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0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拿美来浸润心灵,并很快地把他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可见美育在开拓净化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建构完美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上具有其他各育无法替代的功能。新语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且要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逐渐养成审美的能力。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作为传统文艺园地里的美丽奇葩,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与想象空间,最适合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但是长期以来,诗歌的美感功能被大大地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枯燥、乏味的讲解、翻译。这极大地影响了它美的熏陶、感染作用,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传播美的生命力。诗歌教学也不再是鲜花遍地、硕果累累的美育沃野,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文化荒地。那么,怎样在诗歌教学中和谐地渗透美育,将其教得如歌如画,拨动学生的心弦,陶冶学生美的心灵,并使学生美的心灵与美的诗文在情感上引发共鸣呢?
  众所周知,审美能力即审美主体发现、感受、欣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主要有三个层次: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诗歌展示了诸美荟萃的世界,教师应不遗余力地充分利用这一美育宝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 培养感知诗歌美的能力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也不例外。“感知美首先要‘看到’景色,听到‘音乐’,通过视觉和听觉这两扇窗户形成表象,入境见形,从而激发美感体验,产生美的愉悦。” 1
  首先,活用媒体,激发兴趣。严羽强调:“‘兴趣’是诗的生命!诗歌应在审美感兴中产生。”而这种审美感兴,也就是一种在外物直接感发下产生审美情趣的心理过程。既然诗人作诗尚且要求“兴趣”,更何况审美主体的感知呢?现代电教媒体为我们提供了辅助教学的有利条件。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再现诗歌所描绘的艺术形象,调动学生所有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如教学宋代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前两句分别写西湖的水光、山色在晴天和雨天不同氣候条件下都十分美妙动人。学生没有欣赏过西湖美景的经历,也没有西湖美景的印象,又怎能从此诗中感受到作者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感情呢?所以若教学初用多媒体播放西湖晴日和雨天的美景,配以优美柔缓的古筝乐给学生欣赏,便能很快地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他们如身临其境,激发了学习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媒体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而不是支配和主宰地位,教师应根据诗歌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采用。
  其次,巧用美语,拨动心弦。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则显其语言的重要性。特别在诗歌教学中,教师的点拨和引导等有声语言应给学生创设出优美的语境,并适时诱导学生领悟诗歌所蕴涵的哲理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美的语言不仅包括有声语言,还包括无声语言。无声语言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它主要包括微笑、欣赏的目光、亲昵的动作等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审美对象使用不同的美语,学生就会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 培养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审美鉴赏力是比审美感知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它是审美主体对事物的审美特征分析鉴别和欣赏的能力。它既包括对审美对象的性质的深刻理解,又包括对审美对象的美丑识别。” 2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具体来说,主要是通过体验、想象、领悟,调动自己的信息储存,予以再创造,从而获得美感享受的审美心理活动过程。
  首先就是美读传情,激发体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的激发、传递是鉴赏诗歌的根之所在。美读能让诗歌所描绘的艺术形象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直接受到诗歌的熏陶感染。美读像一根神奇的指挥棒,它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多方面的鉴赏诗歌,获得愉悦的审美感受。
  其次要特别注意发现、鼓励和积极评价学生新奇的想象创造,切忌以常规的、成人的、或名家名作的套路来限制甚至压抑儿童活泼、新颖的创造性想象。教学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后,引导学生议一议:这首词哪些地方值得借鉴?”学生的看法张扬着个性:有的说,这首词开篇就感叹“江南好”是开门见山的写法;有的说,句末用反问句更能引起读者的回味、思考,也更能让人感悟到江南确实是个好地方;还有的说,第二句用的贴切的比喻,能激发读者的联想,感受到江南春天的无限美 景……你看,一首小小的词就能产生如此大的思维碰撞,教师又何必担心诗歌对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的功效呢?通过对诗歌的鉴赏,我们可以越过历史的门槛,随诗人去神游大自然的壮丽河山;去体味先贤所阐释的深刻哲理,所颂扬的高尚情操,从而受到启迪、陶冶和激励。
  三、 培养创造诗歌美的能力
  审美创造力是指审美主体在感知美、鉴赏美的基础上,通过自觉的实践,按照美的规律,改造自身和世界,直接创造出美的事物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按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创造美对于每个审美主体都存在可塑造的平等机会。
  首先,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创造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因此,创设轻松自如、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其次,在模仿中融合创新。诗歌以其优美的形象、意境和感人肺腑的情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模仿的机会,它不仅能陶冶学生的高尚的情操,还可以促使他们发现美和再创造新的美。创造美的第一步就是对美感对象的模仿。当学生对美感形象进行感知、鉴赏后,在心中已经潜移默化地内化为自己的美感体验和审美感情感,此时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即可模仿其美的闪光点并适时进行创新。又如教学完唐代诗史白居易的《忆江南》后,学生的情绪被我引至最高点,学生“蠢蠢欲动”个个都有创作诗的兴趣,都在口中念念有词。有一个平时最不爱发言的学生——小涛仿照着《忆江南》也能出口成诗:“龙泉好,风景在眼前。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谁不爱龙泉?”瞧,这些诗句多么动人啊!虽没有诗歌的神韵,但句句弥漫着着生活的气息,闪动着金子般的思维!
