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们到巴盟临河市和杭锦后旗,重点对临河的新华镇、图克乡,杭后的头道桥镇、二道桥镇、红旗乡的9个农民专业协会建设与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走访了一些农民经纪人及营销大户,与乡村两级的主要领导座谈。期间,又与巴盟、临河市、杭锦后旗农业局有关人员交换了意见,初步摸清了巴盟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总体情况。
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类型及特点
近年来,巴盟农村相继涌现出一批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据统计,目前全盟各类农村经济组织中,有专业协会138个,入会会员18033人,经纪人及营销大户8615人,带动农户37870户。年组织销售农畜产品23.5亿斤,销售额18.6亿元(杭后旗专业协会10个,入会会员2247人,经纪人及营销大户3400人,带动农户4606户;临河市专业协会51个,入会会员3050人,经纪人及营销大户1021人,带动农户6710户)。其中:从事种植业的专业协会124个,占总数89.9%;养殖业专业协会10个,占7.2%;流通业协会4个,占2.9%。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服务功能及合作形式划分,大体有五种类型:
一是产品流通型。这类组织主要是以个体营销大户为单位从事农畜副产品营销。如二道桥流通协会于1989年由本镇闫振江、姜有生等个体营销大户牵头组建,经过10多年发展,到目前协会已由当初的十几户发展到218户,从业人员1876人。农产品辐射到巴盟全境及伊盟杭锦旗等8个旗县市的58个乡镇,并与区外的27个省、市、自治区的90多家客商建立了常年业务关系。年营销农产品籽实5275万公斤,瓜果、蔬菜1000万公斤,大小牲畜3万头(只),营销额1.4亿元。从1995年以来,农产品销售产值、利润、税金等主要指标连年翻番,农民每年从流通中人均增收80至150元,流通业已成为全镇的一大支柱产业。
二是企业带动型。这类组织主要以企业为龙头,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格局。即在原有公司加农户的基础上,通过创办协会,作为与农户联结的桥梁。如杭后旗脱水蔬菜协会就是以本旗鸣兴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由协会、种植户及加工企业共同参与组建的专业协会。公司侧重营销,企业负责加工,协会组织落实和联络,农户负责生产种植。2002年企业与农户以订单方式落实基地面积1.4万亩,并制定了最低保护价和二次返利等优惠政策,预计农户的亩收入均在1500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
三是农民协会型。这类组织主要是由当地长期从事种养、运销、生产、经纪的能人或大户,与农户联结比较紧密,为了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扩大经营规模,通过牵头或联合组成的专业协会,是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主体。如临河市图克镇隆强村蜜瓜产销协会,就是由该村4名党员经纪人,为解决村民蜜瓜卖难的问题,三结合(党员干部、经纪人、农户三结合构成致富链)构成蜜瓜产业链而组建的。协会在内部为会员和农户提供蜜瓜种子、农药、化肥、地膜,并负责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要求、统一收购标准等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2002年该村的河套蜜瓜已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质量认定,蜜瓜种植面积由去年的2200亩增加到3107亩。其中与广东省白云区浪峰瓜菜批发公司签订产销合同1600亩,又落实了200亩绿色蜜瓜示范基地,靠绿色品牌打开更大的市场。
四是技术服务型。这类组织主要是对外依靠科研、技术推广部门和农业企业,对内发展基地,并通过一整套的技术服务,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如临河市新华镇制种协会,通过与国内12家制种企业合作,对小麦、玉米、蓖麻、土豆及各类蔬菜等12个品种进行种子繁育,为农户提供各环节的技术服务。目前全镇制种基地已发展到3万亩,年产种子1275万公斤,年创产值3188万元。
五是技术经济部门创办型。这类组织主要是以县、乡技术经济部门为依托,立足于转变政府职能而创办的合作经济组织。如杭后旗农业局多种经营站创办的养蜂协会,发挥自身具有的技术、资金、管理、服务等优势,在为养蜂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中,做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购进蜂药、蜂具;统一技术指导,现场操作;统一现场管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组织销售。协会成立两年间,共为养蜂户提供周转金50多万元。截止目前,全旗养蜂户已由成立时的81家发展到163家,蜂群0.8万群增加到3.1万群。2001年在严重歉收的情况下,蜂蜜收购价仍比上年的4元/公斤高出1元/公斤。2002年预计产值可上千万元,大部分养蜂户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以上五种类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目前的发展现状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发展速度加快,带动农户能力增强。据统计,2002年全盟新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1个,占合作组织总数的51.5%,比2001年增长了106%;新参加会员人数11473人,比2001年增长了175%;新带动农户24750户,比2001年增长了189%,占全盟农户总数的16.2%。
第二,坚持农民自愿,为会员服务和民主管理的原则。首先,在组织发展上体现了农民自愿的原则,农民可根据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自主决定是否加入,入退自由;其次,在内部管理上普遍实行了一人一票制,民主选举出董事会和监事会负责人;再次,在经营方针上,坚持组织与会员共同发展的宗旨,帮助会员和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第三,合作组织区域特色突出,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如杭后头道桥的苹果梨是全镇的一大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也是全盟唯一的万亩苹果梨之乡。在组建苹果梨协会的7年中,共带动657户果农种植苹果梨。同时协会为合理优化果品结构,加快实施了状树优果工程和千亩绿色苹果梨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为全镇果农增收和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合作的规模逐步向体系化建设拓展。随着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逐步形成,巴盟地区部分合作经济组织打破了地域界限,以产品为依托,实行了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合作。如杭后二道桥流通协会根据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对协会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了优化配置,将原来行政区域划分协会改为按流通营销产品种类划分,将原来的1个总会、9个分会改为1个总会、4个分会,即瓜籽类、粮食类、瓜果蔬菜类、畜禽交易类协会。每个分会又下设信息、科技、营销3个服务部,从而形成了上下配套的专业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
