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城市走廊”假说、战略内涵与发展论证

来源 :城市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将会激励更多过去位于全球化发展边缘地区的国家和地区纳入世界经济系统之中,并强化彼此之间的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联系。通过密切经贸往来和快速交通组织,沿线许多节点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将形成更大范围带状城市聚落系统,将此命名为"丝路城市走廊"。基于以上发展猜想,从理论起源、内涵与定义、战略价值、发展论证等方面对"丝路城市走廊"进行研究,采用归纳和演绎方法,根据六大经济走廊的城市发育基础和要素流通现状,结合国内城市群与六大经济走廊联系的情况,提出多条初步成型的"丝路城市走廊"。认为"丝路城市走
其他文献
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聚集了大量优质科技资源和创新优势。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重要指示精神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好这一有利条件,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建设,不断提升城市运行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是一个值得城市管理人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一、充分认清推进城市治理“一网统管”的形势要求与发展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一要求,为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一、以社会化推动精细化管理,找准“绣花人”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城市精细化管理不能是城管部门一支独“绣”。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城市管理从传统的“管”向“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的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060目标为中国碳减排工作明确了时间表与路线图。相关研究表明,城镇化对二氧化碳排放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成为开展碳减排工作的核心载体,碳减排也将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内容与新标尺。为此,本文根据
城市更新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点,其本质是城市空间要素的循环利用。从生产要素投入、产出、循环利用的角度,提出了土地要素转化、土地要素配置、空间产品生产、投入生产活动、产权退出、再要素化等六个步骤构成空间要素循环,并指出产权退出是主要障碍。进一步围绕产权内涵、业主组织、实施主体、开发策略、收益分享等方面分析了产权退出障碍的主要类型和形成原因。最后,提出规制私有产权、设立业主组织、建立要素市场、制定整体方
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提出了援疆工作新任务、新要求,辽宁援疆八师石河子市分指挥部(以下简称八师分指)干部人才认真学习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期刊
城镇化进程的新阶段促使了城市规划的转型,凸显了空间资源的宝贵。在存量和减量发展背景下,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细化城市设计更应该提高公共空间的品质,聚焦于公共空间活力的提升。通过全面分析国外对于公共空间活力研究的新进展,为我国营造公共空间活力提供参考与指导,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核心期刊文献数据进行了检索和相关研究,并利用Citespace软件将近15年间关于国外公共空间
2021年7月10日——11日,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城市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华城市管理学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北京市城市管理研究院协办,《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社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表明了工作的影响之大、难度之大、挑战性之大,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本文将讨论双碳背景下的城市治理、重点任务与制度保障。一、北方地区清洁供暖情况  我国北方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统筹安全和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原则。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日益复杂,风险的形态、类型与影响也日益超出传统风险的认识,非传统安全风险正在成为城市安全运行的重大威胁。2021年7月18日18时至21日0时,河南郑州出现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城市发生严重内涝灾害。这次极端气候引发的城市危机发生与应对过程中的经验得失为中国众多城市提供了一面镜子
近日,兵团发布202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半年来,兵团经济多项重要指标增速明显快于近年同期水平,兵团产业、行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逐步增强,经济持续恢复、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