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与策略研究

来源 :科技智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10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与东盟在技术转移中产生的知识产权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知识产权问题已成为阻碍中国与东盟国家持续开展技术转移和深化经贸合作的重要瓶颈。文章通过对中国—东盟的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为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等在制定针对东盟国家进行技术转移时的知识产权政策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对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东盟;技术转移;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With 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strategy and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China-Asean technology transfer cooperation,China and Asean have increasingly increas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conflicts in technology transfer,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sues have become obstacles for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to continue An important bottleneck in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deepening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sues in the technology transfer of China-Asean,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for the problems found in the research. And it providesthe important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s for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industry associations,and companies in formula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for technology transfer to Asean countries.
  Keywords:the Belt and Road; Asean; technology transf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不仅在舆论界和民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而且在相关国家实际操作层面得到了积极响应[1]。但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中国与沿线各国在合作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也逐步显现,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治、法制环境、知识产权制度等存在巨大差异的背景下,出现了大量的知识产权纠纷。知识产权问题已成为阻碍中国与东盟国家继续开展技术转移和深化经贸合作的关键瓶颈[2]。如何合理制定和实施面向东盟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是“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合作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
  (一)中国—东盟技术转移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与东盟经济、科技等合作与交流日益扩大,贸易额持续增长。中国已经长期稳居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位列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3]。
  1.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中国与东盟已成立了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技术转移运营模式,走活了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合作发展的新棋局[4]。目前,中国已与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越南、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9个东盟国家分别建立了政府间双边技术转移工作机制;建立了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成员达到2053家, 其中东盟国家的协作网络成员有579家,网络成员已覆盖国内主要省市和东盟各国;促成签署合作协议491项,协议意向金额达50多亿元人民币,有力助推中国一大批现代农业、新能源、中医药、食品加工、化工等领域的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向东盟国家转移。
  2.中国—东盟商品贸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中国—东盟商品贸易是技术转移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0—2017年中国和东盟的进口和出口总额总体上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中国向东盟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173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2795亿美元,中国从东盟进口总额从2000年的222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2360亿美元,这种状况决定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发展关系和技术转移战略布局。
  3.中国与东盟直接投资保持持续快速上升的态势
  中国与东盟对外直接投资也是实现中国—东盟技术转移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7年至2017年间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流量从2007年的9.7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141.19亿美元,增长了13.6倍;而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存量从2007年的39.05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890.14亿美元,增长了21.8倍。
  东盟主要国家中对中国直接投资额最大的還是新加坡,其次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缅甸、柬埔寨、老挝和越南在中国直接投资则非常少。   (二)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
  笔者将以专利状况来剖析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从技术贸易、商品贸易和直接投资三个维度选取2000年至2018年18年间的专利数量进行统计分析。
  1.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现状
