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探讨与思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fanni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科学探究中,我们要不断地用新课程理念来引导教学思路,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合理利用好演示实验与学生动手实验,不怕出现问题,不怕学生犯错误甚至是误操作。因此,请我们学会耐心等待,等待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真正把握实验要点并多方探讨科学探究实施的方法。
  关键词:科学探究;生活理念;发现问题;观察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029
  物理是实验科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据了很大的地位,中学物理作为科学学习的学科,其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验活动和教师的实验教学的开展就成了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不断地用新的课程理念来引导教学实践,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让生活物理的理念贯穿于实际教学。比如,在八年级的教学中,浮力就是一个难点,学生们对于阿基米德原理觉得特别难于掌握、难于理解,从而也对相应的应用产生了畏难情绪,许多学生想对此打退堂鼓了。针对此,笔者特意号召他们回家后自制一些相应的简单教具来辅助知识学习,提起兴趣。这其中有溢水杯、透明盛液筒、简易小弹簧称、一些小石子、小铁块等等。其中周冠杰同学制作的溢水杯最突出,他就用一只普通的塑料饮料瓶子,剪下一部分,然后又另剪取了一个小缺口,同时用另一块再剪一个小漏斗形状,再附加一段固态胶加以密封,保证了一滴水也不会外渗或沿外壁流出来。形状极其漂亮,可以说美观又实用。在浮力探究中大展伸手。学生们看过后都对他的制作大加赞赏,积极性被极大地开发了出来,学习热情高了,知识好像也一下子变得容易多了,探究过后在浮力应用做题时也是你追我赶相互出题做题,自我总结归纳各知识点、知识树,学习也变得有趣了,有了这份动力做支持,他们对浮力学习觉得好多了。
  另外,由于为了便于实验管理和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往往要求采用划一的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统一的实验步骤、一致的实验结果。有时候甚至为了应付实验开出率的完成情况检查,走过场式地进行实验。严重地挫伤了学生探究自然和学习科学技术的学习兴趣和感情,随着学生的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学生慢慢厌烦重复性的、枯燥性的操作,聪明的学生还会问既然整个实验过程都确定下来,连实验结果都是教师给定的,有需要进行实验的疑问。即使是无可奈何地进行实验,那种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更不用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了。这种局面确实应该打破了,那我们又能从何入手呢?就从点滴入手解决问题最好,不好高骛远,脱离实际,立足根本立足校本就是最好的了。我们实验器材少,完全可以自己想办法,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能加以利用的器材,丰富课堂教学,上面的例子完全可以说明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展现探究的题目,加强情境教学,让学生们即使当时没有器材,也可以完全想象出实际动手操作时的情境,然后回家自己找器材,能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只要坚持下去,都会有收获的。
  其次,在科学探究实施中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课堂难于调控,在实验室完成探究要远比在班级中上课秩序上要随意性强一些,甚至有的教师说是乱了,或者由于学生们只注重于对实验器材的关注与周围环境的新鲜感而来的玩耍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与本实验并不相关的地方去,摆弄器材,在课堂中随意说笑,顾左右而言他,嘻嘻哈哈,教师为维护秩序担搁了过多时间,因而实验效果并不理想。有的甚至会由于学生事前对相关实验操作没有过多关注或不熟悉规则而引起仪器的坏损而带来另外的经济赔偿问题。结果导致最后实验任务完成不了完成不好而让教师失去耐心。遇到这种问题时,更应显出教师的功力与人格修养,请我们以爱生之心,不打击学生对未知领域对未知事物的热情与信心,引领他们慢慢起步,带引他们走入科学殿堂。
  第三,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真正把握实验要点(由于多种原因,有些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黑板上做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的现象。)因此,教师应在熟悉实验操作技能、处理数据、完成报告单、改进实验等方面下功夫,对学生而言也要掌握一些应有的初步的实验技能。
