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弄人的外设

来源 :微型计算机·Gee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24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些外设: 它们往往会用外形迷惑别人, 明明是闪存盘, 披上了马甲, 就变成了捉弄人的玩意儿。 比如LaCie(莱斯)钥匙闪存盘挂在钥匙扣上, 没准就当成了防盗门的钥匙, 还有迪拜帆船酒店外形的机箱, 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工艺品。
其他文献
<正> 不结盟国家新闻联社 1986年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举行的不结盟国家会议上,不结盟新闻工作者们宣布:世界新闻交流的不平衡状况正在消除,正在进行一场为建立国际新闻新秩序而努力的斗争。多少年来,各大通讯社都只是零星地报道第三世界国家的新闻麟爪,而无视这些国家构成了人类2/3。关注这一现象,并亟盼改变这种状况的要求日益增长,终于促成了一个不结盟国家新闻交流的联合体即不结盟国家新闻联社(The Pool of the national news age-encies of non-aligne
手机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现在读大学一年换一个是常有事。这不马上就要开学了,又到了该换手机的时候,不换个新机拿什么吸引同学崇拜的目光!
<正> 卫星技术是火箭和电信两门科学的复杂综合体。1945年,美国工程师、科幻作家亚瑟·C·克拉克(Arthur C.Clarke)就曾提出过发射通讯卫星的设想,并且描绘了通讯卫星的大致轮廓。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到1982年为止,已有2000余颗绕地球轨道或太阳系其他轨道高运行的卫星发射升空。通讯卫星是为通讯传播服务的宇宙轨道飞行系统。第一颗实验性通讯卫星“回声Ⅰ号”(EchoI)是于1960年由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发射的。而在此之前,科学家们曾为无线电信号的
<正> 20世纪八十年代,国际新闻危机的中心问题是怎样经营、拥有和控制四大跨国通讯社(指美联社、路透社、合众国际社和法新社)。四大跨国通讯社和两家不太引人注目却同样占优势的电视新闻社——维纳斯新闻影片社与合众国际社电视新闻部,为全球的大众传播媒介(包括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提供大部分的国际新闻。这些通讯社拥用有数千名新闻记者、特约记者和通讯员,在100多个国家设有分社或办事处,拥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并广泛使用通讯卫星。它们每天采集数百万字的消息和数千英尺长的新闻片,并使用多种语言(主要是英语和法
惠普的上一代超便携电脑Mini 2133可以说是毁誉参半,精良的做工和优秀的键盘设计让很多消费者都一见钟情,不过孱弱的性能和不佳的散热表现着实让人难以忍受,因此Mini2133在市场
<正> 众所周知,我国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对西方新闻学的介绍,但却很少有人提到过我国共产主义先驱者李大钊同志在七十年前就曾向国人介绍过一位外国名记者。1916年8月15日,研究系报纸《晨钟报》在北京创刊,李大钊任该报编辑主任,他在报纸上宣传民主主义思想、介绍民主主义的思想家,号召青年们“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来“鼓舞青春中华之运动、培植青春中华之根基”,把创造“青春中华”的希望,寄托在青年的觉醒上。同年9月5日,李大钊同志因与研究系政客意见不合,辞去职务,离开了《晨钟报》。
【正】 从前,有一条这样的谜语:什么东西浑身又黑又白又红?然而,当代的报纸读者很难理解这条谜语的关键性词语。因为,许多当代的报纸便有这样一副五颜六色的面孔:色彩缤纷的
【正】 在过去的30年里,传播媒介似乎已难以对变化多端的内外社会、政治现象作出恰当反应,从而使传播媒介的运用这一主题成为当今国内外传播界的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了媒介研究
<正> 近读美国新闻界屡次获奖的当代记者伦·雷·梯尔和朗·泰勒先生两人合作撰写的《新闻从业要诀》(Into The Newsroom)一书,颇有所感。与人们熟知的一些新闻学书籍相比,此书笔调回异。作者行文轻快流畅,不拘程式;论述较为中肯。书中不仅系统讲授了从事新闻工作的实用业务技巧,而且介绍了许多宝贵的人生处世经验。许多精采的议论,确实发他人所未发,道众人所未道。阅读此书,就象是和作者贴身相随,共同在报社与编辑们左右周旋,一道奔波在美国对各界广泛采访。读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