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士革剃刀》:传统道德的悖论及其反思

来源 :文学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g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大马士革剃刀》围绕着左门鼻与陈玉伋两个老实街居民,通过剃刀的三赠三还,体现了传统道德在当代的异化,以及人们内心“表里不一”的悖论.本文从“传统道德的异化”、“剃刀式的性格”、“对于传统道德异化的反思”三个层面,探索小说如何展现当代人继承优良传统,又如何找到现代思维与传统观念平衡点的问题.
其他文献
在镇江生活近40年,每次走过正东路,我就想起原镇江师专老大门前的银杏.rn上世纪80年代初,我考入镇江师专读书,那时学校的正大门在正东路上,刚到校门口,我就被门前的银杏吸引,银杏有四棵,树高均在20米以上,树上铺满绿色的扇形小叶和饱满诱人的银杏青果,团团簇簇,迎风招展.我从小生长在扬中的农村,没有见过如此威武庞然的银杏,一下子感到意外、新鲜和惊奇.
期刊
艾青的诗作将自由体诗推向了音乐性的更高境界.他贴近黑色大地,赞颂火红阳光,书写爱国主题中的倔强与抗争,以忧郁深沉的诗风,淳朴自然、简约明朗的语言,深刻影响了三四十年代和“新时期”以来的新诗发展.“土地”与“太阳”构成了艾青诗歌“红与黑”的两大对应并列的意象体系.黑色土地是民族苦难历史和悲惨命运的意象化,凝聚着诗人对土地劳动者深沉的爱,对他们命运的质询与探索.红色阳光系列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抗战精神、真理光明和希望的热情礼赞.艾青以溶化现实的诗家语和对色彩意象的自觉追求,增加了新诗的艺术表现力,其内在的音乐性和
期刊
在5000年华夏文明长河中,孝敬老人、赡养老人是其中最为璀璨闪光的人伦篇章,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代代相传,生生不息.rn本世纪初,我国进入老龄化加速阶段,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36%的速度增长.中国老年人口状况构成中国社会最基本的国情之一.老年人被称之为“脆弱”群体,不仅意味着体能的衰弱,更大程度上是社会经济地位的下降,生存环境的改变,以及个体终身准备的认识不足.
期刊
纵观国内相关课题研究情况可知,敬语在交际中的必要性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日渐引起学界的关注.但现有有关现代汉语敬语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呈现相对匮乏的情况,有关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和检验方面的内容亦显薄弱.研究发现,学习者在学习并运用敬语时主要存在以下四种偏误情况:学习者母语引起的偏误、目标语规则泛化偏误、课堂训练偏误、交际运用偏误.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根据学习者母语背景、知识阶段、交际需要的不同在实践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阅读要区分有效阅读与无效阅读.在有效阅读基础上,学会高效率阅读,避免低效率阅读.还有,整本书阅读要保质上量,撇开剂量无法谈效果.rn一.有效阅读与无效阅读rn有效阅读:持续阅读高质量书、文章,系统学习经典作品.rn无效阅读:微博微信头条等碎片化阅读及消遣性作品阅读.
期刊
水是万物生命之源,也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纵观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无不和水息息相关.镇江市科协副主席谢立新先生的新著《碧水无痕》近日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不搞首发式,让读者安安静静地走进书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
期刊
基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有关猫的历时语料,检索了1267条有关猫隐喻的语料进行分析,按照汉以前-唐五代-宋-元-明-清的时间顺序,先从历时的角度对各个时期的猫隐喻进行梳理和分类,再从猫的外形和习性等特点、社会发展影响两个方面对猫的隐喻发生机制进行探究.
笪重光,字在辛,又字太辛,号君宜,又号江上外史,祖籍江苏句容.rn先代为官宦世家,曾祖、祖父、父亲均系朝廷命官.他聪明好学,家教渊源很深.顺治九年(1652),笪重光中进士,授刑曹晋郎中,关中恤刑,不久提升为湖广道监察御史、江西巡按.他为政清廉,兴教惠民,在任监察御史时,洁身爱民,秉公执法,严惩贪污,铁面无私,直声很高,当时朝野无不收敛.康熙皇帝也夸奖他,“朕留心访察,他一介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其右”.
期刊
田家诗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体裁,是反映农民生产生活情况的诗歌,在古代文学的发展史上,历朝历代都有田家诗的创作.田家诗在先秦时期就开始萌芽,魏晋时期进一步发展,唐代开始形成规模,在北宋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一直到明清时期此类题材的诗依旧不断出现.我国古代田家诗历史悠久,创作群体庞大,作品数量众多,其中不乏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佳作,因其对田园风物、民风民俗、农事活动、民生疾苦、农技农具的多样化表现,使其成为反映我国古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一面镜子,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古代农事诗的发展历史及思想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