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木花卉是天地间灵性之物,诗人们之所以将草木花卉作为爱意与情感的寄托,是因为它们不仅美艳色香,风姿绝佳,更重要的是,草木仰偃,花朵开合,一动一静仿若生命的呼吸;树生草长,木落花谢,春生秋死好像生命的盛衰。
《诗经》中就有许多以草木起兴之作,这些诗篇不仅感动着人类之生命,也用一首首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歌唱启迪着后人在面对自身澎湃的情感时不至于手足无措。
“草木有情皆长养,乾坤无地不包容。”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在诗文作品的反复运用中,诸多草木的象征寓意不断强化,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
在众多草木花卉中,有不少植物或因花开时的繁盛景象,或因植株的祥瑞造型,让人不由得想到“大富大贵”“吉祥如意”“生机勃勃”等词语。于是,人们便将自己心中的情感、抱负,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寄托于这些美得不可方物的植物上。
牡丹 天香国色贵牡丹
隐喻: 富贵、吉祥
清代赵世学撰有《牡丹富贵说》,论及牡丹“有王者之号,冠万花之首,驰四海之名,终且以富贵称之”。富贵、盛名、王者,牡丹好似天生适合皇家园林。
唐高宗曾“宴群臣赏双头牡丹”,武则天因爱生恨,怒贬牡丹的故事至今流传。更有唐玄宗、杨贵妃二人于沉香亭前一边赏牡丹一边听曲助兴,兴之所至,“宣赐翰林学士李白,进《清平调》词三章”。没想到,当时李白正喝得酩酊大醉,他于酒醉中提笔立就:“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这里的“名花”即为牡丹,“倾国”则指贵妃。常用来形容美人闭月羞花之“羞花”,说的也是杨贵妃赏牡丹,牡丹羞愧于花色不比美色。
帝王知遇,文人推崇,更有贵妃宠爱,花人合一,牡丹之富贵、吉祥声名鹊起。刘禹锡一首《赏牡丹》记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李正封的《牡丹诗》盛赞:“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宋代周敦颐直言:“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象征富贵,意蕴深远,却有人因太过在意富贵,无心赏牡丹而闹出了笑话。
国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有人慕名求画,不久竟又将画退了回来。原来,那幅画上有一朵牡丹没有画出全貌。那人认为,牡丹寓意富贵,半朵牡丹岂不是“富贵不全”吗?太不吉利了!一幅牡丹图,不看牡丹看富贵。听到这样的话,俞仲林很无奈。不过,他還是笑着回答:“牡丹缺了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
芙蓉 水木清名华芙蓉
隐喻:荣华、富贵
芙蓉美名美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芙蓉花谐音“富荣华”,花硕、形美、色艳的木芙蓉向来被视为荣华、富贵的象征。芙蓉泛指两种植物,一是荷花,又称“水芙蓉”,二是木芙蓉。
木芙蓉作为我国传统名花,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被视为富贵、佳人的化身,历代著名诗人赞美芙蓉花的诗词歌赋十分丰富。宋代诗人郑域写道:“若遇春时占春榜,牡丹未必做花魁。”元代诗人蒲道源与郑域志同道合:“午醉未醒全带艳,晨妆初罢尚含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吟有“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把芙蓉花的颜色比作美人芳艳清丽的面色,使木芙蓉享誉古今。
木芙蓉色美,据南宋《种艺必用》记载,有一种“弄色木芙蓉”,其花一日白,二日鹅黄,三日浅红,四日深红,至落呈微紫色。另有一种醉芙蓉,一日三变色,初开时洁白,渐变为粉红,午后至日落凋谢为深红色。因此,芙蓉花开色彩绚丽多变,闯入眼帘即是一树锦绣,一片荣华,可谓名副其实。
灵芝 灵通神效仙芝草
隐喻:吉祥、如意
灵芝状似祥云,生于深山大木,是“物产之奇”,如幸而得见,即被视为吉祥。曹植《灵芝篇》写道:“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荣华相晃耀,光采晔若神。”其中灵芝、朱草都是象征帝王仁德、天下太平的植物。
其实,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灵芝崇拜可以上溯至上古时期,并伴随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山海经》中就有炎帝之女瑶姬不幸夭折化为瑶草的故事。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只身前往险境盗取仙草救许仙,所盗能起死回生的仙草就是灵芝。东晋葛洪《神仙传》中有这样一个传说,三月三日是西王母寿辰,女仙麻姑于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其祝寿。
灵芝本身的药效,加上文学的渲染,使其成为我国古代最出名的“仙药”,常常寓意长寿。自汉代以来,儒学家把灵芝称为“瑞草”或“瑞芝”。因为寓意吉祥,其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器物、绣品、家具、建筑等领域。由灵芝云状环纹演化而来的灵芝纹是历代家具喜用的装饰纹样。以灵芝、水仙、文竹、寿石取谐音寓意“灵仙祝寿”。
