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丛生状棕榈植物叶热值的月变化研究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esoft_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5种丛生状棕榈植物-欧洲棕、细叶棕竹、小箬棕、玲珑椰子、缨络椰子的叶片热值和灰分含量的月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植物具有较高的灰分含量,但灰分含量的月变化趋势各不相同;欧洲棕、细叶棕竹、小箬棕3种植物干重热值的月变化趋势有些差异,同属的缨络椰子、玲珑椰子干重热值的月变化趋势基本相似;缨络椰子、小箬棕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P<0.05),而其余3种植物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从去灰分热值的月变化来看,细叶棕竹与小箬棕,缨络椰子与玲珑椰子的月变化趋势相似.
其他文献
对保存于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中罕见的雌蕊缺失茶树(Camellia sinensis)单株进行了形态特征、抗逆性、营养芽物候期、农艺性状和制茶品质、内含成分等的观测和鉴定。结果表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以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研究小尺度区域的土地利用快速变化及其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
选择恩施马鹿河完整天然红椿(Toona ciliata)群落设置400 m2样地,建立了16个5 m×5 m样方,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调查,研究群落α多样性和红椿种群格局。结果表明,群落α多样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西双版纳4种不同演替状况热带次生林:中平树(Macaranga denticulate)、崖豆藤(Millettia laptobotrya)、野芭蕉(Musa acuminata)与黄竹(Dendrocalamus memb
研究了蝇蛆粉替代鱼粉对锦鲤(Cyprinus carpio L.)生长、体组成、体色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360尾初始体重为(120.24±4.36)g的锦鲤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尾,3个重复,以基
利用祁连山地和河西走廊绿洲作物生态系统的时空差和生产方式所提供的饲草养畜,建立资源互补效应,提高生物效率.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营养条件下,随着羊龄的增大,食入营养量、体
期刊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长期采用2种不同量有机肥(M2、M4)、化肥(NPK)和不施肥(CK)4种方式培肥土壤为研究对象,对生长季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微生物
室内用四臂嗅觉仪测试白蝴蝶(S3ngonium poodophyllum)挥发油对红桃蚜(Myzus persicae)、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和瓜蚜(Aphis gossypii)无翅蚜行为选择的干扰作用.结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