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tao6310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高中地理新教材,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了育人的目的,彰显了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为渗透德育提供了有利条件。那么,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切实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呢?
  一、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
  国情包括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教育、人口、民族、军事等方面的最基本情况。
  首先,可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高中地理教材中中国“丰富多彩的森林树种”,“品种齐全、配套较好的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开采潜力巨大的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富饶珍奇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等等,教师讲深讲透这些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爱国之情。
  其次,可利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如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可农业劳动力人均占有的可耕地面积却很少,仅相当于印度的31%,美国的0.5%,用这样少的耕地,解决了十多亿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不能不算是个奇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在战争的废墟上进行的。建国后,西方国家联合封锁、扼杀我们。为保家卫国,我们还必须拿出巨大财力发展国防。这是正确看待我国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基点,我们既不能用我国目前的人均生产总值、生活水平和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也不能与人口基数比我们小得多,且得到巨大外部援助的亚洲“四小龙”相比。这样分析,便可坚定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
  再次,用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心。过去,一谈到国情,人们往往想到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其实,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的绝对数量固然居世界前列,是个资源“大国”,但是如果从人均占有资源数量来看,又是个资源“小国”,我们应该具有强烈的“人均意识”和“忧患意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与能源的供应将捉襟见肘,日益短缺。因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向地壳深处和广阔的海洋要资源、要能源,并把开发海洋资源作为我国基本国策。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忧患意识,促使学生逐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确立报国之志。
  二、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意识教育
  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及其发展变化,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等,都是地理学科的主要内容。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与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环境状况日益恶化,酸雨肆虐、草场退化、土地沙化、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唤醒学生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如,在“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主要因素”的教学中,可让学生讨论我国内蒙古形成最大奶牛带的主要原因,以及其规模不断扩大可能出现的后果,国家应该应采取哪些措施等。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经济要持续发展,就必须协调、处理好人与地的关系。
  三、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律意识教育
  尽管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没有具体的法制教育要求,在过关考试、升学考试中也没有具体的法制教育内容,但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法律意识教育却十分必要。
  众所周知,当前,国家治理环境的力度已经加大,改进种植制度、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土地荒漠化、治理沙尘暴、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 而这些问题单纯依靠经济手段是解决不了的,还需加强法制教育,运用法律、法规手段。
  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实际。如在讲城市化章节内容时,免不了要涉及城市化进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什么。通常情况下,学生往往会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社会秩序紊乱等方面作答。市区学校的学生对身边的这些问题并不陌生,基本都能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此时,教师应换个角度,可从法律、法规的方面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制定法律的原因,又能培养他们守法、护法的意识。
  也可结合教材,创设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情境。如学习“海洋地理”中有关专属经济区、领海问题,以及维护海洋权益等内容时,可以利用视频材料,介绍中、日在钓鱼岛上的争端,让学生学会运用海洋法公约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
  还可在案例教学中渗透法制意识教育。如在学习地理选修“环境保护”中有关环境管理章节时,可以向学生简要介绍课本中法律管理的内容,如污染排放收费制度、“三同时”制度等,然后根据相关法律条文,在实际生活中找到相关案例,验证法律管理的有效性。这样,有利于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周侯辰)
其他文献
物理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实验性学科,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为学生讲解物理原理,可学生的接受程度却很难到达预期的目标。因为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较少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这样的教学状况下,学生只能机械、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虽然也能理解那些物理原理,可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物理的热情,因此不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所以物理教学方法的改进势在必行。启发式
有专家预言,十年或二十年后,留守儿童的后患问题将会集中暴露出来,成为中国社会沉重的包袱和负担。带着这份担忧,我和我的同事就我校留守儿童进行了大面积走访和调查,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试图寻到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一、留守儿童较为突出的表现  人格发展不健全,性格孤僻、自私、驕横,待人处事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冲动性。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中虽然还剩下爷爷和奶奶,但他们难以与孩子沟通,这样的情况维持久
中学化学教材中出现的化学物质比较多,许多物质不仅有化学名称,而且还有俗名。这些俗名不但有趣,而且蕴含着深厚的化学发展史。我国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傅鹰教授曾多次讲过:“一门科学的历史是那门科学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因为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在实施全面的化学教育的诸多途径中,化学史教育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途径。在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史进行讲授,可使学生掌握化学发展的规律,提高他们发现问题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手段往往缺乏直观性和具体性,特别是在涉及某些实验环节时,尽管教师讲得“唾沫横飞”,但学生依然一知半解。通过实施电化教学,不但可以实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抽象知识变得具体,还能实现课堂激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制胜法宝。为了全面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采用电化教学是个不错的选择。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三方面谈谈如何合理使用电教设备,从而让电化教学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
《统计法》颁布实施已近七年,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统计法》中某些内容已明显不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尤其是统计法律责任有关条款过于简单和空泛,存在着不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特指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生产落后、商品经济还不发达所必然经历的特定阶段。在这个特定阶段中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
初中生通过历史学习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
党的十三大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提出了我国目前和将来一个时期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理论,并且明确指出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我们经历的社会主义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北宋学者汪洙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著名画家李苦禅也认为:“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些都是流传至今的至理名言。  对于中学生来说,读书尤为重要。中学时代是人生取向的形成和基本定型时期,中学生理应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图书提高自己的品位和修养。但是我们发现,现实并不令人乐观。在中学生中,没有阅读过四大名著的大有人在,更不用说其他名著了。是中学生学业太忙
参考咨询工作是为读者服务的工作,这是它的基本属性,但所用方式方法和深度广度与其它读者服务工作有所不同。其它读者服务工作侧重宏观,以种、册为单元向读者揭示信息,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