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政府形象宣传的新模式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ma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全力推进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已成为共识。河南电视台《“十八谈”映象版》运用现代多媒体联动的传播优势,建构河南形象,打造城市名片,营造出奋发图强的舆论态势,产生了积极向上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电视访谈;城市映象;十八谈;传播效应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8-0012-04
  
  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掀起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高潮。兵马未动,舆论先行。只有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才能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参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热情,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步伐。媒体是舆论动员的主体,需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先行官”的作用,组织开展卓有成效的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不仅可以统一认识,凝聚共识,还能够提升城市形象,达到城市形象宣传的目的,从而真正做到“外树形象,内聚合力”,为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十八谈”映象版》便是通过河南电视台对河南省18个城市进行宣传的成功尝试。
  一、《“十八谈”映象版》的情境设计
  电视是通过音像、视频系统向受众传播信息的大众传播平台,其最大优势就是综合运用声、光、色等元素,构成强大的视、听觉冲击力,从而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因此,电视栏目的设置总是在一定的情景架构之中。《“十八谈”映象版》作为大型电视时评访谈节目,很好地发挥了电视这一大众传媒的独特优势。
  (一)聘请名人主持,充分发挥名人“眼球效应”
  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效应,或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统称为名人效应。简单的说名人效应相当于一种品牌效应,它可以带动人群。名人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有着一呼百应的作用。名人效应利用的正是人们的慕名心理。用名人做主持,使主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出于内心对“名人”的崇拜和信服,在受众眼里,这些“名人主持”传播的信息往往被认为是真实可信的;“名人主持”的意见也往往会被他们当作正确的意见而接受,从而更容易与受众产生虚拟的双向交流,使受众处于积极和兴奋的状态,促使受众做出反馈,形成双向沟通与互动,达到传播的最佳效果。《“十八谈”映象版》聘请思维敏捷、口才出众的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张绍刚担纲主持。由于之前张绍刚曾主持过《今日说法》、《大家看法》、《非你莫属》、《欢聚夕阳红》等,他已经成为受众心里名符其实的名人,其主持风格和特色也已被受众所接受和认可。于是,《“十八谈”映象版》便吸引了一批慕“名”而来的受众,使名人效应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受众的媒介素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能动性、参与意识和批判能力都增强了许多,对节目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受众对主持人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外在仪表形象的层次上,并且要求主持人富有魅力、更具个性和内涵。这就要求主持人在具备了良好的角色形象的基础上,塑造独特的自我形象。名人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所形成的形象经过媒体的多次传播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能够形成独特鲜明,有血有肉的个性形象。对于某一栏目来说,邀请某一名人为主持可能是适宜的,也因此得到观众的信任和支持,但对另一栏目来说,却未必如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名人自身的形象和栏目的契合度有多高。张绍刚在主持的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语言举止,使自己所呈现的整体气质与《“十八谈”映象版》这个栏目所要表达的内容相吻合;并且在访谈过程中注意了自我释放和展示,以独特的手段和富有个性的风格,赢得了受众的认同。
  另外,张绍刚由于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对河南各个城市的情况都事先有所了解,所以可以很自然地控制现场,并且在节目过程中穿针引线地插入自己的观点,和嘉宾平等地交流。所有这些,都使节目增色不少。
  (二)领导和专家的参与提升传播的可信度
