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t有“最多的”用法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b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ost有“最多的”含义,它的用法也不少。它可用作形容词,表示“最多的”;也可用作副词,表示“很、十分”;还可以用作名词,表示“大多数、大部分”。
  一、most用作形容词
  1. 用作many,much的最高级,其前可加the,也可不加the,表示“最多的”,后接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例如:
  That boy had the most food for breakfast. 那男孩早餐吃的食物最多。
  I made (the) most mistakes. 我犯的错误最多。
  2. 表示“大部分的、多数的”之意,其前一般不可加冠词the。例如:
  Most people in the factory know him. 工廠里的大部分人都认识他。
  二、most用作副词
  1. 用在多音节及部分双音节形容词或副词前构成最高级。例如:
  Mary writes most carefully in her class. 玛莉在她的班上写字最仔细。
  说明:most用在作表语的形容词前构成最高级时,如果没有和其他的人或事物相比,其前不用the。例如:
  Mary is most careful. 玛莉最仔细。
  2. 表示“很、十分、非常”,相当于very,此时most仅用于肯定句中,否则只可用very,且在most前不可用定冠词the,但可用不定冠词a。例如:
  They’re most friendly to me. 他们对我很好。
  This is a most important book. 这是一本很重要的书。
  三、most用作名词
  1. 表示“大多数、大部分、大多数人”,此时,most常单独使用。也可在其后加上介词of短语,其中of后若为名词,则名词前应加上冠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等限定词。例如:
  He has been ill most of the term. 这学期大部分时间他一直在生病。
  2. 表示“大量、最多数”,常与定冠词the连用。例如:
  The students picked many apples, and Tom picked the most. 学生们摘了许多苹果,汤姆摘得最多。
  四、构成短语
  at(the)most是一个常见短语,意为“至多、不超过”,其反义短语为at(the)least,意为“至少、不少于”。例如:
  We can stay for two days at most. 我们最多能待两天。
  He’s going away for at least a week. 他至少出去一周。
其他文献
旋转和相似是初中数学图形变换的重要内容,两个知识点经常同时出现在综合题中,称为“旋转型相似”.这类问题中,图形在变,旋转角度在变,对应点的连线的长度也在变,具有一定的难度.解题思路为:寻找变换规律,以不变应万变.下面举例说明,希望能为同学们提供帮助.  例1(2020·广东·广州)如图1,正方形ABCD中,△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到△AB'C',AB',AC'分别交对角线BD于点E,F,若AE=4
中国有句老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在守“国家”这个大业上,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众多佳话。下面,让我们一起读经典,知故事,得智慧,立品行。   古文赏读  【甲】商鞅变秦法,恐民不信,乃募民徙三丈之木而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金,乃下令。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置表①于南门之外,令于邑中曰:“有人能偾②表者,仕之长大夫。”民相谓曰:“此必不信。”有一人曰:“试往偾表,不得赏而已,何伤?”往
在解决与相似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有的题目没有给出明确的对应关系,求解时需要根据可能存在的情况分类讨论求解,下面举例说明.  一、求线段长度中的多解  例1 如图1,AB,CD都是BD的垂线,AB = 4,CD = 6,BD = 14,P是BD上一点,连接AP,CP,所得两个三角形相似,则BP的长是 .  解析:题中只说“两个三角形相似”,并没有指明对应顶点,可能存在△ABP∽△PDC和
正方形网格试题具有趣味性、直观性、可操作性,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得”的课标理念. 在正方形网格中判定相似三角形问题一直是中考的热点,下面举例介绍.  例(2020·浙江·湖州)在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的网格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顶点都是格点的三角形称为格点三角形. 如图1,已知Rt△ABC是6 × 6网格图形中的格点三角形,则该图中所有与Rt△ABC相似的格点三角形中,
近年来,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一些形式新颖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如图表方案题、实物信息题、答案开放题等,有效考查了考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以及迅速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一、图表方案题  例1(2021·浙江·宁波)某通讯公司就手机流量套餐推出三种方案,如下表:  [ A方案 B方案 C方案 每月基本费用/元 20 56 266 每月免费使用流量/兆 1024 m 无限 超出后每兆收费/元
1.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 = 60°,∠AED = 60°,AB = 4,动点P从点E出发沿[E—B—C]的方向向终点[C]以[2 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同时从点[E]出发沿[E]—[D]以[1 cm/s]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外一点也停止运动. 点[P],[Q]运动的路线与线段[PQ]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S]([cm2]). 若已知点[P]运动
对于初中几何的学习,我们除了需要掌握课本中的定义、定理等基本知识外,还要对一些基本模型进行积累,下面给同学们介绍一个基本模型:“一线三等角”.  一、引例  例1 (2020·湖南·长沙)如图1,在矩形ABCD中,E为DC边上一点,把△ADE沿AE翻折,使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 求证:△ABF∽△FCE.  例2 如图2,等腰梯形ABCD中,AB = CD,AD[?]BC,点E在AD上,且
一、put on表示“穿戴”的动作,其后接鞋、袜、衣帽等名词作宾语;宾语若是代词须放在put与on之间。如:  It’s very cold outside. You’d better put on your coat. 外面很冷,你最好穿上外衣。  The socks are here. Please put them on. 袜子在这儿,请穿上。  二、wear常作及物动词,表示“穿着”的状态
相似三角形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性质与判定在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在计算图形的面积、求线段的大小等问题中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举例介绍.  一、求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  例1(2020·贵州·遵义)如图1,△ABO的顶点A在函数[y=kx]([x>0])的图象上,∠ABO = 90°,过AO边的三等分点M,N分别作x轴的平行线交AB于点P,Q. 若
引例 (人教版数学9年级上册第102页第12题)如图1,AB是⊙O的直径,C是⊙O上的一点,AD和过点C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求证:AC平分∠BAD.  思路1:根据“有切点连半径”,连接OC,根据“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得到OC[?]AD.(请同学们自己完成证明过程.)  思路2:联想到切线长定理,构造另一条⊙O的切线:过点A作⊙O的另一条切线,交CD于点E. (请同学们自己完成证明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