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基于目标内涵界定、目标制定依据和目标落实三个层面展开了讨论,以期为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教学目标 制定依据 实现途径
近年来,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一场轰轰烈烈的论争在教育界愈演愈烈。如何发挥课堂教学效能,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师在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学质量源于教师素质,更源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合理规划。其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环。对此,本文将课题研究建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展开论述,以期为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一、教学目标的内涵界定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支配下,教学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总的教学目标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目标则是体现三维目标。教学目标是素质教育要求、新课标要求和教师思想的高度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课堂教学唯一的“参照物”。教学目标也不是单一的,在教育实践中,其主体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堂教学目标,三是教育成才目标。对于教师而言,把握好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并汇总成为教育成才目标,是教师的重要责任[1]。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
制定教学目标并非根据新课标要求简单地罗列内容,而应当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制定教学目标的客观依据,使目标具有高度的针对性。总体来说,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主要源于三个层面。
一是要以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依据,针对不同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使目标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相匹配。
二是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即以学生所学习的每一个课题为核心,将教学目标建立在学生学习和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之上。
三是要以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向及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依据,如当前我国的社会建设中创新型人才匮乏,继而,教师就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教学目标相融合。
三、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1.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背景下,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是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而且是为了创设实现教学目标的捷径。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本位观,在教育实践中将“学生为主体”这一观念贯穿始终,要明确告知学生,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仅是对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放开思想上的束缚,自由地在知识天空里翱翔。只有将教学目标的制定建立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这一基础上,才能切实发挥教学目标的作用,并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捷径。
2.导入实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物理课程的预期目标是通过实验实现的,因此,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核心。进而,在实验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注重实验与实例相结合,加强学生的体验过程,一次有效的体验,抵得上数次课堂实验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导入实例,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在“杠杆”一课中,笔者在教学中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阿基米德曾说,如果给他一个支点、一根足够长的杠杆,他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大家想一想,这可能吗?学生经过思考,一致认为这是可以实现的。随即笔者导入实例,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画面,让学生注意观察;其次提出问题:通过对建筑工地施工现场视频的观察,能否找出其中运用杠杆原理的设施?学生:塔吊。笔者:塔吊在设计上具有哪些特点?学生:以塔架为支撑点,保持吊锤和吊起的货物之间的保持平衡。笔者:那么,这一设施是运用了怎样的杠杆原理?学生:杠杆平衡原理。
3.因地制宜导入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以丰富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为基础,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并结合物理新课程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好身边的学习用具及物品,做些小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例如,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学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将铅笔向前抛出去,铅笔能继续飞行(说明运动的铅笔有惯性);在水平的桌面上叠放一堆棋子,用铅笔快速打击最底部的棋子,底部被打棋子飞出而其他棋子下落静止于原地(说明静止的棋子有惯性);把铅笔直接放入水中,使铅笔漂浮于水中(物体漂浮实验),等等。
4.合理配置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是教师备课时的重点内容,合理配置课堂结构,对实现教学目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如,“力与运动的关系”一课,这节课与上节课内容有直接的关联,学不好“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就无法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因此在这节课中,笔者将课堂教学划分成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结合学生预习情况,在课堂开篇阶段,用问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上堂课知识的检验,同时导入新课题;
第二部分,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内容;
第三部分,分组合作,以学生对上一课的知识掌握情况为依据,结合学生的预习表现,将学生划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层次;同时以“现实世界中力与物运动状态的关系”为题,将三个层次的学生组成数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并寻找答案;
第四部分,课堂总结。
总的来说,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在实践中,教师应在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并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积极落实,是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2]。
参考文献:
[1]陈加义.初中物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改革[J].成才之路,2013(22):77-77.
[2]赵邵琴.利用“空间教学”优势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新变草[J].教师,2013(18):97-97.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教学目标 制定依据 实现途径
近年来,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一场轰轰烈烈的论争在教育界愈演愈烈。如何发挥课堂教学效能,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师在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学质量源于教师素质,更源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合理规划。其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环。对此,本文将课题研究建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展开论述,以期为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一、教学目标的内涵界定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支配下,教学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总的教学目标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目标则是体现三维目标。教学目标是素质教育要求、新课标要求和教师思想的高度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课堂教学唯一的“参照物”。教学目标也不是单一的,在教育实践中,其主体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堂教学目标,三是教育成才目标。对于教师而言,把握好课程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并汇总成为教育成才目标,是教师的重要责任[1]。
二、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
制定教学目标并非根据新课标要求简单地罗列内容,而应当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制定教学目标的客观依据,使目标具有高度的针对性。总体来说,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主要源于三个层面。
一是要以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依据,针对不同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使目标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相匹配。
二是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即以学生所学习的每一个课题为核心,将教学目标建立在学生学习和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之上。
三是要以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向及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依据,如当前我国的社会建设中创新型人才匮乏,继而,教师就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教学目标相融合。
三、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1.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背景下,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是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而且是为了创设实现教学目标的捷径。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本位观,在教育实践中将“学生为主体”这一观念贯穿始终,要明确告知学生,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仅是对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放开思想上的束缚,自由地在知识天空里翱翔。只有将教学目标的制定建立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这一基础上,才能切实发挥教学目标的作用,并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捷径。
2.导入实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物理课程的预期目标是通过实验实现的,因此,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核心。进而,在实验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注重实验与实例相结合,加强学生的体验过程,一次有效的体验,抵得上数次课堂实验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导入实例,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在“杠杆”一课中,笔者在教学中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阿基米德曾说,如果给他一个支点、一根足够长的杠杆,他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大家想一想,这可能吗?学生经过思考,一致认为这是可以实现的。随即笔者导入实例,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的画面,让学生注意观察;其次提出问题:通过对建筑工地施工现场视频的观察,能否找出其中运用杠杆原理的设施?学生:塔吊。笔者:塔吊在设计上具有哪些特点?学生:以塔架为支撑点,保持吊锤和吊起的货物之间的保持平衡。笔者:那么,这一设施是运用了怎样的杠杆原理?学生:杠杆平衡原理。
3.因地制宜导入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以丰富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为基础,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并结合物理新课程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好身边的学习用具及物品,做些小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例如,用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学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将铅笔向前抛出去,铅笔能继续飞行(说明运动的铅笔有惯性);在水平的桌面上叠放一堆棋子,用铅笔快速打击最底部的棋子,底部被打棋子飞出而其他棋子下落静止于原地(说明静止的棋子有惯性);把铅笔直接放入水中,使铅笔漂浮于水中(物体漂浮实验),等等。
4.合理配置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是教师备课时的重点内容,合理配置课堂结构,对实现教学目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如,“力与运动的关系”一课,这节课与上节课内容有直接的关联,学不好“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就无法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因此在这节课中,笔者将课堂教学划分成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结合学生预习情况,在课堂开篇阶段,用问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上堂课知识的检验,同时导入新课题;
第二部分,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内容;
第三部分,分组合作,以学生对上一课的知识掌握情况为依据,结合学生的预习表现,将学生划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层次;同时以“现实世界中力与物运动状态的关系”为题,将三个层次的学生组成数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并寻找答案;
第四部分,课堂总结。
总的来说,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在实践中,教师应在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并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积极落实,是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2]。
参考文献:
[1]陈加义.初中物理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改革[J].成才之路,2013(22):77-77.
[2]赵邵琴.利用“空间教学”优势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新变草[J].教师,2013(18):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