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教学中,我们化学老师颇感头疼的是,不少学生对学好化学有畏难发愁情绪。这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都比较困难,就更难以上升到能力发展了。鉴于此艰难的教学境地,我们化学老师如何促进学生顺利掌握化学知识,并在知识学习和运用中发展其化学学习能力呢?总结我们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成败得失,现谈谈对此的心得。
知识,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总结,是反映自然现象和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和规律。
能力,是认识事物、探索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本领,是完成某种活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只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发展能力;而能力又制约着掌握知识的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能力的提高为掌握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只有学生具备了较好的能力,才可能主动地、自觉地去学习,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寓学生的能力培养于传授知识之中,而传授知识必须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把学生化学学习的能力总结为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1.观察能力
学生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始于观察,从观察中获得相关的感性材料。在观察活动开始时,学生往往带着极强的好奇心,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但是“好奇心”是学习的原始水平,是受动物本能驱使的。我们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先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进而促使他们变“好奇心”为“兴趣”,最终转化为“求知欲”。
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都有大量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化学问题,我们教师就要善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的化学现象,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并能提出各种启发性问题,引导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对象的特征和条件上来。
所以说,我们在培养与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时候,就可以经常地布置一些观察作业,并及时加以点评,鼓励他们养成课内外随时观察的习惯,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问。“处处留心皆学问”,让学生学会经常留心观察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并思考寻找其中的原理。
2.实验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和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高中化学突出体现了学生操作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并以一定的物质形态的客体作为我们研究的反应对象。化学操作是属于细微型的操作,需要借助化学实验装置,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更多地突出学生的操作仪器、使用工具等动手实验的能力。
我们教师做好演示实验,能给我们的学生一个完整的动作印象。所以,我们教师应该详细地向学生介绍整个演示实验所涉及的各项知识,要达到的实验目的,必要的实验步骤,对使用的实验器械则应具体介绍其构造和操作方法,并进行规范的示范操作。教育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告诉我们这样一条经验,教师的首次操作动作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教师的实验操作规范、准确,学生的实验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生的实验能力,主要是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他们自己能够创造实验观察条件,进行操作,取得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还应提醒学生必要的注意事项和常见的错误操作。
3.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将观察、实验所取得的感知材料进行加工,上升为理想认识的过程。思维过程主要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思维的形式主要有概念、判断、推理。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重点培养和发展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包括下列五个基本要素:化学抽象能力、化学概括能力、化学判断能力、化学推理能力和化学综合分析能力。
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化学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首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情感功能,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投入,通过前面教师的积极情感来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始终对学生充满信心、期待与宽容。因为我们教师的宽容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安全感的心境,这样的心境有利于他们的思维进入活跃状态,提高他们的思维效率;有利于他们大胆展示自我思维的可贵之处,供他人借鉴;有利于他们敢于暴露自我思维的某些缺陷,以便更好地纠正与提高。其次,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和实践合作学习,使得不同学生之间拥有的思维条件可以共享,采取的不同思维方式、思维品质可以相互感染与激励、相互启发与借鉴。我们采用的合作学习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建立新概念,探讨新规律时的合作实验;针对某一中心问题开展的小组讨论;在课外活动中学生间的相互探讨等。
4.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原则
学生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不单是为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把知识变为自己的行动力,发展自己利用所学知识来解释有关的化学反应现象和化学反应规律,来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这种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育教学工程,需要我们教师倾注更多的心血来研究和实践。
知识,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总结,是反映自然现象和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和规律。
能力,是认识事物、探索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本领,是完成某种活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只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发展能力;而能力又制约着掌握知识的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能力的提高为掌握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只有学生具备了较好的能力,才可能主动地、自觉地去学习,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寓学生的能力培养于传授知识之中,而传授知识必须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把学生化学学习的能力总结为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1.观察能力
学生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始于观察,从观察中获得相关的感性材料。在观察活动开始时,学生往往带着极强的好奇心,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但是“好奇心”是学习的原始水平,是受动物本能驱使的。我们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先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进而促使他们变“好奇心”为“兴趣”,最终转化为“求知欲”。
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都有大量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化学问题,我们教师就要善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的化学现象,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并能提出各种启发性问题,引导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对象的特征和条件上来。
所以说,我们在培养与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时候,就可以经常地布置一些观察作业,并及时加以点评,鼓励他们养成课内外随时观察的习惯,鼓励他们多看、多想、多问。“处处留心皆学问”,让学生学会经常留心观察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并思考寻找其中的原理。
2.实验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和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高中化学突出体现了学生操作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并以一定的物质形态的客体作为我们研究的反应对象。化学操作是属于细微型的操作,需要借助化学实验装置,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更多地突出学生的操作仪器、使用工具等动手实验的能力。
我们教师做好演示实验,能给我们的学生一个完整的动作印象。所以,我们教师应该详细地向学生介绍整个演示实验所涉及的各项知识,要达到的实验目的,必要的实验步骤,对使用的实验器械则应具体介绍其构造和操作方法,并进行规范的示范操作。教育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告诉我们这样一条经验,教师的首次操作动作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教师的实验操作规范、准确,学生的实验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生的实验能力,主要是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他们自己能够创造实验观察条件,进行操作,取得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还应提醒学生必要的注意事项和常见的错误操作。
3.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将观察、实验所取得的感知材料进行加工,上升为理想认识的过程。思维过程主要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思维的形式主要有概念、判断、推理。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重点培养和发展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包括下列五个基本要素:化学抽象能力、化学概括能力、化学判断能力、化学推理能力和化学综合分析能力。
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化学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首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情感功能,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投入,通过前面教师的积极情感来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始终对学生充满信心、期待与宽容。因为我们教师的宽容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安全感的心境,这样的心境有利于他们的思维进入活跃状态,提高他们的思维效率;有利于他们大胆展示自我思维的可贵之处,供他人借鉴;有利于他们敢于暴露自我思维的某些缺陷,以便更好地纠正与提高。其次,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和实践合作学习,使得不同学生之间拥有的思维条件可以共享,采取的不同思维方式、思维品质可以相互感染与激励、相互启发与借鉴。我们采用的合作学习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建立新概念,探讨新规律时的合作实验;针对某一中心问题开展的小组讨论;在课外活动中学生间的相互探讨等。
4.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原则
学生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不单是为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把知识变为自己的行动力,发展自己利用所学知识来解释有关的化学反应现象和化学反应规律,来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而学生的这种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育教学工程,需要我们教师倾注更多的心血来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