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禁烟禁毒历来是《大公报》舆论宣传的重要内容之一。透过《大公报》对于禁烟禁毒的宣传与报道,不难发现民国初年社会上流行的各色毒品,即由鸦片衍生的一些新型毒品。对于这些新型毒品,《大公报》从科学和医学角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警示民众正确认识新型毒品、揭露毒品危害之余,劝诫国民禁吸毒品,更体现了《大公报》的舆论导向着力于进行近代中国国民健康生活、强国保种的呼吁,扮演了颇显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大公报》 民国初年 毒品
清末维新人士英敛之于1902年在天津创办的《大公报》,可谓是近代中国新闻出版史上发行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大的报刊之一。从其创刊起,就始终关注着清末民初的各种社会问题,注重改良社会不良风气与恶俗。其中,对禁烟禁毒的宣传及报道是其关注社会问题、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民国初年《大公报》对于禁烟禁毒的宣传及报道,本篇专门以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新型毒品为例,说明其宣传禁烟禁毒、提倡国人健康生活的舆论导向。
众所周知,在以鸦片为原材料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加工成为多种其他毒品。这些衍生毒品起初是被作为高级麻醉品,应用于医疗事业,主要有吗啡和海洛因。在吗啡和海洛因的基础之上,又可以加工制成多种新型毒品。民国初年的中国大地上,各式新型毒品与土产鸦片并行不悖,使人民受害的惨烈程度,比之清末时尚有过之而无不及。据《大公报》的报道,当时流行于中国的新型毒品种类主要有吗啡、金丹(白丸)、阿片、海洛因、克露因等。如有文载“近年因科学昌明,此类毒剂日多,所以吗啡、海洛因、可加因等等遂遍及全国,几乎有代替阿片之势。”又如“贩卖金丹者,凡娼窑商号茶肆,无一家不有。”还有报道称“近来市舶传到一种坏水名曰克露音,凡服之过量者,移时必死并无疗救之法,其服之不过量者,伤其肾经,亦必绝嗣此种毒药比吗啡尤酷,非严行查禁不足以重人道。”当时中国大地上流行的各色毒品与普及程度可见一斑。
在中国,这些新式毒品最初也是广泛地用于医疗中,而且有些毒品是被用作戒烟药在各地西药房公开出售的,其中最流行的当属吗啡以及其衍生品金丹。《大公报》曾有文以问答形式解释了“(一)吗啡是什么?吗啡是鸦片内的有机体。(二)什么时候知道的?”“一八一七年由德国人发明的。(三)鸦片内有多少吗啡?中国鸦片含有百分之六的吗啡。”“(四)吗啡药用的分量多少?六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五)怎么用法的?东西各国多用皮下注射,中国普遍制丸吞食。”与鸦片相比,吗啡的毒性更高,药性也更烈。虽然使用吗啡能够戒除鸦片瘾,但却极易染上吗啡瘾,其为害更加致命。到了民国年间,民间的有识之士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大公报》刊载的文章写到“戒烟药品,其中含有烟质,固比比皆是。敢于呈请化验,藉官厅为保护者,固自谓药性和平。然而吗啡高根诸毒物,犹不免揽杂其间,至如秘密配置,混售市井更不可以计数。充其弊端,非特不能除害身之固疾,抑且适足为杀人之利器,哀此穷苦烟民何不幸而死于非命乎。”
随着吗啡瘾者的增多、吗啡瘾加大的同时,吗啡类的衍生品—金丹,也泛滥成灾了。金丹,又称白丸,“是一种固体化的吗啡类毒品,其主要成份为吗啡,呈金黄色,在清朝末年进入中国。由于金丹售价低廉,在贫穷的中国百姓之中很有市场,销售量、危害也逐渐加大。”《大公报》登载的一篇调查报告提到“凡属于大名道之县区,金丹流毒甚深。”这篇报告还指出了当时的石家庄“为金丹吗啡之出产地方,因交通便利,各省各县商人,多聚于此。而流氓,暗娼,金丹犯,亦以该处为渊薮焉。”“自石家庄运输,各省之金丹,以山西河南为大宗,其余亦多运销于直省各县。”此足以见当时金丹流行之趋势。
