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书画作品及市场行情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有一位西方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并形成了独特的郎氏风格,引领画坛时尚,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郎世宁。后人将他称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的画家。
  画技过人 皇帝恩宠
  郎世宁(1688-1766年)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雍正、乾隆的重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郎世宁正值七十大寿,为此,皇帝还特地为他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生日当天上午,郎世宁赴圆明园晋谒乾隆皇帝,除了贵重物品赏赐外,还得皇帝亲笔题写的颂辞。在从圆明园返回城里的路上,郎世宁更是荣耀万分,坐在华丽装饰的轿内,由二十四人的乐队作前导,后面有不少满汉官员骑马相随,所有在京师的传教士也都聚集在宣武门内的天主教南堂,为郎世宁祝贺。由此可以看出郎世宁甚得皇帝恩宠,殊荣有加,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郎世宁的艺术成就很高。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在绘画种类上,水墨、油画、素描、工笔、铜板画无所不涉;在绘画题材上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精。在绘画创作中,他重视明暗、透视,用中国画工具,按西洋画方法作画,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同时具有前代所有宫廷绘画中所没有的独特风格,故他的中西合璧画风深受皇室器重。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城战图》等。其中《百骏图》被美术界誉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从中可以看出郎世宁在中国美术史的地位。由于郎世宁绘画成就很高,从其学画的甚多,有孙威风、永泰、张为邦、丁观鹏等,这些画家连同他们的老师郎世宁,在宫中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以往的宫廷绘画,又不同于同时代的文人绘画及民间绘画的新颖、别致的流派,并使之成为雍正、乾隆时宫廷绘画的主要风格,同时确立了郎世宁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郎世宁除了作画外,还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参与了圆明园内长春园欧洲式样建筑物(俗称西洋楼)的设计和施工。大概就在郎世宁为修建长春园工作期间,一度担任过掌管皇家园林工作的奉宸苑苑卿的职务,官职为正三品。
  作品稀少 价格昂贵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宫廷画家作品极受市场追捧,其作品价格一路看涨,而最为昂贵的当为郎世宁创作的作品。记得1999年北京翰海曾征集到郎世宁12开《山水人物册》,每开20×27厘米,估价120~180万元,此画册有人物山水画八页,山水画二页,清皇宫原装原裱,题鉴为“郎世宁山水十页光绪丁酉六月迟翁题”,落款为“郎世宁谨画”,收藏章款有:“郎世宁山水真迹,精品上上”、“迟庵审定”、“尺庵书画库上品”。对于此画,权威专家看后赞不绝口,最后该作经过激烈的竞争,以300万元拍出。2000年,香港佳士得又推出了郎世宁的力作《苹野秋鸣》,结果受到了海内外买家的青睐和追捧,以1764.5万港元被海外一位藏家收购。2005年郎世宁《秋林群鹿》在佳士得获价2028万港元。2008年,在北京中嘉国际推出清代乾隆年间郎世宁所绘《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十二块》,此组板画,以珐琅彩绘画雍正与其子女在圆明园内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内容以十二个月份来展示,场景宏大,人物和建筑浑然一体,绘画细腻,无一败笔。板画胎质洁白坚致,结构紧密,细腻似玉,酥油般滋润的釉面散发出庄重典雅的皇室气息。上拍后,以1.58亿元勇夺全场头筹,同时,该价格创造了郎世宁作品的市场最高价,大大提高了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价值。之后,郎世宁作品在市场很少见,偶有露面,价格皆昂贵。2008年郎世宁《山水十开册页》在北京翰海推出,获价3136万元。同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郎世宁、金昆等人绘制的《大阅第三图阅阵》手卷以6786万港元成交。2012年香港邦瀚斯春拍中以咨询价推出郎世宁(传)油彩高丽纸《纯惠贵妃油画半身像》(54.5×41.5厘米),最终以3986万港元成交,拍后被业内评价为“买家捡了个大漏”。2015年苏富比觅到了郎世宁作品《纯惠皇贵妃朝服像》,这幅肖像画是目前所见纯惠皇贵妃唯一的朝服像。画像上乾隆皇帝的手书,应当是纯惠皇贵妃去世以后所写的,表达他对逝去宠妃的追思。经过拍卖,这幅作品以1.374亿港元拍出,价格再次突破亿元。
  那么,他的作品之所以能获如此高价,主要原因一是他功力深厚,画艺高超,善于吸取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特长,并加以融合,创造了独特的郎氏风格,加上他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关键人物,影响甚大,故极受大藏家的青睐和追捧,像乾隆还曾特别指定丁观鹏、张为邦、王幼学等人,从其学习油画技巧。
  二是他的作品都是为帝王享用,而帝王的喜好一般能影响或左右民间的收藏,故民间藏家会千方百计地寻觅这类作品,若能吃进,便可以显示自己的品位和身价。
