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略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fani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阐述了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和意义,探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关系,从战略的角度分析国内预算管理实施的现状,并提出了基于战略角度的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企业战略;全面预算;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6-0036-02
  
  企业预算控制是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控制机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现代企业制度下,出资者、经营者与各部门及职工之间委托代理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规范三者关系的制约手段。有效的预算控制和管理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是检验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与意义
  1.全面预算的概念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指出,“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企业财务通则》第11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以现金流为核心,按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目标的要求,对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等财务活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笔者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
  2.全面预算的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预算有利于企业明确发展目标,把长期的战略规划和企业的短期策略结合起来。全面预算管理是通过对全面预算的编制,有步骤、有计划地把企业的短期经营策略、长期战略规划和企业的发展方向具体化地结合起来,明确了企业各个部门的相关责任和努力方向,然后制定一定的激励政策,让企业的每个职工都能够参与到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来,齐心协力地从每个人自身的角度出发来完成企业的最终发展目标。
  2)全面预算管理为企业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有效实现资源要素的价值转移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企业竞争优势培育不仅取决于其所拥有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配置效率。资源共享是企业的一种“独特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在竞争性市场上提高竞争优势、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资源共享机制的运作,解决局部资源的稀缺问题,对资源重新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发挥资源整体优势,实现资源的价值创造,可以取得“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经济效果。
  3)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对日常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对企业的各个经营单位进行工作绩效的评价等。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
  企业战略是企业存在的目的,以及为达到目的而制定的主要方针和计划。企业预算管理是一种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配合的战略保障体系。在企业确定了战略之后,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资源及人员的重新配置形成企业的长期计划,再通過全面预算管理落实,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全面预算与战略管理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和内在逻辑:1)预算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相辅相成,预算目标应该体现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目标决定预算目标,预算目标是对企业战略重点与管理方针的基本描述。预算目标是整体、长期和相对稳定的,没有战略意识的预算是不能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2)预算是因不同类型企业的战略重点而存在差异的,不同企业和同一企业的不同时间预算管理的目标与重点是不一样的。预算目标的选择必须适应和体现这种变化。3)预算管理沟通了企业与经营活动的关系,使企业的战略意图得以具体贯彻,长短期预算计划得以衔接。一般来说,企业战略是企业长期经营的总括方针,应该体现在年度预算中,而预算作为一种行动的安排,沟通企业的日常活动和战略部署,形成了具有良好循环的预算系统。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实施的保障与支持系统。战略虽然明确了未来的具体目标,但只有通过预算定量化的指标体系才能完成。
  虽然预算与战略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但是两者目标却是不能等同的。战略是设计外部环境中长期趋势的变化,以及企业如何对此作出反应,侧重于企业长期目标的实现;而预算则主要涉及企业内部运作,完成中、短期的特定任务,为战略计划的实施提供必要的保证,此外,预算更注重财务指标及其细化,以便对经营情况、财务成果进行具体规划和控制、考评。所以预算目标不等同于战略目标。预算应该是战略分阶段实施计划,是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资源相对接的结果,预算目标首先必须体现战略目标的要求。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战略取向不同,预算目标的确定也必须体现这些差异。
  三、从战略的角度看国内预算管理的现状
  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虽然关系密切,但实践表明,多数企业所采用的传统预算往往缺乏战略相关性,不能致力于企业价值创造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1.企业的预算管理缺乏战略的明确指导
  许多企业在编制预算时,缺乏战略的明确指导。这样的预算管理,往往重视短期经营策略,忽视长期战略规划,使短期的预算指标及长期的企业发展战略不相适应,各期编制的预算衔接性差,各年度、季度和月份预算的推行无助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预算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企业的预算管理缺乏战略指导导致的另一个结果是企业各部门预算管理目标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相脱节。企业的各个部门主要从自身的角度来确定预算目标,并不考虑部门的目标是否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而且很多企业仅仅简单汇总各部门的目标,并以此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这样很容易导致企业整体目标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
  2.企业预算资源的分配存在缺陷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的资源、业务、资金、人才、信息进行高度整合的过程,通过预算,实现资源在企业内部的二次分配,使资源能够按照企业战略的需求进行合理配置。但很多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往往以上年会计报表为基础,根据预算期的有关数据进行调整来分配企业的资源。这样的资源分配方法,很容易出现部门之间存在资源浪费,资源匮乏等不平衡现象,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最终导致企业的战略目标无法实现。
  四、基于战略角度的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
  为了使全面预算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构建具有战略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根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角度探讨企业全面预算的实施方案。
  1. 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确定全面预算的目标
  企业可以按照如下步骤确定其预算目标。首先,企业应该根据其本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实现战略目标的中长期规划,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企业未来一至五年的生产经营计划。其次,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细化成不同时段的具体计划,特别是应确定企业未来一年的计划。第三,按照企业未来一年的计划确定企业的预算目标。第四,企业将总体预算目标下达到企业各个业务部门,要求各个业务部门根据这个目标编制自身的预算目标,并在总预算目标的基础上,汇总协调各个业务部门的预算,编制确定最终的预算。第五,将确定的预算目标下达到各业务部门严格执行。
  企业在编制上述生产经营计划时,应滚动编制,企业的预算,也需要滚动编制,以便实现中短期目标的有效衔接。另外,企业面对的客观实际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一旦实际情况发现了变化,应该及时调整企业的计划,甚至是调整企业的战略,相对应地,企业也应该制定相应的预算调整程序,对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预算目标与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其他文献
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作为电子政务研究的主要内容,信息公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阳光政府的内在要求。基于政府信息公开的
目的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单层通透性、肌动蛋白骨架的影响及山莨菪碱的干预作用。方法HE染色观察PAF对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
文章论述了医疗纠纷档案在医院服务中的重要性,分析这项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管理策略,希望在新时期提升对医疗纠纷档案的管理水平,借助档案资料的利用
在比较研究并确定破壁方法与溶解试剂的基础上,利用超声辅助提取方法探索不同条件下从雨生红球藻中提取虾青素的效果,并通过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
电阻点焊接头的焊接强度由母材和熔核的材料属性及几何特征决定。管板单边电阻点焊由于其焊接结构的特殊性,生成熔核的外形为环状,其强度不能用传统的圆形焊点强度经验公式计
文中借助高速摄像和激光功率计等先进手段,研究了CO2激光与直流TIG电弧垂直相互作用时激光对电弧特性的影响.激光功率越高,电弧静特性曲线下移幅度越大,电弧电功率越低,而电弧总功
摘 要: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289-02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
矿井原煤运输系统中使用的带式输送机由于工作环境恶劣,经常处于腐蚀、磨损、水淋等环境中,给带式输送机的安全使用带来极大的隐患,甚至可能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如何及
“90后”大学生已经逐渐取代“80后”成为高校的主角。而90后大学生呈现出的热衷于在线交流、理性、自我意识、国际视野等新特征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针对这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