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巴盟虽然刚刚兴起,但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所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有利于疏通农畜产品的产销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从根本上解决了政府难以办到的一家一户生产买难卖难的问题,不仅有效保护了农民的经济利益,也增强了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杭后旗头道桥镇地处黄河北岸,早在十几年前,奶牛业的规模养殖就已形成雏形,到1996年总头数达1300多头。但由于畜产品流通环节不畅,产销矛盾日益突出,加上养殖户单兵作战,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差,经济利益受损时有发生。如厂家收鲜奶,奶款长期拖欠,压等压价,克扣斤两。为解决这些问题,在镇政府的帮助下,由奶牛养殖大户牵头组建了头道桥镇奶牛协会。奶牛协会成立几年间,共组织有关人员前去厂家谈判,协调处理这类问题共8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20余万元。2001年奶牛协会以蒙牛乳业为依托,在服务区内建起了四座鲜奶站,使奶户和奶站获得双赢。一是奶价实增0.18元/斤,进站奶牛1500头,年增收165万元;二是每个奶站收奶2.5吨/天,站均纯收入200多元;三是农户售奶就地结算,10天一清,不克扣一斤一两,奶款直接由蒙牛公司划入售奶户的账户上,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专业化生产基地形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村市场流通的中介组织,本身就是市场经济信息载体,用他们掌握的信息来指导农民安排生产,自觉地按照市场的要求调整生产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又与政府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如杭后旗头道桥镇在当地合作经济组织和养殖大户的带动下,使全镇奶牛业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2002年该镇与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联系,在联丰村四社建设了500亩的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年内共安排种植牧草6100亩,其中单种2300亩,果树地套草3000亩,退耕还林还草800亩;加上上年返青2300亩,种草面积达到8400亩,为发展地区主导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有利于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目标。通过对两旗市的调查证明,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如杭后旗红旗乡星火花葵的种植起步较早,并涌现出齐绥生、杜建军等以花葵营销为主的经济能人。1997年6月,在镇政府的支持下,由这些能人牵头,成立了红旗乡星火花葵产业化协会,组织农民规模种植星火花葵,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规程,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创出了品牌,打开了销路,成为自治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红旗乡的支柱产业。目前,全乡星火花葵总播面积由1997年的0.8万亩增加到3万亩,总产量由200万斤增加到1100万斤;产值由4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在全乡农业生产总值的份额由8%增加到40%。依靠品牌和品质,星火花葵每市斤高出其他花葵0.5元到1元,每年可为红旗乡每一个农业人口增加200元以上的收入。同时协会下设的加工流通分会,通过多种途径为星火花葵赢得了广阔的市场,销售范围已扩展到全国28个省市,并出口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国内知名的“傻子”、“恰恰”集团都将其列入首选原料。2001年由巴盟恒德商贸有限公司与香港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创建的内蒙古恒德果仁有限责任公司,可年收购籽实农产品1.88万吨,深加工1.6万吨,成为星火花葵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截止目前,星火花葵产业化协会共发展会员1700多人,其中技术信息协会有500多名技术会员;种植业协会吸纳了全乡30%的农户为会员,加工流通协会有400名农民经纪人会员。星火花葵的种植面积已占全乡经济作物面积80%以上,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四)有利于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联企业和市场,下联农村千家万户。一方面具有引进、传播、推广新技术成果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致富经验和技术服务直接向农民传播,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如杭后旗头道桥镇苹果梨协会,在苹果梨的生产经营和技术服务上,做到了“三个强化”和“四个统一”:即强化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会员采取集中培训、实地操作、外出参观学习、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与果农加强了信息交流与合作;强化品种结构调整,引入世纪梨、七月酥、水晶梨等近10个新品种;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如苹果梨套袋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果品贮藏技术。“四个统一”:统一配方施肥、统一喷施农药、统一修剪整形、统一组织销售,不仅提高和改善了果品的品质,也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临河市新华镇蜜瓜协会根据市场要求,引进新品种、开发新技术,按照梯次种植、均衡上市的种植模式、合理调整种植时间和种植面积,组织农户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基本实现了蜜瓜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到目前,全镇蜜瓜种植面积5100亩,其中温室33亩,中棚84亩,小拱棚2538亩,平作2445亩,年创产值765万元。
