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插柳柳成荫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ai83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心栽花花不开
  上午第二节上课铃声一响,我信心十足地走进了教室。今天要上《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前,我认真地批阅了学生的预习本,也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记录了下来,并且制作了精美的课件。
  学生预习得很充分,小组合作学习也卓有成效。不一会儿,检查预习这一环节的目标很快达成,随即进入品读文本的环节。
  师:课前预习中很多同学开动脑筋,提出了许多要解决的问题。可是,这么多问题中,你觉得我们首先应该解决哪个问题?
  生: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是什么样的树?
  师:对。下面我们一起把书打开,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樟树的小节。(学生自读课文后纷纷举手)
  生:课文的第四、五小节写了樟树。
  师:下面请你们默读这两个小节,看看课文中描述的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从哪儿看出来的,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思考后举手人不多)
  三分钟后,我请了几名学生交流,从他们的回答中总觉得他们体会得不够深刻,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還有些学生上课不在状态,提不起兴趣,怎么办呢?是继续上?还是……
  “无心”插柳柳成荫
  此时此刻的窗外阳光明媚、树木葱茏。碧绿的杨柳梢,鲜嫩的芳草地,淡雅的小草花,诱人的馨香扑鼻而来,校园里到处充满了暮春的气息,一阵阵暖风不时从教室穿堂而过,学生“陶醉”其中,有点昏昏欲睡的感觉。此时,暖风中掺和的那丝丝香气令我心中猛然一动,这香气——不正是樟树的香气吗?学校荷花池边的那八棵香樟树正召唤着我们呢!于是,我走上讲台,笑着说:“看看你们现在的样子,真有点‘暖风熏得学生醉,直把课堂当睡床’的意境。”学生们被我逗乐了,不好意思地打起精神来。“大家拿着语文书,迅速排好队。”学生面面相觑,却不敢吭声,我故作神秘不露声色。队伍很快就排好了,我带领着他们来到了樟树下,明知故问道:“喜欢在室外上课吗?”“喜欢!”声如雷鸣,顿时,学生脸上重现兴奋之神色。“那好,这堂课我们就在这香樟树下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好吗?”不出所料,同学们乐得拼命鼓掌。
  学生三三两两来到樟树下,或嗅,或观察,或抚摸,尽可能去感受樟树的一切。五分钟以后,学生在一棵最大的樟树下席地而坐,打开书,等着我来上课。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再来看课文的第四、五小节,看看课文中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
  生1:这是两棵粗壮的樟树,请大家看文中第一句话,“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师:读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生1: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两棵樟树。
  师:两棵什么样的樟树?能跟大家描述描述吗?
  生1:这两棵樟树长得不高,但是它们的枝干非常粗壮,而且很长,伸得很远。大家抬起头,看!就像我们学校的这棵樟树,像把绿色的大伞,为我们遮挡阳光,我们全班24人坐在下面还绰绰有余呢!
  生2:我觉得这是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你们看(手指顺势指向两米外的那棵樟树)——那棵树长得很茂密,叶子很多,只有几缕阳光勉强透射进来,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就像被水洗过一样。
  师:你真会观察,更会读书。
  生3:这是两棵四季常青的樟树。因为我发现,学校池塘边的樟树的叶子总是绿色的,课文中更写到“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生4:这还是两棵充满香气的樟树!你们闻闻,香气虽不是那么浓郁,却沁人心脾。
  生5:我也闻到了,前段时间整个池塘边都弥漫着香气,好长时间都没有散去,只不过现在淡了一点。
  师:对于它的香气,课文中有一个词,叫——
  生5:永久保持。
  生6:这还是两棵拒虫的樟树。文中第五自然段不仅写到了,我更发现学校的樟树也是这样。你们看第一排的第三棵樟树旁的那棵不知名的树,同一块地,都是长叶的绿树,为什么樟树枝繁叶茂,而那棵树却枝叶稀疏呢?不就是樟树的香气拒虫吗?我想,可能虫子都跑到那棵树上了吧!(不少学生被他的回答逗得直乐)
  师:从这些词语和句子,你能体会到这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
  生7:这是两棵生命力非常顽强的樟树。
  ……
  看着这满园绿色,学生们将课本和自然融合在一起,一个个沉醉在优美的文字中,畅所欲言,深情朗诵,那片片坠落的柳叶也变得越发可爱美丽。
  不知不觉中一堂课就要结束了,学生们意犹未尽,有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表达自己对“人们为什么想要到樟树前留影?”这个问题的理解。看得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已经完全被调动起来了。作为老师的我真的很高兴,真想不到,这美丽的大自然为我们送来这么好的礼物——一堂别样的语文课。
  第二天的语文课,我直接将学生带到了樟树下,先让学生讲讲自己了解的宋庆龄,再给他们补充其他的故事,让他们了解这位伟大的女性,明白她在人们的心中,这已经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了,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一体。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们就是宋庆龄的化身,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宋庆龄的影子。随后,我还将学生带到了学校老校舍旁的那片杉树林,让他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棵池杉树,给他们娓娓道来池杉树的故事:“这些树是我们敬爱的杨校长20年前种下的,因为池杉的萌芽性很强,生长势头也旺。校长为了给农村穷苦的孩子做课桌椅,特地骑了数十公里自行车,用自己的积蓄买了树苗并驮回来的。20年后,当年的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我们有了美丽的教学楼、先进的教学设备、崭新的课桌,而杨校长却舍不得砍掉它们,不仅因为这些杉树很美很高,更因为那里有校长对教育事业,对你们的爱呀!”故事刚刚说完,就有学生说道:“老师,我们的校长不就像这些萌芽性强,生长旺盛的杉树一样吗?扎根农村学校这么多年。”课文中借物喻人的象征写法,学生看着树、听着故事就已经在生活中找到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
  课后,有不少学生在那周的日记中都写到了那两节课,其中一名学生这样描述:“上课了,我们正津津有味地读着《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这节课时间才过半,老师却叫我们全体起立,我心里忐忑不安,以为我们上得不好,无精打采,老师要让大家站着上课呢!可是没想到的是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们,还让我们排队下楼到学校荷花池边的香樟树那里上课,老师生动的语言和那一棵棵生机勃勃的香樟树让我们身临其境,这是我上得最有趣、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一节课。”看来,学生们喜欢这样的课,更喜欢这样用心的老师。
  受此启发,后来我在飘洒着绵绵细雨的春天,和学生一同在天台“品雨”: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的夏天,和学生一起在荷花池畔“赏荷”:在“落叶飞舞”的秋天,和学生一同欣赏银杏叶,一同“颂秋”: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和学生一起在校园内踏雪寻梅……意兴盎然,其乐融融。