  传播者的可信度直接影响着传播效果。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力量转移——临近21世纪时的知识、财富和暴力》一书中说,“事实上,发送者是什么人,这本身就是任何信息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我们确定对该信息期待到什么程度。[1]”可见,同样的信息内容,当通过不同的传播者向受传者传播时,所收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受众往往更乐意根据传播者的社会地位,学术声誉等背景来判断他们所传播的信息的可信性。
  一般而言,传播者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反之亦然。作家富尔曼诺夫在其小说《恰巴耶夫》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出名的、出色的人物,偶然讲出一句话,有时甚至是一句没有道理的话,比起一个碌碌无名的“庸才”所提出的有道理的意见来,更受人家的推崇,这是人的很奇怪的特性,但是往往如此。[2]”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人们形成了普通的心理定势,认为那些比较可靠的传播者所提供的信息是真实可信的,而那些信誉度低、知名度、可信度低的传播者所提供的信息可信度却有待商榷。于是,在传播活动中,受众往往依靠可信度较高的信源来获取信息或意见,对信息的提供者就格外挑剔,有着十分严格的筛选、甄别过程。所以,对传播者来说,提高可信度是争取受众信任,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
  可信性包含两个要素,第一是传播者的声誉,包括是否诚实、客观、公正等品质条件;第二是权威性,即传播者对特定问题是否有发言资格。《“十八谈”映象版》的嘉宾都是各地市领导及各领域专家,因为其经常亮相荧屏,同受众“见面”的机会比较多,这就拉近了其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并且,这些领导和专家又是城市发展规划的设计者,建设的领导者,他们拥有着充足的可信的城市发展信息资源。领导在访谈过程中发挥的是意见领袖的作用,而经过意见领袖再加工的信息针对性更强,更容易被受众所认可和接受。城市的战略部署和方针经他们的解读,可以使受众更清楚地理解城市发展的整体脉络,扩展受众的宏观视野。专家在访谈中可以增强城市发展战略的科学性。所谓“术业有专攻”,专家学者利用自己的学科特长,条分缕析地解读,不仅把访谈内容提升到一个更加理性科学的高度,也更能够把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当然,权威性、可信性的建立并不是通过自我标榜,或是依靠大台的威慑力量实现的,也不仅仅是借助专家的名气与威望,而是通过对知识资料的占有和分析、对事件理性逻辑的判断和推理产生的。在《“十八谈”映象版》里,各领导人对城市的了解都是全面的、客观的。他们既看到了城市发展的优势和亮点,同时也意识到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一定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发展中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它并不是单纯的宣传、灌输,而更多的是对城市发展的宏观概括和对其发展未来的分析预测,因而显得更加客观公正,更易令受众信服。
  (三)独具特色的访谈架构使栏目更有吸引力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运用人际传播双向互动的方式,在电视情境架构中达到及时的反馈与互动,然后通过大众传播的平台扩散开去,是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有机结合,避免了大众传播的单向性缺憾。同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实现场内互动与场外连线互动的“双层多向反馈”。
  谈话类节目不仅仅是“谈话”,同时又是要向广大受众播出的“节目”。《“十八谈”映象版》便是运用人际传播的形式,通过大众传播渠道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主持人和嘉宾借助面对面的交流对话,实现了人际传播。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形成的互相激发、互动关系产生出访谈中一个个令人赞赏的高潮。这是一种建立在学识、智力与视野上的深层次的互动,是访谈双方的智力、理性、知性的体现,同时也不乏一种语言技巧、个性魅力的展示。
  在整个访谈过程中,演播室观众偶尔参与其中,引起一些讨论和争鸣,形式将更加活泼,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提高访谈效果和收视率。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组织传播,达到多种传播方式联动的效果。
  1.背景设计
  LED大屏幕,以其色彩绚丽、大气壮观的舞美效果、强大的视觉冲击、灵活组合等特点,成为节目的主要展现、衬托手段,已悄然进入电视演播室,成为访谈类节目必备的技术设备。对于观众而言,它是一个对画面外的空间延伸与拓展,是演播室之外过去时空的塑造,与演播室现在时空的自然出入交错,让演播室观众将有限空间拓展到无限领域,进入广阔的遐想空间。“十八谈”在背景处理上,很好地运用了LED大屏幕。大屏幕里用金黄色相框,装入每个城市最能体现城市特点的画面,如开封的市花“菊花”、著名旅游景点“龙亭”、“清明上河园”、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如焦作这个新兴旅游城市以“云台山”的整幅图片为背景。另外,演播室里的小道具也为营造氛围,调动嘉宾的情绪提供了帮助。在洛阳篇的开篇,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国色天香的牡丹,不仅装饰了演播室的环境,并且提醒了人们即将介绍的城市。
  2.结构设计
  谈话节目的结构是谈话节目形成和存在的一种方式,其任务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将材料、观点、体验等内在要素,有步骤、有主次地加以组织和架构,形成聚合和支撑电视谈话节目各个部件的框架。是体现创作者思想能力和艺术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节目的存在方式和意义建构。
