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育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质量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目前在教育中“智”是最有争议的。“智”究竟意味着什么?智是指智慧,包括判断信息的智慧、所作出决策的智慧,前者是认知智慧,后者是实践智慧。判断信息、作出决策都是一种思维过程,智慧其实是描述、形容思维水平的一个词汇。说一个人智慧,是指这个人思维全面、深刻,具有前瞻性、创造性、灵活性,得出结论时思维严谨,能敏锐发现他人的思维漏洞,等等。
  在教育中,对“智”存在双重退化的理解:一是把“智”退化为知识,知识是经过思维得出的结论;二是把“知识”退化成信息。知识与信息是有区别的,古希腊把认知的结果分成知识和意见,知识是对本质的认知结果,意见是对现象的认知结果。柏拉图认为,对理念的认识是知识,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是意见;康德认为,真正的科学知识是先天综合判断,先天综合判断就是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而又扩展了知识内容的判断,如万有引力、摩擦生热等全称判断。按照这种界定,很多被当作“知识”教授的东西其实不是知识,只能属于一个更宽泛的概念——信息。
  当然,词汇是符号,同一词汇可以指称不同的事物。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在智育的名义下,通常我们主要进行的是信息传递,而思维能力的培养被严重忽视、轻视或误会。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主要是通过“师讲生听”完成信息传递,学生主要掌握一些信息。如某校为了应试在楼梯上贴着这样的学习内容:“秋水素作用于有丝分裂前期”“热量用有效值来计算”“清朝皇帝在位的顺序: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记得上初中时教师是这样教原子结构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笔者翻译了一份美国Lane Tech中学的《原子构成》教案,主要内容有: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强力现象;通过黑箱实验以具体了解科学家是如何得出结论的;多种模型或理论(玻尔模型、卢瑟福模型等);让学生了解答案不是唯一的;让学生了解方法的缺陷;让学生了解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会有不同的认识。显然Lane Tech中学的这份教案重思维,没有仅仅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更没有把诸多结论中的一个当成唯一正确的结论或答案传授给学生。一比较,立见高下。
  近几年,随着教改的深入,在教学中开始重视思维过程,但还存在形式到位、实质不到位的问题。如甘侠义在《重庆晨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到,中国广益中学的历史教师和美国西部高中的历史教师开展了一次“教学比拼”,分别给两个班的同学上了一堂内容相同的世界历史课,内容是世界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广益中学的历史教师在PPT上详细罗列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事件,以年代为序,脉络清晰。课堂讨论的问题有:“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于‘国王’的存废,英国人有过哪几次不同的选择?”“三次不同的选择都是由同一机构作出的,哪一机构?”“议会是个什么机构,在英国历史上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美国教师讲述的历史很笼统,没有细节,整堂课主要讨论三个问题:“为什么英国公民想要议会来掌权,而不是国王呢?”“什么是权利法案,为什么需要它呢?”“为什么权利法案对英国如此重要,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可以借鉴吗?”
  广益中学的这位历史教师提出的不是真实存在、需要研究的問题,实质是发问,问的对象都是“是什么”的内容,已经有了明确的标准答案,几乎不需要价值判断、认知判断,并且是导向记忆的,学生只要背过或找到相关的信息点就可回答,强调的是对信息点的掌握,是对他人现成结论的接受,锻炼的是学生记忆或在课本上寻找现成答案的能力。这样的发问,貌似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貌似是对教师单纯讲授的超越,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并且,这些被称为“知识”的信息点很容易背过,也很容易忘记。如果这样的信息点多的话,要记住是一件千辛万苦的事情,可一旦考完试,绝大部分还是会很快遗忘。这些信息点对于学生生活、工作没有什么价值,以后用到的概率极低,而这种情况不是调整、更新课本信息点就能解决的。因为职业太多了,信息更新得太快了,学生的未来太不可预知了,普通学校不可能根据每一个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量身定做传授信息。正如韦钰所说:“如今一个学生一周学习的知识,已经超过18世纪一个普通人一辈子学习的知识。我们的学生将会在未来用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去解决我们不能预料的问题。”另一方面,网络社会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太丰富、太迅捷了,即使需要用到,查一下就可以了,根本没必要千辛万苦地记住那么多信息。学校作为信息提供者的角色已经黯淡了,也正是因为这样,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明显减少了。
  美国西部高中的这位教师的问题都是真实存在的问题,没有明确的标准答案,针对的都是“为什么”,这需要复杂思维,能够锻炼学生价值判断和认知判断的思维能力。这样的教育,不是把学生作为单纯琐碎信息点的记忆者,而是把学生当作搜集者、评判者、选择者、创造者,即当作一个思考者。这才是对学生的尊重,对人才的培养。学生是一个人,有独立的人格,具有主体地位,有自己的理性,应该教会他如何创造知识、判断信息,而不是被动接受他人得出的现成结论。
  任仲然先生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风中的芦苇:人的思维异化与革命随笔录》一书中,揭示了思维普遍缺失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重视实践与思想(名词),思维常常被遗忘在可有可无的角落,或被束之高阁。在学术研究中,思维“被夹在哲学、逻辑学与心理学这三块砖头的缝隙之中”,成了事实上缺位的虚设。他呼吁“思维学家不能再缺席了”。
  思维具有本源性、决定性,一粒种子,有个顶芽,人类文明种子的顶芽就是思维。所以,帕斯卡提出,因为懂得思考,人类成了万物之灵长,思想铸就了人类的伟大。稻盛和夫指出,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生结果。任仲然认为,生活中许多不良现象,若能借用或更换思维“这把手术刀”,情形将会大有改观。正因为思维如此重要,钱学森一再呼吁,教育最终的机理在于思维过程的训练。以色列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费厄斯坦发展了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提出介质学习理论(MLE),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是在中介作用下获得的学习经验,通过模拟真实环境来教会孩子思维的过程(而非教内容),思维过程应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美国学者贾尼丝·萨博列出了“智慧型学生”的十大特点:能够提出问题;表达有力的观点;能概括抽象的东西;能演绎推理;寻找课题;长于出击;运用知识;善于发明;长于猜想;善于反思。很明显,这十大特点都与思维密切相关。
  如何在智育中落实思维的核心地位呢?
