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式培养创新型研究生模式探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nisru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分析,针对现有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不足引入“协作”机制,并赋予“协作”全新的涵义。提出一种协作式培养创新型研究生模式,即通过导师协作、校企协作、学员协作和师生协作等方式对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及培养评价等进行全程渗透和融合,重点突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并以控制类研究生为具体实施对象,使培养出的研究生具备了较好的创新能力,保证了培养质量,从而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创新能力;协作模式;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陈雪波(1960-),男,福建莆田人,辽宁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欧阳鑫玉(1974-),男,湖南湘潭人,辽宁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辽宁 鞍山 114051)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018-02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呈下降趋势,同时,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养模式,因此,对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创新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总结现有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协作”机制,提出一种协作式培养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通过导师协作、校企协作、学员协作和师生协作等方式对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整个培养过程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培养出的研究生具有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特色。
  一、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现状及政策支持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国家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培养高科技创新人才和发展现代经济的重任。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模式和体制的影响,研究生教育经常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使人才的培养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学生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扎实,但是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却是不争事实。这些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在学生的科研实践参与度低、高水平学术论文比例偏小、学术成果质量普遍不高、原创性成果少之又少等方面,这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经济社会对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要求远远不相适应。[1-3]究其根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招生规模持续增长,创新型人才选拔存在弊端;知识结构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難以跟踪学科前沿;导师队伍数量不足,教育资源紧张,制约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培养模式千篇一律,墨守成规;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缺乏或不健全;经费投入、设备投入不足,等等。
  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国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精神,提倡和鼓励在研究生教育中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如: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教研[2005]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战线共同的重要任务,要以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核心,优化资源配置,激发研究生、导师和管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的深刻改革、培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和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高等学校要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
  由此可见,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研究人才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正是针对该课题,在吸取国内外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辽宁科技大学控制类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提出一套基于协作机制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二、协作式培养创新型研究生体系架构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由相互紧密关联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四大要素共同构成的研究生培养运行方式与组织模式。[4]其中培养目标是培养模式的总领和归宿,能否实现取决于合理的培养方案和科学的培养过程。因此,要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需要依据培养方案对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散控制,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培养全程进行闭环反馈控制,实时解决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国内外先进培养模式及理念,根据辽宁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笔者及研究生培养团队提出了协作式研究生培养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在该体系架构中,培养模式是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核心。为了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模式中引入了“协作”机制,即“四协作”:校企协作、导师协作、师生协作和学员协作。通过多方协作的方式可以使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
  三、协作式培养创新型研究生模式的具体内容
  1.制订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目标
  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应该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培养出的研究生应该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应该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出的研究生应该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等。
  2.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既应该符合社会需求,又要体现培养特色。制订培养方案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前沿性、交叉性和启发性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培养的原则。   制订培养方案的具体做法是:由导师委员会、企业专家以及用人单位共同研究确定课程体系的设置,使其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既要保证设置的课程与本科阶段课程一脉相承、相互呼应,又要多设置体现学科前沿性和交叉性的课程,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打下基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实践环节真正做到能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学科的理论框架和逻辑框架,使学生能够得到完整、系统的培养。
  3.对培养过程引入协作机制
