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钢铁企业应树立信心、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着力于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实施钢铁技术全球化的战略,整合全球的相关产业来应对行业新一轮的大发展。
关键词:能源效率;DEA;因子分析;节能减排
作者简介:中国钢铁企业;钢铁循环经济;结构调整;持续稳定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7.4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7-101-02
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中,钢铁材料是最重要的结构材料和产量最大的功能材料,它构成了人类社会进步所依赖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来,围绕钢铁产业中占有核心地位的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谈判,中国钢铁企业与世界矿石巨头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博弈。2010年,新的全球长期协议铁矿石年度价格谈判无果而终,正式宣告长期协议矿已然消亡。目前是执行季度指数化定价模式,或是现货市场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同期,铁矿石到岸价也就像坐上了过山车,从2008年末的80-90美元/吨直线攀升至2010年4月的190美元/吨,又回落至日前的177美元/吨。
至于钢材市场价格也呈现出大起大落的非常态。一方面,2010年前4个月,由于认为经济复苏会带来需求,再加上国内外的订单增多,钢铁市场一片红火。各大厂商开足了马力,粗钢产量不断创出新高,但从4月底开始,钢价却连跌12周。另一方面,钢铁生产成本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如:水、电、煤、焦油、运输等大幅涨价,节能减排、治理污染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开支;而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又导致企业出口困难加大,以及国内房地产建筑的政策性调整,船舶制造订单大幅下降,超高速增长达7年之久的汽车市场也开始刹车。这一切表明,今后钢铁企业实现盈利的难度加大。如何应对这一复杂局面,中国钢铁业的发展现状又如何,如何才能走出后金融危机下的阴霾。
一、发展现状
1、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加大。2010年中国粗钢产能达7.5亿吨,2011年计划新增产能4000万吨左右,总产能将接近8亿吨,而炼钢产能利用率预计降至75%以下,结构上的失衡使中国钢铁业不可避免地进入新一阶段的调整期。
2、价格倒挂。原材料采购价格和钢铁产品销售价格形成倒挂,钢铁企业普遍亏损。
3、产业集中度低。我国钢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全国现有粗钢生产企业500多家,但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年,大型企业集团市场影响力不足。
4、低附加值产品比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铁行业特殊钢材产品所占比例较低。目前发达国家钢铁工业总量中,特钢产品所占约15%-25%,例如日本所占25%,而我国仅为8%-10%。另一项代表高附加值、高技术的板管材比例也只有39%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5、产业布局不合理。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基本上是按国内资源和靠近铁矿原料产地的原则布局,布局分散、零乱。布局的不合理同时也造成了运输费用的上升,挤压了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
6、资源进口依存度大。2010年度进口铁矿石6.2亿吨,同比上年微降600万吨,进口占铁矿石需求总量的60%,并且依存度仍在逐年增加。其中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的进口量超过80%的份额。
7、钢铁企业重资源、轻下游。我国钢铁企业链呈现出一种“重上游、轻下游”的倾向,钢铁企业单纯向上游领域延伸,而忽视与下游物流产业特别是远洋航运业间的合作,以及在船舶、汽车、家电制造领域的布局缺乏战略眼光。
二、相关对策
1、宏观对策。我国钢铁业需抓住时机,变挑战为机遇。应采取纵向一体化降低原材料成本的方式择机收购国外优质铁矿石企业。同时,通过横向一体化,加速兼并重组力度,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形成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建立一些可与世界钢铁巨头抗衡的钢铁大公司,最大限度实现我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另外,通过技术创新使我国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钢铁强国。
2、国家层面。
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动摇,坚持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不变,在货币、出口政策等方面因应形势、适时调整,明确扩大投资和内需的方向不动摇。
二是国家应与民享利。应该看到,这一轮经济波动下的产业调整,大部分民营钢铁企业将被淘汰或收购。这一过程中,宜采取交换股权并购的方式,既保证了民营资本投资的权利,又因为企业总股本庞大,各民企所有者在换股后持股比例不高,所以不会影响到企业整体的控制权。这样,国家不仅达到了整合钢铁产业、掌握主控制权的目的,而且也不会伤害到一般企业家的利益。
三是积极引导、鼓励、加强自主科研创新,支持研发产业核心技术,注重环保,降低能耗。我国钢铁产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加大科研投资、自行开发研究核心技术,实现以世界最低的铁矿石利用率、能源利用率,产出科技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在这方面,政府需帮助企业管理层摒弃片面追求效益的短期投机思维,建立鼓励技术创新的税收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增设专项研发基金,出台企业联手理工院校之类的指导政策,鼓励、支持我国自主研发产业核心技术。如:将征收的部分税收返还企业,以此来补贴企业的研发。通过税收杠杆,对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或高耗能的部分产品征收惩罚性资源税和出口关税、环境税、碳排量税。而附加值越高的钢铁产品,出口关税和资源税越低。只有这样,才能打压依靠零环境成本及资源优势获取竞争力企业的生存空间,促进全行业提升技术。另外,产业核心企业多为国有,可将科研投入力度作为企业领导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同时作为企业相关资质的评判标准。达标企业能在投融资、土地租赁使用和征缴税收等方面享有一定的政策优惠。从而,加速实现中国钢铁产业从拼价格向拼技术的转型,促使我国尽早由钢铁大国转变为钢铁强国。