(五)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中,巴盟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引导有能力的大户和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经济组织,靠典型带动,杜绝了强迫命令和包办代替。每一个成功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都包含着广大基层干部的不懈支持。这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领导方式,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体现,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收到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三、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议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巴盟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少,辐射面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还存在着一些限制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不利因素。一方面从内部运行机制看,多数合作经济组织结构比较松散,利益关联程度不高;管理制度薄弱,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尤其是领导层人员素质低,综合实力不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目前人们对市场经济条件,发展各类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专业合作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滞后;与合作组织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够明晰,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尚处于自发状态,组织服务与协调管理不力。上述这些因素,若任其发展下去,就会直接影响到全市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影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及对策,予以妥善解决。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大势所趋,各级政府都应站在能否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应对入世挑战的高度,认识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和壮大经纪人队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履行好职责,认真制定发展规划、拟定扶持政策、开展试点示范、搞好人员培训、协调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制定扶持政策。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政府及各级职能部门的支持是首要条件。因此,必须把扶持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政府扶持农业的重点,切实加大力度。第一,要在组织注册、税务登记等方面简化手续,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必要的方便;第二,对符合政策导向要求,具有较好经营业绩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以奖代补,以鼓励其健康发展;第三,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织生产、销售自己的产品及其加工品,应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可减免农业特产税,以鼓励其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制定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放宽农产品出口政策限制;第四,从农业贷款或财政支农资金中专门切出一块作为专项资金和必要的周转金,提供财政和信贷扶持;第五,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农产品注册和质量认证,鼓励其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化生产。
此外,要高度重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宣传工作,主管部门应做出宣传计划,加强舆论引导。新闻单位要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宣传力度,经常推介典型,搞好合作知识的普及,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宏观引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工作中,必须加强政府的组织引导。(1)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农民为主体,农民自愿参加,入退自由。政府不干预限制,始终尊重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自主权。无论那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政府都要给予积极支持和正确引导;(2)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各级政府不直接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主要是在宏观上指导、帮助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与发展。同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害,通过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章立制,明确合作组织与农民的权利义务关系,明晰产权,做到成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要指导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建立管理机制,特别是民主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积累、利益分配等机制,确保成员的利益和组织发展;(3)试点先行,示范带动。通过开展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并在群众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推开。同时,要注意总结面上工作经验,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搞好示范带动;(4)坚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可以由农民经纪人和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兴办,也可以由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和企业牵头兴办,不拘一格,不强求一律。
