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血浆内毒素及降钙素原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f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及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为抗生素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5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内镜治疗,按照治疗后是否应用抗生素,分为抗生素治疗组(32例)及非抗生素对照组(18例)。于术前、术后1 d、7 d测定血浆内毒素和降钙素原水平。

结果

抗生素组血浆内毒素和降钙素原水平在术后1 d、7 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抗生素组术后1 d与术前相比无差异,术后7 d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Child-Pugh A级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术后7 d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P<0.01),术后1 d、7 d降钙素原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差异,而Child-Pugh(B+C)级患者术后7 d内毒素和降钙素原较术前均明显增高(P<0.01)。

结论

非抗生素组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术后血浆内毒素及降钙素原水平增加,提示存在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对肝功能损伤较重的Child-Pugh B、C级患者,术后应考虑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云南省德宏州境内历年新报告的本地HIV感染者与缅甸籍HIV感染者随访管理现状,为政府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云南省德宏州1989年至2013年12月31日累计发现的14 270例本地HIV感染者以及5 436例缅甸籍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二者在随访管理、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和抗病毒治疗(ART)等艾滋病相关管理现况。结果1989-2013年德宏州累计报告的HIV
目的探索HIV/AIDS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择山西省南部4市截至2012年底的HIV/AIDS病例报告和抗病毒治疗信息,收集资料补充调查,计算病死率、治疗比例,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HIV/AIDS确诊病例4 040例,平均年龄为(36.0±12.9)岁,男性占65.3%,已婚者占56.5%,
目的了解我国门诊腹泻患者中诺如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在国内27个省(市、自治区)173家医院的门/急诊中开展腹泻监测,收集腹泻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同时采集病例粪便标本,送58家网络实验室采用RT-PCR检测诺如病毒,并分析2009-2013年不同地区、人群以及时间的诺如病毒检出率。结果在34 031名腹泻监测病例中,有11.6%的病例检出诺如病毒。其中6~23月龄儿童和>45岁人群的检出率最高,
目的了解马鞍山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MRSA)肠毒素、溶血素分布情况、菌株克隆群关系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全自动酶联荧光免疫系统和PCR技术分别检测肠毒素和溶血素基因分布;选择金葡菌的7个管家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对34株MRSA和3株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然后与网上数据库比对,获得序列型(ST),根据eBURST的ST进行亲缘性分析;采用琼脂稀
期刊
目的评价CT小肠成像(CTE)与胶囊内镜(CE)在诊断小肠疾病时,对不同适应证患者诊断的优劣。方法收集近3年间于消化内科因疑诊为小肠疾病行CTE及CE检查,且检查时间间隔<2周的住院患者资料,比较2种检查方法发现小肠病变的阳性率、小肠病变的病变性质及病变部位的特点,以及两者联合诊断小肠疾病对诊断正确率的影响。结果最终47例患者纳入研究,检查适应证包括:疑诊或确诊克罗恩病(CD)(28例)、不明原因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