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身体素质:就是指人体各器官的机能,通过肌肉活跃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即: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它是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生活劳动发展起来的,是身体各种活动能力在体育活动的表现,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能力的基础,是衡量我们体质强弱的标志之一。只有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能力。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就应将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扎实体育课内教学 加强体育技能指导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素质提高,让学生身体得以全面发展,抓住体育课堂教育是关键。
1、备好课是前提。
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或者是准备活动中适当安排素质训练中的灵敏与平衡练习(望月平衡、十字象限跳等),这即起到准备活动的作用,亦可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平衡等素质,在基本部分的有关技术教学里,可渗透相关的技术辅助练习,一般选取练习强度较大一点的,例如在快速跑中增加原地高抬腿练习、小步跑练习等,这在素质发展与技术学习上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其实最易操作的就是在每一节课后,教师按照学生的运动量及其课的负荷,适当安排2—3项素质练习。如上肢练习的:俯卧撑、引体向上等,下肢练习的:原地蹲起跳、定距离蛙跳等,躯干练习的:仰卧起坐,悬垂举腿等。在课的结束,可适当在放松操里安排柔韧练习,幅度要小、强度要低,这既起到放松作用,也可起到发展柔韧的效果。而以上这些安排只能是在课的某一部分安排,不可整节课各个环节都有,避免课的负荷过大,影响学生上课及其下一节室内课的教学,我在2009年里给我校高二年级的11----20班每节课的准备活动里增加了灵敏、平衡练习,经过两个学期的练习,学生的灵敏与平衡素质,特别是平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原来的燕式平衡站不住,而现在每个人都可以规范的站住,并能持续3分钟,由此可见,学生在这一素质的发展上那个有了很大的提高。备教材。我们体育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来深研教材,将教村合理搭配,最好是把教学内容与学生有兴趣的教材进行合理搭配。如:排球、篮球、素质练习(力量)、跳远、羽毛球、铅球、素质练习(速度)等。还可以将他们融于游戏之中,比如:数字游戏、50米运球往返接力赛,推小车游戏,跳拱桥游戏等等,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竞争的气氛中进行练习。备学生。学生既存在性别差异,也存在素质差异。必须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加以区别对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充分的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的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身体素质状况,备出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这也体现了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上好课是关键。
在教学中,要严密的组织好每一节课。只要我们教师能过备“好”课这一关,那么,上“好”课,一般是没有问题的。比如我们可以采用:分级练习:身体素质强和能较快掌握技术的分在一组(优秀组),身体素质较弱和慢掌握技术的分在一组(进步组),给他们不同的教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例如:学习投掷实心球技术,优秀组和进步组则可以分别采用以下形式:
进步组 教学方法:分解练习---完整技术练习-----分解技术练习----完整技术练习。要求:主要体会动作技术,次数多一些,不要求远度。
优秀组 教学方法:完整技术动作技术练习----分解动作技术练习----完整动作技术练习。要求:主要体会动作技术的连贯性,次数相对少一些,要求有一定的远度。在练习中,可采用适时的升降的办法,成绩提高,有进步的,可升到优秀组。成绩下降的,或停滞不前的,可降为进步组,这样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又提高了运动成绩。一个人练习为主:体育考试是反映学生个体运动能力的。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水平一样,在做练习时,有的运动负荷可大些,有的运动负荷可小些。所以,在学校器材多的情况下,应该以个人练习为主,提高练习效果,教师在学生练习时,要适时加以指导,纠正错误,提高技术动作质量。
3、教会科学的锻炼方法,增强学生体质是目的。
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养成科学锻炼、自觉锻炼、经常锻炼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自我锻炼的基础上达到增强体质的最终目的。
二、搞好课外辅导工作,开展体育训练活动
课外练习,实质上是课堂的延续。课内的东西,不可能在课中就完全消化,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实践,才能逐步的巩固和提高,只有不断的加以积累,才能形成一定的技能,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拿我们学校来讲,就要抓好星期二、星期四的课外辅导时间。我的安排是:星期二,课外锻炼小组,这就是强制性。每班按人数多少、身体强弱分成几个锻炼小组,组织好学生复习课上的内容,或练一练中考项目。星期四分兴趣小组,不管学生体质强弱,只要有兴趣,就可以自由的组合在一起,让学生练习自己喜欢的项目,就能使他们在练习中既有兴趣,又很投入,达到自我锻炼的目的。这样,通过强迫性和自由性练习,学生的体质就能逐步增强,运动成绩也会不断提高。
加强运动队的训练,目的在于利用身体素质好的学生,通过各种运动表现出来的美,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全体学生自觉的进行锻炼。
三、定时检查素质状况,举办各种体育竞赛
