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域下财经院校“大学语文”改革的新思路

来源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h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财经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主要阵地,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符合新形势下财经院校传统文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是目前财经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文章结合财经类高校的实际情况,探讨分析大学语文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功能与作用,指出财经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创新途径。其中包括完善课程体系、重视实践教学、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塑造校园文化等,以期能为财经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传统文化;财经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H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19)06-0048-03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大学语文课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快速传播的载体,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与財经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相结合是目前财经院校人文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一、传统文化视域下财经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财经院校在强调专业技能时,往往忽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更未能将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人文素质教育仍然是财经院校的“软肋”。
  (一)教材选篇缺乏创新,与财经院校的鲜明特点不能紧密结合
  现行大学语文教材版本众多,但与财经院校相结合的教材很少。部分财经院校大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如果大学语文教材缺乏特色,就更难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课程就起不到指引价值观、人生观的实际作用。
  (二)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缺少多样化手段
  财经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多为公共课,班型大,课时少,教师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多采取黑板与多媒体相结合的传统授课模式,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一些教师往往满足于现状,不愿花时间深入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课堂讲授仅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
  (三)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不够,缺少语文学习的习惯和动力
  作为财经院校大学生,专业课程繁重,部分课程还有实训作业,加之社交软件、娱乐游戏的多重诱惑,自控力差的学生很难沉下心来阅读学习,久而久之,语文学习能力退化,大学语文课变成学生心目中可有可无的课程,课堂变成老师的“单打独斗”,语文成绩加速下滑,这就使学生难以从大学语文课中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
  (四)学校缺乏氛围,重理论轻实践,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力度不大
  对大学生进行文化传承教育,一门大学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财经院校存在学科设置专业化,人文教育边缘化,缺乏人文氛围等普遍问题,加之多元化价值观与网络文化冲击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如果仅局限于课堂讲授,学校缺乏活动与环境等物质建设保障,就会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单一,更谈不上大学人文精神的塑造,必须予以重视。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财经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创新途径
  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项复杂的、多元化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开放性的工作。财经院校应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增加文化底蕴,开辟出财经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一)探索大学语文课与财经专业课的交叉点,构建新型财经院校大学语文的课程体系
  大学语文课应突破现有的教学大纲,根据财经院校的专业特点重新编排。
  1.以财经文化与财经精神为主线,搭设阅读欣赏的平台,引起学生的共鸣
  财经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其教材选篇应着眼于财经文化与财经精神,努力探索文学与经济的交叉点,这就需要在教材选用与教学内容上进行细微的调整。既要侧重传统文化的经典篇目,如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又要结合财经专业选取有特色的篇章,这些篇章兼顾经营社会财富的实践及理论总结,涉及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力图概括中国古代财经文化变迁的大致脉络及财经思想。比如增加《史记·货殖列传序》《吕氏春秋·为欲》、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田制》、郑观应《税则》等篇目。可以说,大学语文教材的选篇是增加财经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文化含量的关键点。
  2.增设应用写作环节,注重传统文化渗透
  财经院校的大学语文课时有限,仅靠阅读无法适应现实的需要,因此,在大学语文课中应适当增加写作的比例,有利于大学生处理业务与解决问题,也为其日后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应用文写作中,既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源头,又能在写作实践中提高人文素质。比如讲解汉字形体结构时,教师可以引申出“甲骨文”是最早的应用文,使学生掌握应用文的历史源流,这种古今文化结合的讲解,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回归。
  财经院校大学生以理论抽象思维居多,对经济案例会比较感兴趣,所以应挖掘教材中个别选篇的应用价值与文化精神。比如在“行政公文概述”中可以以李斯的《谏逐客书》开篇,先介绍其时代背景,再介绍其“议事说理”的论说特性,最后将其与现代公文进行比较,总结出公文写作的本质属性,使学生既能在古文中继承优良传统,又加深了公文写作特点的把握。再如,讲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时,要使学生感受文化经典的时代意义,尤其魏征直谏唐太宗要“戒奢以俭”,要“居安思危”,这对财经院校大学生修炼心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其语言特点时可将其与公文写作中的“意见”相结合,通过古今对比,使学生掌握“意见”的写作方法,这种互为补充的方式成为课程传播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3.从传统文化入手提高大学生演讲表演能力
  在财经院校语文课中,适当增设实训教学,将传授文化知识、培养交际能力和提高表达水平融为一体,通过多种方式,对文化作品进行直观再现和加工改造,多角度诠释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和历史价值。例如《诗经》选篇,可以组织学生先观看视频,再讨论《诗经》的创作特色与艺术价值,最后组织学生进行配乐朗诵,切身感受《诗经》的语言技巧与韵律之美。   课堂实训不仅局限于朗读背诵,亦可根据作品的要求和主题的阐释灵活地运用多种形式,如讲授《茶馆》时,可以组织学生将其内容搬上讲台,采用表演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学生为了更好地表演,需要通读全文,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课堂的展现,锻炼了学生的舞台表现力,促进大学生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步提升。
  (二)教师课后延伸教学体系,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增强传统文化的实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教学是大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统文化亦不是空泛的理论,它需要浸润日常生活中、走入社会实践中,通过拓展教学实践活动,领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效性。教师积极开发课后教学资源,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鼓励学生成立读书小组,阅读经典不同于通俗小说,课堂解读很难完全地阐释经典的文化精髓,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课下积极阅读,如讲完《周南·桃夭》,引导学生去读《诗经》;为了更好领悟《临江仙·夜归临皋》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去读《苏轼传》,通过推荐阅读书单、组织读书会、创办文学社,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