(四)加快立法进程,提供法律规范。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然成为市场主体。因此,要加大立法工作的力度,抓紧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地位、权利、义务等,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依法登记、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在此基础上,还要分不同类型制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章程,使合作经济组织逐步走上自助、自主、自强的持续、规范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一、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类型及特点
近年来,巴盟农村相继涌现出一批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据统计,目前全盟各类农村经济组织中,有专业协会138个,入会会员18033人,经纪人及营销大户8615人,带动农户37870户。年组织销售农畜产品23.5亿斤,销售额18.6亿元(杭后旗专业协会10个,入会会员2247人,经纪人及营销大户3400人,带动农户4606户;临河市专业协会51个,入会会员3050人,经纪人及营销大户1021人,带动农户6710户)。其中:从事种植业的专业协会124个,占总数89.9%;养殖业专业协会10个,占7.2%;流通业协会4个,占2.9%。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服务功能及合作形式划分,大体有五种类型:
一是产品流通型。这类组织主要是以个体营销大户为单位从事农畜副产品营销。如二道桥流通协会于1989年由本镇闫振江、姜有生等个体营销大户牵头组建,经过10多年发展,到目前协会已由当初的十几户发展到218户,从业人员1876人。农产品辐射到巴盟全境及伊盟杭锦旗等8个旗县市的58个乡镇,并与区外的27个省、市、自治区的90多家客商建立了常年业务关系。年营销农产品籽实5275万公斤,瓜果、蔬菜1000万公斤,大小牲畜3万头(只),营销额1.4亿元。从1995年以来,农产品销售产值、利润、税金等主要指标连年翻番,农民每年从流通中人均增收80至150元,流通业已成为全镇的一大支柱产业。
二是企业带动型。这类组织主要以企业为龙头,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的格局。即在原有公司加农户的基础上,通过创办协会,作为与农户联结的桥梁。如杭后旗脱水蔬菜协会就是以本旗鸣兴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由协会、种植户及加工企业共同参与组建的专业协会。公司侧重营销,企业负责加工,协会组织落实和联络,农户负责生产种植。2002年企业与农户以订单方式落实基地面积1.4万亩,并制定了最低保护价和二次返利等优惠政策,预计农户的亩收入均在1500元以上,经济效益可观。
三是农民协会型。这类组织主要是由当地长期从事种养、运销、生产、经纪的能人或大户,与农户联结比较紧密,为了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扩大经营规模,通过牵头或联合组成的专业协会,是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主体。如临河市图克镇隆强村蜜瓜产销协会,就是由该村4名党员经纪人,为解决村民蜜瓜卖难的问题,三结合(党员干部、经纪人、农户三结合构成致富链)构成蜜瓜产业链而组建的。协会在内部为会员和农户提供蜜瓜种子、农药、化肥、地膜,并负责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要求、统一收购标准等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2002年该村的河套蜜瓜已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质量认定,蜜瓜种植面积由去年的2200亩增加到3107亩。其中与广东省白云区浪峰瓜菜批发公司签订产销合同1600亩,又落实了200亩绿色蜜瓜示范基地,靠绿色品牌打开更大的市场。
四是技术服务型。这类组织主要是对外依靠科研、技术推广部门和农业企业,对内发展基地,并通过一整套的技术服务,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如临河市新华镇制种协会,通过与国内12家制种企业合作,对小麦、玉米、蓖麻、土豆及各类蔬菜等12个品种进行种子繁育,为农户提供各环节的技术服务。目前全镇制种基地已发展到3万亩,年产种子1275万公斤,年创产值3188万元。
五是技术经济部门创办型。这类组织主要是以县、乡技术经济部门为依托,立足于转变政府职能而创办的合作经济组织。如杭后旗农业局多种经营站创办的养蜂协会,发挥自身具有的技术、资金、管理、服务等优势,在为养蜂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中,做到了五个统一。即统一购进蜂药、蜂具;统一技术指导,现场操作;统一现场管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组织销售。协会成立两年间,共为养蜂户提供周转金50多万元。截止目前,全旗养蜂户已由成立时的81家发展到163家,蜂群0.8万群增加到3.1万群。2001年在严重歉收的情况下,蜂蜜收购价仍比上年的4元/公斤高出1元/公斤。2002年预计产值可上千万元,大部分养蜂户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以上五种类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目前的发展现状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发展速度加快,带动农户能力增强。据统计,2002年全盟新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1个,占合作组织总数的51.5%,比2001年增长了106%;新参加会员人数11473人,比2001年增长了175%;新带动农户24750户,比2001年增长了189%,占全盟农户总数的16.2%。
第二,坚持农民自愿,为会员服务和民主管理的原则。首先,在组织发展上体现了农民自愿的原则,农民可根据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自主决定是否加入,入退自由;其次,在内部管理上普遍实行了一人一票制,民主选举出董事会和监事会负责人;再次,在经营方针上,坚持组织与会员共同发展的宗旨,帮助会员和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
第三,合作组织区域特色突出,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如杭后头道桥的苹果梨是全镇的一大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也是全盟唯一的万亩苹果梨之乡。在组建苹果梨协会的7年中,共带动657户果农种植苹果梨。同时协会为合理优化果品结构,加快实施了状树优果工程和千亩绿色苹果梨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为全镇果农增收和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合作的规模逐步向体系化建设拓展。随着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的逐步形成,巴盟地区部分合作经济组织打破了地域界限,以产品为依托,实行了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合作。如杭后二道桥流通协会根据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对协会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了优化配置,将原来行政区域划分协会改为按流通营销产品种类划分,将原来的1个总会、9个分会改为1个总会、4个分会,即瓜籽类、粮食类、瓜果蔬菜类、畜禽交易类协会。每个分会又下设信息、科技、营销3个服务部,从而形成了上下配套的专业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