《诗经》中就有许多以草木起兴之作,这些诗篇不仅感动着人类之生命,也用一首首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歌唱启迪着后人在面对自身澎湃的情感时不至于手足无措。
“草木有情皆长养,乾坤无地不包容。”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在诗文作品的反复运用中,诸多草木的象征寓意不断强化,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
在众多草木花卉中,有不少植物或因花开时的繁盛景象,或因植株的祥瑞造型,让人不由得想到“大富大贵”“吉祥如意”“生机勃勃”等词语。于是,人们便将自己心中的情感、抱负,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寄托于这些美得不可方物的植物上。
牡丹 天香国色贵牡丹
隐喻: 富贵、吉祥
清代赵世学撰有《牡丹富贵说》,论及牡丹“有王者之号,冠万花之首,驰四海之名,终且以富贵称之”。富贵、盛名、王者,牡丹好似天生适合皇家园林。
唐高宗曾“宴群臣赏双头牡丹”,武则天因爱生恨,怒贬牡丹的故事至今流传。更有唐玄宗、杨贵妃二人于沉香亭前一边赏牡丹一边听曲助兴,兴之所至,“宣赐翰林学士李白,进《清平调》词三章”。没想到,当时李白正喝得酩酊大醉,他于酒醉中提笔立就:“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这里的“名花”即为牡丹,“倾国”则指贵妃。常用来形容美人闭月羞花之“羞花”,说的也是杨贵妃赏牡丹,牡丹羞愧于花色不比美色。
帝王知遇,文人推崇,更有贵妃宠爱,花人合一,牡丹之富贵、吉祥声名鹊起。刘禹锡一首《赏牡丹》记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李正封的《牡丹诗》盛赞:“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宋代周敦颐直言:“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象征富贵,意蕴深远,却有人因太过在意富贵,无心赏牡丹而闹出了笑话。
国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有人慕名求画,不久竟又将画退了回来。原来,那幅画上有一朵牡丹没有画出全貌。那人认为,牡丹寓意富贵,半朵牡丹岂不是“富贵不全”吗?太不吉利了!一幅牡丹图,不看牡丹看富贵。听到这样的话,俞仲林很无奈。不过,他還是笑着回答:“牡丹缺了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
芙蓉 水木清名华芙蓉
隐喻:荣华、富贵
芙蓉美名美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芙蓉花谐音“富荣华”,花硕、形美、色艳的木芙蓉向来被视为荣华、富贵的象征。芙蓉泛指两种植物,一是荷花,又称“水芙蓉”,二是木芙蓉。
木芙蓉作为我国传统名花,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被视为富贵、佳人的化身,历代著名诗人赞美芙蓉花的诗词歌赋十分丰富。宋代诗人郑域写道:“若遇春时占春榜,牡丹未必做花魁。”元代诗人蒲道源与郑域志同道合:“午醉未醒全带艳,晨妆初罢尚含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吟有“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把芙蓉花的颜色比作美人芳艳清丽的面色,使木芙蓉享誉古今。
木芙蓉色美,据南宋《种艺必用》记载,有一种“弄色木芙蓉”,其花一日白,二日鹅黄,三日浅红,四日深红,至落呈微紫色。另有一种醉芙蓉,一日三变色,初开时洁白,渐变为粉红,午后至日落凋谢为深红色。因此,芙蓉花开色彩绚丽多变,闯入眼帘即是一树锦绣,一片荣华,可谓名副其实。
灵芝 灵通神效仙芝草
隐喻:吉祥、如意
灵芝状似祥云,生于深山大木,是“物产之奇”,如幸而得见,即被视为吉祥。曹植《灵芝篇》写道:“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荣华相晃耀,光采晔若神。”其中灵芝、朱草都是象征帝王仁德、天下太平的植物。
其实,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灵芝崇拜可以上溯至上古时期,并伴随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山海经》中就有炎帝之女瑶姬不幸夭折化为瑶草的故事。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只身前往险境盗取仙草救许仙,所盗能起死回生的仙草就是灵芝。东晋葛洪《神仙传》中有这样一个传说,三月三日是西王母寿辰,女仙麻姑于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其祝寿。
灵芝本身的药效,加上文学的渲染,使其成为我国古代最出名的“仙药”,常常寓意长寿。自汉代以来,儒学家把灵芝称为“瑞草”或“瑞芝”。因为寓意吉祥,其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器物、绣品、家具、建筑等领域。由灵芝云状环纹演化而来的灵芝纹是历代家具喜用的装饰纹样。以灵芝、水仙、文竹、寿石取谐音寓意“灵仙祝寿”。