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土方填筑与压实技术的探讨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s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筑施工过程中土方填筑与压实技术在当前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筑土方填筑与压实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因而加强建筑施工中土方填筑与压实技术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本文就此进行简要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土方填筑;压实技术
  地基的质量对于建筑的整体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建筑施工中土方填筑和压实技术的有效应用,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在土方填筑与压实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土质特点、结构类型和现场条件,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也就是说,应当整合多种资源促进土方填筑与压实工程的质量控制。
  1 土料的选用与处理
  碎石类土、砂土、爆破石渣及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黏性土均可作为填方土料。填方土料为黏性土时,应检验其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含水量大的黏性土不宜做填方土料。当采用土料的透水性不同时,不得掺杂乱倒,应分层填筑,并将透水性较小的土料填在上层,以免填方内形成水囊或浸泡基础。
  填方施工应接近水平地面分层填土、分层压实,每层铺填的厚度应根据土的种类及使用的压实机械而定。每层填土压实后,应检查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后,方能填筑上层。当填方位于倾斜的地面时,应先将斜坡挖成阶梯状,然后分层填筑,以防填土横向移动。
  2 填土压实方法
  填土的压实方法一般有:碾压法、夯实法和振动压实法以及利用运土工具压实法等。填方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填方土料、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等,合理选择压实机械、压实方法。平整场地、路基、堤坝压实等大面积土方工程宜采用碾压法,较小面积土方工程宜采用夯实法和振动压实法。
  2.1 碾压法
  碾压法适用于大面积填土工程。碾压机械有平碾(压路机)、羊足碾、汽胎碾或者运土工具。平碾是一种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自行式压路机,重量6t~15t。羊胎碾在工作时是弹性体,给土的压力较均匀,填土质量较好。应用最普遍的是刚性平碾。利用运土工具碾压土壤也可取得较大的密实度,但必须很好地组织土方施工,利用运土过程进行碾压。如果单独使用运土工具进行土壤压实工作,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的压实费用要比平碾压实高。松土碾压宜先用轻碾压实,再用重碾压实,效果较好。碾压机械压实填方时,行驶速度不宜过快,一般平碾不应超过2km/h;羊足碾不应超过3km/h。
  2.2 夯实法
  夯实法是利用夯锤自由下落的冲击力来夯实土壤,土体孔隙被压缩,土粒排列得更加紧密。人工夯实所用的工具有木夯、石夯,这些方法现在基本已经淘汰;机械夯实常用的有内燃夯土机和蛙式打夯机和夯锤等。夯锤是借助起重机悬挂一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自由下落,重复夯击基土表面。强夯法适用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碎石类填土地基的深层加固。夯实主要用于小面积填土,优点是可以压实较厚的土层。
  2.3 振动压实法
  振动压实法是利用振动压实机的振动力振动土颗粒,使其产生相对位移而达到密实状态。振动压实机与一般平碾相比,可提高工效1~2倍,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非黏性土的振实。
  3 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
  通过对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进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土方填筑和压实质量的因素具有多样性特点,不仅受到压实功的的影响,土的含水量以及每层铺土厚度也会对土方填筑和压实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3.1 压实功的影响
  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土的含水量固定的情况下,初期的压实对土的密度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旦接近土的最大密度时,即便压实功增多,对土的密度却产生很小的影响。因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当通过轻碾与重碾相结合的方式,促进良好的压实效果。
  3.2 土的含水量的影响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若压实功一定,土料的含水量会对土方填筑和压实的质量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通过土的干密度对施工质量进行良好的控制从而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相对比较干燥的土,颗粒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大,不宜压实;若含水量超过一定界限时,土颗粒呈现饱和状态,部分压实功被水承受,从而不利于压实。也就是说,若想要取得较好的压实状态,需要保持土质的含水量适当,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润滑作用,从而减小土颗粒之间的摩擦阻力,促进土体的压实。在压实机械相同,且填土厚度和压实次数相同的情况下,最优含水量的确定需要通过多次压实试验进行确定,从而有效地保证土方填筑与压实过程中获得最大干密度。一旦遇到土体含水量过大的情况,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措施降低土体含水量,可以采用晾晒和风干等传统方式,也可以掺入干土和石灰等吸水材料来降低土体的含水量。若遇到土体含水量较小等情况,可以进行洒水湿润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压实功。