  “十八谈”根据各个城市的特色,采用不同的结构设计,不仅使观众眼前一亮,而且还激起了他们对下一期节目结构的猜测。总体而言,“十八谈”采用的是平行展开的话题结构。在洛阳篇里,主要是用字幕的形式,把节目分为四个节点,“立足于实”、“定位要实”、“措施要实”、“作风要实”,把洛阳的“一切立足于实”给表现出来;由于开封是书法名城,在开封篇里,利用卷轴的形式,把“以转促开”、“开拓抓机遇”、“开放促发展”、“开先强文化”、“开明树形象”、“开创传精神”六个方面,阐释了开封如何“开”;南阳篇里,根据南阳是“中原之肺”、“国家粮仓”的特点,用小片头的形式分别展现了南阳的水、粮、工、会,描绘了南阳发展的宏伟蓝图。
  3.语言风格
  语言在电视谈话节目中充当着主角。一个节目的语言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众对该节目的评价和定位。在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他是谈话的发起人、控制者,是嘉宾的倾诉对象,是节目的总代表和“代言人”。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言语表现对电视谈话节目的进程、节奏、内容、风格乃至节目的整体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与运用可以决定着一档电视谈话节目的成败。
  主持人张绍刚的语言风格一向是直接、单枪直入,从不拖泥带水。这点从他的提问便可以看出。张绍刚具有敏锐的观察和发现能力,能够从现场中寻找新的话题,捕捉更多细节,并用简洁的,口语化的表达形式提问。在洛阳篇里,市长李柳身提到,“洛阳只是一个旅游的‘通风口’,还没有形成‘聚宝盆’。”主持人很快便抓住此细节进行提问,“怎样让‘通风口’变成‘聚宝盆’?”其反映出来的睿智和敏捷,可见一斑。
  另外,在介绍城市特点的短片中,解说词与画面相得益彰、互为补充,通过独到的视角,揭示出画面背后无法表达而又引人深思的东西。如果说短片的整个画面是龙,已经初步阐述了事物的原生态,那么解说词就应该是点睛之笔,给短片注入精神与灵气。优美动听,朗朗上口的解说词,唤起人们的无限遐想,成功地塑造了小短片的“魂”。
  二、《“十八谈”映象版》的不足之处
  《“十八谈”映象版》得到了社会和各界人士的一致认可。它引发了在全省其他各地市对自身发展的深入思考和你追我赶促发展的热情。但这并不意味着《“十八谈”映象版》就是十全十美的,它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也不可小觑。
  (一)缺乏必要的互动,不利于受众消化吸收
  我国著名学者曾说过,“理想的大众传播需要理想的传播接受者充分开发、利用它,来完善自身,造福社会”[3]。这就要求大众传播所传递的内容可以做到深入浅出,使受众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传播的目的。然而在实践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一是精英的谈论、叙述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其他人的交流和反馈则很少。现场参与者虽然也有发言,但更多的是一种倾听,节目没有充分发挥出人际交流的传播效果,无法实现情感的互动;其二是传播者千方百计地扩大其信息量,而忽视了受众对信息的解读,造成传播的信息量远远大于受众解读到的信息量。《“十八谈”映象版》谈的最多的是政府该如何转变领导方式和发展方式,主要是领导和各领域专家在说话,而现场观众则仅仅是穿插式地回答一些相对来说无关紧要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领导和专家发挥的是“意见领袖”的作用,而观众只是在扮演听众的角色。而在正常情况下,主持人、嘉宾和观众应处在平等的位置上,相对来说比较平等地去沟通和交流。   传播学上有个概念,叫做“共通的意义空间”,说的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理解,或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4]。由于在《“十八谈”映象版》中,大部分内容都是领导在说,受众在听,并且受众和领导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又不尽相同,这便造成了受众在理解领导讲话时出现了困难。尤其是领导专家多是站在客观的层面上谈规划、设想,与现实生活也一定的距离,而《“十八谈”映象版》中又缺少相应的解读,受众感受到的是概念多,空话多,而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内容少,因而,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所以,在以后的映象版里,谈的内容要更加更加生活化、故事化,用讲故事的方式对相关战略和政策进行解读,深入浅出,使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缺乏必要的思想交锋,节目稍显平淡
  思想交锋是一种针对偏颇之见,有理有据地展开交锋说理,以澄清是非,引出正确观点,给予人们以新的思想启迪的有效方法,是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关键。它一般是说话人为了强求或深化某一论点,有意识地用泛指和设问的方式亮出具体的靶子,由正面论述转入直接的思想交锋,通过说理交锋在破与立的结合上澄清糊涂的观念,端正片面的认识,解除疑惑的思想,从而使所有论证的观点得以充分的展开,以增强评论的说服力。《“十八谈”映象版》就缺少这样的矛盾冲突和论辩。
  节目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主持人提出问题,领导针对问题做出回答,而后主持人再从领导的回答中提取问题,做更深入的提问。在这个过程里,城市的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被一步一步地挖掘出来。这样,整个节目就在平淡无奇的氛围下进行,显得索然无味,毫无节奏感可言,从而使受众昏昏欲睡。相反,如果适当地制造出一点冲突,就会把受众和嘉宾从神游太虚的状态中拉回来,重新开始关注所谈论的内容,对主持人的提问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做出让人满意的回答。映象版?开封篇中,设置了“开封何时能‘开封’”这个议题,不仅使访谈有了明确的中心,还可以促使更多的观众参与到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来,调动了最大范围的观众的热情,扩大该议题的影响面。即使在访谈结束之后,关于这个议题引发的争论也会一直延续下去。而在其他城市的访谈中,却缺少类似的带有争议性的中心点。他们围绕相对分散的几大议题进行集中讨论,节目缺乏问题争辩的激烈氛围,使现场稍显呆板和乏味,并且也无法把讨论引向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来。
