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yangq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临床结局等,为预防病情进展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住院确诊的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52例为病例组,随机选择相同时间内住院的无败血症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52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及临床转归等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出现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黄疸、伴高血糖水平、多发脓肿及脓肿直径≥10 cm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病原学方面,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患者中血培养以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多见(63.3%),其次是大肠埃希菌(16.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2.200,95%CI 1.042~4.646)、合并恶性肿瘤(OR=3.667,95%CI 1.023~13.143)、低蛋白血症(OR=2.800,95%CI 1.009~7.774)、肾功能不全(OR=3.167,95%CI 1.265~7.929)、高血糖水平(OR=3.400,95%CI 1.254~9.216)、多发脓肿(OR=2.667,95%CI 1.043~6.815)及脓肿直径≥10 cm(OR=5.000,95%CI 1.096~22.820)是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肿直径≥10 cm(OR=14.016,95%CI 1.354~145.070)是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败血症是细菌性肝脓肿常见的合并症,临床上应根据其相关的危险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采用负压封闭冲洗引流技术治疗手指急慢性化脓性腱鞘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手外一科收治的9例手指化脓性腱鞘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27~65岁,平均55岁;示指3例,中指3例,环指2例,示中环三指1例。感染原因包括鱼刺刺伤3例,动物骨碎片刺伤3例,木屑刺伤1例,绞肉机绞伤术后感染1例,多手指垃圾车挤压伤术后感染
期刊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术中电生理监测及吲哚氰绿(ICG)荧光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显微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5年2月行显微外科手术的42例脑AVM患者资料,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4~62岁,平均32.6岁。42例患者均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切除病变,对于靠近运动区的AVM,术中结合电生理监测,在切开硬脑膜暴露畸形血管团、夹闭可疑供血动脉及切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PBSCT)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宁波市第二医院就诊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2例。将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50例内科治疗组接受单纯内科治疗;12例联合治疗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接受APB
肝衰竭以肝性脑病、黄疸、凝血功能低下和高病死率为特征。人工肝支持旨在暂时替代肝脏功能,等待肝脏功能恢复或肝移植。个体化的人工肝支持应兼顾如下方面:清除蛋白结合毒素和/或水溶性毒素,清除细胞因子等炎性介质,纠正低凝血症,以期进行代谢支持和免疫调控;促进肝细胞再生,逆转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的多脏器衰竭。传统的非生物型人工肝均不能满足个体化治疗的需求,新近出现的白蛋白透析、成分血浆分离吸附和血浆滤过透析等杂
严重肝病的病因非常复杂,在我国以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最为常见,但近年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非病毒性严重肝病有上升趋势。严重酒精性肝病治疗迄今仍无特效药物,主要病因治疗是肾上腺皮质激素(GC)和己酮可可碱。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目前仍采用免疫抑制剂和GC治疗,生物制剂干扰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有望成自身免疫性肝病新的治疗途径。Wilson病的治疗采用错时给药或交替联合给药,可避免不良反应的叠加;而细胞
在病毒性肝炎进展过程中,淋巴细胞向肝组织迁移、浸润,这对抗病毒治疗中免疫应答及炎性反应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其机制的研究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答案。近年来,CXC趋化因子配体(CXC chemokine ligand, CXCL)10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个细胞因子,其受体是CXCR3,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病毒性肝炎发生及发展机制的重要突破点。本文就CXCL10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以及对抗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