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中医讼案鉴定管窥:以阎玉林案为例

来源 :中华医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fairs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疗鉴定是认定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解决医疗纠纷案件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医疗诉讼应当交由中医还是西医或法医鉴定,是民国时期就开始争论的问题。在中医界的努力下,民国中央国医馆处方鉴定委员会建立,为中医讼案取得了同行鉴定权。文章以民国二十六年(1937)山东高等法院送请中央国医馆鉴定阎玉林过失致人死亡一案为例,初窥民国时期中医讼案鉴定制度的概况,以期为建立中医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制度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今年恰好是《中国医史》这部著作的两位作者,王吉民130周年、伍连德140周年诞辰的纪念日。两位作者原来分住于华东地区及马来亚的槟榔屿,相隔千里。虽然他们忙碌于各自的专业领域里,王吉民专注于首家医史博物馆的创建,成绩斐然;而伍连德则战斗于抗击肺鼠疫的最前线,并成功地于短期内扑灭,享誉全球,又主持在中国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议",还活跃于创立防疫机构、海港检疫机构、建设医院和医学教育等多方面的活动。只
期刊
民国时期中华医史学会会员中,外国籍会员数量占1/3以上,他们为中国医学史的研究和中华医史学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这些外籍会员一直未得到学界关注,笔者介绍了伊博恩、胡美、海深德、毛惠霖、嘉惠霖、安尔、罗爱思、马雅各、许保德、谷润德、傅瑞士、启真道、西格里斯特这13位外籍会员的生平和他们在医史方面的研究工作。这些会员关于中国医学史的研究对西方社会了解中国传统医学和医疗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医方类聚》成书于世宗二十七年(1445),是朝鲜医学之集大成者,书中引用了《妇人大全良方》的部分内容。以朝鲜原书覆刻的日本文久元年(1861)本影印本为《医方类聚》底本,元勤有书堂刻本缩微胶片(简称元刊本)为《妇人大全良方》底本,对《医方类聚》引用《妇人大全良方》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妇人大全良方》在《医方类聚》直接引用42次,其中《妇人门》41次,《小儿门》1次;间接引用分为单行大字和双行小字2
《金匮玉函经》与《伤寒论》同体而别名,经北宋治平年三年(1066)校正医书局整理得以传世。目前学界所用的《金匮玉函经》是清代陈世杰本,系陈世杰从清代学者何焯处得手抄宋本后校讹整理,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刊行。通过检索从1066年至1717年间的医学著作中引用的《金匮玉函经》条文,经对比将其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2类,以此来考查《金匮玉函经》自宋本传世后的流传情况,据此推测,元明时期的医家未曾得
《梅师方》是亡佚医方书,其书名出自《证类本草·所出经史方书》,《证类本草》保留其佚文117条。除《证类本草》外,共50种医书明确引用《梅师方》部分佚文。其中38种医书未超出《证类本草》引《梅师方》佚文范围,12种医书所引《梅师方》佚文为《证类本草》所未载,以此推测《梅师方》在1552—1578年间的长江流域有可能还存世。就《梅师方》现存的佚文而言,其内容与《肘后备急方》有学术渊源的关联。
白术被古人誉为"补气健脾第一要药",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根据临床治疗要求的不同可有生用白术、土炒白术、麸炒白术、焦白术等多种炮制品。炮制质量对保障药效、用药安全及提高制剂工艺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历代古籍、近现代文献和规范中白术炮制方法的详尽考证,厘清白术历代炮制沿革的脉络,并结合炮制工艺差异、辅料添加及药效理论分析等,总结得出炮制工艺变革的内在规律和外在因素,即省却了繁琐和重复的
运用音韵、训诂、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互证等方法,论证出土文献《养生方》药物"非廉"即《神农本草经》中的植物药"飞廉",而非动物药"蜚蠊"。"飞廉"一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语源上与"风"有关,语义有"轻、快"的内在含义,被用为相关图腾形象、传说人物、历史人物、药物、建筑等名称。
期刊
新中国中医政策调整后,真正解决了西医学习中医和中医温课基本教材难题的,是《中医学概论》的问世。这部当年销量最大的中医图书,契合了改组后的卫生部以及那个历史阶段的多方面需要,也初步实现了中医药学术体系的重构,影响所及,远不止一代人。一个甲子过去,诸多问题值得深长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