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州窑黄釉瓷的艺术魅力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u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古代很多瓷窑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成就,像灿烂的星光闪烁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引起了陶瓷史学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唐代寿州窑黄釉瓷也不例外。它以独特的烧造工艺和色彩上的大胆创新,创烧出一种独树一帜的黄釉瓷,为我国陶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有关寿州窑的产品,真正追溯其发展历史,应该说其创烧于南北朝的初期,兴盛于隋唐中期,衰落于晚期。寿州窑早期是用还原气氛烧制青瓷,釉色为青白色,胎白质细,有微量的小砂点。到了唐代,开始改用氧化焰烧制出独特的黄釉瓷,其特征是胎厚重,质细腻纯净坚硬,在釉下施化妆土,釉呈淡黄色,另有蜡黄、鳝鱼黄、桔子黄等釉色,色泽晶莹。器型较规整,美观大方,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当时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唐人陆羽在《茶经》里曾写下“寿州瓷黄茶色紫”之句,另在《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中也有“江南寿州唐时烧造,其瓷色黄”的记载。至于寿州窑的具体方位究竟是在何处?权伯华在《古瓷考略》中曾指出,唐寿州窑在今安徽寿州。这里的寿州即现今安徽寿县及淮南市上窑镇等地。多年来,在安徽淮南市的马家岗、上窑镇、金家沟以及寿县、长丰、凤台等地陆续发现属于寿州窑的窑址,一些唐代墓葬里也出土了大量寿州窑黄釉瓷,使人们对唐代寿州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寿州窑黄釉瓷是我国唐代陶瓷百花园中异军突起的一朵奇葩。在我国制瓷工业发展史上,隋代曾一度风行烧造青釉瓷,到了唐代许多瓷窑争相烧造白瓷,寿州窑既没有盲目崇尚去烧白瓷,也没有沿着青瓷烧造的老路走下去,而是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另辟蹊径,烧造出别具一格的黄釉瓷。寿州窑黄釉瓷对当时安徽白土窑、河北曲阳窑、山西浑源窑、河南密县窑、陕西铜川窑以及湖南长沙窑等均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我国瓷器产业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里介绍几件出土的寿州窑黄釉瓷,供鉴定参考。
  黄釉罐(图1)高16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12.5厘米。罐造型饱满端庄,圆鼓腹,直颈,口沿外翻,溜肩,肩部置对称双系,浅圈足。通体黄釉,光亮温润,精致美观。
  蜡黄釉罐(图2)高16.5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8.6厘米。罐通体呈长圆形,短直颈,口沿外撇,长鼓腹,溜肩,肩颈交接处置有对称双系,浅圈足。通体施蜡黄釉,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匀净温润,造型端庄大方。
  黄釉壶(图3)高18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1厘米。该壶造型丰满,圆鼓腹,肩上饰对称直立的绞索形系,另两侧分别为短而粗壮的流和对应的兽面形,浅圈足。通体黄釉,制作精美。
  黄釉注子(图4)高11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9厘米。该注子造型规整端庄,喇叭口,直颈微束,圆鼓腹,溜肩,肩上一侧有八棱小短流,流口削平,一侧置有宽厚的带状,浅圈足。通体黄釉,稍带灰青,釉面温和纯净,胎质细密坚实。
  黄釉瓷盆(图5)高7.5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1厘米。宽沿外撇,弧腹,饼底。通体施淡黄袖,釉色莹润温纯,胎质为灰白色,粗胎。造型似盏托,精致美观。
  上面几件唐代寿州窑黄釉瓷器,造型敦实端庄,制作工艺规整,釉色温润,色彩明快、热烈,充分展现了唐代寿州窑黄袖瓷的艺术魅力。(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期刊
(1)前下视野达到65°,水平视野超过180°,6盏高亮度自由调节LED工作灯,满足夜间作业需求.rn360°雨刮前挡全覆盖,解决下方作业视野无刮刷问题;正压驾驶室,内部压力高于室外,
期刊
(1)整机关键部件采用进口材料、特殊的热处理加工工艺,坚固耐用.rn(2)独特的栅条结构可最大程度地降低油耗和功率并提高翻转效果和碎土率.rn(3)小副犁拆卸简单,调整方便,在麦
期刊
(1)挡位采用8+8梭式挡位(可选配12+12挂挡,带高中低速挡),挡位选择多,各挡位速度匹配合理,可满足耕地、播种、收获和运输等各种需求.rn变速箱全面升级,关键部位增加加强筋,齿
期刊
东方红YM6K柴油机,是一拖(洛阳)柴油机有限公司与美国西南研究院联袂打造的9L级的黄金排量产品.开发初期按照同步欧美、领先行业的思路,运用行业前沿技术,结合高端的燃烧理论
期刊
说起玉米收获机,雷沃谷神CC04以其“短车身、高效可靠、不大不小、用着正好”的特点,红遍中原大地.如今同系升级版产品雷沃谷神CE04玉米收获机,在2020年踏云而来,为中原地区
期刊
对比起北宋散文研究,南宋散文研究就冷清多了,南宋江西散文的群体研究更是受到冷落,但实质上南宋江西散文的研究对于南宋散文研究、江西地域文化研究都有重大的意义。  晋唐、
由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机具应用中心和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全省甘蓝蔬菜农机农艺融合标准化攻关现场观摩会在江苏如东大豫镇松林家庭农场召开,南通市和各
期刊
余华是当代文坛颇有影响的作家,他在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小说创作,从1987年发表第一部作品开始,至今已拥有八十多万字的著作,而且他的作品以
秸秆综合利用,捍卫绿水青山.近年来,中联重科不断加大秸秆装备等“绿色农机”的创新研发,已形成牵引式方捆、圆捆打捆机,履带自走式打捆机等系列产品组合,满足各种不同作物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