  通过这几堂课,我悟到了:语文教学不应该受太多的约束,它是有生命的,与大自然和社会同呼吸、共存在的。朱熹说得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实现心灵的碰撞、交流和沟通。其重要的途径就是努力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设置对话的良好情境,让学生和文本来一次美丽的精神相遇。其实,鲜活的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是语文教学永恒的港湾。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温馨浪漫的家庭生活,都是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语文教学本来就富有很强的生命力,它不应一味地束缚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室里,它应扬起生命的风帆,翱翔在生活的天地之间。
其他文献
自能学习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学段不同,对象不同,自学能力的培养亦应不同。小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是走向自学的必要前提与重要准备。  这三年来,我们以习作量规的开发与实施为载体,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以提高习作质量,获得习作经验。  一、明晰结果,建立适合不同年段的“健康体检”标准  我们的学生天天学语文,不等于就会学语文;我们的学生成绩不错,但不意味着就能从中获得快乐。影响学生学习成就感的最大障碍恐怕是
“创造力”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  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是能提出问题的人,并且有勇气去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肯定创造力在教育中的价值,就等于打通了一条进入社会的通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相信自我是学校教育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西卡森特米哈伊曾提出:“创造力可以是行动,可以是创意,可以是成果。它们可以刷新、拓展我们旧有的认知范畴。”怎样才能把创造力转化为创新行动?对孩子而言,玩耍是培养创造力的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情感与英语教学关系密切:一方面,情感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另一方面,情感又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说:“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只有在最佳的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因此,情感教育应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协调发展。那如何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呢?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意识地创造培养情感素养的环境,这
以葡萄为“名牌”,积极打造葡萄文化区  天津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区,位于滨海新区茶淀街北部。东抱蓟运河,西倚津宁高速,南邻北京清河区,北靠天津宁河县,周边与唐津高速、112国道、津汉路、芦汉路、塘汉路等公路相连,距天津中心城区50公里,据北京市128公里,据河北唐山市50公里。  天津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区,是国家第七批农业示范项目,是天津市第二批市级重点项目,是滨海新区六大农业科技项目之一。园区规划
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我发现好几位学生列出的方程都带有逆向思维的成分。比如列方程解答下面各题:(1)王老师买了一些笔记本,每本笔记本的单价是6.5元,一共付了78元,王老师买了多少本?学生的答案是78÷x=6.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是宽的1.5倍。一面国旗长144厘米,宽应是多少厘米?学生的答案是:144÷x=1.5。  课堂上我曾提出过这样的建议: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
机器人被称为“未来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发展机器人,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完全实现产业规模化,各类机器人制造企业也同时脱颖而出,成为智能工业化产业中的一枝新秀。  智能机器人从应用环境来划分,一般分为两大类——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冯常的研究属于后者。作为“中国核用特种机器人先行者”的他积极参与着这场机器人时代的发展历程。他主持发明的“反应堆水下异物打捞机器人”
品德课作为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其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这一特定的情境中,自主地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推理、判断、选择道德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即达到知行统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总是出现在课堂上“听听感动,说说激动”,课堂外“一动不动”的现象,孩子们说的一套,做的一套,往往是“口是心非”,让品德教育导行实效很难落实,反思其原因主要呈现以下两点:    一、理不
一、教材呈现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四年級上册)关于混合运算的前三个例题呈现如下。    (1)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  (2)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通过对两个问题的解答,得出: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减法,应先算乘法。    通过对情境中的问题以及“列综合算式计算1盒水彩笔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问题的解决,得出: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
策划人语  当前,加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和紧迫任务。同时对一线教师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加強对当前理念的更深入的学习:二是要加强自身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努力钻研学科知识:三是要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践行理念,着力打造基于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新常态课堂教学。打造新常态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加强研究,课题研究,尤其是小课题研究或者说案例研究更是一线教师易于展开、便于实践的很好的研
2012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已开始执行修订后的新课程标准,使用修订后的新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数学教材以大开本、明朗清新的风格展示在学生和教师的面前。这套教材的实验版于2001年开始使用,从实验教材使用之始,我们就对使用教材的情况进行了全程跟踪,并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教材与教学的行动研究。自2008年起,我们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了对实验教材的修订研究:总结实验教材的使用经验,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搜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