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车辆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qlfal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需求量和保有量出现了加速增长的趋势。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使车辆的技术状况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汽车更新量为汽车保有量的6%,则上一年度约有94%的保有车辆面临技术状况下降趋势。维持车辆的技术状况只能靠合理的维护与修理。
  国家为加强所有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保持汽车行驶的安全,充分发挥运输车辆的性能,降低运输成本,1990年3月7日交通部发布了13号部令《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凡是在我国从事道路运输的单位和个人都属于此规定的管理范围,对车辆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合理改造、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综合管理。根据交通部13号令形成的维护检测体系及制度是完全合理的并且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现阶段有人对13号令的合理性产生了诸多质疑,提出了依靠市场经济的调节,自觉维护,自愿检测,将技术管理转变为技术服务。市场调节有它的自身规律,也有其盲点,事实上近年来经营者为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不进行有计划的车辆维护工作,车辆技术状况普遍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还增加了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问题。
  一、车辆的技术状况下降加剧了石油供需危机
  在我国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决定经济增长的战略性资源,包括石油出现了严重的匮乏。 1993年,中国由石油出口国正式变成了石油进口国,之后出现了严重失控的局面。2010年和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为2.96亿吨和3.90亿吨,而纵观国际能源组织和国内十几个中長期战略规划,中国原油年产量到2020年至多能达到2.0亿吨的规模。保守而言,在2010年和2020年,中国需要进口原油大致为1.5亿吨和2.0亿吨。
  任何人都知道汽车是烧油的并且不是原油,原油提炼出的可用做燃油的比例并不让人乐观,根据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标准,车辆技术等级由一级降为二级,意味着燃油消耗将增加10%,而因为车辆的技术状况下降造成的不合理油耗往往可达100%甚至往上,结合前面说的就可以想象到车辆的技术状况下降造成的燃料成本是多么巨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将控制车辆的技术状况下降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来考虑,应作为能源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车辆的技术状况下降导致了环境及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中国,向汽车社会转变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和社会成本。而车辆的技术状况下降无疑增加了这一成本。
  中国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比大多数发达国家落后近10年,并且执行情况参差不齐。即使是达到排放标准的车辆,其排放的一氧化碳数量也是欧洲车辆的两倍左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数量是欧洲车辆的3倍以上。与美国标准相比,中国一氧化碳排放量上限高出了56%,氮氧化物高出32%,碳氢化合物则高出3倍以上。然而车辆技术状况下降后我们的在用车辆甚至要高出现行较宽松的标准几倍。 这是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改善后再度恶化的主要原因。工业污染正让位于汽车带来的烟雾污染。上海城市规划人员估计该城市90%的空气污染来自于机动车。
  覆盖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烟雾导致了庞大的医疗成本。中国肺病发病率在过去30年翻了一番。世界银行估计,因空气污染导致的医疗成本增加以及工人生病丧失生产力使得中国GDP被抵消掉5%。中国的污染如此严重,以至于美国国务院不允许家庭成员患哮喘的外交官在中国某些城市任职。
  车辆的技术状况下降所造成的问题不只限于增加环境污染,同时也造成交通事故频繁发生,频发的交通事故有很多与车辆的技术状况下降有关,甚至由车辆的技术原因直接造成。
  三、对车辆的技术状况下降的控制不能依靠市场调节
  交通部13号令要求车辆技术管理以预防为主和技术与经济相结和的原则,核心是强制维护、定期检测,是用行政手段进行技术管理。
  近几年,通过相应的政策调整,该制度的约束力已大为弱化。削弱技术管理的理由是给运输企业减轻负担,认为可以通过市场的经济杠杆由经营者掌握运输成本,使维护车辆成为自觉的行为,从而将技术管理变为技术服务,但这里有个运输成本的核算主体问题,以不同的主体进行核算结果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理想化的条件下进行假设,先以经营者为主体,计算其维护成本,二级维护作业一般1万公里进行一次,每次工时费用约230元、材料费100元,二级维护作业竣工检测费65元,等级评定检测费200元,按2万公里/年,维护检测费用一般在900元左右,再加上误工按1000元计算,合计年成本1900元。我们认为其不进行维护时车辆技术等级下降一等,此时油耗增加10%,假设标准油耗为10升/100公里,按现行油价算经营者只增加大概800元燃油成本,作为市场的一员为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经营者是不会进行自觉维护的。