  3.3 铺土厚度的影响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铺土的厚度对压实效果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压实机械对土体的作用会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超过一定深度后,土体密实度达到一定程度,即使多次进行碾压,土体的密实度很难再有所增加。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回填方每一层的铺土厚度应当根据土质特点和压实功的具体要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应当小于实际的压实影响深度,从而有效的保证施工质量。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压实试验,从而掌握好压实遍数以及铺土厚度,以促进土方填筑与压实施工的顺利进行。
  3.4 填土压实注意事项
  在填土压实的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施工操作的标准和要求,及时对排水措施和每层填筑厚度进行检查,为后续的施工工序奠定可靠的基础。对土体的含水量进行合理的控制,掌握好压实的程度,从而有效的保证土方填筑与压实的施工质量。在填土的过程中,应当遵照填筑的顺序进行规范的操作,进行分层的铺填碾压或压实,对施工的实际质量进行科学的控制,尤其应当注意,应当尽量采用同一类型的土质进行土方填筑。
  4 填土压实的质量检验
  填土压实质量的有效控制,需要掌握好填土压实的密实度,以设计规定的压实系数为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压实系数往往与工程结构和土体性质存在密切的联系,并且填土压实后的干密度应当最大程度的符合设计的要求,并呈现分散性趋势。
  结束语
  建筑施工中土方填筑与压实是一项重要的施工环节,对于建筑整体质量的保证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从而对建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施工中,一线施工人员应当进行严谨的施工,确保施工方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从而进行合理的质量控制,从而降低建筑物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王忠明.建筑工程施工的土方填筑与压实[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6).
  [2]田丰,李旭亮.建筑基础土方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6).
其他文献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技术(ASV)-伪极谱法研究了铅在氟化物体系中的存在状态。结果表明:当Pn^2+浓度为2×10^-7mol/L,pH=8时,铅在NaF体系中以Pb F+!ⅲ衎F2、PbF3、PbF4^2-形式存在,并测定了形成这些络合物的积累稳定常数分别
摘 要: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暖通空调在我国的生活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空调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在生活中具有必不可少的功能。社会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所以我们更加应该重视暖通空调在实际中的应用,更何况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国家积极提倡节约环保,这就要求在暖通空调的设计上多下功夫,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暖通空调;可持续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提倡的是素质教育。也就是高中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是越来越高,要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想让学生学好化学,作为教师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的综合 Under
介绍了封隔器找漏在修井作业中应用,阐述了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意见。
一、出租汽车行业亟待加强党的建设 天津出租汽车行业是从1994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目前全市已有出租汽车31800多部,从业人员达36000余人。这一规模在全国城市中列第3位,仅次于北京
据媒体报道,中央气象台近期多次发布高温预警。但是,应对高温天气不能仅仅止于预警,保障高温下作业劳动者权利,关键在落实。$$给高温下作业的劳动者送上“清凉”是法律、行政法规
报纸
学员主体性研究是任职教育院校必须关注的问题,当前士官学员中普遍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意志力弱等问题,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学员主体性的构建。本文从心理学
摘 要:本文就“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的招生数量滑坡”和“企业急需熟练技工和高级技工”的矛盾进行分析,要求职业技术教育重新审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路,寻找职改革发展突破口。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 现状 改革  当前,职业技术教育招生数量滑坡,原因之一是部分民众依然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前景劣于普通高等教育。然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的具有专门职业技能的人才。下面,作者就职业技术教育现状进行分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饮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现状,提出我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总体思路与原则,然后针对当前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关键字:现状 饮用水 水源地 环境保护  1 概述  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饮用水水源污染日趋严重。我国饮用水来源以大的河流湖泊为主。然而,据水利部门统计,全国七成以上的河流湖泊遭受了不同
资源型产业链,作为要素协同共生的动态系统,是由各种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非线性作用、信息的流动与反馈等引起并促其产业链条关联关系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资源型产业链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