  首先,需要整体觉悟,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转变广大教育管理者、考试出题者和阅卷者、招聘录取者、教师、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系统,人与人之间相互制约,规章制度密如蛛网,少数几个人的单兵突进很难做到,一个人的改革在制度面前可能就是违规,在评价者眼中可能就是不合格,在家长眼中可能是妨害了自己孩子的前途。
  其次,需要整个教育链条协同改革,教育评价、考试、课本、上课方式、内容都需要联动。关键点是两个,一是在各级别考试题中增加思维题,二是在各门课程中贯穿思维训练。
  很多人批判应试教育,其实在重要的人才衡量、选拔中,考试是免不了的。考试对人们既然具有重要意义,应试教育也是免不了的。应试教育也不一定是素质教育的对立面,两者可以协调一致。智慧是重要素质,智慧的核心是思维素质,思维素质是可以考试的。思维的具体、清晰,严谨的论证,隐含假设的挖掘,思维的全面、开放,等等,这些思维素质都可以用考试题的方式评价。如笔者曾经出过这样一道考试题:一名食品安全检查人员在一小吃店拿起一瓶食用油闻了闻,说:“这是假的,没有闻到花生油的香味。”从“没有闻到花生油的香味”推出“这是假的”,需要以下哪些假设:A. 店主主张该瓶食用油是花生油;B. 安检人员的感官正常;C. 安检人员不是冒充的;D. 检查过程录了像。
  不管是教哪门课的教师,具备一定的思维知识和技能,都可以在自己的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如英语阅读课,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主题是什么?核心观点是什么?如何论证该观点?有什么漏洞?表达是否具体、清晰?在物理课上,如果教万有引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牛顿如何得出该结论,该结论为什么仅仅是假设?对于苹果落地,除了引力的解释,还有什么解释?在写作课上,哈佛大学提供了一个典范。写作课是所有哈佛学生进校后唯一一门必修课,他们的写作课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写作课,我们强调文学创作,他们强调思维严谨、清晰,涉及如何找到强有力的论据证明问题,如何清晰有效地和他人沟通。这与哈佛大学的教育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那些无可争议的知识点,而是让学生用明辨的头脑去思考问题)是一致的。
  (责任编辑:朱蕴茝)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178例骨科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细菌种类、菌株数量及其耐药性,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参考临床资料、采集标本、药敏实验,统计分析。结果:革兰阴性菌占51.98%,革
目的:探讨某二甲医院育龄期(≤40岁)护士二孩生育意愿现状及对策。方法:调查≤40岁护士二孩生育意愿,计算产假、哺乳时间,结合病事假等不确定因素,综合分析对护理人力资源的影响
目的:调查广东省不同等级医院生活护理实施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以广东省护理学会的"生活护理问卷"为调查工具,分两期在广东省7所三甲医院、12所其他
<正>有一次,黄老师说起了他执教的一个教学片段。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中的"解决问题"时,学生中出现了对余数如何处置的数学问题。教师先出示例1,22个学生去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采取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观察,
目的:探讨行为转变理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2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以行为转变理论为指导开展护理干预,按照意向阶段、准备行动阶段、行为干预阶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让写作教学贴近学生的实
近几年来,广大语文教师都在努力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实践,但在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上还一直莫衷一是、徘徊不前,很多时候是跟着课文内容跑,课文写什
目的:探讨血压分层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正>几天前,突然收到一部洋洋30余万言的电子书稿《大道中行——特级教师刘运来的教育人生》,首先涌上心头的是一阵感动。还记得早在四年前,钟志贤先生就和我谈起过他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