  二是鼓励学生在课下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认知内化为自身的修养,从而指导现实生活。例如《论语》有:“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孟子》中也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言论都在突出孝道在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在课下鼓励学生开展调查,组织班会,了解孝道观念、孝道行为的发展变化,鼓励学生弘扬孝道,传承孝道,在实践中践行中华品德。
  (三)教师要加强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积极改变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教师是大学语文课与传统文化传播之间的桥梁,是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内心的领路者,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语文教师要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做好传播文化的先锋者
  语文教师理论水平的深度直接影响到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语文课程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多渠道学习,定期参加传统文化的相关培训,夯实专业基础,加强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汲取最新的文化研究成果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做好传播文化的先行者。
  2.语文教师要发掘课程内涵,与财经学科深度融合,做好教学创新的领路人
  在财经院校中,作为公共课大学语文的教师要克服“职业性倦怠”,对各种知识广泛涉猎,尤其要与财经专业老师多沟通,挖掘课程与财经专业相结合的内涵,为提高财经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开辟一条捷径。比如在讲授唐宋时期笔记小说章节,要为学生展现出其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使学生通过笔记小说所提供的丰富史料,去认识唐宋社会变化的丰富历史社会信息;在《卖炭翁》文本解读中,使学生可以看到商品经济与内廷所需的关系,了解到宦官专政与唐后期财税改革问题,这就与税收专业课程取得了联系。再比如在《东京梦华录》里,通过文本解读也能了解到宋代城里的很多买卖和商铺都是与“吃”有关的,从而总结出从唐到北宋再到南宋,对市场的需求都在逐渐地发展。这也表明文学与经济是可以相互渗透的。
  3.語文教师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打造新式的文化教育平台,做好翻转课堂的践行者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来临之际,职业迭代也在加速,未来社会对财经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语文教师必须跟上时代步伐,转变教学观念,借助各种翻转课堂软件,使传统文化向更深层次传播。课前,通过互动平台教师发布微课视频、背景资料,布置相关任务;课上,教师可以实现电子版书的展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线抢答,对于答案不唯一的题目,还可以组织学生实行线上头脑风暴;课下通过在线测试、答疑解惑等互动方式强化教学效果。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使传统文化更贴近现代生活,提高传统文化传播的效率与质量。
  (四)注重传统文化渗透,打造校园品牌,实现“文化育人
  高校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阵地,财经院校的校园文化不仅要体现其现代经济管理的理念,也要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渗透到丰富的校园活动中,打造独特的校园品牌,实现“文化育人”。
  大学语文教师可以走出课堂,与学校团委、学生会积极合作,结合财经院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开展校园活动,如开设“文学与经济跨学科研究大讲堂”,举办传统节日文化、红色文化、竞技文化等多种活动,为财经院校创造出整体的多层次的文化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大学语文老师与财经专业老师共同研讨,探索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新路径,走进大讲堂,为学生讲解“文学中的商业伦理、金融活动中的人性书写、文学与市场的关系、经济学对文学的影响研究”等最新研究成果,为广大财经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再如组织学生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深入感受民俗节日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与人文精神,这种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方式使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的魅力和时代的风采。
  三、结语
  当前,我国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现代经济发展不仅需要精湛的专业能力,更需要具备较高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财经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要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去浸润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文化价值取向,对有力提升财经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莉.传统文化教育视阈下理工院校“大学语文”改革的新思路[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9):106-110.
  [2]温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导向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研究——以河北省内大学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9,19(2):93-97.
  [3]张全亮.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学科融合的高校语文教学团队建设的新机遇与挑战[J].高教学刊,2019(20):59-61,64.
  [4]魏向阳.财经类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实施与创新路径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1(4):76-78.
  [5]杨柳.传承传统文化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J].学周刊,2019(31):10-11.
其他文献
正如正歌剧在19世纪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样,喜歌剧在20世纪也落下了帷幕,再也没有一部有影响的喜歌剧作品出现。20世纪新出现的现代派歌剧,在观赏性方面大打折扣,对大众来说显
编辑同志:您好!近来在某些文献上看到高血压性脑出血可在6h内予以立止血等止血治疗,我在基层医院很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故想请专家介绍或讨论一下这方面的经验,用什么止血药好,在什么
目的通过检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水平,了解该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分布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
第一个环节:抓好群众参与创建活动氛围的形成。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很重要的一点是在于群体参与,形成一个群体参与的良好氛围,使创建工作步入实施。一
引滦入津工程建成通水20年,在推动天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用水质量,发展城市供水事业,缓解城乡用水矛盾,净化美化城市生态环境,有效控
“堰塘修得好不好,公路宽度对不对,眼睛看了不作数,要拿数据出来给大家看。”李天清是达州市通川区蒲家镇第二片区的廉勤监督员,任职后的他习惯了每天随身携带一卷卷尺。在村
当我又一次收到她的来信的时候,我的眼前又出现了那个梳着短发穿浅黄夹克衫的女孩.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需要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摆在重要的位置,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真正的落实到教学活动之中。目前各大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初见成效,但
对秭归县三门洞滑坡自三峡库区试验性蓄水以来的变形特征进行阐述,总结三门洞滑坡专业监测资料,结合三门洞滑坡的形态特征、物质结构,监测以来的数据,分析三峡库区降雨和库水
[提示]田晓雅<十三岁的际遇>一文诗意盎然,作者把自己海阔天空般的心灵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渴望创造、渴望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心灵展现,从而启迪了教师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