四是协调中央与地方利益。在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中,中央应采取和平协商的方式,更多的谋求自愿性的合作,合理分配利益,实现中央与地方的共赢。
五是坚持独立自主。钢铁产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产业之一,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保持其独立自主性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安全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因此,应当树立坚决抵制外资的决心,设计适合的行业进入壁垒,阻止外资对我国钢铁企业的随意并购,捍卫我国钢铁产业的独立自主性。
六是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完善产业链条。我国铁矿石资源相对匮乏,对外依赖度高达60%。这样的缺陷给我国的钢铁产业带来相当大的隐患,如何确保稳定的原材料供给,以致稳定产业的根基。只能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积极并购国外大型铁矿石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有效遏制国际铁矿石价格的暴涨,使我方在谈判中更具话语权。另外,在国际远洋运输环节,应引导钢铁企业有意识的进行战略布局。这样,既能保障原材料的输送,更能避免运费波动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3、产业层面。
一是增强忧患意识,树立信心,克服悲观情绪。经济波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企业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早作准备;更要增强克服困难、应对挑战的信心。要看到我国市场广阔,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有很大潜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出台的相关经济刺激政策持续发挥效应。因此,钢材市场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
二是大力发展钢铁循环经济。钢铁企业在发展中要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作为重要指导原则。企业生产过程中,在能源、水资源、物料利用方面充分挖掘潜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节能、节水、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实施清洁生产,在减量化基础上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废物排放;加大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投入,在钢铁产品出口报价中增加环保成本因素。
三是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结构调整,去“库存化”。通过市场公平竞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执法力度,认真贯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推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我国钢铁业必须加快转变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控制生产能力和规模,防止盲目、无序增长,尽早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当务之急要优化钢材产品结构,发展高端板带材、板管材和高效钢材,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技术含量来获取利润。
四是推进联合重组、兼并购、提高抗风险能力。为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尽快扭转产业集中度低的局面,提高企业议价能力,实现以转变供给方式控制供给,充分利用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促进钢铁业的联合重组。合并重组中,需对企业实行深层次调整,制定完整的整合方案,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融合。同时在横向并购重组基础上,着力于深层次纵向并购重组,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最大限度实现我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另外,行业协会需积极牵头、大力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及早出台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重组政策,以破除长期以来钢铁行业重组的体制性障碍。
五是建立退出机制,降低退出壁垒。大量低附加值、高耗能的钢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地方政府政策的庇护下,纷纷上马。在经济出现波动时,由于行业的退出壁垒较高,企业只能采取限产甚至停产的措施,而无法破产清算、完全退出。建立退出机制,降低退出壁垒,使那些没有任何生存优势的企业通过破产清算的方式退出钢铁市场,从而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总之,在后金融危机的阴霾下,国内钢铁企业应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着力于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实施钢铁技术全球化的战略,整合全球的相关产业来应对行业新一轮的大发展。
(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赵征志.我国钢铁工业产业现状及其发展[J].新材料产业,2008,(08).
[2]李亚强.提高中国钢铁行业竞争力的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BA论文,2008.
[3]郑东.提高产业集中度[N].世界金属导报,2006-12-26:B7.
[4]尚春香.中国钢企博弈的怪圈[J].观察家,2008,(06):24-26.