除了吗啡与金丹之外,《大公报》对于其他几种新式毒品也有相关的报道,如“海洛因:俗呼白面,为白色结晶之粉末。乃加盐化醋于纯吗啡内,使之结晶,溶解于稀盐酸……其作用与吗啡相似,毒性尤剧,其力较吗啡约大六倍。”又如“阿片:未熟罂粟榖之乳液,干涸后制成阿片,味苦,有一种臭气。其含有多数化学成分……最主要者为吗啡,其含量之多,为诸种成分冠。”“吸阿片成瘾者,一日吸量最少为三分,最多有吸二十四两者。”此外还有一种名曰克露因的毒品,也是以戒烟药物形式销售。《大公报》载“近查有西药一物厥名曰克露音,其性质与吗啡相等,其毒较吗啡为尤烈……此物来源购自上海零售戒烟之药,亦多渗和此种药料,经群细化验实较鸦片无异男女用之已久即减食量,能戕其生命断绝生命揆之,人道正义良可惨痛。”
通过这些报道,不难发现《大公报》作为当时中国最权威报纸之一,具有与时俱进、关注社会新动向的特点,亦可看出《大公报》的载文内容以科学研究为基准、崇尚先进之学问的特点。此外,通过报刊对毒品危害的大力宣传,造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威,使公众一致意识到,吸食毒品已不是风雅行为,而是堕落犯罪,这就形成了一种趋向良好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阿片类之毒品[N].大公报.1919-11-27
[2][8]西人调查毒品之报告(续)[N].大公报.1923,3,12.
[3]部令查禁克露音[N].大公报.1920-1-8
[4]关于鸦片和麻醉药的几句问答[N].大公报.1919,11,27.
[5]含毒烟丸果能禁绝乎[N].大公报.1919,11,25.
[6]冼波著.烟毒的历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7]西人调查毒品之报告[N].大公报.1923,3,11.
[9]论戒烟[N].大公报.1919,11,20.
[10]严禁毒质药品[N].大公报.1920,1,8.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关键词 《大公报》 民国初年 毒品
清末维新人士英敛之于1902年在天津创办的《大公报》,可谓是近代中国新闻出版史上发行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大的报刊之一。从其创刊起,就始终关注着清末民初的各种社会问题,注重改良社会不良风气与恶俗。其中,对禁烟禁毒的宣传及报道是其关注社会问题、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民国初年《大公报》对于禁烟禁毒的宣传及报道,本篇专门以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新型毒品为例,说明其宣传禁烟禁毒、提倡国人健康生活的舆论导向。
众所周知,在以鸦片为原材料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加工成为多种其他毒品。这些衍生毒品起初是被作为高级麻醉品,应用于医疗事业,主要有吗啡和海洛因。在吗啡和海洛因的基础之上,又可以加工制成多种新型毒品。民国初年的中国大地上,各式新型毒品与土产鸦片并行不悖,使人民受害的惨烈程度,比之清末时尚有过之而无不及。据《大公报》的报道,当时流行于中国的新型毒品种类主要有吗啡、金丹(白丸)、阿片、海洛因、克露因等。如有文载“近年因科学昌明,此类毒剂日多,所以吗啡、海洛因、可加因等等遂遍及全国,几乎有代替阿片之势。”又如“贩卖金丹者,凡娼窑商号茶肆,无一家不有。”还有报道称“近来市舶传到一种坏水名曰克露音,凡服之过量者,移时必死并无疗救之法,其服之不过量者,伤其肾经,亦必绝嗣此种毒药比吗啡尤酷,非严行查禁不足以重人道。”当时中国大地上流行的各色毒品与普及程度可见一斑。
