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卢卡奇在其《历史与阶级意识》所说的“物化”其实质便是异化,人成为物的奴隶,商品反过来制约人。随着手机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大学生形成了手机依赖,大学生成为手机人,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手机逐渐成为制约大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物化;手机;依赖
卢卡奇认为,物化的本质在于人的活动、劳动的产物成了异于人并控制、支配、压制人的东西,人成为物的奴仆,具体表现在人的数字化、原子化、平均化和主体的客体化等方面,并且这种物化现象在20世纪进一步普遍化和深化。随着3G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化现象。手机从原来最初的满足人们联系和沟通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全面化。
1 卢卡奇物化理论
何为“物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把韦伯的合理化理论与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结合起来,提出了物化理论。卢卡奇认为,物化就是人的本性与其存在相冲突,人由主体变成了对象,人的活动的结果、人的创造物变成某种自律的、并反过来统治人、支配人的力量,人成为了物的奴仆,人与人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从客观方面看,人之外的整个物质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及其规律,不是作为属人的存在,而是成了与人相对立的非人的存在,它处处制约着人的活动,制约着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的发挥。从主观方面看,人成了物化的产品,人的活动越来越与自身相分裂和疏离,越来越不属于他自己,人的脑力和体力都变成了商品的筹码,成为有价的可以用钱买到的东西。
2 手机物化对大学生不良影响现状分析
正如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所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3G运用越来越纯熟,手机越来越成为制约人的商品,如制约人的人际交往等。同时,人因手机也被物化,每个自由的人越来越成为手机人。
据江苏某高校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集中分布在1~2h 和2~3h,分别占26.78%和29.59%。调查发现,使用手机时间越长,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高;拥有智能手机的被调查者的手机依赖程度高于拥有非智能手机的被调查者。
2.1 手机在大学生交往、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以手机为交流媒介的现代交往中,交往主体的模糊性与虚拟化,交往内容的多样性与个体性,交流场域的不确定与随时性等特点,疏离了交往主体间的原有自然亲密关系。当借助手机进行信息沟通之时,简单的条目化、碎片化沟通内容严格的压缩了交往行为中本身应具有与应关照的互动形式,一种以了解信息为目的的交往大大降低了原本谋求共识、寻求自我价值认同感的交往目的。碎片化的扩张也逐渐成为阻隔人际交往得一种趋势。
2.2 越来越多大学生成为“手机人”
手机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我们把书写、记忆等器官功能都交给了手机。例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我们从小就接触和学习,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用手机可以很轻易的打出我们想要的字出来,可是真正让我们手写有时候简单的字也可能写不出来,汉字的书写正确率越来越低,这同样也反映出人们的记忆力受到手机的制约。手机已经物化成为制约人们的东西。这种长时间的依赖感加重了人们自身的退化,且不仅是身体和心理的退化。
3 手机对大学生不良影响产生的原因分析
卢卡奇认为,只有商品交换形式在社会中占支配地位,并对所有生活形式都有影响的社会里才会出现物化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物的性质,并从而获得一种‘幽灵般的对象性’,这种对象性以严格的、仿佛十全十美和合理的自律性掩盖着它的基本本质,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所有痕迹”。
有人认为,卢卡奇所说的商品物化成为制约着我们人类的东西,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其实不然。卢卡奇所处的20世纪,互联网、手机还尚未发展如此迅速,资本主义的发展还尚未到达今天这种程度,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还很薄弱。所以卢卡奇的观点俨然还存在着时代的制约性。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也同样地存在物化的问题,这是科技的双面性给我们带来的所要承受的代价之一。
参考文献
[1]周立斌.论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当代意义[J].山東理工大学学报,2004(20).
[2]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杜章智,199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作者简介
梅北云,女,江西省抚州市人。硕士学位。现为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100
【关键词】物化;手机;依赖
卢卡奇认为,物化的本质在于人的活动、劳动的产物成了异于人并控制、支配、压制人的东西,人成为物的奴仆,具体表现在人的数字化、原子化、平均化和主体的客体化等方面,并且这种物化现象在20世纪进一步普遍化和深化。随着3G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化现象。手机从原来最初的满足人们联系和沟通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全面化。
1 卢卡奇物化理论
何为“物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把韦伯的合理化理论与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结合起来,提出了物化理论。卢卡奇认为,物化就是人的本性与其存在相冲突,人由主体变成了对象,人的活动的结果、人的创造物变成某种自律的、并反过来统治人、支配人的力量,人成为了物的奴仆,人与人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
从客观方面看,人之外的整个物质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及其规律,不是作为属人的存在,而是成了与人相对立的非人的存在,它处处制约着人的活动,制约着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的发挥。从主观方面看,人成了物化的产品,人的活动越来越与自身相分裂和疏离,越来越不属于他自己,人的脑力和体力都变成了商品的筹码,成为有价的可以用钱买到的东西。
2 手机物化对大学生不良影响现状分析
正如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所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3G运用越来越纯熟,手机越来越成为制约人的商品,如制约人的人际交往等。同时,人因手机也被物化,每个自由的人越来越成为手机人。
据江苏某高校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集中分布在1~2h 和2~3h,分别占26.78%和29.59%。调查发现,使用手机时间越长,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高;拥有智能手机的被调查者的手机依赖程度高于拥有非智能手机的被调查者。
2.1 手机在大学生交往、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以手机为交流媒介的现代交往中,交往主体的模糊性与虚拟化,交往内容的多样性与个体性,交流场域的不确定与随时性等特点,疏离了交往主体间的原有自然亲密关系。当借助手机进行信息沟通之时,简单的条目化、碎片化沟通内容严格的压缩了交往行为中本身应具有与应关照的互动形式,一种以了解信息为目的的交往大大降低了原本谋求共识、寻求自我价值认同感的交往目的。碎片化的扩张也逐渐成为阻隔人际交往得一种趋势。
2.2 越来越多大学生成为“手机人”
手机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我们把书写、记忆等器官功能都交给了手机。例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我们从小就接触和学习,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用手机可以很轻易的打出我们想要的字出来,可是真正让我们手写有时候简单的字也可能写不出来,汉字的书写正确率越来越低,这同样也反映出人们的记忆力受到手机的制约。手机已经物化成为制约人们的东西。这种长时间的依赖感加重了人们自身的退化,且不仅是身体和心理的退化。
3 手机对大学生不良影响产生的原因分析
卢卡奇认为,只有商品交换形式在社会中占支配地位,并对所有生活形式都有影响的社会里才会出现物化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物的性质,并从而获得一种‘幽灵般的对象性’,这种对象性以严格的、仿佛十全十美和合理的自律性掩盖着它的基本本质,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所有痕迹”。
有人认为,卢卡奇所说的商品物化成为制约着我们人类的东西,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其实不然。卢卡奇所处的20世纪,互联网、手机还尚未发展如此迅速,资本主义的发展还尚未到达今天这种程度,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还很薄弱。所以卢卡奇的观点俨然还存在着时代的制约性。我们可以看到,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也同样地存在物化的问题,这是科技的双面性给我们带来的所要承受的代价之一。
参考文献
[1]周立斌.论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当代意义[J].山東理工大学学报,2004(20).
[2]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杜章智,199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作者简介
梅北云,女,江西省抚州市人。硕士学位。现为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