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巴盟虽然刚刚兴起,但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所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有利于疏通农畜产品的产销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从根本上解决了政府难以办到的一家一户生产买难卖难的问题,不仅有效保护了农民的经济利益,也增强了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杭后旗头道桥镇地处黄河北岸,早在十几年前,奶牛业的规模养殖就已形成雏形,到1996年总头数达1300多头。但由于畜产品流通环节不畅,产销矛盾日益突出,加上养殖户单兵作战,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差,经济利益受损时有发生。如厂家收鲜奶,奶款长期拖欠,压等压价,克扣斤两。为解决这些问题,在镇政府的帮助下,由奶牛养殖大户牵头组建了头道桥镇奶牛协会。奶牛协会成立几年间,共组织有关人员前去厂家谈判,协调处理这类问题共8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20余万元。2001年奶牛协会以蒙牛乳业为依托,在服务区内建起了四座鲜奶站,使奶户和奶站获得双赢。一是奶价实增0.18元/斤,进站奶牛1500头,年增收165万元;二是每个奶站收奶2.5吨/天,站均纯收入200多元;三是农户售奶就地结算,10天一清,不克扣一斤一两,奶款直接由蒙牛公司划入售奶户的账户上,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专业化生产基地形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村市场流通的中介组织,本身就是市场经济信息载体,用他们掌握的信息来指导农民安排生产,自觉地按照市场的要求调整生产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又与政府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如杭后旗头道桥镇在当地合作经济组织和养殖大户的带动下,使全镇奶牛业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2002年该镇与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联系,在联丰村四社建设了500亩的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年内共安排种植牧草6100亩,其中单种2300亩,果树地套草3000亩,退耕还林还草800亩;加上上年返青2300亩,种草面积达到8400亩,为发展地区主导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有利于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目标。通过对两旗市的调查证明,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如杭后旗红旗乡星火花葵的种植起步较早,并涌现出齐绥生、杜建军等以花葵营销为主的经济能人。1997年6月,在镇政府的支持下,由这些能人牵头,成立了红旗乡星火花葵产业化协会,组织农民规模种植星火花葵,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规程,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创出了品牌,打开了销路,成为自治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红旗乡的支柱产业。目前,全乡星火花葵总播面积由1997年的0.8万亩增加到3万亩,总产量由200万斤增加到1100万斤;产值由400万元增加到3000万元;在全乡农业生产总值的份额由8%增加到40%。依靠品牌和品质,星火花葵每市斤高出其他花葵0.5元到1元,每年可为红旗乡每一个农业人口增加200元以上的收入。同时协会下设的加工流通分会,通过多种途径为星火花葵赢得了广阔的市场,销售范围已扩展到全国28个省市,并出口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国内知名的“傻子”、“恰恰”集团都将其列入首选原料。2001年由巴盟恒德商贸有限公司与香港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创建的内蒙古恒德果仁有限责任公司,可年收购籽实农产品1.88万吨,深加工1.6万吨,成为星火花葵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截止目前,星火花葵产业化协会共发展会员1700多人,其中技术信息协会有500多名技术会员;种植业协会吸纳了全乡30%的农户为会员,加工流通协会有400名农民经纪人会员。星火花葵的种植面积已占全乡经济作物面积80%以上,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四)有利于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联企业和市场,下联农村千家万户。一方面具有引进、传播、推广新技术成果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致富经验和技术服务直接向农民传播,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如杭后旗头道桥镇苹果梨协会,在苹果梨的生产经营和技术服务上,做到了“三个强化”和“四个统一”:即强化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会员采取集中培训、实地操作、外出参观学习、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与果农加强了信息交流与合作;强化品种结构调整,引入世纪梨、七月酥、水晶梨等近10个新品种;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如苹果梨套袋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果品贮藏技术。“四个统一”:统一配方施肥、统一喷施农药、统一修剪整形、统一组织销售,不仅提高和改善了果品的品质,也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临河市新华镇蜜瓜协会根据市场要求,引进新品种、开发新技术,按照梯次种植、均衡上市的种植模式、合理调整种植时间和种植面积,组织农户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基本实现了蜜瓜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到目前,全镇蜜瓜种植面积5100亩,其中温室33亩,中棚84亩,小拱棚2538亩,平作2445亩,年创产值765万元。
