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原有的课程标准已不能满足当今“教”与“学”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下,应该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革。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了许多具有挑战性的理念和要求,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新课程为例进行分析,探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总结归纳出了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此《纲要》为新课程改革指明了基本的教学方向。现代文阅读要求学生要有强烈的阅读兴趣,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会恰到好处地运用阅读技巧。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是教学相长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在分享彼此之间的思维、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之问的情感、体验和感悟,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将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借助某种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的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中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们能够自主的感受、欣赏以至热爱上语言文化的魅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学习的引路者。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求一种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就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一、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阅读的界定是:“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课程标准对阅读的理解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两者的比较中不难看出,新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的新理念突出表现在“对话”上。“对话”这一理念,是以交流为基础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质上就是在学生、教师、文章之间的交流。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首先应该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领悟文章作者感情的能力。其二,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化思维方式。每个学生因为受诸如生活经验、个性气质等因素差异的影响,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也差异很大,对同一篇文章、同一个话题的理解常常是千差万别,因此在对阅读教学进行评价时,以“标准答案”判分,强求结论统一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其三,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现代文阅读要求学生要有强烈的阅读兴趣,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会恰到好处地运用阅读技巧。
(二)尊循学习规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章三者之间的交流,而作为主体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其生理、心理、语言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为明显的不同。因此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既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遵循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实施有效地教学,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遵循一定的阅读方法,恰到好处地运用阅读技巧
(一)营建积极发问型课堂。
这里强调的是要让学习者学会发问。会发问实际上是对语文程序性知识掌握程度的最好的说明,我们不能总是由大人发问,爱问本来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学习的任务也不是一味的回答由大人们提出的问题,这样一来,其结果是我们的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思考能力萎缩,心智被禁锢,创新精神丧失,最终将使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乏力。
(二)倡导个性化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于统一文本的兴趣,统一问题的体悟可能是不同的,学法也是各异的,表达也是有差别的,教师就应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思考,充分展示个性和智慧,能动地谋求自身发展。让每个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对文本进行品读、分析,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都能感受文本,读出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比如鼓励学生针对文本就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或力所能及的某一方面进行品读或就文本所想到的感兴趣的某一话题作分析,发表见解。结果发现,学生有的分析文本的语言、有的分析人物的精神思想、有的分析地区环境历史与人物特点的联系、有的对标题的内涵及文本的主题作分析、有的分析文本的结构、有的联系到了相关的文章……这样的课堂,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都有动力做,忙得不亦乐乎。阅读不是做广播操,教师只有为学生搭建好平台,学生才能达到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共享、共鸣、共识、共进。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颤,进而迸发个性阅读的火花。
当然,个性化阅读,强调的不仅仅是个性,共性的理解是绝对不能丢弃的,只有阅读者尊重文本,尊重作者,才能真正“我心知他心”,才算是真正理解了文本。
(三)尝试体验式阅读。
体验式阅读教学,是指阅读者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切的感悟,获得真切鲜明的感受,从而深刻理解阅读内容,培养体验能力的教学。长期以来,少有人真正去实践“读书就是读生活”,语文阅读教学改来改去,不是侧重在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上,就是侧重在语言学习上,前者是内容学习,后者是形式学习,两者都忽略了产生材料自身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本源性东西——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个性化的阅读主体,在教学方法方面根本上是一致的——灌输,即便是偶有启发,启发的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灌输,更好地完成系统的材料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灌输,整个课堂实际上是封闭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真情实感的交流,读书内化,成为虚谈。
联系生活是学生对阅读对象产生和形成间接兴趣的关键。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实践范围、生活直接经验的有限积累和储藏,让学生带着“学以致用”的心理需求去阅读。比如:文本中有对人物“手”、“眼”刻画的分析领会,那么就让学生拓展到对生活中自己身边人物“手”、“眼”的观察刻画,在加深對文本理解的同时也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让学生从文本中发现与生活、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东西,让学生感觉到阅读与生活、与自己有着紧密的联系语文,因生活而灿烂,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然而,很多时候语文教学恰恰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上、课堂里,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单调、乏味,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情境和乐趣。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必须和学生的生活需要、精神需要联系在一起。
(四)培养专题自主拓展阅读的意识,丰富阅读的渠道和方式。
