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联合常规凝血功能在术前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急性创伤骨折患者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与常规凝血功能检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s, CCTs)及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各参数间的关系,建立一种风险模型筛选出术前DVT形成的高危患者。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住的急性创伤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分析两组患者同一时间内CCTs及TEG各参数间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估各参数在急性创伤患者DVT形成的预测价值。

结果

123例急性创伤骨折患者中,术前抗凝治疗101例,发生DVT 51例。DVT与非DVT组患者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 FDPs)、凝块反应时间、凝块形成时间、凝固角(alpha angle, α)、血栓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 MA)、凝血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imer和MA是创伤骨折术前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得到预测模型:预测因子=0.101×(D-Dimer值) 0.241×(MA值) (-18.190)。TEG的α角(AUC=0.833,P

其他文献
目的制备131I、99Tcm和177Lu标记的表面修饰了声敏剂原卟啉(PpⅨ)的聚多巴胺(PDA),探讨这些新型化纳米探针在乳腺癌诊断与联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水相氧化法合成PDA颗粒,并在其表面分别修饰1层聚乙二醇(PEG)和PpⅨ,合成PDA-PEG-PpⅨ。然后分别进行131I、99Tcm和177Lu标记,检测标记产率与稳定性。进行细胞毒性实验,比较131I-PDA-PEG-PpⅨ组和游离131I组小鼠乳腺癌细胞4T1的存活率差异;设PDA-PEG-PpⅨ、PDA-PEG-PpⅨ 光热治疗(PTT
期刊
期刊
期刊
PET/MR作为一种新兴、有应用前景的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在2010年开始应用于临床。该文收录2016年1月1日以后PET/MR和PET/CT对比研究的文献33篇,15篇文献结果表明PET/MR的诊断效能优于PET/CT(包括诊断准确性和TNM分期);仅11篇文献使用了PET/增强MR,因此尚不能充分反映PET/MR的优势。
复发风险中危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行131I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清除隐匿性病灶、减少DTC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率,这被称为辅助治疗,同时也兼具了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的作用。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治疗指南建议复发风险中危的DTC患者选择性考虑行131I治疗。该文对行与未行131I治疗的复发风险中危DTC患者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发现131I对改善该类患者复发和生存的结论并不一致。中危患者除术后不明原因的高甲状腺球蛋白(Tg)血症外,尚无其他统一的临床病理特征可用于推荐行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