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研训是一种融学习、工作、研究和培训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教育实践活动。校本研训是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问题为核心的活动,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校本研训的重点是提高教师的实际教育能力,必须与教师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只有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制度,才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才能以教师的专业发展来推动学校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一、加强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研训”,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教师对课改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研训对象,以学校教研处、教研组、备课组为研训团体,以教师个体研训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以校为本的研究与培训的活动。学校以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定期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为师德师风培训、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培训、新课程培训、班主任培训、新上岗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等。
校本研究是校本研训的一种形式。我校校本研究做到有章可循,初步建立了研究工作规范化的机制。学校注重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建立了以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首先是建立学习制度。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研读《课程标准》,定期组织安排学术讲座,加强教师个人自学,将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其次是建立听课、评课、研讨制度。学校领导经常深入班级听课,与教师一起评课,一起研究教材、教法、学法;同年级备课组开展互听、互评公开课活动;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实验课教学活动和优质课评比活动;每周一为教研活动日,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研讨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主题、有主讲人、有参与者的对话交流。这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思想观念的平台,为促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三是建立对话交流制度。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经验交流、教学问题的探讨、品评每节课的得失、交流学习心得、专题研讨。通过对话交流,强化教师之间的协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教学研究质量,促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四是建立教师自我反思制度。自我反思,一方面是集体反思以往的教研活动,另一方面是个人反思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每周至少写两次课堂教学反思,每周写一篇教学案例,每月写一份教学诊断。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观察、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诊断、教师与骨干教师对话、专题研讨等,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加强管理,确保研训工作顺利进行
为了提高研训效果,切实把研训的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对研训工作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周密组织。首先是有组织保障。为了切实开展好校本研训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校本研训领导小组,校长挂帅,业务副校长主管,教研处具体组织实施,做到“五落实”,即计划、内容、时间、地点、检查落实到位。在研训活动中,领导小组发挥了领导作用,保证了研训工作顺利开展。小组成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有力地促进了校本研训深入开展。其次是有制度保障。为了使研训工作有章可循,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校本研训制度》。制度明确规定了校本研训的总体要求、主要形式、具体制度、活动要求等,制度中还明确规定学校校长为校本研训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各年级组、教研组把校本研训工作列入每学期工作计划重要内容,认真抓好工作的落实。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制订了《先进教研组评选标准》《班主任月考核制度》《年终考核制度》。这些制度从点到面,从量到质,从过程到结果,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师研训管理评价系统。同时,将教师参加校本研训的态度、成效纳入考评范畴,进行量化考核,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奖励研训活动成效突出的教师,推广他们突出的成果。四是经费有保障。学校每年投入近10万元校本研训专项资金,用于购买研训资料、请专家学术讲座及其他校本研训活动,较好地保证了研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我校还建立了教师研训活动、专业发展档案,整理、记录教师个人参加校本研究、校本培训、自我发展和成长方面的信息资料。要求教师把日常研训活动记录、心得体会、反思日记、搜集教学实验资料、教学科研成果等装入档案,同时加强研训档案的管理,并以此作为期末自评与互评的依据。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一、加强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研训”,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教师对课改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研训对象,以学校教研处、教研组、备课组为研训团体,以教师个体研训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以校为本的研究与培训的活动。学校以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定期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为师德师风培训、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培训、新课程培训、班主任培训、新上岗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等。
校本研究是校本研训的一种形式。我校校本研究做到有章可循,初步建立了研究工作规范化的机制。学校注重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建立了以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首先是建立学习制度。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研读《课程标准》,定期组织安排学术讲座,加强教师个人自学,将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其次是建立听课、评课、研讨制度。学校领导经常深入班级听课,与教师一起评课,一起研究教材、教法、学法;同年级备课组开展互听、互评公开课活动;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实验课教学活动和优质课评比活动;每周一为教研活动日,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研讨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主题、有主讲人、有参与者的对话交流。这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思想观念的平台,为促进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三是建立对话交流制度。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经验交流、教学问题的探讨、品评每节课的得失、交流学习心得、专题研讨。通过对话交流,强化教师之间的协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教学研究质量,促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四是建立教师自我反思制度。自我反思,一方面是集体反思以往的教研活动,另一方面是个人反思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每周至少写两次课堂教学反思,每周写一篇教学案例,每月写一份教学诊断。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观察、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诊断、教师与骨干教师对话、专题研讨等,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加强管理,确保研训工作顺利进行
为了提高研训效果,切实把研训的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对研训工作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周密组织。首先是有组织保障。为了切实开展好校本研训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校本研训领导小组,校长挂帅,业务副校长主管,教研处具体组织实施,做到“五落实”,即计划、内容、时间、地点、检查落实到位。在研训活动中,领导小组发挥了领导作用,保证了研训工作顺利开展。小组成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有力地促进了校本研训深入开展。其次是有制度保障。为了使研训工作有章可循,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校本研训制度》。制度明确规定了校本研训的总体要求、主要形式、具体制度、活动要求等,制度中还明确规定学校校长为校本研训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各年级组、教研组把校本研训工作列入每学期工作计划重要内容,认真抓好工作的落实。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制订了《先进教研组评选标准》《班主任月考核制度》《年终考核制度》。这些制度从点到面,从量到质,从过程到结果,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师研训管理评价系统。同时,将教师参加校本研训的态度、成效纳入考评范畴,进行量化考核,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奖励研训活动成效突出的教师,推广他们突出的成果。四是经费有保障。学校每年投入近10万元校本研训专项资金,用于购买研训资料、请专家学术讲座及其他校本研训活动,较好地保证了研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我校还建立了教师研训活动、专业发展档案,整理、记录教师个人参加校本研究、校本培训、自我发展和成长方面的信息资料。要求教师把日常研训活动记录、心得体会、反思日记、搜集教学实验资料、教学科研成果等装入档案,同时加强研训档案的管理,并以此作为期末自评与互评的依据。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