自主拓展阅读中,学生自己选择阅读的“权利”大了,“权利”大了往往兴趣也就高了;人常常是会做的事、能做好的事更乐意去做,阅读也是这样。学生可以就诸如“感受真、善、美”、“走近名人”、“诗词欣赏”、“秦风汉韵”、“杂文纵横”等大专题及“走近鲁迅”、“感恩父母”等小专题进行系统的拓展阅读。由于专题自主拓展阅读是课内外相结合,自主阅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有收集、交流、研讨推荐等环节,包括了从课本到网络、从文本的比较到点评分析的比较、从师生比较到对照名家点评等丰富广阔的阅读方式和领域。学习形式较之单一的课堂接受学习有趣而高效——学生有了自我展示的机会,交流推荐中他们能够体会到成功展示自己阅读体会的快乐,其阅读的兴趣会大大提高。不仅是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自己走进书里了,就会感到读书的乐趣,有了内驱力,学生对整个语文学科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长此以往,课堂交流或是平时交流中、讨论问题或作文、随笔时他们的知识面就会比较广,显露出一定的深度和独见性、较成熟的思想观点,展示着较成熟的语言色彩,思路清晰、表述准确到位的特点。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此《纲要》为新课程改革指明了基本的教学方向。现代文阅读要求学生要有强烈的阅读兴趣,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会恰到好处地运用阅读技巧。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是教学相长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在分享彼此之间的思维、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之问的情感、体验和感悟,从而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将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借助某种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的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中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们能够自主的感受、欣赏以至热爱上语言文化的魅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学习的引路者。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寻求一种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就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
一、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阅读的界定是:“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课程标准对阅读的理解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两者的比较中不难看出,新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的新理念突出表现在“对话”上。“对话”这一理念,是以交流为基础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质上就是在学生、教师、文章之间的交流。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首先应该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领悟文章作者感情的能力。其二,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化思维方式。每个学生因为受诸如生活经验、个性气质等因素差异的影响,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也差异很大,对同一篇文章、同一个话题的理解常常是千差万别,因此在对阅读教学进行评价时,以“标准答案”判分,强求结论统一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其三,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积极性,现代文阅读要求学生要有强烈的阅读兴趣,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会恰到好处地运用阅读技巧。
(二)尊循学习规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章三者之间的交流,而作为主体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差异,其生理、心理、语言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表现为明显的不同。因此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既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遵循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实施有效地教学,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遵循一定的阅读方法,恰到好处地运用阅读技巧
(一)营建积极发问型课堂。
这里强调的是要让学习者学会发问。会发问实际上是对语文程序性知识掌握程度的最好的说明,我们不能总是由大人发问,爱问本来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学习的任务也不是一味的回答由大人们提出的问题,这样一来,其结果是我们的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思考能力萎缩,心智被禁锢,创新精神丧失,最终将使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乏力。
(二)倡导个性化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于统一文本的兴趣,统一问题的体悟可能是不同的,学法也是各异的,表达也是有差别的,教师就应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思考,充分展示个性和智慧,能动地谋求自身发展。让每个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对文本进行品读、分析,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都能感受文本,读出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比如鼓励学生针对文本就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或力所能及的某一方面进行品读或就文本所想到的感兴趣的某一话题作分析,发表见解。结果发现,学生有的分析文本的语言、有的分析人物的精神思想、有的分析地区环境历史与人物特点的联系、有的对标题的内涵及文本的主题作分析、有的分析文本的结构、有的联系到了相关的文章……这样的课堂,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都有动力做,忙得不亦乐乎。阅读不是做广播操,教师只有为学生搭建好平台,学生才能达到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共享、共鸣、共识、共进。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颤,进而迸发个性阅读的火花。
当然,个性化阅读,强调的不仅仅是个性,共性的理解是绝对不能丢弃的,只有阅读者尊重文本,尊重作者,才能真正“我心知他心”,才算是真正理解了文本。
(三)尝试体验式阅读。
体验式阅读教学,是指阅读者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切的感悟,获得真切鲜明的感受,从而深刻理解阅读内容,培养体验能力的教学。长期以来,少有人真正去实践“读书就是读生活”,语文阅读教学改来改去,不是侧重在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上,就是侧重在语言学习上,前者是内容学习,后者是形式学习,两者都忽略了产生材料自身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本源性东西——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个性化的阅读主体,在教学方法方面根本上是一致的——灌输,即便是偶有启发,启发的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灌输,更好地完成系统的材料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灌输,整个课堂实际上是封闭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乏真情实感的交流,读书内化,成为虚谈。
联系生活是学生对阅读对象产生和形成间接兴趣的关键。阅读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实践范围、生活直接经验的有限积累和储藏,让学生带着“学以致用”的心理需求去阅读。比如:文本中有对人物“手”、“眼”刻画的分析领会,那么就让学生拓展到对生活中自己身边人物“手”、“眼”的观察刻画,在加深對文本理解的同时也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让学生从文本中发现与生活、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东西,让学生感觉到阅读与生活、与自己有着紧密的联系语文,因生活而灿烂,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然而,很多时候语文教学恰恰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上、课堂里,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单调、乏味,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情境和乐趣。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必须和学生的生活需要、精神需要联系在一起。
(四)培养专题自主拓展阅读的意识,丰富阅读的渠道和方式。
自主拓展阅读中,学生自己选择阅读的“权利”大了,“权利”大了往往兴趣也就高了;人常常是会做的事、能做好的事更乐意去做,阅读也是这样。学生可以就诸如“感受真、善、美”、“走近名人”、“诗词欣赏”、“秦风汉韵”、“杂文纵横”等大专题及“走近鲁迅”、“感恩父母”等小专题进行系统的拓展阅读。由于专题自主拓展阅读是课内外相结合,自主阅读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有收集、交流、研讨推荐等环节,包括了从课本到网络、从文本的比较到点评分析的比较、从师生比较到对照名家点评等丰富广阔的阅读方式和领域。学习形式较之单一的课堂接受学习有趣而高效——学生有了自我展示的机会,交流推荐中他们能够体会到成功展示自己阅读体会的快乐,其阅读的兴趣会大大提高。不仅是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了,自己走进书里了,就会感到读书的乐趣,有了内驱力,学生对整个语文学科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长此以往,课堂交流或是平时交流中、讨论问题或作文、随笔时他们的知识面就会比较广,显露出一定的深度和独见性、较成熟的思想观点,展示着较成熟的语言色彩,思路清晰、表述准确到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