学生素质状况是否提高,最终还是要通过体育成绩来体现。所以,定时测试,就显得很有必要。通过测试,一方面了解学生近段时间的学习效果和学生整体提高情况,另一方面,能增强学生对体育考试的心理承受能力。但这种考试,次数不宜太多,一般一个月一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这既是提高学生运动成绩的一种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提高体育兴趣勇于竞争、拼搏的心理品质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竞争最好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或者可以扩大到高年级进行,可进行简单的对抗赛,也可以进行集体对抗赛。例如:乒乓球单打和团体赛等,使学生在强烈的竞争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以便于更加刻苦,努力的锻炼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抓住教学主体,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一` 扎实体育课内教学 加强体育技能指导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素质提高,让学生身体得以全面发展,抓住体育课堂教育是关键。
1、备好课是前提。
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或者是准备活动中适当安排素质训练中的灵敏与平衡练习(望月平衡、十字象限跳等),这即起到准备活动的作用,亦可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平衡等素质,在基本部分的有关技术教学里,可渗透相关的技术辅助练习,一般选取练习强度较大一点的,例如在快速跑中增加原地高抬腿练习、小步跑练习等,这在素质发展与技术学习上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其实最易操作的就是在每一节课后,教师按照学生的运动量及其课的负荷,适当安排2—3项素质练习。如上肢练习的:俯卧撑、引体向上等,下肢练习的:原地蹲起跳、定距离蛙跳等,躯干练习的:仰卧起坐,悬垂举腿等。在课的结束,可适当在放松操里安排柔韧练习,幅度要小、强度要低,这既起到放松作用,也可起到发展柔韧的效果。而以上这些安排只能是在课的某一部分安排,不可整节课各个环节都有,避免课的负荷过大,影响学生上课及其下一节室内课的教学,我在2009年里给我校高二年级的11----20班每节课的准备活动里增加了灵敏、平衡练习,经过两个学期的练习,学生的灵敏与平衡素质,特别是平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原来的燕式平衡站不住,而现在每个人都可以规范的站住,并能持续3分钟,由此可见,学生在这一素质的发展上那个有了很大的提高。备教材。我们体育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来深研教材,将教村合理搭配,最好是把教学内容与学生有兴趣的教材进行合理搭配。如:排球、篮球、素质练习(力量)、跳远、羽毛球、铅球、素质练习(速度)等。还可以将他们融于游戏之中,比如:数字游戏、50米运球往返接力赛,推小车游戏,跳拱桥游戏等等,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竞争的气氛中进行练习。备学生。学生既存在性别差异,也存在素质差异。必须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加以区别对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充分的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的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身体素质状况,备出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这也体现了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上好课是关键。
在教学中,要严密的组织好每一节课。只要我们教师能过备“好”课这一关,那么,上“好”课,一般是没有问题的。比如我们可以采用:分级练习:身体素质强和能较快掌握技术的分在一组(优秀组),身体素质较弱和慢掌握技术的分在一组(进步组),给他们不同的教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例如:学习投掷实心球技术,优秀组和进步组则可以分别采用以下形式:
进步组 教学方法:分解练习---完整技术练习-----分解技术练习----完整技术练习。要求:主要体会动作技术,次数多一些,不要求远度。
优秀组 教学方法:完整技术动作技术练习----分解动作技术练习----完整动作技术练习。要求:主要体会动作技术的连贯性,次数相对少一些,要求有一定的远度。在练习中,可采用适时的升降的办法,成绩提高,有进步的,可升到优秀组。成绩下降的,或停滞不前的,可降为进步组,这样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又提高了运动成绩。一个人练习为主:体育考试是反映学生个体运动能力的。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水平一样,在做练习时,有的运动负荷可大些,有的运动负荷可小些。所以,在学校器材多的情况下,应该以个人练习为主,提高练习效果,教师在学生练习时,要适时加以指导,纠正错误,提高技术动作质量。
3、教会科学的锻炼方法,增强学生体质是目的。
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养成科学锻炼、自觉锻炼、经常锻炼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自我锻炼的基础上达到增强体质的最终目的。
二、搞好课外辅导工作,开展体育训练活动
课外练习,实质上是课堂的延续。课内的东西,不可能在课中就完全消化,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实践,才能逐步的巩固和提高,只有不断的加以积累,才能形成一定的技能,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拿我们学校来讲,就要抓好星期二、星期四的课外辅导时间。我的安排是:星期二,课外锻炼小组,这就是强制性。每班按人数多少、身体强弱分成几个锻炼小组,组织好学生复习课上的内容,或练一练中考项目。星期四分兴趣小组,不管学生体质强弱,只要有兴趣,就可以自由的组合在一起,让学生练习自己喜欢的项目,就能使他们在练习中既有兴趣,又很投入,达到自我锻炼的目的。这样,通过强迫性和自由性练习,学生的体质就能逐步增强,运动成绩也会不断提高。
加强运动队的训练,目的在于利用身体素质好的学生,通过各种运动表现出来的美,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全体学生自觉的进行锻炼。
三、定时检查素质状况,举办各种体育竞赛
学生素质状况是否提高,最终还是要通过体育成绩来体现。所以,定时测试,就显得很有必要。通过测试,一方面了解学生近段时间的学习效果和学生整体提高情况,另一方面,能增强学生对体育考试的心理承受能力。但这种考试,次数不宜太多,一般一个月一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这既是提高学生运动成绩的一种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提高体育兴趣勇于竞争、拼搏的心理品质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竞争最好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或者可以扩大到高年级进行,可进行简单的对抗赛,也可以进行集体对抗赛。例如:乒乓球单打和团体赛等,使学生在强烈的竞争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以便于更加刻苦,努力的锻炼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抓住教学主体,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