  我们再以国家为主体计算一下,不进行维护时,经营者的800元燃油成本是要记入到能源消耗的国民总支出的,而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即环境成本则完全由国家社会买单,交通安全造成的社会成本也必须由国家社会买单,我们有理由认为是由国家和整个社会承担了运输业的成本,通过市场调节,放弃强制手段,弱化技术管理给运输企业减轻负担,事实上只是将经营者的运输成本,转化为更高昂的社会成本。
  进行维护作业和检测都是服务业创造附加值的生产活动,可以加入国民生产总值,与消耗资源的消费行为是不同的。因此笔者认为对车辆技术状况下降的控制不能依靠市场调节,而应加强宏观上的管理,通过宏观的手段解决问题。
  四、对车辆技术状况下降的控制应加强技术管理手段
  要将保持车辆技术状况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将强制维护的制度进行下去,在此前提下做到:
  一是不断完善汽车维护及检测体系。汽车维护检测体系的目的是降低运输成本,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和限制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整个体系的质量决定了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加强该体系的建设是最关键的环节。这个体系包括保修设备生产企业、维护企业、检测企业等实体,也包括交通、环保、公安等政府部门。
  二是严格的车辆维护检测制度。对于在用车须到国家认可的二级维护企业进行定期维护。应以交通立法规定,对在用汽车进行综合性能检测,以确保二级维护质量。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检测设备规定相应的标准,如检测设备的检测性能、检测精度等都有相应标准及检验手段,对检测设备的使用周期、技术更新等也有具体要求及相关制度约束。
  三是严格的体系管理制度。如果发现二级维护企业、检测中心不按照政府的法规规定对车辆进行维护、检测或出现投诉,一经发现并核实,该二级维护企业或检测中心将被取消执照,不再准许经营维护或检测业务,还要处以相应的经济处罚。
  削弱车辆技术管理的理由是给运输企业减轻负担,认为这样可以降低经营者的运输成本,但是这种降低经营者的运输成本方式是以增加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交通安全问题为代价的。汽车的技术状况影响了运输的成本,这种成本并不仅仅是经营者简单的收支,它包括了国家、社会所要承担的各种成本,车辆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要从宏观的角度解决市场杠杆解决不了的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实现节能减排和道路运输安全。
  (作者单位:沈丘县道路运输管理所)
其他文献
近期,饮用水品牌农夫山泉因生产标准问题成为舆论的焦点。表面看似产品质量之争,背后暴露出的则是饮用水标准“山头林立”、彼此打架,地方标准更新缓慢、踏步不前的乱象。
随着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尽量减少停电范围和时间,需大力开展配电网带电作业,为保证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健康地开展,就要进一步研究配电网的安全不停电作业法。通
全军自上而下在团以上党委机关开展“学习贯彻党章、弘扬优良作风”集中教育活动,符合党心军心,是新形势下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各级党委和党员自我完善、自我净化和自我提高的有效平台,更是用猛药和打强心剂。学习贯彻党章虽然是个基本要求,但现实差距较大;弘扬优良作风是关键所在,但持久性不够。我们落实集中教育活动就是通过震撼心灵、触动思想和打深烙印,旨在强化党员标准意识、增强党性修养和培养优良作风
以僵尸企业僵尸指数为研究基础,基于2010~2016年金属行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企业研发的三种衡量变量(研发强度、专利数量、新产品数量)抑制新的僵尸企业形成的可能性以及投
2015亚洲机械电子学国际学术会议(AISM2015)于2015年10月8日至10日在广西桂林召开。
清明节期间,笔者在内乡县城郊黄水河看到一大块菜地,种的有芹菜、蒜苗、生菜、韭菜等。春天正是蔬菜长势最好的时节,眼看着马上就能采摘上市,可看到的景象却使人很气愤:因为很多蔬菜大棚被强拆了,大片大片、好好的菜被汽车的轮子压得东倒西歪、支离破碎,无法再食用。十几个菜农聚在田边,骂骂咧咧,抱怨政府强制征地,担心没了地之后他们的生计问题。笔者想“蔬菜队”,顾名思义就是种菜的,种菜是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方式,是
有人给林肯作了个大致统计:他人生中只有3次成功,却有着35次失败,他的简历几乎被失败填满。22岁时,他与人合伙开了家杂货铺,很快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再次贷款经商,糟糕的经营不仅使
嵌入式系统无所不在,它几乎包括了我们周围的所有电器设备:掌上pda、移动计算设备、电视机宋体计算机芯片是为台式或便携式电脑而设计的,这也意味着每年有10~30亿CPU是为嵌入式系
高电压、大容量变压器造价高,带的用户负荷大,一些用电单位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停电,一旦发生不可预知的事故,造成各方面的损失和影响都很大。本文根据本地区多年遇到故障变压器问题
去年年底,“中国式过马路”引发了关于交通陋习的全民大讨论。新年伊始,“最严交规”施行后,“规则”与“习惯”的碰撞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再次掀起对“中国式交通”的调侃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