讨论一种精神。通过物质背后的精神,自我讴歌精神,构成我写作的核心是自我表扬精神,我们已经丢失了汉语里面的自我表扬传统,那就是我的精神。我写茶也是这样的,茶构成的更庞大的遗产,而且还没人知道,我也是潜伏了好多年,一些出来业界震惊,被评为年度图书,我写酒、茶,都是跟我的思路有关系,我以前写旅游并没有把它简单的归结为观光史料,一个地方有名并不是他的山有名,而是人有名,举了一个例子:要给某些地方留下东西。欧阳修。一代一代的人构成的追忆。讲述“追忆”的故事。我在云大的时候,一路走过来都是不同的人,钱钟书、唐继尧先生走过,你就会觉得他不一样,你到苏州就会更明显。在苏州遍地都是名人的尸骨,你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古代的意象,造就了名胜之地。
云南师宗人。
中国茶业新复兴计划项目召集人。
著有《茶叶秘密》《茶叶战争》、《茶与酒,两生花》等。
他,以字为生。在物中找寻书写的意义,所谓的茶界,不过是他所涉猎研究的一个部分,更多的时间他用于物质观念史的研究。他,年纪轻轻便著作等身,从最初的书写到今天,他研习汉语语境下的物质与人的精神关系。如他所说“我做物质观念史研究,需要许多物质,但一旦物质被抽空,就真的只有观念在。在哪里?在大脑与文字里。”于是《郎骑竹马来》、《茶叶战争》、《茶叶秘密》等系列著作一本接一本持续热销……
个人口述史:
1998
我98年来云南上大学,走的路线非常有意思,我从师宗来,当时在菊花村,看到了昆明许多的变化。我从拓东路过来,那一带当时云集了昆明最高的大楼,是为了准备99世博会,我印象很深,像世博大厦那一条路过来,拓东体育馆也是配套,那一路都是昆明最集中的高楼大厦,十几年前应该是昆明最好的区域,像东风东路那一带,有很宽敞,其实那种感觉很奇怪。像我这种从农村出来上大学的人一下就感到进城了,我后来转到其他地方就发现:昆明其他地方没有那么高的高楼,那时候做1路公交车到菊花村下车,沿途看到的景观都是高楼,但是越往城里面走高楼越少,就进入到文化核心区,翠湖那一带。
我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给我的第一印象,我上次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昆明的尘封经历》,再一次回顾了这种经历,文章发表在博客里面。99年世博会第一次感受到云南的植物拥有量,第一次开博览会就是一个大事情,第一次看到了云南植物的规模,世博会把我们原来熟悉的植物王国的分量一下凸显出来,我就跑到世博园区看,这些大活动给在这里求学的我造成了书写植物的愿望,我后面所有的经历都和这个有关,做旅游书。
2002
我大学毕业之后去了北京,但是我发现北京不是自己所想象的,与我的希望相差甚远,我当时写过一篇文章,跟嘉恒风格很类似,叫《我们内心有个深渊》。
人成长中总会有一些你比较想去的地方,所谓的梦想之都,其实我上高中的时候没有想去北京,我想去江南,因为从小比较喜欢读武侠小说,江南印象、烟雨江南的印象,就想跑哪些地方读书。
其实我们最早的江南情结应该是来源于武侠小说。武侠小说塑造了一个“梦“,一个让你游走江湖的梦,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侠客也是这种,一群行走江湖的人,我原来讲过,我想写过一本书叫《仗剑走天涯》,都是一些很侠气的梦。
从03年作为一个界限,我第一次上茶山,熟悉茶叶。我第一次熟悉意识,我从前面开始就觉得不离开云南了,找主要的书写题材,很多没有人写过的东西,当时写的人很少,茶叶、意识、还有很多东西。那是我和郑子语一起,到现在还是一直写茶叶,一直创办《普洱》杂志,后来一起写《玉出云南》,他现在一直做玉石公司,在腾冲卖玉,其实他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完全因为爱好改变生活方式。
2005
05年的时候我加入了一个研究所,带着一帮朋友,也认识了很多人,当时叫云游文化旅游研究所。做了很多书,我们写红河、写版纳。在那之前我出了一本书叫《天下普洱》,这本书影响我接近十年,改变了我很多路径,虽然出过很多书,但是在旅游书的市场里面收获不多,但是后来的一段时间我集中在茶叶,当时茶叶当旅游产品来做,我认为茶叶是旅游产品中很重要的一环,当时我算是旅游书的专家,写了茶、咖啡、写了玉石,云南一系列的东西。
这些东西当时只是做是一个旅游产品,但是后来他单独变成一个极大的产业,增值比较快,云南现象升温,旅游拉动其他的产业,云南现象值得总结的就是生活方式和产业规模,没有产业就支撑不了这种方式。
我第一次去西北的时候很震撼,她们的茶碗很宝贵,他们很珍惜,我到哈拉图古城,到了一家喝完茶之后,人家马上拿出文房四宝喊你写字,好惭愧我不会写,但是人家觉得爱喝茶的人就应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然后就看了人家收藏的一些字画。
你从一个小角度来看茶叶对她们的影响,我在微博上发过一些西北的熬茶大锅,长两米六,深两米六,非常大的锅现在都还在,像大茶坊,规模让你很震惊,他是佛教的发源地黄教主圣地,每个地方都有大锅,是寺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现在在做的研究就是茶叶的边疆,我们的领土不丢失,茶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009
当时受福柯的影响,他有一本书叫《支持考古学》,我就觉得可以写个《爱情考古学》,回顾一下我们的爱情,在09年出版,通过物质来看他的精神变化,爱情也是这样的,茶马古道也是这样子的,我写兵器,十八般武器,都是透过物质看到他的精神的演变,这是我一直的兴趣所在,我昨晚还在修订我写的一篇谈剑的文章,当时晚报发了四个整版,那时我在奥运会期间写的,一气呵成,写的是奥运会期间得到的一个金牌,我就回顾了一下“剑”的精神,从欧冶子造剑,到太史公整个剑刻的过程,这是小时候的武侠情结,有一天晚上和朋友聊天时谈到“英雄无泪”,所以第二天我就写了稿子,我的才能就是看书看得极快,而且看完之后马上可以复述。
2010
最近三年每次搞茶马古道,就各地跑。我四月份去了厦门,六月份又去,八月份还要去。北京邀请我比较多,这几年去的比较少,他的茶文化氛围不浓,所以我去的比较少,我今年去了三次南昌,下半年还要去。明年我要去国外宣传茶文化,我周边的朋友都到处去宣传茶,韩国、日本等,我以前做旅游去的地方不如我做茶去的地方多,我发现茶是一个很重要的符号,你找的点越小越专注,你获得的东西越多。
我今年想把我写过的东西出一本书,跟茶没有关系,但是讨论一种精神。通过物质背后的精神,自我讴歌精神,构成我写作的核心是自我表扬精神,我们已经丢失了汉语里面的自我表扬传统,那就是我的精神。我写茶也是这样的,茶构成的更庞大的遗产,而且还没人知道,我也是潜伏了好多年,一些出来业界震惊,被评为年度图书,我写酒、茶,都是跟我的思路有关系,我以前写旅游并没有把它简单的归结为观光史料,一个地方有名并不是他的山有名,而是人有名,举了一个例子:要给某些地方留下东西。欧阳修。一代一代的人构成的追忆。讲述“追忆”的故事。我在云大的时候,一路走过来都是不同的人,钱钟书、唐继尧先生走过,你就会觉得他不一样,你到苏州就会更明显。在苏州遍地都是名人的尸骨,你一不小心就会踩到,古代的意象,造就了名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