(五)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中,巴盟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引导有能力的大户和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经济组织,靠典型带动,杜绝了强迫命令和包办代替。每一个成功的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都包含着广大基层干部的不懈支持。这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领导方式,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体现,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收到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三、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议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巴盟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数量少,辐射面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还存在着一些限制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不利因素。一方面从内部运行机制看,多数合作经济组织结构比较松散,利益关联程度不高;管理制度薄弱,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尤其是领导层人员素质低,综合实力不强,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目前人们对市场经济条件,发展各类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专业合作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滞后;与合作组织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够明晰,其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尚处于自发状态,组织服务与协调管理不力。上述这些因素,若任其发展下去,就会直接影响到全市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影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及对策,予以妥善解决。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大势所趋,各级政府都应站在能否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和应对入世挑战的高度,认识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和壮大经纪人队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履行好职责,认真制定发展规划、拟定扶持政策、开展试点示范、搞好人员培训、协调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制定扶持政策。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政府及各级职能部门的支持是首要条件。因此,必须把扶持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政府扶持农业的重点,切实加大力度。第一,要在组织注册、税务登记等方面简化手续,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必要的方便;第二,对符合政策导向要求,具有较好经营业绩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以奖代补,以鼓励其健康发展;第三,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织生产、销售自己的产品及其加工品,应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可减免农业特产税,以鼓励其积极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制定农产品出口退税政策,放宽农产品出口政策限制;第四,从农业贷款或财政支农资金中专门切出一块作为专项资金和必要的周转金,提供财政和信贷扶持;第五,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农产品注册和质量认证,鼓励其实施名牌战略和标准化生产。
此外,要高度重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宣传工作,主管部门应做出宣传计划,加强舆论引导。新闻单位要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宣传力度,经常推介典型,搞好合作知识的普及,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宏观引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工作中,必须加强政府的组织引导。(1)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农民为主体,农民自愿参加,入退自由。政府不干预限制,始终尊重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自主权。无论那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政府都要给予积极支持和正确引导;(2)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各级政府不直接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主要是在宏观上指导、帮助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与发展。同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害,通过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章立制,明确合作组织与农民的权利义务关系,明晰产权,做到成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要指导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建立管理机制,特别是民主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积累、利益分配等机制,确保成员的利益和组织发展;(3)试点先行,示范带动。通过开展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并在群众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推开。同时,要注意总结面上工作经验,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搞好示范带动;(4)坚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可以由农民经纪人和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兴办,也可以由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和企业牵头兴办,不拘一格,不强求一律。
(四)加快立法进程,提供法律规范。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然成为市场主体。因此,要加大立法工作的力度,抓紧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地位、权利、义务等,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依法登记、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在此基础上,还要分不同类型制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章程,使合作经济组织逐步走上自助、自主、自强的持续、规范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