  三是他的作品一般很少流入民间市场,像郎世宁这样的画家作品一般都为大博物馆收藏,民间市场只要有其作品亮相,往往会创出天价。因为收藏郎世宁作品意味着品位、身价、时尚。
  总之,未来郎世宁的作品会受到海内外大藏家和机构的青睐和追捧,价格迭创新高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责编:李禹默)
其他文献
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科隆市,有一座东亚艺术博物馆,它专门收藏东方艺术品,在欧洲同类博物馆中久负盛名。这家博物馆不仅展览自己的藏品,还经常举办亚洲各国的文物展览。近几十年来,几次轰动欧洲的中国大型文物展览曾在这里举行,如1981年的《中国出土文物展览》,1985年的《中国明清绘画展览》《年画展览》等。这一系列精彩绝伦的展览成为德国人民了解东亚艺术的平台。  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成立于1909年,它的建立
期刊
折扇在我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因其将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集于一身而深受历代文人书画家们的喜爱。扇面上的书法、绘画,虽因尺寸所限无法挥洒长松巨木式的雄阔,但惟其如此,更需精心布局、尽力描绘,方能在小小扇面上展示出作者的功底和境界,故此绝大多数书画扇都很精美,与高轴大卷相比,亦不逊色,别有一番动人韵致。此外,一柄成扇其扇骨的选材和制作也颇有讲究。二者结合,造就了这种传统书画中特殊形式的魅力。  折扇尤其是
期刊
20世纪80年代,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入藏了一批清末重臣孙毓汶后人所捐赠的中国古代绘画。笔者曾就其中一幅沈周《桃花书屋图》进行考证,发现该画作在流传过程中出现过多种版本。①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孙毓汶于1897年在信札中提到了沈周包括《桃花书屋图》(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两幅作品,其中另一幅为《湾东草堂图》,此图与《桃花书屋图》的创作时间相去不远。根据文献记载, 《湾东草堂图》为沈
期刊
觚为古代酒器。新石器时代为陶觚,商周时期流行青铜觚。瓷花觚始于元代,主要流行于明嘉靖、万历至清乾隆这一段时期,多为仿青铜器造型的陈设器。元代景德镇窑生产的青花觚,基本上保留了青铜觚的造型,侈口、细腰、小腹、长身。明清时期,除景德镇窑有烧制外,龙泉窑、德化窑等也有烧造。  早期的花觚除了陈设用之外,民间多用于插花,布置厅堂。花觚的造型隽秀,端庄大方,线条变化十分丰富。常见的有五彩花觚和青花花觚两种。
期刊
已故著名古书画鉴定大家刘光启的家属及学生自2019年在澳门城市大学设立“刘光启奖学金”,支持该校艺术学及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奖学金签约仪式于7月15曰在澳门城市大学举行,副校长孔繁清教授、教务处长蔡智明、刘光启的家属代表刘维杰及学生代表赵强出席了是次仪式。  孔繁清副校长代表大学与刘维杰签署了奖学金捐赠协议,并对刘光启家属及学生乐善好施、卓育菁莪的善举表达感谢,并代表大学颁赠了感谢状及纪念品。  
期刊
明代瓷器纹样中,人物画是一个重要的大类。人物画中,除了婴戏图,存世量最大的莫过于明中期的一个品种,画的是:一位士人坐在山崖边,手捧着书卷,正在思考着什么(见图1-12)。这幅图的主题是什么呢?我以为,表现的是明代硕儒陈献章在静坐。陈献章是广东新会白沙村人,世人常称他为“白沙先生”,故瓷画可称之为“白沙静坐图”。现作者对此看法试作辨析。  关于陈献章其人,我们应从宋代理学说起。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家学说
期刊
汝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瓷窑,创烧于北宋晚期,因其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宝丰一带),故名汝窑。汝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汝窑器的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被历代称颂,有“宋瓷之冠”美誉。由于汝窑的烧制时间短,制品稀少,南宋文献中就有“近尤难得”的记载。明清以来,开始仿照汝窑瓷器进行烧制。仿汝釉旧称铁骨无纹汝釉,大多呈深天青色,制品的数量仅次于仿官釉,许多造型与
期刊
河南虢国墓地发现于1956年。上世纪50年代起至今,先后经过四次钻探及两次大规模的发掘,使我们对墓地的全貌和性质有了完整的认识与了解。虢国墓地是一处等级齐全、排列有序、独具特色且保存完好的大型邦国公墓地。墓地内所有墓葬依其规格及墓主人身份高低,由北向南各自成组,顺序排列。各国君的墓葬位于整个墓地的最北端。从已获考古资料判明,墓葬的总数在500座以上(含车马坑和祭祀坑)。两次大规模发掘,共发掘墓葬2
期刊
南通有着深厚的美术底蕴,自明清以来名家辈出,其中以钱球、钱莹、钱恕为代表的“钱家山水”,上承唐宋以來中国传统绘画之血脉,下为近现代中国绘画继承发扬之发端,是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的捍卫者。“通州三钱”用心灵去感受现实生活,将个人情感寄托子笔墨之端并挥洒于纸上。其山水画作品结构深稳,繁复古朴,有子久雄伟、叔明苍茫之气势,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追求和精湛高深的传统笔墨艺术造诣,对中国现当代山水画的
期刊
2019年7月2曰,南京博物院艺术馆推出了傅抱石“江山如此多娇——毛主席诗意画展”,作为7月份以来南京博物院展出的重要绘画展览,藉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周年。这是南京博物院继推出“兹游奇绝冠平生——傅抱石纪游写生绘画展”后以院藏傅抱石毛主席诗意画作品为内容推出的又一具有特色的专题展览。此次展览共展出傅抱石毛主席诗意画作品55件,《井冈山》《忆秦娥.娄山关》《芙蓉国里尽朝晖》《到韶山》《答友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