关键词:能源效率;DEA;因子分析;节能减排
作者简介:中国钢铁企业;钢铁循环经济;结构调整;持续稳定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7.4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7-101-02
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建设中,钢铁材料是最重要的结构材料和产量最大的功能材料,它构成了人类社会进步所依赖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来,围绕钢铁产业中占有核心地位的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谈判,中国钢铁企业与世界矿石巨头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博弈。2010年,新的全球长期协议铁矿石年度价格谈判无果而终,正式宣告长期协议矿已然消亡。目前是执行季度指数化定价模式,或是现货市场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同期,铁矿石到岸价也就像坐上了过山车,从2008年末的80-90美元/吨直线攀升至2010年4月的190美元/吨,又回落至日前的177美元/吨。
至于钢材市场价格也呈现出大起大落的非常态。一方面,2010年前4个月,由于认为经济复苏会带来需求,再加上国内外的订单增多,钢铁市场一片红火。各大厂商开足了马力,粗钢产量不断创出新高,但从4月底开始,钢价却连跌12周。另一方面,钢铁生产成本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如:水、电、煤、焦油、运输等大幅涨价,节能减排、治理污染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开支;而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又导致企业出口困难加大,以及国内房地产建筑的政策性调整,船舶制造订单大幅下降,超高速增长达7年之久的汽车市场也开始刹车。这一切表明,今后钢铁企业实现盈利的难度加大。如何应对这一复杂局面,中国钢铁业的发展现状又如何,如何才能走出后金融危机下的阴霾。
一、发展现状
1、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加大。2010年中国粗钢产能达7.5亿吨,2011年计划新增产能4000万吨左右,总产能将接近8亿吨,而炼钢产能利用率预计降至75%以下,结构上的失衡使中国钢铁业不可避免地进入新一阶段的调整期。
2、价格倒挂。原材料采购价格和钢铁产品销售价格形成倒挂,钢铁企业普遍亏损。
3、产业集中度低。我国钢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全国现有粗钢生产企业500多家,但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年,大型企业集团市场影响力不足。
4、低附加值产品比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铁行业特殊钢材产品所占比例较低。目前发达国家钢铁工业总量中,特钢产品所占约15%-25%,例如日本所占25%,而我国仅为8%-10%。另一项代表高附加值、高技术的板管材比例也只有39%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5、产业布局不合理。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基本上是按国内资源和靠近铁矿原料产地的原则布局,布局分散、零乱。布局的不合理同时也造成了运输费用的上升,挤压了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
6、资源进口依存度大。2010年度进口铁矿石6.2亿吨,同比上年微降600万吨,进口占铁矿石需求总量的60%,并且依存度仍在逐年增加。其中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的进口量超过80%的份额。
7、钢铁企业重资源、轻下游。我国钢铁企业链呈现出一种“重上游、轻下游”的倾向,钢铁企业单纯向上游领域延伸,而忽视与下游物流产业特别是远洋航运业间的合作,以及在船舶、汽车、家电制造领域的布局缺乏战略眼光。
二、相关对策
1、宏观对策。我国钢铁业需抓住时机,变挑战为机遇。应采取纵向一体化降低原材料成本的方式择机收购国外优质铁矿石企业。同时,通过横向一体化,加速兼并重组力度,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形成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建立一些可与世界钢铁巨头抗衡的钢铁大公司,最大限度实现我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另外,通过技术创新使我国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钢铁强国。
2、国家层面。
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动摇,坚持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不变,在货币、出口政策等方面因应形势、适时调整,明确扩大投资和内需的方向不动摇。
二是国家应与民享利。应该看到,这一轮经济波动下的产业调整,大部分民营钢铁企业将被淘汰或收购。这一过程中,宜采取交换股权并购的方式,既保证了民营资本投资的权利,又因为企业总股本庞大,各民企所有者在换股后持股比例不高,所以不会影响到企业整体的控制权。这样,国家不仅达到了整合钢铁产业、掌握主控制权的目的,而且也不会伤害到一般企业家的利益。
三是积极引导、鼓励、加强自主科研创新,支持研发产业核心技术,注重环保,降低能耗。我国钢铁产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加大科研投资、自行开发研究核心技术,实现以世界最低的铁矿石利用率、能源利用率,产出科技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在这方面,政府需帮助企业管理层摒弃片面追求效益的短期投机思维,建立鼓励技术创新的税收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增设专项研发基金,出台企业联手理工院校之类的指导政策,鼓励、支持我国自主研发产业核心技术。如:将征收的部分税收返还企业,以此来补贴企业的研发。通过税收杠杆,对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或高耗能的部分产品征收惩罚性资源税和出口关税、环境税、碳排量税。而附加值越高的钢铁产品,出口关税和资源税越低。只有这样,才能打压依靠零环境成本及资源优势获取竞争力企业的生存空间,促进全行业提升技术。另外,产业核心企业多为国有,可将科研投入力度作为企业领导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同时作为企业相关资质的评判标准。达标企业能在投融资、土地租赁使用和征缴税收等方面享有一定的政策优惠。从而,加速实现中国钢铁产业从拼价格向拼技术的转型,促使我国尽早由钢铁大国转变为钢铁强国。