  培养过程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关键环节,针对以往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在此要引入协作机制,即通过导师协作、校企协作、学员协作和师生协作等方式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四大要素(即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以及培养评价)进行全程渗透和融合,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特色。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建立导师委员会,实施导师协作、团队指导机制。自2000年起,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每年都以20%~30%的速度增加。而作为研究生培养者的导师资源却没有快速增长,使得导师与研究生比例失调,阻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建立导师委员会,实施导师团队指导机制,不但有利于解决这类矛盾,还有利于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发挥团队的互补优势[5],其优势具体表现在:可以实现学科交叉,开拓思维,孕育创新思想;可以为导师进行经常性学术交流提供有利平台;可以起到研究生指导教育资源蓄水池的作用;全程参与培养模式的制订,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
  (2)产学研相结合,实施校企协作、联合培养机制。产学研结合教育是实现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它不仅充分地利用了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多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而且还充分发挥了各自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广阔空间,加强了学校与社会、专业与经济建设的联系,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到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以及对职业理想的追求。
  走产学研结合培养研究生之路,实现校企协作,主要实现办法包括:一是建立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在和学科结合紧密的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建立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研究生在该基地可以直接参与项目的研究、实施、产品的开发等。二是开展科研合作。研究生导师与企业、研究机构等相关单位开展科研合作,针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产品研发、技术支持等进行全方位合作。三是协作指导研究生。企业、行业专家通过参与导师委员会,协作指导研究生,对学生实践、创新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四是开展学术交流。导师委员会、研究生及企业专家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彼此的了解,沟通遇到的技术难题,并针对一些具体课题进行深入探讨。五是协作制订研究生培养模式。在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制订过程中邀请企业专业、行业专家参与,听取他们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以及用人的反馈意见,使研究生培养具有更好的社会需求导向。
  (3)以课题或项目为纽带,实施学员协作、团队研究机制。以相关的课题或研究项目为纽带,将学员联系到一起,开展协作、合作研究,通过这种机制可以使学员之间的创造力、创新思维激发出来。具体做法包括:导师将研究课题或项目交给研究生,研究生自行组成研究小组,相互协作,共同解决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具体实施等问题,并最终完成;研究生自行查找研究热点或工程问题,由兴趣相同的研究生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共同探讨研究方案和解决办法;鼓励研究生组成团队参与国家举办的各类相关竞赛等。
  (4)改善导师指导方式,实施师生协作、共同探讨机制。研究生与导师之间不应是学徒关系,也不应是被动跟随关系,而应该是以导师为导向的相互协作、共同探讨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师生协作的主要做法包括:一是以问题为核心,实施探究式教学。由指导教师抛出课程问题或研究热点,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后与指导教师共同探讨,最后由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写成小论文,由导师选择有创新的论文投稿发表。二是以案例为核心,实施讨论式教学。指导教师将以往所做的项目作为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思维,并让学生自由讨论,最后写出心得。三是以项目为核心,实施协作式教学。以导师实际科研项目为核心,由学生和导师组成研究团队,相互协作,共同研究解决项目中的科学问题,培养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四是建立学术讨论和交流平台。导师团队与所指导研究生定期(一般以一星期为宜)开展学术讨论和交流,其形式可以采用主讲式和讨论式两种形式,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加强了对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和督促。五是建立资源与成果共享平台。由导师团队和研究生共同建立资源与成果共享平台,成员将所查资料、取得成果等进行分类整理,放入资源数据库中以便内部人员查阅使用。
  4.制订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社会、学校、学科和导师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其培养质量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主要表现在生源素质、培养条件、培养模式、教育管理、培养结果等多个方面。如何制订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个好的质量评价体系反过来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積极的正效应。在制订质量评价体系时应该本着科学性、导向性和可行性原则,使指标体系既科学合理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评价指标体系一般由三个层次构成[6]:一是目标层。它是指标体系的最高结构,在这一层规定了评价系统的所有方面,涉及评价系统的所有维度。二是准则层。它是对目标层的细化,属于评价系统的基本面。三是指标层。它是对准则层的进一步量化,是直接可量化的单个指标,增加了评价系统的实效性和客观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结构层次可以类似,但针对不同专业研究生的具体特点需要对个别评价指标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
  四、协作式培养创新型研究生模式的实施效果
  笔者以辽宁科技大学控制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实践对象,通过“四协作”(即导师协作、校企协作、学员协作和师生协作)、“三结合”(即产学研结合;课程、论文、实践结合;教学、指导、协作结合)、按金融安全识别与控制技术类人才培养路线和冶金过程优化控制技术类人才培养路线“两条主线”对研究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培养,做到了因材施教,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调查统计发现,三年来研究生在国内外各类期刊及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了16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60余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近20项;获得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获得各类市级以上大赛奖励20多项。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毕业生具备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并具备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的毕业生很快就成为了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取得的成果表明,这种具有特色的协作式培养模式的实施达到了培养创新型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习华,何清华,张爱民.产学研结合对复合型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作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260-261.
  [2]付世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
  2010,(4):69-71.
  [3]李文建.扩招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反思[J].法制与经济,2011,
  284(8):198-202.
  [4]孟洁,李学昌.学位与研究生扩招政策评估与影响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6,(9):8-11.
  [5]夏士雄,王志晓.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
  2011,(1):65-67.
  [6]刘平,顾丽琴,吴旭舟.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1,5(5):60-63.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