  让我们通过诗歌教学,陶冶学生美的心灵,引导学生用美心去感受、理解、体悟和再创造诗歌中的美吧,让他们彼此“营养”,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鸣境界!
  参考文献:
  [1]王岗峰. 美育与美学[M]. 2.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9-2-1.
  1、龙祖权. 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J]. 四川教育, 2001(Z1).
  2、雪绒花儿. 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审美能力 [EB/OL]. [2014-5-1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9c02f0100cn1n.html.
其他文献
把握你的人生,定向你的方向。  无线电测向作为一门初中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将德育知识渗透到课堂中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做事,更教他们学会做人。  无线电测向课程是:在三个小时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在空旷的场地,通过徒步的方式,手持测向机(扮演猎人)寻找事先隐蔽好的信号源(扮演狡猾的狐狸)。这项活动是集脑力与体力、理论与实践、户外与室内为一体的活动,培养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
期刊
初中政治课堂中的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同时它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它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种重要手段。课堂提问的内容是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自身情况为基础。运用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办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到根据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的能力水平,采取正确的提问方法。  一、初中政治教育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
期刊
爱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爱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对于每个班的“潜能生”,这种爱尤为重要。更多的给予爱,以关爱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深沉的爱做催化剂,来感化他,转化他,“溶化”他。我在工作中始终把这两句话作为我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努力以一名教师的真诚尊重学生的人格,热心服务学生。把全部的爱心倾注在学生身上,特别是“潜能生
期刊
摘 要: 无论在什么学段,阅读教学都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行之有效?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策略探讨。  关键字: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策略  不可否认,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课堂比过去
期刊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去把握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呢?我认为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寫一些自己亲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正确处理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静”与“动”,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强化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关键字:阅读习惯,独特体验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
期刊
可视化思维以其放射状的结构与大脑的发散性本质相一致,同时用色彩、图片、线条、字体刺激整个大脑,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和学习工具。可视化思维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带来一种启发创造性思维的方式,一种主动合作式的教与学的方式,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一、可视化思维在初中思品学科中应用  1.新课改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
期刊
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视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现象非常普遍,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的教师们充分认识到: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必备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一定的数学意识。事
期刊
【背景导读】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生原有知识状况、学习水平直接影响新知的学习、知识技能的迁移。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之前,进行了如下的课堂前测。  【前测一】注重知识准备  [前测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一步就是用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
期刊
对于普通中学进行的女子篮球的训练,还未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要开展训练所需的各种条件也比较多且不容易满足,所以要解决好诸多的问题。多数学生家长都反对女生参加课余篮球队训练,认为这种运动训练对女孩来说并没有多少益处,并且还影响学习,这就增加了选拔身体素质优良的女队员的难度。直接结果就导致了在女子篮球训练中,篮球运动中的基础战术——传切配合,执行起来很有难度。  一、教材中传切配合的地位和作用  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