在中国,这些新式毒品最初也是广泛地用于医疗中,而且有些毒品是被用作戒烟药在各地西药房公开出售的,其中最流行的当属吗啡以及其衍生品金丹。《大公报》曾有文以问答形式解释了“(一)吗啡是什么?吗啡是鸦片内的有机体。(二)什么时候知道的?”“一八一七年由德国人发明的。(三)鸦片内有多少吗啡?中国鸦片含有百分之六的吗啡。”“(四)吗啡药用的分量多少?六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五)怎么用法的?东西各国多用皮下注射,中国普遍制丸吞食。”与鸦片相比,吗啡的毒性更高,药性也更烈。虽然使用吗啡能够戒除鸦片瘾,但却极易染上吗啡瘾,其为害更加致命。到了民国年间,民间的有识之士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大公报》刊载的文章写到“戒烟药品,其中含有烟质,固比比皆是。敢于呈请化验,藉官厅为保护者,固自谓药性和平。然而吗啡高根诸毒物,犹不免揽杂其间,至如秘密配置,混售市井更不可以计数。充其弊端,非特不能除害身之固疾,抑且适足为杀人之利器,哀此穷苦烟民何不幸而死于非命乎。”
随着吗啡瘾者的增多、吗啡瘾加大的同时,吗啡类的衍生品—金丹,也泛滥成灾了。金丹,又称白丸,“是一种固体化的吗啡类毒品,其主要成份为吗啡,呈金黄色,在清朝末年进入中国。由于金丹售价低廉,在贫穷的中国百姓之中很有市场,销售量、危害也逐渐加大。”《大公报》登载的一篇调查报告提到“凡属于大名道之县区,金丹流毒甚深。”这篇报告还指出了当时的石家庄“为金丹吗啡之出产地方,因交通便利,各省各县商人,多聚于此。而流氓,暗娼,金丹犯,亦以该处为渊薮焉。”“自石家庄运输,各省之金丹,以山西河南为大宗,其余亦多运销于直省各县。”此足以见当时金丹流行之趋势。
除了吗啡与金丹之外,《大公报》对于其他几种新式毒品也有相关的报道,如“海洛因:俗呼白面,为白色结晶之粉末。乃加盐化醋于纯吗啡内,使之结晶,溶解于稀盐酸……其作用与吗啡相似,毒性尤剧,其力较吗啡约大六倍。”又如“阿片:未熟罂粟榖之乳液,干涸后制成阿片,味苦,有一种臭气。其含有多数化学成分……最主要者为吗啡,其含量之多,为诸种成分冠。”“吸阿片成瘾者,一日吸量最少为三分,最多有吸二十四两者。”此外还有一种名曰克露因的毒品,也是以戒烟药物形式销售。《大公报》载“近查有西药一物厥名曰克露音,其性质与吗啡相等,其毒较吗啡为尤烈……此物来源购自上海零售戒烟之药,亦多渗和此种药料,经群细化验实较鸦片无异男女用之已久即减食量,能戕其生命断绝生命揆之,人道正义良可惨痛。”
通过这些报道,不难发现《大公报》作为当时中国最权威报纸之一,具有与时俱进、关注社会新动向的特点,亦可看出《大公报》的载文内容以科学研究为基准、崇尚先进之学问的特点。此外,通过报刊对毒品危害的大力宣传,造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威,使公众一致意识到,吸食毒品已不是风雅行为,而是堕落犯罪,这就形成了一种趋向良好的社会风气。
参考文献:
[1]阿片类之毒品[N].大公报.1919-11-27
[2][8]西人调查毒品之报告(续)[N].大公报.1923,3,12.
[3]部令查禁克露音[N].大公报.1920-1-8
[4]关于鸦片和麻醉药的几句问答[N].大公报.1919,11,27.
[5]含毒烟丸果能禁绝乎[N].大公报.1919,11,25.
[6]冼波著.烟毒的历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7]西人调查毒品之报告[N].大公报.1923,3,11.
[9]论戒烟[N].大公报.1919,11,20.
[10]严禁毒质药品[N].大公报.1920,1,8.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