  (三)视野相对狭窄,未把城市建设置身于国际大框架下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的现代化是必经也必然要面向国际化的。城市国际化的过程,即在文化、物质、资源、信息及人员等方面进行跨国界的相互交流与往来,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城市整体功能的过程。作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分别提出了城市国际化的发展战略。驶入21世纪轨道,每座城市都在谋求大发展。要建设成什么样的城市,做到什么样的标准,这些无不考验着城市的治理水平。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学会用时代的眼光、战略的思维和国际的视野,审视和把握本地区本部门科学发展的问题,努力在创新中突破,在突破中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十八谈”映象版》以“实现科学发展的新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实践,破解发展难题的新探索,促进中原崛起的新动力”为目标,把各地市的发展局限于中原经济区建设这一小框框里,只是针对本地区本时期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而没有站到国际化高度,用国际化的眼光去发现和解决发展问题。考虑到当今我国早已加入WTO,正在快速融入世界,经济对外依赖度明显增加的背景,把中原城市建设成为国际化城市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西方国家城市国际化进程开始较早,已经形成一定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其中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这便要求各地市在完备自己的战略部署时,以那些成功的国际化城市案例为参考,总结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利用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对城市国际化进行定位,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国际化战略和目标,早日建设成为可以同其他城市相媲美的国际化城市。
  (四)对城市历史的开掘不足,缺乏纵深感
  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非常重要的资源财富,以历史视角看待一个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深入了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印记和文化内涵,挖掘人们在建设这个城市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对当今城市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可以使城市在这个面貌日趋相同的全球化建设丛林中,拥有自己一份独特的历史韵味和文化气质。
  有一句老生常谈的话叫做“历史从来不会重复但总是惊人地相似。”不以历史为前车之鉴,必将重蹈历史的覆辙。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只有不断地总结历史,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思考避免重犯历史错误的途径和方法,才能为现今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从而更好地发展。
  《“十八谈”映象版》立足城市发展的现状,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转变领导方式和发展思路,而忽略了对城市深厚历史的挖掘。对历史教训的总结和对历史经验的借鉴,使城市的发展不偏离其整体发展基调,显得更有特色和内涵。在开封篇里,虽然提到了开封的“开”和“封”,却没有依据历史去阐释其“开”与“封”的原因。处于“开”时期的开封是繁华和辉煌的,值得所有开封人引以为豪,现在要继续向前发展,就有必要回想那一时段的成功是由哪些因素促成的,它是如何做到“‘开’字当家”的,对现今发展的借鉴意义在哪里。祈书记在“开先强文化”中提到,“用创新的手段来复古,做出来一个有更多古韵符号和现代有机结合的(城市)”,这也应是其他城市的定位。当然,在回味其“开”的历史的同时,也不可忽略其“封”的历史。《从纽约到开封——辉煌如过眼烟云》是开封从繁华到衰败的历史的精准概括。它这座城市的没落实,又可以当作教训,从中反思为什么一个全世界最繁华的都市突然鼎盛不再,从而避免在前进过程中再犯类似的错误。在访谈过程中,着重强调对“开”的探究,而忽略了对“封”反省。
  总体来说,《“十八谈”映象版》所达到的传播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通过电视媒介向观众介绍了各个城市的发展战略和部署,增强了广大群众参与到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来的热情。但是,其在传播过程中偏向于主导式的传播而忽略了受众的反馈,没有形成宏观的国际视野,对历史的挖掘不够深入,这些都是在以后的节目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参考文献:
  [1] (美)A?托夫勒著.刘炳章译.力量转移—临近21世纪时的知识、财富和暴力[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2] (苏联)富尔曼诺夫.恰巴耶夫[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3] 陈力丹.新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科技飞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相当普及。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稿件采编系统是近些年软件开发的新成果。他镶嵌于期刊的网站内,使得作者、读者、审稿专家和编者能够随时查看相关稿件的进展情况,并可以及时沟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从采用了网络版的稿件采编系统以来,《天津医药》2010年的出版时滞较未用网络版的2007年大幅缩短。由于出版时滞缩短,使得自由来稿的稿件整体质量得到很大提升,尤
期刊
摘 要:韩国TV艺能节目在中国越来越受到TV观众,尤其是中国年轻TV观众欢迎。该节目在韩国一直以来也深得韩国TV观众的支持和厚爱。另外,该节目 已经成为评价韩国国内其他韩国TV艺能节目的行为典范。所以本文通过韩国TV艺能节目Real Variety《无限挑战;》来分析该节目的主题策划、MC的主持特点等等给大家展现出韩国TV艺能节目的创新性。以及《无限挑战;》节目的不足之处,其节目的展望。本文通过
期刊
摘 要:电视剧《裸婚时代》中的田淑云是一个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她表现出来的母爱既是真诚、温暖、可爱的,又是偏执、蛮横、专制的。这就是田淑云母爱的悖论。田淑云的母爱可以视为中国式母爱的一个标本和典型,剖析和评论田淑云的母爱,汲取其经验教训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裸婚时代》;田淑云;母爱;温暖与偏执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及创新能力与国民的科学素质密切相关。提高国民科学素质,除科学基础教育需要加强外,大众传媒具有独特的优势,在科普传播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本文通过对浙江《都市快报》“好奇实验室”科普栏目的剖析,探讨大众传媒在科技传播中的作用及影响,以及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报道手段,普及科学知识,以期探索出一条大众传媒在科技传播中的新路径。  关键词:大众
期刊
摘 要:新媒体技术的强势崛起,正驱动中国水墨艺术步入“数字化时代”。本文认为,“数字水墨”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研究和创作成果可延伸至区域形象宣传、古代水墨画保护性修复、影视制作、广告设计、建筑装潢等多元化的产业平台。然而,只有攻克一系列技术瓶颈,回归传统水墨的精神内核和韵味格调,才能催生并不断拓展“数字水墨”这一新兴文化业态,这也是文化科技创新的未来趋向,是中国元素走向全
期刊
主持人语: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和政治理论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辉煌历程,这些实践和理论都将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必然成为世界政治研究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人类政治文明的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研究、建设和传播中国特有的政治文明,以及由政治文明发展而来的,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政治传播理论也必将对未来社会发展进步产生重大意义。由此而展开的政治传播研究,在未来中
期刊
时间的坐标在延伸,它让一份理性与追求在充满智慧光泽的平台上走向宽广和透彻。魅力来自智慧的尽情释放,这是向观众更深刻地表达。  编者按:主持人要想在事业上做出一番成就,不仅要培养自己强烈的职业兴趣,还要养成谦逊不燥、笃学反思的习惯。在和观众互动中不断找到主持的乐趣和动力,让每一次的主持都变成自己智慧的凝练。一个主持人最精彩的时刻不是风光熠熠地站在舞台上,而是不断把最完美的节目呈现给广大电视观众。当你
期刊
摘 要:以湖南卫视《变形计》为例,结合当代电视真人秀节目所拥有的八种类型以及其中有代表性类型的特点,通过概述电视真人秀节目应该具备的七个基本元素,使受众能够更贴切的感受到电视真人秀基本元素带来的节目魅力。  关键词:电视真人秀;身份置换类;娱乐热潮;变形计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8122(2012)06-0087-0
期刊
荆学民,中国传媒大学政治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理论与策略体系研究》首席专家,主持完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信仰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治传播的主体意识研究》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曾赴美国波士顿大学、美国西敏寺神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台湾世新大学等
期刊
摘 要:如今,省级卫视面临的同质化竞争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新媒体日新月异发展的大背景下,网络视频,安卓、ipad,社交网络等单屏互动式信息平台,更是为传媒产业的内容竞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容仍是电视的第一生命力,除了克隆境外节目、复制国内走红节目的所谓创新模式外,一个创新节目的管理机制必将成为创新节目生产力的持续源泉,使传媒产业的被动恶性竞争转为主动良性联动。陕西电视台作为省级电视台的代表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