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h3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之所以千差万别,各具风采,成为独特的个体,就在于他自身特有的行为习惯。因此,重视习惯的教育与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家庭和学校要求一致,密切配合
  
  在学校里,学生基本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去实践“行为规范的要求”,有一定的良好行为习惯。然而,学生在学校里表现出来的好习惯到家里似乎就“忘”了,甚至是截然两样。其原因在于学校、家长要求不一致,配合不密切,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难以形成。经验证明,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单靠学校是远不够的。家庭密切配合学校,做到与学校要求一致,并尽可能的约束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重视对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激励与强化,加之社会对不良道德行为习惯的处罚,与对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表彰弘扬,学生们就可能向着家庭、社会所期望的方向不断进步发展。
  
  二、加强自我教育,教给自省自律的方法
  
  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其中自我教育起着保证作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以内因为根本,外部因素通过内因而吸收消化。为了培养个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自省自律,直到新的习惯在其生活中根深蒂固为止。
  
  三、重视日常行为锻炼
  
  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道德修养的提高,必须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家庭、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道德行为的日常训练培养。这种不重视日常“小节”,甚至听之任之,误认为“树大自然直”的思想及做法是十分可怕的。
  
  四、奖惩要及时
  
  对于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集体舆论的褒贬、奖励与惩罚等等,都是重要的外部强化手段。培养人的良好道德行为规范,单凭教育他们怎么做,做什么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一套较完整的外部强化机制,以保证学生“好做事,做好事”。
  (作者单位:262600①山东省临朐县第三职业高中②山东省临朐县石佛初中)
其他文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建设新农村最终还要靠农民,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依靠新农民建设新农村,是基层党组织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政治课题
期刊
初中化学中介绍了一些常见的物质,要求同学们理解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制法、原理、用途、鉴别等知识。可以通过列表对比的方法,抓住它们各自的特性和区别。这样既可以降低记忆难度,又便于知识的灵活运用。现以五种气体的鉴别为例,列表如下:  有关物质的其它知识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进行归纳比较。这样不但掌握了知识,还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分析归纳等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068150河北省隆化县第二中学)  注:本文中
期刊
实现学生个体社会化是小学《社会》课的课程宗旨,社会课的教学必须始终立足于“社会”这个基点。从这个基点出发,把握教材、组织教学、指导活动;立足这个基点,才能保证《社会》课的教学效果,实现《社会》课的课程宗旨。在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贯彻落实这个基点的。    一、输入社会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社会》教材根据个体社会化的需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构成人类社会的诸多基本要素
期刊
【摘要】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因而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贵的、可爱的、可敬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珍爱生命,通过教学与学生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形成一种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健康生命态度。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生命是有德性的生命、有智慧的生命。  【关键词】生命教育 成长 遇合    生活对人的成长具有本体论意义,而高于生活的是生命,生命是人的本质属性,智慧和德性则是生命的显现。智慧和德性犹如生命两翼,生命为
期刊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和理念的教育模式。它的基本架构是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开动脑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变客体为主体。这样,学生才能发挥主体作用,乐于求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创新目标呢?    1、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学观    什么样的教学是高质量的教学?过去是看传递知识数量的多少,而现在应看教学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期刊
记得有一位专家这样说:“课程改革成在教师,败在领导,关键在教研员。教研员的这个‘关键’两头都搭得上,‘成败’都关键。”专家的提醒不无道理。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这一崭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昭示着教研员面临的新挑战。中小学教研工作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校本教研中更好地发挥研究、
期刊
将一根镁条投入到氯化铵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Mg+2NH4Cl===MgCl2+2NH3↑+H2↑  反应产生两种气体,其中NH3来源于NH4+,而H2中氢元素的来源,结合氯化铵溶液的特征,有两种解释三种情况。  解释一:氢元素来源于水。包括两种情况:1、来源于水直接电离的氢。由于水直接电离的氢。由于Mg置换出H+后,使氢离子浓度降低,电离平衡正向移动,Mg2+与OH-结合生成Mg(OH)2,
期刊
建国以来,我们的党和国家就一直坚持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克服不断出现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倾向,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促使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逐步得到全面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基础教育中还确实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一些学校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紧跟当前的考试内容和形式,考什么教什么,削弱了德
期刊
当今国际社会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作为基础的基础的小学教育,语文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时代的强烈呼声。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略谈几点。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
期刊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等第一线专门技能型人才。而我国职教发展的历史较短,长期以来受传统普教教学方法、规章制度的影响,教学中一味照抄照搬普教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只强调传授按严格学科体系形成的书本知识,而相对忽视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今天的职校生在走出校门后,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知识结构不过硬,专业技能不扎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