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莒县刘官庄镇“三资”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通过清理整顿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三资 管理现状 问题 建议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有的乡村出现过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置不当等问题,甚至个别乡村集体“三资”管理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现以刘官庄镇为例,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2006年开始,刘官庄镇逐步推行了以村财镇管为中心、“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运行几年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一是组建了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保证了财务公开的准确性、及时性。二是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三是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对各镇的年终考核内容,加强专项整治,规范票据管理。2013年以来又推行了莒县农廉网记账系统,使农村三资在县镇村三级同时得到监管,真正实现了阳光财务,阳光办公。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
2、“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由于过去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不全,以致“三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如公婆山村对矿、荒山、和机动地承包租赁合同没有存档保管。通过清理,该村承包租赁矿产资源等项目42个,其中签订正式合同34个,以收据代合同2个,未签正式合同6个。应收承包租赁费79.23万元,仅收48.27万元,下欠30.96万元无账面反映。王官庄村发包发包岭地68亩亩,多年既未向承包户签订承包合同,也未收取承包费,村里没有任何记录。少数村干部不明“家底”,也不想弄清“家底”,并因此以权谋私,送人情,搞暗箱操作,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3、村级集体收入管理力度不大,不够规范。一是部分村干部担心自己的岗位报酬不能到位,为了用钱方便,将经手收取的资金不及时缴入收入专户,坐收坐支,报账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规,成了既成事实,会计服务中心只能被动记账;二是有抵扣、结算现象,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资金在一些地方以抵扣方式结算,造成村级运转艰难;三是返还收入不交会计入账。如在清理中发现,兰官庄村固定资产账面总额-170.1万元,有效资产91.4万元,账实不符达260多万元,经查是由原来的会计交接不规范,账面余额中断造成的,还有其他大多数都存在不同程度地管理不规范现象。
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中泉村有一片岭地80多亩,合同期长达50年,到2038年才到期,由于当时土地30年不动政策还没出台,致使合同与新土地政策不符。
6、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对管理好农村“三资”思想认识。为此刘官庄镇党委政府专门召开会议,印发三资管理实施方案,成立专门的办公室,抽调专业人员进村入户核实调查,“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
2、进一步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台账。首先要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摸底,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
3、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
4、创新监督机制,严把责任追究关。坚持经常性检查与集中考核相结合。按照镇“三资”管理工作方案的要求,组建了由镇纪委牵头,相关部门组成的检查组,对全镇各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进行经常性的巡视检查。检查组通过查看资料、明察暗访等形式,了解“三资”运行管理的有关情况。在“三资”清理监管代理工作结束前,检查组还将通过个别谈话、进行村民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开展一次集中检查考核,并将日常巡查掌握的情况、村民满意度测评情况等进行综合汇总分析,形成检查考核情况综合汇报材料。
目前刘官庄镇的三资清理工作已告一段落,在清理清查中新清理出未入账固定资产260余万元,注销已报废或丢失的固定资产78万元,理顺往来帐债权债务35.63万元,新签订荒山荒滩合同36份,虽然取得了很好地成效,但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以便从源头上消除农村基层腐败现象,从而更有利地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及廉政建设,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支持和拥护。
关键词 三资 管理现状 问题 建议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问题,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但是,由于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到位,有的乡村出现过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无序、资源处置不当等问题,甚至个别乡村集体“三资”管理引发了严重的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现以刘官庄镇为例,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三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2006年开始,刘官庄镇逐步推行了以村财镇管为中心、“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运行几年来,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一是组建了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保证了财务公开的准确性、及时性。二是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三是把村级财务管理列入对各镇的年终考核内容,加强专项整治,规范票据管理。2013年以来又推行了莒县农廉网记账系统,使农村三资在县镇村三级同时得到监管,真正实现了阳光财务,阳光办公。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思想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二是村民自治,不能管理;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农村“三资”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
2、“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由于过去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账务不全,以致“三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如公婆山村对矿、荒山、和机动地承包租赁合同没有存档保管。通过清理,该村承包租赁矿产资源等项目42个,其中签订正式合同34个,以收据代合同2个,未签正式合同6个。应收承包租赁费79.23万元,仅收48.27万元,下欠30.96万元无账面反映。王官庄村发包发包岭地68亩亩,多年既未向承包户签订承包合同,也未收取承包费,村里没有任何记录。少数村干部不明“家底”,也不想弄清“家底”,并因此以权谋私,送人情,搞暗箱操作,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3、村级集体收入管理力度不大,不够规范。一是部分村干部担心自己的岗位报酬不能到位,为了用钱方便,将经手收取的资金不及时缴入收入专户,坐收坐支,报账时只有一堆发票。不管开支是否合规,成了既成事实,会计服务中心只能被动记账;二是有抵扣、结算现象,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资金在一些地方以抵扣方式结算,造成村级运转艰难;三是返还收入不交会计入账。如在清理中发现,兰官庄村固定资产账面总额-170.1万元,有效资产91.4万元,账实不符达260多万元,经查是由原来的会计交接不规范,账面余额中断造成的,还有其他大多数都存在不同程度地管理不规范现象。
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中泉村有一片岭地80多亩,合同期长达50年,到2038年才到期,由于当时土地30年不动政策还没出台,致使合同与新土地政策不符。
6、强占强霸集体资产。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狠人”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二、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对管理好农村“三资”思想认识。为此刘官庄镇党委政府专门召开会议,印发三资管理实施方案,成立专门的办公室,抽调专业人员进村入户核实调查,“三资”管理看起来是业务工作,实质上是政治工作、稳定工作。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
2、进一步清理核查,摸清家底,健全台账。首先要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摸底,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
3、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
4、创新监督机制,严把责任追究关。坚持经常性检查与集中考核相结合。按照镇“三资”管理工作方案的要求,组建了由镇纪委牵头,相关部门组成的检查组,对全镇各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进行经常性的巡视检查。检查组通过查看资料、明察暗访等形式,了解“三资”运行管理的有关情况。在“三资”清理监管代理工作结束前,检查组还将通过个别谈话、进行村民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开展一次集中检查考核,并将日常巡查掌握的情况、村民满意度测评情况等进行综合汇总分析,形成检查考核情况综合汇报材料。
目前刘官庄镇的三资清理工作已告一段落,在清理清查中新清理出未入账固定资产260余万元,注销已报废或丢失的固定资产78万元,理顺往来帐债权债务35.63万元,新签订荒山荒滩合同36份,虽然取得了很好地成效,但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以便从源头上消除农村基层腐败现象,从而更有利地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及廉政建设,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支持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