  (1)东盟国家在我国申请的专利总量呈稳定上升趋势
  2000年至2009年东盟国家在我国申请的专利总量仅为3094件,2010年至2018年东盟国家向我国申请的专利已达到11163件,虽然东盟国家在我国申请的专利总量仍然偏少,但总体上呈稳定上升趋势,说明东盟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市场和面向中国的技术转移。
  (2)东盟各国对我国的技术转移的重视程度和能力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东盟各国18年来在我国申请总量排名依次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文莱,这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实力、科技能力和对专利保护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新加坡申请量为11149件,而文莱只有107件,说明东盟各国对我国的技术转移重视程度和能力有较大差距。
  (3)东盟各国在我国的专利申请多为发明专利
  东盟各国在我国的专利申请最多的均为发明专利,尤其是新加坡发明专利申请达到了7906件,占其在中国总申请量的71%,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合计3243件,占其在中国总申请量的29%。这说明东盟各国在我国的专利申请多为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显然更有利于技术转移。
  2.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存在的主要知识产权问题
  (1)中国与东盟技术转移贸易额与专利申请量不平衡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中国—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东盟主要国家对我国的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较大,但从中国—东盟国家之间专利申请数据统计结果来看,相互申请的专利相对较少,出口额与专利申请不匹配,出现不均衡现象。2000-2018年,东盟主要国家向我国出口额达20488亿美元,向我国申请专利数达11678件。同期美国向我国出口额为15950亿美元、日本22664亿美元、韩国20195亿美元、德国10495亿美元,而美国、日本、韩国及德国向我国申请的专利分别为487615件、673844件、179366件、194258件。
  (2)东盟国家面向中国的技术输出能力不足
  东盟主要国家向我国申请的专利数量虽呈增长态势,但其专利申请数量与其他国家在中国申请的专利相比,还是相差甚大,如泰国在本国申请的专利多,比例高达95.38%,而向我国申请的专利少,比例低于2%;新加坡专利申请中来自中国申请的专利不足1/4,而新加坡在国外申请的专利为其在本国申请专利的8.04倍,为来自中国申请的29倍,说明东盟向中国的技术输出能力不足,有待中国与东盟双方进一步健全相关合作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政策措施[5]。
  (3)中国面向东盟的技术转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我国对东盟国家而言,在很多技术上都有比较大的优势,但我们并没有充分利用我们自身的技术优势,把我们的技术更多转移到东盟国家进行产业化。比如在仪器领域,我国在本国申请的专利非常多,占比也较高,但我国向东盟国家申请的专利量与在美国申请的专利量相比太少,在马来西亚申请的专利最多,相比同期在美国申请的专利量仍相差甚远。在纺织领域,我国长期占据着龙头地位,是全球生产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从IPC部类专利申请分布情况来看,新加坡在纺织领域技术相对较弱,申请的专利较少,但我国对纺织领域开展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重视不够,在新加坡等国纺织领域申请的专利很少。
  二、典型國家和地区在开展技术转移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与启示
  技术转移是以技术为中心进行的经济活动,在技术转移活动中知识产权问题是其核心和关键[6]。如何通过知识产权法律手段完善技术转移的体制,形成技术转移的长效机制和模式,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开展技术转移的焦点问题。
  (一)典型国家在开展技术转移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做法
  1.美国不断制定和修订技术转移相关法律
  美国在开展面向东盟的技术转移上主要采取实行差异化政策和偏重于军事相关领域合作的策略,在面向东盟开展技术转移时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侧重于与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东盟老成员国发展合作关系,偏向于加强与东盟国家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合作。为规范技术转移活动,配合上述技术转移策略的实施,美国相继出台了《拜杜法案》《史蒂文森——威德勒技术创新法》《国家合作研究法》《经济间谍法》等系列法律法规,建立起了完整的技术转移法律体系,并随着形势的发展每2至3年进行修改完善[7]。
  2.日本建立重点突出的技术转移法律和制度体系
  日本在开展面向东盟的技术转移上主要采取多元化、特色化的技术转移策略,并针对东盟各国的不同国情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国别合作计划。在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上,日本从企业相关法律、技术转移基本法律和技术转移专门法律等三个方面发力[8]。日本还非常重视发挥政府在技术转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收税扶持、财政补助、审核准入和人员机构交流等一系列技术转移制度,鼓励和规范技术转移活动。
  3.欧盟建立独特的技术转移计划与法律政策体系
  在开展面向东盟的技术转移上,欧盟将技术转移制度体系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建设中,主要采取建立官方的联合研究小组和技术转移合作体系的策略。与美国、日本等国家不同的是,作为超国家联盟的欧盟在技术转移中建立了独特的技术转移计划与法律政策体系,这些政策和法律不仅涵盖了信息共享、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领域,而且还包括推动整个地区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系列发展战略。
  (二)典型国家和地区在开展技术转移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启示   通过分析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典型国家和地区在开展技术转移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可以得到几点启示:一是要重视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的修订和完善。构建和完善适应技术转移策略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并不断研究技术转移中涌现出的知识产权新问题、新动态,及时修改和完善法律。二是要重视发挥政府在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争端解决方面的作用。政府不仅可通过建立收税扶持、财政补助、审核准入和人员机构交流等技术转移制度,鼓励和规范技术转移活动,而且可从国家层面推动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三是要重视建立国际技术转移组织来协调解决知识产权问题。通过建立国际技术转移组织来服务和协调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实践做法。在中国与东盟的技术转移中也已成立了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
  三、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策略
  (一)探索实行中国—东盟区域专利审查高速路
