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园林基址上建设一片“中国”样式的新景观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_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建筑史和文化史研究的意义而言,燕大校园规划是近代中国建筑史上一个绝好的案例。
  ——1920年11月12日,燕京大学校方延请的纽约建筑师享利·墨菲和高厚德、斯塔奇博士一起堪踏了燕京大学校址。在墨菲的勘查报告中,详细描述了每一帧照片中的重要景物,这些珍贵的照片披露了燕园罕为人知的“最初”。这“最初”没有缤纷的油彩,只有广袤单调的乡野景色、巨大的松树和小土山点缀在视野里缓缓展开的一片平畴之中……一个最终面积达到两千余亩、容纳数千学生的现代大学的校园,是怎样在一座四望无人、荆棘丛生的废园上拔地而起的?
  ——墨菲在1920年末所目击的“自然美”殆非天工,而出自人力。燕大校址上的旧园林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米万钟的“勺园”。对于未来的燕园,校方憧憬的“中国式”校园而言,勺园所在的海淀旧日园林故址近于完美——再没有比因园造园、“园中园”或“园外园”更顺理成章的了。然而,在燕京大学勘查校址时,几个洋人眼中并没有丝毫四百年前昔日园林的痕迹。在那些设计中,齐整的、不考虑地形而普适于一切乡野基地的建筑群组,势必抹平一切坑坑洼洼,高大的建筑体量将使矮小的假山相形见绌,支离破碎的小湖将不得不被填平,为可以行驶汽车的大路让道。
  ——在这种情形下若要融合中国式的“不规则艺术”,更是难上加难:中国园林还是“中国式”的校园?从“废园”到“燕园”,经历了设计者和校方长达十年的磨合。至于后来形成的浓厚“中国园林”韵味,不过是燕京大学校园规划中间的“意外收获”。最终,燕大校园沿着北京西郊这条有趣的50米等高线界定的低地区域建设起来。
  ——建筑师墨菲1920年底绘制的测绘图,同时也是一张重新描绘燕大未来发展的蓝图。这张图作出了预示着未来燕大校园建筑布局的重大改变。由此开始了一个美国建筑师“适应性的中国建筑复兴”。
  (文图摘选自唐克扬著《从废园到燕园》,三联书店2009年出版,在保留原意的前提下文字略有更动。)
其他文献
摘要:科文特花园是伦敦最大的特色商品市场,保存着大量历史建筑。科文特花园保护区经过数十年的保护更新历程,在社区组织、公众、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保护更新体系。通过物质结构和经济活动两方面的振兴,科文特花园历史街区的特征得到了强化,重筑了这一历史街区的活力。科文特花园保护区保护管理和更新方式的有益经验,为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英国
期刊
摘要: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在意大利有着曲折发展历程。切萨雷·布兰迪(cesare Brandi)于二战后提出的“预防性修复(restauropreventivo)”为更新遗产保护流程和实践提供了最早和最重要的参考,但是布兰迪的修复理论主要针对的是艺术品保护,将其应用于建筑保护则有着明显的局限性,较之馆藏艺术品领域,建筑遗产领域的预防性保护往往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问题。乔凡尼·乌尔巴尼(Glovannl
期刊
摘要:沈阳故宫是清(后金)入关前后修建的一座皇家宫殿建筑群。自1625年大政殿肇创至1783年西路建筑落成完工,历时158年。沈阳故宫建筑大致可分为清入关前、后两个时期,其入关后增建的行宫又分两次完成,至清末共有古建筑130座左右。民国年间,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又有少部分建筑被拆除,尚存112座。新中国成立后,因管理需要,陆续增建一些近现代建筑。盛京皇宫的保护修缮自创建那天起就从未停止过,特别是
期刊
摘要:天水地区是我国地震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带。历史上多次的地震使麦积山山体表面和内部形成许多纵横交错的表层裂缝和深度裂缝,一些石窟洞窟发生垮塌。麦积山石窟维修加固工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历时13年,采用“喷锚粘托”等综合技术手段基本解决了山体稳定性的问题。因山体长期存在渗水情况,威胁洞窟内泥质文物的长久保存,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又开展了麦积山石窟渗水治理工程,但石窟渗水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
期刊
摘要:在广州及周边地区现存祠堂等广府传统建筑上留存有数千幅晚清壁画,这些壁画一般颇为讲究,多出自职业画家之手,特色鲜明。它们是当时广府乡绅阶层普及传统文化和道德教化的重要工具,是晚清广府民间社会大众文化的肖像、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广府文化的历史状态。  关键词:广府壁画;传统建筑;职业画家;大众文化  在广州及周边地区现存祠堂、神庙和民居等广府传统建筑(主要是祠堂)上目前还可以看到许多清道光以后的壁画
期刊
摘要:本文以播州杨氏“土司”家族墓地空间层次为根据说明墓地保存现状,并据此提出墓地保护层级以及针对现状(变化)与原状(传统)两个维度的保护策略;同时关联“土司遗址”系列遗产提名世界遗产的背景,进一步阐发播州土司治区内部系列遗产建构的思路,构想以杨氏墓地为核心关联其他中小土司墓地以及墓地之外的其他遗存,进而确认播州土司遗产体系。  关键词:播州杨氏;土司;家族墓地;保护;系列遗产  2015年中国申
期刊
提要:近年来文化遗产内涵、概念和实践活动的扩展,使得其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更加密切,并要求探索建立综合性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体系。本文回顾并分析了社区(生态)博物馆将各类遗产要素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予以保存展示的探索,提出在遗产要素相对富集的地区,应以业态为中心,建立业态一生态一心态相耦合的复合系统来处理遗产及相关事务,才能形成可持续的有效模式,并提出这是中华民族复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之路。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寻找华夏古驿道,讲述中国好故事,为小城镇和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是在当下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提供的主要动力之外,可以借助的另一种动能。2015年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通州的新建设,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小城镇培育发展获得新的动力。沿着京津冀大运河线路,利用各遗产区的空间,串联非遗产区传统河岸地区,从而形成贯穿运河两侧的步行户外活动空间,在遗产区的外缘建设旅游休闲设施,大运
期刊
摘要:在潼南大佛与大足千手观音像的保护过程中,修复者根据历史调研、装饰工艺及材料研究、病害记录、修复试验的思路确定了髹漆贴金的基本步骤,进行了巴蜀地区贴金大佛像保护方法的研究。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分析作为研究的关键,体现出现代文物保护与传统修复的主要区别。文化意义、真实性、科学观点三者共同成为决定具体保护方法的基本原则。保护行为对文物意义的转述、多个利益相关者对贴金效果的讨论更表现出当代文物保护理念
期刊
提要:2012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进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作为茶文化起源的国家,茶文化景观遗产申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态智慧的弘扬、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景迈山古茶林保护管理实践,对具有“活态遗产”特征的有机演进的可持续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利用进行研究,根据“以人为中心”的活态遗产保护策略制定遗产构成要素古茶林、传统村落保护措施,期待此个案研究可以对活态遗产、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