  第四,有效利用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基本目的是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學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科学运用学生实验,动手动脑,综合能力提升,鼓励学生对更多出现的问题做出猜测,培养学生对于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实验,在亲历中,在解除疑问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逐步渗透进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树立起科学世界观,在亲历中体会充满智慧与精神历险的过程,体会科学家的严谨与思维方式,甚至完全可以去尝试体会错误、失败、教训,教师也给他们以机会,给他们以经历,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自我的内驱力,让他们在人格上更成熟稳健。培养科学素养,以更积极的心态向科学迈进。这都将是学生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第五,集大家方法与见解多方探讨科学探究实施的方法。其实科学探究的方法是很多的,或者说途径很多。比如多进实验室练习操作技能,建立家庭实验室增加兴趣学以致用,引进数字化模拟实验突破难点,反复验证性实验收获成功的体验等等。笔者从来都信奉一句话:假如学生对物理探究都失去了关注研究的兴趣,这肯定是这一学科教师的末日,最少也是一种内心的恐慌。有句话说得好:“学生对任教学科失去兴趣将是教师的灾难。”无论如何,物理学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实验性与操作性,哪位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偏离。如果真正把实验教学进行下去,在探究中获得进步与成长,这将是教育的最大收获,也将是教师最大的喜悦。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四中学 342300)
其他文献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预后与患者年龄、免疫亚型、基因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密切相关.第54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大量报道了有关ALL发病机制、预后及治疗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对ALL的基因表达谱、靶向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的亮点进行介绍。
多数学者将细胞的死亡形式分为凋亡性程序性细胞死亡(Apoptosis)、自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Autophagy)和细胞坏死(Necrosis)3种类型.自噬(Autophagy)是凋亡之外的第二种程序性
在第54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报道共417篇,其中46篇与淋巴瘤相关.对年会有关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方面的报道进行介绍。
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事故,将核电安全再一次推到风口浪尖。福岛核危机会不会演化成第二个“切尔诺贝利事件”?核能究竟是不是一只被打开的“潘多拉盒子”?核能开发过程中的“零风险”是否存在?一旦发生严重事故如何收场?  这一连串的问题引发了全球巨大关注。核能开发是继续前行还是回归原点?核电未来发展的路径究竟在哪里?  回顾人类对核能开发的历史,可以看到——  1951年12月20日,美国实验增殖堆一号由
摘要:诗歌的特性要求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切勿丧失诗歌的本真,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还原诗歌的特有韵味。本文特从教学诗意氛围营造、教学结构巧妙设置、以诗解诗信息增量等方面就诗歌诗意化教学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究。  关键词:诗意;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028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要求能“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
双击淋巴瘤(DHL)特征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伯基特淋巴瘤(BL)之间,通常伴有myc基因断裂和其他重现性染色体断裂的疾病,常见myc和bcl-2基因的易位.其临床表现具有乳酸脱氢酶升高、骨髓受累、Ann Abort分期晚期、B症状、结外受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等特征.因与DLBCL和BL有部分重叠,所以依靠病理诊断很难将其区分出来,目前主要的诊断方法为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
目的 探讨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治疗的恶性血液病(包括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92例患者资料.分为ATG预防组(66例)和无ATG组(26例).ATG剂量为1.5 mg/kg,移植前第4天至移植前第1天.比较两组急性GVHD(aGVHD)和慢
构建了一个三阶段泡沫模型,并运用CARA型效用模型建立了投资者效用差函数,研究了在不同泡沫阶段,投资者的风险规避度和对其他投资者卖出股票概率的推断这两个因素对投资者行
目的 研究中国人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探讨其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DLBCL,NOS)在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 收集24例PMBL作为研究对象,以31例DLBCL,NOS作为对照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PMBL组发病中位年龄30岁,对照组中位年龄61岁,两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临床上PMBL组纵隔压
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主要以施工阶段为主,抓住事先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三个环节.在管理过程中,抓“重点部位”的质量控制,对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