四是协调中央与地方利益。在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中,中央应采取和平协商的方式,更多的谋求自愿性的合作,合理分配利益,实现中央与地方的共赢。
五是坚持独立自主。钢铁产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产业之一,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保持其独立自主性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安全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因此,应当树立坚决抵制外资的决心,设计适合的行业进入壁垒,阻止外资对我国钢铁企业的随意并购,捍卫我国钢铁产业的独立自主性。
六是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完善产业链条。我国铁矿石资源相对匮乏,对外依赖度高达60%。这样的缺陷给我国的钢铁产业带来相当大的隐患,如何确保稳定的原材料供给,以致稳定产业的根基。只能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积极并购国外大型铁矿石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有效遏制国际铁矿石价格的暴涨,使我方在谈判中更具话语权。另外,在国际远洋运输环节,应引导钢铁企业有意识的进行战略布局。这样,既能保障原材料的输送,更能避免运费波动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3、产业层面。
一是增强忧患意识,树立信心,克服悲观情绪。经济波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企业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早作准备;更要增强克服困难、应对挑战的信心。要看到我国市场广阔,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有很大潜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出台的相关经济刺激政策持续发挥效应。因此,钢材市场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
二是大力发展钢铁循环经济。钢铁企业在发展中要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作为重要指导原则。企业生产过程中,在能源、水资源、物料利用方面充分挖掘潜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节能、节水、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实施清洁生产,在减量化基础上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废物排放;加大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投入,在钢铁产品出口报价中增加环保成本因素。
三是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结构调整,去“库存化”。通过市场公平竞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执法力度,认真贯彻《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推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我国钢铁业必须加快转变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控制生产能力和规模,防止盲目、无序增长,尽早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当务之急要优化钢材产品结构,发展高端板带材、板管材和高效钢材,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技术含量来获取利润。
四是推进联合重组、兼并购、提高抗风险能力。为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尽快扭转产业集中度低的局面,提高企业议价能力,实现以转变供给方式控制供给,充分利用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促进钢铁业的联合重组。合并重组中,需对企业实行深层次调整,制定完整的整合方案,形成统一的企业文化,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融合。同时在横向并购重组基础上,着力于深层次纵向并购重组,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最大限度实现我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另外,行业协会需积极牵头、大力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及早出台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重组政策,以破除长期以来钢铁行业重组的体制性障碍。
五是建立退出机制,降低退出壁垒。大量低附加值、高耗能的钢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地方政府政策的庇护下,纷纷上马。在经济出现波动时,由于行业的退出壁垒较高,企业只能采取限产甚至停产的措施,而无法破产清算、完全退出。建立退出机制,降低退出壁垒,使那些没有任何生存优势的企业通过破产清算的方式退出钢铁市场,从而资源得以优化配置。
总之,在后金融危机的阴霾下,国内钢铁企业应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着力于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实施钢铁技术全球化的战略,整合全球的相关产业来应对行业新一轮的大发展。
(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赵征志.我国钢铁工业产业现状及其发展[J].新材料产业,2008,(08).
[2]李亚强.提高中国钢铁行业竞争力的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BA论文,2008.
[3]郑东.提高产业集中度[N].世界金属导报,2006-12-26:B7.
[4]尚春香.中国钢企博弈的怪圈[J].观察家,2008,(0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