  建立中国与东盟的区域专利审查高速路,有利于提高双方的专利审查速率、审查质量和审查预期,并最终推进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统一[9]。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实行专利审查高速路的条件已臻成熟。中国与东盟国家可通过先行先试、建立可复制推广模式的策略,在有意提高本国审查速率的东盟国家先行联合实施,待条件成熟后再在东盟所有国家推广实行,以彻底改变目前中国与东盟技术转移贸易额与专利申请量不平衡的状况。
  (二)分类实行针对性的知识产权策略
  针对技术贸易、直接投资和商品贸易等技术转移的不同种类,采取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策略。在技术贸易中应主要采取立足企业、拓宽渠道、确保安全和实现双赢的策略。在向东盟引进技术时,要特别关注引进专利技术的法律动态。在直接投资中应更多采取“技术换市场”的策略。对东盟国家而言,我国企业在技术上相对有优势,应多以技术作为资本对东盟进行投资,并注意合资、合作、并购、参股中以技术作为资本的出资和产权归属问题。在商品贸易中应采取合理合法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有效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策略。
  (三)建设统一的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平台
  建立中国与东盟一体化的知识产权平台,有利于消除彼此知识产权制度信息上的不对称,减少双方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中国与东盟国家可在现有专利文献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强知识产权制度的共享,有选择性地进行专利数据的双向开放,并逐步规范知识产权数据库体系结构,形成统一的知识产权平台和相对开放的知识产权数据库系统[10]。
  (四)建立解决各类知识产权纠纷的协调机制
  从政府层面来说,应建立以起国家政府部門的战略对话机制,建立和完善中国—东盟一体化发展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同时,加强国际技术转移组织机构建设,引导和支持其在涉外知识产权争端的解决中发挥重要作用。从企业层面来说,应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或行业企业成立知识产权联盟,联合设立境外知识产权保护专项基金,为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纠纷提供保障。
  (五)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在面向东盟的技术转移中,我国的很多优势领域在本国申请的专利非常多,但向东盟国家申请的专利与在发达国家申请的专利相比太少。因此,要积极树立知识产权布局意识,加强技术优势领域的海外申请,科学制订专利布局计划,围绕核心专利有计划、分步在东盟国家进行重点布局,优先选择最有可能发生专利侵权的领域,构建稳定的专利池,形成严密的专利保护网,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庄伟光,邹开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粤港澳台旅游合作研究[J].新经济,2015(16):19-24,4.
  [2]黄岚,韦铁.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策略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2(12):64-66.
  [3]梁运文.中国—东盟合作中的广西作为:过去十年成果与未来十年战略[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01):71-90.
  [4]吕进芳.浅析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运作模式[J].大众科技,2017,19(03):125-126.
  [5]戴昶舒,鲍铁文.浅析东北地区创新驱动发展视角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8(20):186-187.
  [6]王景,王淳佳.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17,36(02):236-239.
  [7]殷朝晖,李瑞君.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师学术创业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2018,34(03):88-94.
  [8]马高雅.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问题[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05):70-73.
  [9]王帆乐,刘雪凤,赵杰,吴凡.中国—东盟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的构建[J].中国科技论坛,2016(07):135-141.
  [10]兰敬,滕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知识产权法律协调机制探究[J].河南科技,2017(10):40-44.
其他文献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是以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引起肺泡-毛细血管炎症损伤为主的急性呼吸衰竭,属于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
改革开放后,江苏民营科技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0年底,全省民营科技企业的技工贸总收入已达433.84亿元,创造利税61.31亿元,实现出口创汇5.27亿美元
在人类历史上,英国、美国、日本等工业化国家都依次扮演过'世界工厂'的角色。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制造已逐渐崛起,呈现出令人惊喜的局面。我国有100多种制造产品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无人物流作为智慧物流发展的一种形式,以"无人化"的智能科技实现物流行业的作业任务。依托先进技术支持、物流行业创新与后疫情时代的特殊应用场景,无人物流末端配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克服无人物流末端配送的挑战(如机器能力、法规政策、运营成本和后疫情时代特殊要求等)后,无人物流末端配送在智慧校园、人机协同、自营配送业务等方面有望取得更多进步。
连续波体制雷达的发射功率可在一段时间内实现功率平均分配,发射峰值功率小、环境适应性强,因此易于结构优化、电路简单。文章在STM32架构上设计了一款24GHz毫米波调频连续波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每年洪涝、高温、台风、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都会引起人员伤亡、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
工作记忆被引入学术界已有五十余年。基于Baddeley与Hitch在上世纪70年代关于工作记忆的理论,学术界将二语习得与工作记忆的研究相结合,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研究与实
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于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作品得以在海外广泛传播与葛浩文对其作品的翻译是密不可分的。国内外学者主要
饮茶对我来说,虽算不得有瘾,可也到了无茶不饮水的地步.由于初时接触花茶稍多,便对花茶比较感兴趣,只要稍好一点的花茶,我都能欣然接受.常听谙熟茶道的人讲,绿茶比花茶更清纯
期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与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多媒体辅助语言学习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用于英语教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英语教学的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