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分量电磁远探测仪的井旁裂缝特性研究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ijiushi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裂缝的储存特性是电磁探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针对常规电磁感应探测在裂缝中会出现分辨率过低的现象,本文采用多分量电磁远探测仪器对裂缝的响应特性进行研究.利用COMSOL软件计算分析裂缝张开度、裂缝的空间位置、裂缝俯仰角、裂缝方位角以及发射频率对多分量电磁远探测响应特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远探测感应仪器的X/Y双线圈系结构下可以准确地反映裂缝的响应特性;裂缝张开度越大,响应特性越明显;裂缝与仪器距离越近,响应特性越明显;仪器可以清楚地探测到裂缝的张开度和空间位置;仪器的发射频率对电磁远探测响应特性没有明显的影响;多分量电磁远探测仪器可以准确探测裂缝的方位角和俯仰角.研究结果为井旁裂缝模型的建立及多分量电磁远探测仪器特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可控震源的驱动系统是由泵-马达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共同构成.可控震源在经长时间、高强度使用后,经常会产生驱动压力差过大的现象.本文主要分析造成此种故障的原因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多个区域表现为条带状沉积特征的北特鲁瓦碳酸盐岩油田的渗流规律难以准确描述问题,建立了一种碳酸盐岩油藏线性复合试井分析模型.利用点源函数理论、傅里叶变换等方法,求解得到内外区都为均质的线性复合井底压力解,并引入一种均质油藏压力解与双重介质油藏压力解的简单转换方法,得到碳酸盐岩油藏线性复合井底压力解.典型曲线分为9个主要的流动段,并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北特鲁瓦碳酸盐岩油田某区块的实例井,分析试井曲线并对其进行解释,表明该井处于内区与外区物性差别较大的线性复合区域,解释参数与已有的生产资料
针对自然曲线模型复杂度较高,无解析解,需要求解复杂的隐式方程,容易遇到迭代发散的问题,重点探讨两种约束条件下的自然曲线反演求解算法,设计了稳定的迭代求解流程,并根据坐标增量求解新的井斜角,通过迭代计算快速确定最终结果.为确保计算过程的稳定性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计算过程中针对模型求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除以零的特殊情况,在特殊临域内采用极限值代替数值计算.将该算法的计算结果与国外知名的商业软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评价计算的精度.结果表明:对于定点问题,该算法在相同条件下,计算结果与约束条件误差为2.0×10-5,
通过一系列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合微米CT扫描结果,对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水驱与聚合物驱的微观孔隙原油动用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驱主要动用大于20μm孔隙的原油,对小孔隙原油的动用程度比较低,水驱后剩余油主要以连片状分布为主,赋存在小于20μm的孔隙中,水驱油效率为41.4%;聚合物驱主要动用8~20μm孔隙中的原油,对小孔隙原油的动用程度比较高,聚驱后连片状剩余油大量减少,主要以孔隙角隅状剩余油为主,赋存在小于10μm的孔隙中,聚合物驱油效率达到79.4%.在水驱油的基础上可以将油
为有效抑制高碳蜡原油井筒内壁蜡沉积,确保采输过程安全高效,以镇北侏罗系高碳蜡区块为研究对象,对油样析蜡点、SARA组分、蜡样熔点及碳数进行分析,评价现有清蜡剂的适应性,优选耐高温、耐高矿化度微生物嗜蜡菌,研制新型固体防蜡剂并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侏罗系高碳蜡原油凝点高、胶质沥青质含量低,蜡样均为饱和烃,碳数在C25以上,属高碳微晶蜡,易形成稳固三维结构而发生严重蜡沉积;其CX-3清蜡剂溶蜡速率为0.91g/min,效果最优且适用多数区块;嗜蜡菌对原油的凝固点和含蜡量均有降低作用,且对润湿性也有较显著影响
为了研究特低渗储层油水渗流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以冀东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通过非稳态法获得了不同渗透率岩心在不同驱替压力梯度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及驱油效率.研究表明:随岩心渗透率升高,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降低,等渗点处和残余油状态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降低,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随含水饱和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放缓,油水之间干扰作用降低,两相同流区拓宽,驱油效率大幅度升高;随压力梯度升高,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降低,等渗点处和残余油状态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升高,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上升且随含水饱和度增加而下降
在柱塞气举工艺举液过程中,由于管柱与柱塞间存在间隙,在速度、压力及气体滑脱等影响下必然会引起液体漏失,掌握其漏失规律对提高举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柱塞与管壁间隙微元体受力平衡分析得到液体漏失的数学模型,针对柱塞自身结构特点,结合垂直管段柱塞举升模拟实验对模型进行修正,确定了棒状柱塞的漏失修正系数,建立棒状柱塞气举液液体漏失模型.将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分别与Lee&Mower实验结果和不同井斜角柱塞气举液体漏失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误差均在±10%以内.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棒状柱塞漏失模型在垂直井和大
天然气水合物(NGH)的饱和度与水合物藏绝对渗透率(流动性)、产气能力及毛管压力存在极大的相关性,从而影响水合物分解的进程、含水合物层的温度、压力分布及产气规律.本文基于我国实际天然气水合物藏的饱和度分布情况,为减少由于水合物渗透率过小而造成的流体流动性差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室内水合物生成动力学装置,采用间歇注气方法合成20%~30%、30%~40%、40%~50%3组不同饱和度的水合物样品,并展开了注入流速为6mL/min,注入温度为60℃的一维填砂管注热开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分解前缘、热前缘和注入热水
钻机绞车行星传动常常用于海洋钻井平台,但是由于常规设计体积庞大,使得其在海洋钻井平台上使用受限.建立了钻机绞车行星传动体积、传动效率和传动重合度3个分目标优化函数,并采用无因次处理和增加权重因子的方式得到多目标总优化函数.以齿面接触强度、齿根弯曲强度和配齿条件等为约束条件,利用粒子群法和序列二次规划法,通过MATLAB编程实现了优化设计.分析了不同权重系数对各分目标函数的影响,对比粒子群算法和序列二次规划法的优劣.结果表明:粒子群法综合优化结果优于序列二次规划法,权重系数的分配影响分目标函数的优化结果,优
利用乙醇胺与4,4\'-二乙酰基二苯醚、甲醛之间发生曼尼希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的双曼尼希碱型酸化缓蚀剂MM-1.通过对其进行复配获得了最佳配方为:20%MM-1缓蚀剂主剂,7%BAA,3%OP-10,8%炔醇A.新型曼尼希碱酸化缓蚀剂在酸溶液中分散性优异,不发生沉淀和分层.通过电化学法分析发现:MM-1缓蚀剂是一种抑制阳极反应型缓蚀剂;可在金属表面均匀稳定地吸附膜层,且不改变溶液性质;通过吸附热力学发现这种缓蚀剂在N80钢片表面形成化学吸附且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通过扫描电镜和电子能谱分析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